評論|电影热话:圣诞档期是如何在中国死亡的?

圣诞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材料,真实情况可能不是青年观众放弃了电影,而是电影首先“放弃”了青年观众。
《误杀3》的宣传剧照。
大陆 意识形态 媒体 电影 风物

2024年中国圣诞档票房暴跌,引发了广泛讨论。平安夜当日仅有3851万元,圣诞节当日只有4182万元,不及2010年同日票房的一半,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惨淡,更严峻的是,这个数字已与平常工作日相差无几,圣诞节上一周工作日的票房高点也有2900万元。

圣诞档好像确实消失了。原因似乎很明确——经济不好。然而,在中国民族主义势头变得越来越激进的当下,爱国意识变得与洋节越来越无法兼容,圣诞档显然更像是一枚被电影市场主动抛弃的棋子。

经济寒冬下的圣诞档

这个冬天,北京的最高温度直到12月中旬依然保持在零上水平,但是空气相当干燥,北风时常凌虐,温度倏尔下降,体感清冷。这样的气温有点像中国电影从业者惨淡的处境:寒风刺骨,变幻莫测。

第四季度还没过完,全年总票房缩水已成定局,最终425亿的数字比十年前(2015年)的440亿还要少。

从下半年开始,从业者已经听到过太多“坏”消息了。国庆档票房21亿元,天数比去年少了一天,却下降了6亿之多;自国庆档之后,只有《好东西》一部电影的票房冲入全年前二十名,也就是说,第四季度还没过完,全年总票房缩水已成定局,最终425亿的数字比十年前(2015年)的440亿还要少,彼时不仅票价低,票房统计也不包含服务费;更糟的是,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的报道,截至9月末,全国可统计银幕块数下降到79996块,比2023年的86310块(据央视新闻报道)少了7.3%,这意味着影院倒闭潮可能已在默默进行了。

《好东西》剧照。

圣诞档票房暴跌的消息,对媒体来说是一个经济衰退的信号,但是大部分电影从业者不会感到惊诧。对方会告诉你,“圣诞档早就不存在了,今年的圣诞节是星期二,这不是一个适合看电影的时间。”这两年,圣诞档概念在行业里被提及得少了,贺岁档的使用更加普遍,中国的贺岁档横跨了一整个跨年周期,包括了并称“双旦”的圣诞和元旦。在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圣诞节氛围也肉眼可见一年不如一年,笔者自己已有三年未曾在平安夜走入影院了。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的报道,截至9月末,全国可统计银幕块数下降到79996块,比2023年的86310块(据央视新闻报道)少了7.3%,这意味着影院倒闭潮可能已在默默进行了。

不少悲观的从业者感叹,国人似乎在圣诞期间没有看电影的需求了。经济衰退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信心,确实在“阻碍”着观众掏钱买票。一位网友说,“想和对象在圣诞节看电影,一看票价70块,是真舍不得看。双人份牛排的团购价才76块。”此类话语在各个平台上普遍存在。通缩带来了非必需品价格的普遍下降,电影平均票价却连续四年维持在42元之上。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的数据显示,11月京沪两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滑了14.1%和13.5%。一线城市正是圣诞档的核心票仓。

不过,一段时间之所以能被称作档期,在原则上必须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宏观经济衰退会导致市场整体规模下降,但不会让一个档期像今年的圣诞档这般近乎消失。从电影产业的视角分析,暴跌的直接原因除了观众消费不足、时间位于工作日之外,还可能受到了新片供给不足的影响。

《误判》剧照。

根据猫眼专业版APP显示,在平安夜当日的电影票房前五名中,《误判》《“骗骗”喜欢你》是提前点映的新片,因为尚未上映,排片规模不高,《好东西》和《破·地狱》则分别上映了至少一个月和一周,真正在圣诞及上周周末上映的只有《狮子王:木法沙传奇》,这部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由于叙事陈旧,未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此外,圣诞档是每年情侣观影活动的高峰时段,爱情、喜剧是主打类型,而这个圣诞档不仅没有爱情电影,也没有任何一部大制作、有大卡司参与、话题度高的国产电影。

从疫情封控三年开始,由于电影产业效益下降,资源逐渐向头部电影项目集中,各家电影公司不得不采取更保守的宣发策略。但凡有一定成本规模的电影,必须选择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三个确定性比较强的档期。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等中小型档期的影片供给,无论数量还是体量,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圣诞档无法例外。

供给不足必然会影响档期的票房表现。圣诞节之后的12月27日,由易烊千玺主演的《小小的我》、悬疑电影《误杀3》以及甄子丹主演的港片《误判》同时上映。对三家片方来说,比起定档在圣诞节,涵盖了2024年最后一个周末和元旦假期的跨年档是更稳妥的选择。三部影片带动28日的单日票房突破2亿元。之后,《“骗骗”喜欢你》《窗前明月,咣!》接连上映,2024年的最后一天单日票房达到了3.8亿元。

《小小的我》宣传海报。

“不要渲染洋节”

在中国,圣诞档还有更独特的一面。几个档期里,只有它和情人节档是由西方节日衍生出的档期。每年的情人节档距离春节档很近,承接的是春节档影片留下的余温。而圣诞档相对独立,且是每年跨年贺岁第一个必争之档。

根据2010至2024年十五年平安夜票房走势显示,2024年还算不上是圣诞档票房真正的暴跌之年。2017年,平安夜票房达到了3.1亿元的顶峰,然而2018年下降到了1.02亿元,降幅超过三分之二。那时人们还没有发觉宏观经济衰退的痕迹,电影产业发展尚处在蒸蒸日上阶段,2018年全年总票房首次突破了600亿元,相较2017年的559亿同比增长了近9%。

据一位从业十年的娱乐记者回忆,关于圣诞节新闻的上级指令是从2017年12月开始的,此后几年报道尺度进一步收窄,“不要渲染洋节”逐渐成为媒体需要严格遵守的红线。

另外,陈凯歌执导的奇幻片《妖猫传》在2017年圣诞档进行了大规模营销,与电商平台京东发起“圣诞奇物宴”活动,平台商家向消费者发放了大量电影券,平台会员可以用积分兑换一张40元的《妖猫传》电影票,相当于不花钱就能看电影。而到了2018年圣诞节,像这样的营销事件几乎完全没有了。短短两年之间差距悬殊,暴跌的原因便很难单纯用市场行为来解释。

《妖猫传》剧照。

特别是2018年,是中美贸易战发生的第一年,从当时来看,没有证据证明中美关系与圣诞档票房暴跌之间存在关联,也没有资料证明,电影市场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调控。不过,据一位从业十年的娱乐记者回忆,关于圣诞节新闻的上级指令是从2017年12月开始的。平安夜前夕,主编向他所在的工作群发出通知,“为了不让洋节影响文化自信,不要报道明星过圣诞的内容。”通知里并未告知指令的来源。那时候,国外名人过圣诞的新闻可以照常发布,此后几年报道尺度进一步收窄,“不要渲染洋节”逐渐成为媒体需要严格遵守的红线。

当年,也有媒体从产业角度分析了暴跌的原因。这些媒体认为,暴跌是因为档期内的引进片《蜘蛛侠:跳入蜘蛛宇宙》和合拍片《叶问外传:张天志》《武林怪兽》无法支撑市场,同时,大制作、有大卡司参与、有话题热度的国产电影缺席,也没有一部爱情电影满足年轻情侣们的观影需要。这些原因听起来与我们上文所讲的2024年状况非常一致,仿佛像是一个预言似的。

此后几年,圣诞档“遵守”了这个预言。洋节配洋片,好莱坞大片以及少量中港合拍电影、台湾电影成为档期最重要的支撑力量,除了2020年的《晴雅集》之外,再也没有国产大片定档圣诞。《晴雅集》试图复刻《妖猫传》的营销经验,以“守平安之夜,赴晴雅之约”为口号在平安夜举行了大规模首映,圣诞档两天的票房总数达到了1.23亿元,影片在上映十天后的1月4日被停映下架,猫眼专业版APP的平安夜当日票房榜也删掉这部电影。下架或许是因为导演郭敬明抄袭事件引发的舆情,但这只是揣测,没有人知道真正原因。

文代会是指12月14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是指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

《平原上的火焰》宣传海报。

不过,2021年有两件事是明确的。第一件是《平原上的火焰》改名、撤档事件。《平原上的火焰》改编自双雪涛的同名小说,在故事里,男女主角约定要在平安夜一起放一把火。作为一部爱情电影,影片选择在圣诞定档是应景之选。片方高调宣布了定档消息,把宣传口号确定为“放一把火,等一个人!”同时为了规避敏感的宗教元素,他们把片名中的“摩西”改为“火焰”。12月20日晚,距离上映不足四日,电影官方微博突然宣布了撤档消息。

撤档让片方此前的改名行为看起来像是一个笑话。张大磊执导的同名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在13个月后正式上线,而这部电影能否上映,至今仍然杳无音讯。这意味着,“摩西”和故事内容不是撤档的真正原因,片方看起来像是一个揣错圣意的古代臣子。一些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由于演员王学兵参演的缘故。王学兵曾因涉毒被捕,最终因缺少证据而被释放,常被人们当作劣迹艺人。不过,王学兵参演的电影《人潮汹涌》《困兽》一前一后都正常上映了。

一位从事娱乐营销的从业者曾经透露,“上头也不说不行,临近了才告诉你不行,你能咋办?不是因为王学兵,也不是因为需要重拍,影片讲了什么不重要。一定要符合意识形态,像平安夜放一把火这类措辞肯定不行。谁让这个时间是在文代会讲话之后呢。”文代会是指12月14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是指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

这位从业者认为,《平原上的火焰》撤档事件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电影物料发完了,宣传费用也花完了,投资风险太大了。以后想做电影就必须把政策吃透。”他预料,只要有一部电影是因为定档圣诞而撤档,放弃圣诞就是片方们追求确定性的唯一选择。负面影响延续至今,2022年圣诞档新片只有台湾电影《想见你》和美国电影《无敌猫剑侠:8+1条命》,到了2023年圣诞档,只有一部《水行侠与失落王国》在20号上映。

《长津湖》剧照。

另一件事来自于影片《长津湖》。电影在2021年国庆档上映,最终获得了57亿元票房,超过《你好,李焕英》成为年度票房冠军。由于官方媒体的参与、铺天盖地的短视频宣传、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狂热传播,这部电影重塑了很多中国人对抗美援朝历史的认知。当年的12月24日,大量自媒体博主开始发布内容,称这一天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长津湖 圣诞节#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很快上升到第四名的位置。

歌手何洁在微博分享了一段庆祝圣诞节的跳舞视频,评论区涌入一大堆批评的声音。有网友回复,“看完《长津湖》被战士们感动,他们的牺牲换来的难道就是你的崇洋媚外?”不少在海外平台分享圣诞节的明星也不能幸免。“长津湖后再无圣诞节”这句话成了每年圣诞节都会被传播的内容,到了2024年,极端舆论造成人人自危的寒蝉效应,节日气氛在网络上变得十分冷清。对电影行业来说,圣诞档可以运作的市场空间也所剩无几。

只有电影行业是透明的

一位电影领域的媒体人分享了他的经历,“在我们举办的活动上,一位嘉宾说了一句祝大家圣诞快乐。我当时心想,这是可以播出的吗?这些年的规训让我深深怀疑圣诞节还可不可以在媒体内容里出现。看到公司大厅里摆放的圣诞树装饰,情调很是小资,我想到的是一个文革时的词语——走资派。”

“长津湖后再无圣诞节”这句话成了每年圣诞节都会被传播的内容,到了2024年,极端舆论造成人人自危的寒蝉效应,节日气氛在网络上变得十分冷清。对电影行业来说,圣诞档可以运作的市场空间也所剩无几。

这个词倒是切中了圣诞节在中国的状况。由于超长期文化管控的存在,圣诞节在中国算不上是一个政治或宗教色彩浓重的节日,而更多与经济和消费行为联系在一起。在青年群体之中,圣诞节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朋友之间的热闹聚会,不受拘束的自由,要比程式化的,背负着血缘、婚姻、道德、伦理等诸多压力的春节更受欢迎。

《恶棍天使》剧照。

近些年,中国电影从业者一直在讨论青年观众流失的问题。如果需要写一篇《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电影了》,圣诞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材料,真实情况可能不是青年观众放弃了电影,而是电影首先“放弃”了青年观众,毕竟少过一个洋节,就少了一个真正属于年轻人的档期。再考虑到中国经济急需刺激消费的当下,仍然在高喊抵制洋节、“不要渲染洋节”的口号,实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人们对圣诞档票房暴跌的关注,或许是一次关于经济衰退的情绪投射。在中国,反映经济状况的数据较难获取,而电影市场是最公开、透明的行业之一,票房反而成了可追踪、可分析的数据资料。自2015年专资办(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开始公布票房数据以来,电影市场的所有数据,小到每卖出一张票,每一间影院的上座率,都会实时同步公开。试想如果所有行业都有一个“票房榜”,电影市场应该不会是最惨的那个。

从2010年至今,圣诞档以超过七年的时间发展成一个小而美的成熟档期。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偏重爱情、喜剧、奇幻类型,推出过《恶棍天使》《摆渡人》《妖猫传》这样的爆款电影,有情侣和青年观众成为它的固定观影群体,却最终又以七年时间跌回了起点。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过程,像那些不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被潮汐所困,便只能随着时代的巨浪一起一落。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