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香港准特首李家超,选举工程及竞选政纲中的隐藏议程

香港政府过往分权分责、著重透明度的问责制执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权式领导。
2022年5月4日,特首选举参选人李家超到西九文化区出席活动,期间遇上一名专注饮樽装雪梨茶的小女孩,李家超赞道:“你第日一定系识吹乐器㗎嘞!”
香港 政治

因第五波疫情,香港政府于2月19日宣布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将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日押后至今年5月8日举行。自那时起,政圈就流行一种说法,指北京意图是在新选制下先以一人模式选一届,避免建制派内部出现因选战而撕裂的过往局面,往后爱国者治港格局稳定后,或会开放竞争。

后来的唯一候选人李家超,早于2021年6月上任政务司司长时,就被外间认为是北京瞩意的有力参选者。事实上,在李家超之前的7位政务司司长中,有3人曾参选特首,除了落选的唐英年外,曾荫权与林郑月娥都成功当选。故此,早有传言李家超有意参选特首,只是直到今年4月5日,李家超才首次公开透露参选意向。

若不是北京出手动员,以李家超在建制派中无背景无派系的地位,肯定无法“团结”三个建制派派系中人为他抬轿。

4月初,得到北京祝福的李家超陆续开展选举工程,竞选办共17人,成员涉及法律、商界、前高级公务员与司局长、选委界别立法会议员、建制社团人士。这17人组合几乎是北京为李家超代理筹谋的证明:被视为梁营的“港人讲地”社长张瑞莲,第五界别选委的前凤凰卫视新闻副总监黄芷渊,两人协助李家超的公关宣传;曾为林郑月娥助选的黄永光、陈清霞、李民斌、陈勇及吴文华则集中协助选举行政工作,而董建华系统智库、“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黄元山则“以个人身分”主力负责撰写政纲。众人分工清楚,而且当中无一人为李家超派系亲信。

若不是北京出手动员,以李家超在建制派中无背景无派系的地位,肯定无法“团结”三个建制派派系中人为他抬轿;另外名单当中,前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兼现任港区人大代表谭志源,及资深大律师、基本法委员会委员莫树联,就被视为新一任政务司及律政司可能人选。这些由北京“团结”而加入李家超竞选办的人才,在李上任后会有多少人加入管治班子,将会显示北京介入特区政府管治的程度。

2022年4月11日,特首选举参选人李家超与政协常委唐英年回应记者提问。
2022年4月11日,特首选举参选人李家超与政协常委唐英年回应记者提问。

淡化鹰派形象,包装成功男人

在营造自己符合北京所需“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强势领导形象时,李需要的是一众建制派中人群星拱月、捧上台前、深得建制阵营认同的印象。

李家超由警队出身,从副局长位置晋身管治班子,公众形象因缺乏经营而薄弱,亦未曾有参选开放选举的经验,更仅曾出任一年政务司司长,相当缺乏政治历练与能量,一路以来在官场表现乏善可陈。

去年7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经明言,治港爱国者必须德才兼备,有管治才干,并提出数项要求,包括立场坚定、有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能有效破解住房就业、医疗和贫富悬殊问题,贴基层接地气,且善于团结各方力量。

而客观上根本不面对公众的“公开选举”,宣传重点不在香港人,而在是否让北京感觉良好,是否能够成为新选制与爱国者治港等方针有效的宣传。但被北京代办选举格局的李家超,既未有自己班底与议题,又无竞争对手可以开展辩论⋯⋯那么在营造自己符合北京所需“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强势领导形象时,李需要的是一众建制派中人群星拱月、捧上台前、深得建制阵营认同的印象。

由此而进,李家超在宣布参选后,首一星期公关工作先是审慎的采访安排、落区接触市民及开设社交媒体专页等,一日内接连多次密集式安排记者会,却鲜有回答记者提问。另一边,竞选团队透过个人故事及让李家超身边旧识受访,推销他基层出身且“精英能干”形象,例如求学时期就读名牌学校,会考成续优异,早婚,重视家庭,曾当选杰出父亲,在警务处期间屡破大案等等。

更有亲建制媒体接连专访其昔日同学及老师,以李家超“在学时期发型时髦、肤色白净,擅于社交”,“少女杀手”“用情专一”,甚至“交齐功课”等字眼,作为优点推销。

这些策略都在将李家超由形象生硬陌生的鹰派人物,转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成功型男性”,一个属于战后婴儿潮一代,由基层成功向上游的“香港故事”,而且坚定爱国,生性外向又用情专一的“港式精英”,集中拉拢价值观保守与较年长得建制派支持者。

不过这些花边新闻虽然成功引起关注,但因故事内容老派与缺乏网上互动营销策略,使得难以延伸话题至政纲,转化成支持度。单以追踪者比较,每日关注李家超中文水平的FB专页的粉丝(约四万)比李家超选举专页(约两万五千)还要高,林郑月娥的专页则有约二十万粉丝。在网络选战层面,李家超团队可谓未能有效创造内容。

2022年4月29日,特首选举候选人李家超公布政纲,邀请过百名地区及基层人士参与。
2022年4月29日,特首选举候选人李家超公布政纲,邀请过百名地区及基层人士参与。

新政纲集中针对林郑失误?

李家超虽然一直避免公开谈论林郑月娥政府施政表现,不过这个部份的政纲则似暗批林郑政府容忍、问责局间单打独斗、公务员团队山头林立,导致官僚系统应变能力不足。

4月底,李家超选举团队发布政纲,在发布前就多次透过媒体放风,指政纲内容属“方向性”,以尝试进行期望管理。最终呈现于公众面前的政纲,共四个纲领、近九千字,内容包括提升政府管治能力、土地房屋提速提量、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以及关爱共融——属建制派内部共同关注议题,亦延续过往两任政府专注房屋问题的施政重点,坊间普遍亦集中关注李家超政纲房屋倡议。

但政纲公布对疫情后振兴经济,支援失业人口等当前迫切工作却未有著墨,亦避谈近年港中矛盾、官民撕裂、独立调查委员会、新闻自由、劳工权益、地方议会选举补选与改革等尖锐议题,似以集中针对林郑政府失误为当前急务,而未有聚焦于当前社会危机。

“提升政府管治能力”的首四项内容则未受太多注目,但当中有两项改革——“订立关键绩效指标:要求政策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并就指定工作制定目标”及“应急动员机制:从各部门抽掉人手,组成应急队伍,集中指挥,以改善政府执行力”值得留意——李家超虽然一直避免公开谈论林郑月娥政府施政表现,不过这个部份的政纲则似暗批林郑政府容忍、问责局间单打独斗、公务员团队山头林立,导致官僚系统应变能力不足。

建立“应急动员机制”的纲领则引发新政府要“大陆化”的猜测。“应急动员机制”是大陆官僚系统用语,在发生重大公共事件及危机时,据此建立一套权力集中、资源集中分配的指挥和执行体系,并由重要官员带领、监督。这种说法此前是香港所未见。鉴于在国安法之后香港的主要公共危机就是疫情,因此似意指要检讨林郑政府抗疫失误,也对香港未来可能的公共危机“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应急动员机制搭配“在十八区成立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义工网络”、“支援政府地区工作”的两项倡议,又似乎要取代过往建制派在地区通过桩脚来建立政治动员的传统,也可能暗含对香港社区组织能力弱、未能做到如大陆般“精准管理”的批评。

建立“应急动员机制”的纲领则引发新政府要“大陆化”的猜测。

综观上述,从民情而言,李家超与其团队对当前官民矛盾认知脱节,既未有意识到民情接受林郑不进行强检的决定,亦未有向林郑刚复自用的公众印象埋手,反而提出“执行力”、“以结果为目标”等,去尝试论述自己与林郑在领导能力上的差异。问题是,公务员出身的林郑月娥,其中一个最大政治资本正是“效率”,甚至有一种看法是她行事太有“效率”而激起社会矛盾,“明日大屿”与《逃犯条例》正是显例。而此番造成李家超比林郑更为注视效率的印象,事后看来并未得到舆论积极和应。

另一可能就是,李家超提出“执行力”,除可能是要表示香港政府与社区组织能力需要依从内地标准,也同时可能借力建制派内部与林郑政府矛盾,作出政治表态,收割建制派对林郑以至公务员团队不满,转化为对其个人支持。

这正是李家超团队的圆滑乖张之处:将一份面向北京与政治盟友的选举承诺,透过不同政治语言包装成讨好香港人与北京的方向性政纲。

2022年5月1日,特首选举参选人李家超到访沙田探访赛马会“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中心。
2022年5月1日,特首选举参选人李家超到访沙田探访赛马会“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中心。

689政策的延续

这种包装事实上是为正渐受香港人质疑的发展主义与公屋市场化换置新瓶。

纵观其余三大纲领,在土地房屋提供方面,新政府提出“提速、提效、提量”,实际举措一方面是针对新公屋入伙程序作出修改,另一方面是修改城市规划程序,收窄公众在特别是土地用途改划上的参与权,令政府在发展计划及绿化带改划时,遇到的阻力将比以往要小。

这种包装事实上是为正渐受香港人质疑的发展主义与公屋市场化换置新瓶。往届政府房屋论述,一直不曾言明官方的北部都会区、绿化地带等发展方针指向的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景观,在未有先订立人口目标下,就已计划将已建成新市镇进一步盲目扩大、无止境追求都市化。

这种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将大量人口搬入新界,依赖铁路建立围绕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来回的生活模式,所谓“创造容量”,就是透过人口迁移腾空市中心、重建城市布局与空间分工,可见的后果则是基层市民难以分享市中心优势与机遇,尽管得到较好居所,但生活质素无以为继,民间团体常批评会重蹈天水围东涌规划的失败经验。

其次,“政府同土地持有者共同开发土地”,即是重复过往几年被人诟病为偏帮大地主发展新界私人农地的“公私营合作模式”,用公帑及法律帮助发展商“开路”。过往亦有不少批评指,这做法不仅对小块土地小业主不公,亦加深发展商囤私人农地的诱因,将令新界城乡结构进一步失衡。

值得留意的是,李家超全份政纲中,都未有提及“一国两制”一词。但即便在国家层面,“一国两制”仍是未被放弃的亮丽包装。

纲领三“提升竞争力”及纲领四“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继续发展创科、文化等是老调续谈,以协助1000个住在㓥房的儿童为方法来试图“解决跨代贫穷”,教育方面则无非是推行爱国爱港。与往届没有太大分别。

值得留意的是,李家超全份政纲中,都未有提及“一国两制”一词。但即便在国家层面,“一国两制”仍是未被放弃的亮丽包装,而“一国两制”运作表现也是国际量度能否持续信任香港的关键。讨论香港是否具备竞争力无疑离不开这一点,香港的独特性是需要由国际认可去维持,香港能否保持国际地位,重点则是国际对香港自由与开放性有多少信任。

港中矛盾底下,不仅国际对香港信任有质疑,社会大众亦有。在如此时势下,重弹大湾区机遇老调,透过日常教育向香港青少年硬销爱国主义论述,固然是迎合中央的“正确之举”,但也看得出民情及香港开放价值在李家超心中到底有多少份量。

未来

香港政府体制极可能从“应急机制”到“地方组织”,陆续出现以“改革”为名的体制改造,主张专业主导的公务员团队生存空间或会收窄,香港政府过往分权分责、著重透明度的问责制执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权式领导。

可以预期,奉行团队式执政的李家超,将会致力于国家安全与房屋议题,其余政策议题,将会交由其管治团队分担。据悉,多个建制派政党都有向李家超推荐成员,以晋身问责局长职位,这些执政伙伴行事作风将对李家超施政有相当影响力。

要注意的是,经历过全民检测争议,建制派内部与公务员团队间的新施政作风上显露出专业主导抑或政治主导的矛盾,而当政治委任官员大举晋身特区政府的决策层,也意味未来公务员团队与建制派间政治张力可能会升温。

日后,香港政府体制极可能从“应急机制”到“地方组织”,陆续出现以“改革”为名的体制改造,主张专业主导的公务员团队生存空间或会收窄,香港政府过往分权分责、著重透明度的问责制执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权式领导。5月8日的选举之后,新特首还有一段时间才会走马上任,而李家超会否同意由林郑政府在其任内完成三司十五局改组修法工作,将是第一场角力的开始。

(作者为香港政治观察者)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宣布当选了,有点难过

  2. 一人選舉造就傀儡政權,僅此而已。

  3. 簡體版“刚复自用”應為“刚愎自用”。

  4. 這篇非常全面地指出了比…李家超在普遍香港市民眼中的形象和大家心中的疑問,不過這些終究是不重要的。假如比賽只有一名選手參加,參加就必定能獲得金牌,那選手還需要努力嗎?觀眾又有興致欣賞嗎?無論如何,香港會變得更高效和更內地化,是可以肯定的。

  5. 對不起,我認為香港特首「選舉」無意義。
    希望 端傳媒繼續關注 烏俄戰爭。

  6. 作者名很有意思……是因為國安法還是李家超(比卡超)?
    之前,比卡超對着一個飲樽裝飲料的女孩,說將來一定識「吹樂器」……糟了,開始懷念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