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乌克兰战争一周后,俄军为何还没有取得想像中的胜利?

俄国入侵乌克兰之所以会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能力不足。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布查 (Bucha) ,一名男子走过俄罗斯军用车辆的残骸。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你还关心的哪些问题?欢迎留言提问,我们会持续更新回答。

点击了解:北约为何不派军支援乌克兰?中俄合作会否缓冲国际对俄制裁?

自从俄罗斯于2月24日发动攻势、入侵乌克兰,战争至今已届满一周。

对于正受战火威胁、不断出入防空洞避难的乌克兰人来说,这一周的时间或许非常漫长,但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这一周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尽管普京发动战争的决定,已经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镜,但也许更令外界以及莫斯科意外的是,俄军的攻势似乎不如预期顺利。开战时,美国官员曾悲观地预估,乌克兰首都基辅可能会四天之内陷落——然而截至3月2日,俄军攻占的地区,却和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究竟,俄军在此次入侵中,是如何进行部署的?一周以来,俄军已经取得哪些地区的控制,为何俄军的进展,会不如普京想像的那样顺利?乌克兰军队的抵抗,又比预期中要顽强多少?

俄军入侵乌克兰,是如何部署军力的?

早在去年11至12月,俄军便已开始在乌俄边境集结大批军力,并将军队部署至白罗斯境内,但一直对外宣称,集结行动是为了演习,后来又曾在12月底、今年2月15日、以及开战前夕,多次声称已将一部分军队,从乌克兰边境撤离。

到了2月初,普京于冬季奥运开幕时前往北京会晤习近平,会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中俄共同“反对北约进一步扩张”、要求北约“放弃意识形态化的冷战思维”。

上述这些迹象或许显示,为了入侵乌克兰,普京部署已久。

根据英国国防部的情报,俄国此次入侵行动,分别由俄国西部军区、中部军区、南部军区的军团分头进行。

西部军区的辖区,主要是靠欧洲一侧的俄罗斯,此次负责由乌克兰东北部入侵,攻打哈尔科夫(Kharkiv)、苏梅(Sumy)等大城市。其中一支,则会取道科诺托普(Konotop),预计将加入攻往基辅的部队。

中部军区则是俄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军区,西起窝瓦河下游地区,东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此次入侵,中部军区的部队负责由白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部,举凡与切尔诺贝尔(车诺比)、基辅相关的几场地面战役,主要都由该军区部队进行。

南部军区的辖区位于北高加索、黑海沿岸,直接接壤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以及2014年遭俄国兼并的克里米亚半岛。此次入侵,南部军区的部队就是从已实质脱离乌克兰的“乌东两国”、以及克里米亚出发,并与空降军联手攻打乌克兰南部、黑海沿岸的城镇,比如赫尔松(Kherson)和梅利托波尔(Melitopol)。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估算,俄国一共在乌克兰周围部署了约15万名士兵。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则认为入侵乌国的兵力达20万人,坦克数量则达2,840台,为乌克兰的三倍。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伊尔平郊区,一名乌克兰士兵从铁路上回来,经过俄罗斯士兵的尸体,在那里曾与俄军发生激战。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伊尔平郊区,一名乌克兰士兵从铁路上回来,经过俄罗斯士兵的尸体,在那里曾与俄军发生激战。

从开战至今,俄军取得哪些进展?

持平而论,外界在开战初期会错估情势,认为基辅将很快陷落,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俄军起初的攻势,确实看似势如破竹。

战争开打的隔日(25日),俄军便已经攻到了首都基辅门前,而安托诺夫机场(Antonov Airport)这个位于基辅西北方30公里的关键节点,也在当天便落入了俄军掌控,并被俄军当作发动下一波攻势的集结地。

再到26日,俄军士兵则已经开始和乌军在基辅市区短兵交接,交火地点甚至距离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仅约3公里。然而事后人们发现,26日进入基辅市区的俄军,很可能只是人数有限的先遣部队,而主力部队当时仍距基辅30公里远。

根据美国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情报,截至3月1日,俄军控制的区域和战争刚开始时相比,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而且至今仍未对乌克兰空域取得控制。

其中,俄军进展相对显著的战线,主要位于乌克兰东北部、以及克里米亚以北一带,但首都基辅以北的战线依然胶著。值得注意的是,从东北部地区往基辅方向支援的部队,近期推进也较为明显,可能会增加基辅遭围攻的风险。

不过,俄军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似乎尤其受挫:截至3月2日,在乌克兰所有主要城镇里,俄军只取得了对梅利托波尔、科诺托普的控制;至于其他位于前线上的主要城镇,比如赫尔松(注:3月3日来自乌克兰的最新消息称,赫尔松已被俄方占领)、切尔尼希夫(Chernihiv)、哈尔科夫等,则依然掌控在乌方手中。

面对这个情势,俄军除了持续围攻、增加砲击之外,也让部分部队先绕过这些城镇,继续往主要目标基辅进攻。

根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至3月1日,俄军目前已有近6000名士兵阵亡,并损失了29架战机、198辆坦克,以及846辆装甲车;俄罗斯国防部于3月2日晚第一次交代的己方伤亡人数,则是498名士兵阵亡,1597人受伤;而美国五角大楼日前估计的俄军阵亡情况则是约2000人。

为何俄军的进展不如预期?

早在2月26日,英国国防部便开始注意到,俄军的进军速度正在放缓,伤亡数字也比预期高出许多。现在回看,俄军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 俄军能力不足

尽管一般评论都认为,不论是装备或兵力,俄军都高出乌克兰许多,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俄国入侵乌克兰之所以会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能力不足。

居住在莫斯科的独立研究者兼记者卡米尔・加列耶夫(Kamil Galeev),便在推特上说,虽然俄国的前国防部长赛尔吉乌科夫(Serdyukov)曾对俄军进行改革、改善俄军效率,并打击了军队里的贪腐问题,但也因此和军事装备生产商,以及其他利益团体结下梁子,最后在2012年被八面玲珑、和各个利益团体都交好的绍伊古(Shoygu)取代,导致改革进程遭到中断。

此外,加列耶夫也从军事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在俄国的历史上,如何在陆军和海军之间进行抉择,一向都是一个难题:一流的陆军、或一流的海军只能挑选其一,不可能两者兼得。

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俄国为了“维持颜面”,却依然试图保持苏联时期的海军实力,也不断建造新舰、扩张海军所需的基础设施;但相对地,这么做便必须牺牲投放在陆军上的资源。

加列耶夫认为,正是因为俄国没有最大化陆军的力量,导致陆地战争的资源不足,因此俄军此次入侵乌克兰只能出动一个梯队——然而闪电战若要成功,如果没有多个梯队相继跟上,是很难办到的。

曾在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主掌俄国事务的杰佛瑞・艾德蒙兹(Jeffrey Edmonds),也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专访时指出,俄军的“空降任务执行后,支援部队并没有跟上,军用车队也只是开进乌克兰、中了埋伏,而后勤也没有跟上。他们虽然被训练来进行现代的战争调动,却没有真的在实践。”

2022年2月27日,乌克兰基辅的军事空军基地。
2022年2月27日,乌克兰基辅的军事空军基地。

2. 误判情势

加列耶夫也认为,若要发动数个梯队,事前也需要长时间的艰难准备:除了动员、集结至边境之外,还要处理驻扎、补给等问题,然而俄军在发起闪电战之前,却没有预先处理好这些事情,而个中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普京压根就没有想要发动一场“战争”,而是只打算进行一场“特别行动”(special operation)。

加列耶夫指出,普京之所以会发起“特别行动”,是因为这就是他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的军事行动类型——这种特别行动,过往攻击的对象都是实力不如俄国、不可能与俄国抗衡的对手(比如车臣、格鲁吉亚、以及叙利亚的叛军),因此也无需进行审慎准备。

然而当普京准备故技重施的时候,却忽略了乌克兰比他之前交手的对象都还要大、也拥有更多的人口。

此外,根据英国智库RUSI取得的资料,俄国曾在发动入侵前做过调研:该调研认为,2月初期间,大部分乌克兰人对于未来都感到悲观,对政治事务也颇为冷感,而且不信任政党和政治人物,因此俄方研判,俄军入侵之后乌克兰很快便会投降,而俄军在2014年克里米亚打胜仗的经验,也让普京认为乌军实力孱弱,不可能对俄军入侵多作抵抗。

这种误判情势、过于乐观的态度,或许也展现在俄国官媒预先准备好的文章里。

2月26日,俄国的官方媒体俄罗斯新闻社(RIA Novosti)刊登了一篇“预先设定刊登时间”的文章,而文章内容的背景,则是“乌克兰已经回归俄罗斯”。

该文章写道,“俄罗斯民族分裂的时期即将结束”,而包含俄罗斯、白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俄罗斯世界”,则“会在地缘政治上齐心行动”。文章最后并指“俄罗斯不仅挑战了西方,还表明西方主导全球的时代,可以说是彻底结束了”。

这篇“歌颂胜利”的文章后来遭到删除,而文章在乌俄战争仍未落幕时便意外曝光,似乎也显示出俄方原本认为,战争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落幕。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基辅加强保卫进入首都的途径,为该市的战斗做准备。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基辅加强保卫进入首都的途径,为该市的战斗做准备。

3. 后勤补给问题

俄军陆战能力不足的问题,后续也衍生出了不少后勤上的困难。

比如加列耶夫便认为,俄军部队虽然看似已经突围,但并没有完全清除乌军的正规部队和民兵,加上俄军又没有安排第二、第三梯队跟在后头清除剩余的乌军,因此补给车队很容易便会遭到后方的乌军、甚至是刚拿到武器的平民攻击。

根据美国取得的卫星图像,朝基辅前进的俄军补给车队和装甲车,目前已经绵延约60公里长,似乎就是因为燃料、粮食补给问题而停滞不前;美国国防高层则指,俄军车队的前端3月1日仍在基辅以北约30公里处,和前一天相比几乎没有进展,代表一些车辆“已经燃油耗尽”。

部份在网路上流传的影片或“趣闻”,似乎也呼应了这些说法——其中一段流传较为广泛、曾引起不少话题的影片,其内容是这样的:一位乌克兰人开著车,看见一辆俄军坦克停在通往基辅的路上,停下来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坦克“没有油了”,于是打趣著说要载俄军士兵回去俄罗斯。

2022年2月26日﹐乌克兰军人在基辅军事空军基地 Vasylkiv 的战斗阵地躲避。
2022年2月26日﹐乌克兰军人在基辅军事空军基地 Vasylkiv 的战斗阵地躲避。

4. 俄军士气低落

由于燃料、食物补给不足,俄军士兵也出现了士气低落的现象。美国国防部曾在3月1日指出,在入侵的俄军士兵之中,有不少都是被征召来的年轻士兵,受过的训练并不充足,部分俄军士兵甚至出现了集体投降、将军车掩藏起来的行为,以避免作战。

亦有消息指,有些俄军士兵甚至以为自己只是“参加演习”,并不知道自己要攻打乌克兰。乌克兰驻联合国大使则曾在3月1日,于联合国大会上念出一段简讯内容,据称是“一位俄军的阵亡士兵,生前和母亲之间的对话”;该对话显示,该士兵原本只是在克里米亚受训,进入乌克兰之后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真正的战争。

加列耶夫指出,俄国士兵参军的主要动机,通常是为了取得国家配发的公寓,这些士兵常常来自底层;然而一但阵亡,取得配房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实现了,因此一旦战争变得比想像中危险,或是受伤或阵亡的可能性提高了,想继续吸引年轻人投入战场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日托米尔,随著俄罗斯继续入侵乌克兰,一名平民训练投掷燃烧弹来保卫这座城市。
2022年3月1日,乌克兰日托米尔,随著俄罗斯继续入侵乌克兰,一名平民训练投掷燃烧弹来保卫这座城市。

5. 乌克兰人的抵抗与准备

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俄军的种种问题之外,乌克兰人的抵抗,也是俄军至今依然难有重大进展的原因。

一如前述,不论是东北部的哈尔科夫、或是位于南部的赫尔松,这些位于前线上的重点大城,经过一周的激战之后都仍在积极抵抗。

我们还能看到:乌克兰民众手无寸铁地坐在马路上,阻挡俄军车辆继续前进;民众自愿前去领取武器、抵御俄军;居住在国外的乌克兰人,连忙回到乌克兰参与战争;国防部长呼吁市民学习制作汽油弹之后,乌克兰人上网搜寻汽油弹的次数也跟著升高——这些景象,都流露出了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

加列耶夫则指出,乌克兰在历经2014年的顿巴斯战争之后,一共进行过6次征兵,因此乌克兰有至少40万人曾经当过兵,投入顿巴斯地区的战场。相较之下,俄军大多数士兵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即使是上过战场的,也习惯处于俄军拥有绝对优势、所向披靡的情况中,和在乌克兰遇到的阻碍大不相同。

此外,乌克兰近期也对承袭自苏联时期的武器和装备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土耳其、美国、英国、瑞典制造的武器和装甲车,并在各地区组成了民兵队,防御能力已经大幅提升。自从开战之后,北约和欧盟的大部分成员国,也都对乌克兰提供了军备上的援助

然而随著战事进入第二周,未来的发展依然不容乌方乐观。

美国的军事高层指出,俄军接下来很可能会对基辅和其他城镇采取围城战术,企图让居民断绝粮食和生活物资、对平民造成更多伤亡,而基辅也仍有可能“在未来1至4天之内沦陷”。

此外,不少分析皆认为,由于俄军军力较大、装备也更加精良,如果其他国家没有介入,一旦时间拉长,俄军依然很可能会占上风。

这场“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形式终结,眼下还没有人能确定,但对于乌克兰人来说,最可怕的硬仗或许仍未真正到来。

(欢迎读者参与3月6日的线上端小聚——乌克兰的痛:从国族历史、身份撕裂到战火下普通人的命运,点此报名,可以获赠乌克兰专题电子书。)

读者评论 2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EricChan
    导弹犁地还是只有美国人干的出来,乌克兰打这么久还没看到这种场面,难免让人有些失望。
    反正死了平民,就说是恐怖分子就行啦!

  2. @PooerC 何必跟美國學,蘇聯打阿富汗的老兵還沒死絕呢,問問他們就行了。

  3. 拖拉机偷坦克,摩托车偷迫击炮,大妈诅咒俄军护国花,美女车中怒掷燃烧弹,乌克兰加油 СЛАВА УКРАЇНИ!🇺🇦

  4. 不如再去学学美国怎么入侵伊拉克的。
    导弹犁地先来几年,再陆军全面入侵,最后打个7年,狼狈撤军。
    俄罗斯还是太嫩啦

  5. 太拉跨了,把21世纪的战争打成二战

  6. Galeev的推特很精彩,这篇好多是翻译过来的(虽然也没有不好

  7. 二戰德蘇瓜分波蘭都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其實依然不看好烏克蘭,可是誰知道一國的意志到底能頑強到什麼地步呢?
    唯一知道的是獨裁者永遠沒有好下場。

  8. 之前打得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日後更好地統治烏克蘭,俄軍不能太難看,要給平民留下好印象,才可以較平順地過渡至預想的傀儡政權。現在能力不足顧不得這個要求了,幾次直接針對非軍事區的導彈攻擊已經表明傾向。只怕平民的傷亡人數會急速上升,唉。

  9. 俄軍被逼急了手段就會越極端。黎明前是最黑暗。天佑烏克蘭 🇺🇦

  10. 俄軍淨係玩包圍,斷烏克蘭糧食,慢慢玩都得

  11. 『此外,加列耶夫也從軍事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在俄國的歷史上,如何在陸軍和海軍之間進行抉擇,一向都是一個難題:一流的陸軍、或一流的海軍只能挑選其一,不可能兩者兼得。』
    不用扯什麼軍事史,就是一個『錢』字。有錢,願意花錢的勃列日涅夫時期,紅海軍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一流。

  12. 『然而蘇聯解體之後,俄國為了「維持顏面」,卻依然試圖保持蘇聯時期的海軍實力,也不斷建造新艦、擴張海軍所需的基礎設施;但相對地,這麼做便必須犧牲投放在陸軍上的資源。』
    所謂“維持顏面”的說法是不符合現實的。一方面,俄國爲了節省海軍開支,已經學習歐洲各小國,把護衛艦等級的軍艦武裝到牙齒作爲艦隊主力,將遠洋型海軍(藍水海軍)轉變爲近岸防禦型海軍(綠水海軍)。這種造新艦的舉措不僅是爲了取代壽命到期的老軍艦,也是在有限成本下維持海軍實力的重要舉措。同時,海軍的大量支出都用作維持核潛艇部隊的維持與更新,這是符合俄羅斯國情的做法。
    至於擴張海軍建設的設施,俄羅斯之所以要這樣做的核心原因在於俄羅斯本土缺乏相關設施。在蘇聯時期,海軍裝備工廠主要在俄羅斯北德文斯克(核潛艇)和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船廠。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本土連能維護自家航母的設施都不足(在PD-50浮船塢的意外沈沒後更是無處可修),這些設施也是必須要修的。

  13. 『居住在莫斯科的獨立研究者兼記者卡米爾・加列耶夫(Kamil Galeev),便在推特上說,雖然俄國的前國防部長賽爾吉烏科夫(Serdyukov)曾對俄軍進行改革、改善俄軍效率,並打擊了軍隊裡的貪腐問題,但也因此和軍事裝備生產商,以及其他利益團體結下樑子,最後在2012年被八面玲瓏、和各個利益團體都交好的紹伊古(Shoygu)取代,導致改革進程遭到中斷。』
    紹伊古並非中止改革,而是更改了改革的方向。Serdyukov的軍改評論家普遍認爲太過於理想化,俄羅斯不可能有那麼多資金完成他的計劃。紹伊古的軍改普遍被視爲更務實的做法。

  14. 烏克蘭保家衛國就一定勇猛,俄軍跟底都不知為甚麼而戰?真係好難有士氣。。。

  15. 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几个译名可能会令一部分简中读者感到困惑,比如「赛尔吉乌科夫」(我似乎在繁体/正体语境也没读到过这一译名)在简中世界一般译作「谢尔久科夫」,我印象里高校军事理论课中是有介绍「谢尔久科夫军改」的;又比如「窝瓦河」一般作「伏尔加河」,在我平时接触的简中译著中,采用前者作为译名的极少,印象里战地一的一场战役是有采用这一译名的,但在别的地方很少看到。其实有一些词汇,如「举凡」、「押后」在简中新闻写作中也不算是常用词吧,但稍有文化常识的读者也都能理解,倒也不至于令人困惑。
    我对翻译工作缺乏了解,这里就不过多妄言了。其实比较有名的专有名词,比如「鄂图曼」之类的,相信简中网友也大多能正常理解。但从可读性角度,我还是建议编辑朋友在涉及到专有译名时考虑到简中网友可怜的理解能力(笑)。也就加几条正则表达式的功夫嘛,不麻烦。

  16. 想請問「網絡戰爭」、「無人機」的使用情況?

  17. 文章不错,感谢作者和端

  18. 打倒俄罗斯帝国主义!

  19. 我至今还记得看战几个小时后微博上开始欢呼乌克兰完了,打了3天后d端上有个人评论我说“基辅丢了,总统跑了”……

  20. 我至今还记得看战几个小时后微博上开始欢呼乌克兰完了,打了3天后d端上有个人评论我说“基辅丢了,总统跑了”……

  21. 所以長線就看國際制裁怎麼升級跟維持了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