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进击的巨人》争议结局:永远追求自由的巨人,为何最终走向自身的“反面”?

结局对整个作品核心精神的回答,即便不是完全妥善的,也是自然和值得理解的——它直抵谏山创构思这部作品的源泉和本质冲动。
电影

在引起巨大“争议”的结局之前,《进击的巨人》一些可疑的迹象就表露出来了。用心的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作者的不耐烦和焦躁。在“地鸣”作战开始前后,故事速度开始突飞猛进,具有冲击力的大场面和《巨人》标志性的分镜仍不少见,人物描写和伏笔安排的编织密度和精巧则无法和之前相比。一方面,同样进度的情节推进在剧情早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牺牲与浓密铺垫,在最后的章节中就大多平铺直叙,欠缺曾让读者沉醉的精密戏剧安排;另一方面,读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角艾伦的最终目的、始祖巨人尤米尔内心的真实想法、巨人之力的全部性质和命运、世界的终局,则几乎没有之前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式的展开。

在漫长的十多年的连载生涯中,《进击的巨人》遭受过读者不止一次的责难和怀疑。王政篇将重心转向墙内势力的斗争是否意味着谏山创在情节安排上已经技穷?玛利亚之壁夺还战震撼人心的高潮之后,剧情接下来是否一路向下?马来篇开始世界观骤然扩大是否超过作者的掌控能力?“地鸣”作为一个剧情装置,是否会像别的好莱坞电影里一样,最后一分钟被阻止?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掩藏着那些曾经备受期望、最终“跌落神坛”、沦为平庸的作品的命运。读者和业界对《巨人》的疑虑持有完全理性的基础。在巨人完结前的很多节点,它都可能沦为下一个《大剑》、《死神》甚至《东京喰种》。谏山创每一次用超越读者预期的完美回答,不断克服和扬弃这些质疑,在超水平的动画制作的加成之下,不断扩大《巨人》在各阶层观众的接受度,也不断抬高读者对作品的期待。对作品关注的热度随着连载进程的演进和动画播放的展开,先是攀升、随后长期霸占顶流。因此之故,尽管结局前的作品“崩盘”的质疑声逐渐密集起来,笔者目力所及,大部分长期的巨人粉丝和分析者都保持着一方面信任作者,另一方面降低期待度的心态:毕竟,按照作品里的台词,单凭《巨人》已经达到的高度,“单单降生在世界上就已经很伟大了。”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

只是奈何,最终其结局的忽略和草率仍然在读者群体中激起了铺天盖地的愤怒和声讨。美剧《权力的游戏》剧情失控,最终季断崖式口碑下跌的阴影本来就萦绕在每一位巨人粉丝的心头,谏山创本人作为《权游》的粉丝,还曾经在采访中说“我曾经是‘权力的游戏’的铁粉,所以我能理解对于权游结尾很失望的粉丝的感受,但是在我画巨人时候,我在表达着我自己的感受,并且我相信只要我继续这样画下去,我的粉丝们能够接受我画的任何结局。” 如今,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史上最大最恶烂尾事故”的名单里《进击的巨人》要榜上有名了。很多中文网络内心崩溃的评论家甚至直陈谏山创在最终话的表现出自纯粹的“恶意”,是把读者内心的期待和珍重通通砸碎,来实现其“伤害读者”的宣言。

读者的失望和震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结局部分最终的呈现方式,和人物塑造弧线的马虎,以及随之而来的被作者背叛的愤怒。这些情绪很大程度上也延伸到结局之“思想”和内容的恶意,从而彻底将《巨人》钉上烂尾的耻辱柱。在我看来,这种评价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将于今年6月出版的漫画最终的单行本中,谏山创对情节会有所增润。这样一个终局的“形态”是否更让读者可接受,仍然是未知数。但至少可以讲,谏山创确实尽力想把这部定义了他职业生涯和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的作品给出一个负责任的收尾。退一步无非是说,想要给出一个客观上令大部分人“满意”的答案,也许确实超出他目前意志和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抛开种种可辩护和不可辩护的缺陷,巨人的结局构思针对其戏剧结构而言是最终的一块“拱顶石”,将整个大厦撑了起来。读者尽可以设想剧情展开和人物弧线的丰富可能有怎样更好的构思,只是这些都像是建筑外立面和内部装潢上的考虑。本文想主张的则是,巨人的结局对整个作品核心精神的回答,即便不是完全妥善的,也是自然和值得理解的——这种和谐尤其需要摆脱剧情呈现本身的种种缺陷,直抵谏山创构思《进击的巨人》的源泉和本质冲动。

绝对的自由——存在主义的悲剧

《进击的巨人》最为公认的戏剧灵感来源之一就是阿尔贝·加缪的历史剧《卡里古拉》。

首先回到令巨人的粉丝和剧中的人物都在关心的那个问题:艾伦·耶格尔的动机到底是什么?139话结局时,他说是为了自己最喜爱的伙伴们。希望他们可以活得长久和受人尊敬。这在形式上,让人联想起145代艾尔迪亚王和战锤的巨人戴巴家族所演的戏剧:通过扶植虚构的马来英雄“荷洛斯”(反艾伦小队),145代王(艾伦)放逐自身,而让马来和戴巴家族(小队成员)获得世界的承认和拥戴,并将世界从艾尔迪亚帝国(地鸣)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这一《叛逆的鲁鲁修R2》式的安排被很多读者所预料到,但他并不能承载艾伦这个人物的深度,也无法解释谏山创长达十年的创作中呈现出的激情和张力。

因此只要我们稍微深入地感受,就会暴露出艾伦/谏山创更为原始和本能的诉求。在原定是漫画最后一格的情景里,是艾伦的父亲格里沙·耶格尔抱着刚刚出生的艾伦,并宣告说“你是自由的。” 这一格情节对应的是艾伦自叙说,“如果不是知道你们(指小队)会来阻止我,我真的会把整个世界踏平……我没有实现对世界的净化” 。在之前的章节中,在“道路”中回到童年样貌的艾伦面对地鸣所造就的地狱,也开心地说“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好的自由的滋味。” 当他知道墙外居然充满了人类而不是一片全新的大地时,他感到“非常失望”。他在地下室中也对莱纳说“我生来就是如此”。谏山创本人虽然说艾伦作为主角只是“剧情的奴隶”,但在接受访谈时,还是会不经意间暴露出自己和艾伦最深层的共鸣和理解:据说,当被问到画漫画的理由是什么的时候,谏山创给出了那个被全网传唱(嘲讽)的回答:“想要伤害读者。”

查考原文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流传过程中演变成的简易的版本。他第一时间的回答是:想要攻击什么,想要去背叛和伤害。“读者”只是这一冲动和激情唯一自然(当然也是唯一合法的!)的对象。然而当我们建立谏山创和艾伦的共鸣关系之后,不难发现,“想要攻击什么、清洗什么”的激情,其实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只不过这种自由不是现代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而有着更为古典(哲学)的内涵——绝对自我的为所欲为,和对一切非我之物的统治和克服。

《进击的巨人》最为公认的戏剧灵感来源之一就是阿尔贝·加缪的历史剧《卡里古拉》。在这部剧中,这种存在主义式绝对、荒谬的自由有着最纯正的体验。加缪剧中的那位罗马皇帝在恋人死后仿佛发了疯,一门心思想要“摘到月亮”,以荒谬、残忍,最重要的是不可理喻,残害着自己所统治的帝国。他憎恨人的不自由,憎恨曾为自由之国的罗马在他自己脚下匍匐,他想要给罗马人一个“严厉的教育”。然而他又意识到,自己所参悟到的绝对自由——除了死亡之外不可能比之更真实的自由,恰恰是以整个帝国的不自由为前提的。卡里古拉自己的尊严来自于践踏他人的尊严,卡里古拉对自我完全掌控,意味着完全摆脱爱、责任、义务的束缚。和艾伦那不断前进、哪怕制造地狱也要实现的自由一样,这一自由是不容于世界的。所以卡里古拉在剧终要被密谋者乱刀砍死,而艾伦也要被“救世小队”所斩首。

这一自由同时也是自我否定和不可能的——卡里古拉在终于掐死自己的爱人,摆脱了“爱”的束缚之后,镜子中所映射出的、自由最终的敌人,正是他自己的形象。作为“自治”(autonomy)的自由,就是“自我立法、自我掌控”,也就是对自己命运和选择完全的自觉。可以相比较的是,在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哲学体系中,绝对的自我构成了绝对的真实,而外在于自我的“客体”无非是自我的种种否定。由于人在这世界上,也是由自然的种种要素所决定的,那么自由就必然涉及把种种自然也纳入到自我的范畴中,对之进行克服——如果我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不是我所选择的命运都不可能主宰我,而我的意志和行动作为我在世界上的产物,如果要获得完全的效能,就必然意味着作为自我之否定(negation)的“客体”被完全消灭。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

按照谏山创的逻辑,每一代进击的巨人都可以说是最终的进击的巨人的提线木偶,“永远在追求自由的巨人”反而是九大巨人中最不自由的。

这一绝对理念的自由在我们经验的世界中,是概念上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被造就成有一种自由的自觉之前,都是命运的产物——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成长的环境、无法选择那些被先天和后天的要素所塑造的自然的身体习惯和思维模式。但在《巨人》的世界中,进击的巨人的能力是从未来影响过去。艾伦控制黛娜吃掉了自己的母亲,教唆自己的父亲消灭了雷斯王族一家,夺得了始祖的巨人。完全造就了他自己的命运和悲剧。

当《进击的巨人》引入时间系的能力时,许多粉丝认为这可能会让他变成一个轮回系作品:《寒蝉鸣泣之时》、《命运石之门》、《魔法少女小圆》都是通过操弄时间来实现可能世界之间的跳跃,进而照顾了常识自我观中对自由的理解。但这些作品中回避了必然性和自由的根本矛盾。我们现实中的决策,也是通过设想各种不同的可能世界及其后果,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加以现实化。各种“轮回系”作品,只是对我们大脑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更具体的艺术加工而已。

谏山创拒绝了这条简单的道路。他让主角的能力是从当下决定过去,而直达“自由”这一理念中根本的矛盾:如果自由要求,成就如是之我的当下的过去,也能被如是之我所决定的话,那么当下的如是之我,也就是那注定的未来的产物。所有的一切都无非是预先的安排,自由意志就无从存在。追求自由的主体,反而成为了自由的奴隶。

换言之,“自由”通过不断超越让自己被具体化的种种条件,而追求成为无条件的。在这个过程中,它进入了属于自己的一个辩证。谏山创不太可能是一位德国古典哲学的爱好者,他对哲学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加缪所传达出的某种感情化的存在主义。但是他的强大直觉让《进击的巨人》成为一出哲学的戏剧。也就是说,巨人的剧情,本身就是“自由”这一概念辩证法的历险。

谏山创显然意识到自己所制造的这个难题。他在剧情恰好过半的地方借利威尔兵长的叔叔肯尼·阿克曼的临终之言说到:“我至今见过的家伙全都一个样,有时是酒、女人或神明,家族,国王,梦想,孩子,力量……大概不找个东西沉醉就活不下去吧。所有人都是某种事物的奴隶。” 这些可以成为经验中“主宰”的具体概念,通过自由这一否定性的力量,都可以克服的:通过思索,“我本可以不去做(X)”,X的客体对主体的宰制力就消失了。希斯特里亚选择“我不为了人类牺牲艾伦”,艾伦选择“我不满足于墙内的秩序”,因此在故事的前半段,阻挠艾伦前进的具体障碍,都被一个一个拔除掉了,而读者明显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上升。但是当艾伦成为“自由”的奴隶,自由本身走向自己的否定(negation)时,又该如何是好?

当“进击的巨人”的能力在作品中被揭露出时,就有读者非常敏感地意识到:按照谏山创的逻辑,每一代进击的巨人都可以说是最终的进击的巨人的提线木偶,“永远在追求自由的巨人”反而是九大巨人中最不自由的。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

作为必然性的自由,和作为解放的爱

我认识到自己必将达到的终点,并全身全意投入进去,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自由。

谏山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简单干脆、有力,但也往往被读者忽视。艾伦在发动地鸣时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然而也是我所盼望的。”在自由和必然的和解之中,自由通过否定而实现了对自己的扬弃。艾伦认识到自己或许命中注定要为那一个确定的未来而“燃尽自己”,但这并不否认这一切都出于他自己的选择——此刻“作为自我掌控的自由”让位给“作为对必然性之认识的自由。”

我一路走来的旅程似乎没有给其它可能性留下任何空间,但即便别种可能性的空间是存在的,我同样会选择现实成立的这一条——也就是说,我认识到自己必将达到的终点,并全身全意投入进去,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自由。这样一种对必然性的认识不再是对命运的逆来顺受,而是积极主动地不断前进。读者喜欢说谏山创是“划圆大师”,意指他在安排剧情时的首尾呼应、前后对照。从最为根基的角度来说,“自由的辩证法”就是《进击的巨人》核心之圆的一部分,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呈现也遭受了一些困难和自我招致的破坏。

《进击的巨人》“核心之圆”的另一部分则涉及到始祖尤米尔的动机和行动。从122话“来自2000年前的你”出场开始,这位一言不发的艾尔迪亚人始祖、原初的巨人就像是谜团一样让剧中和剧外的人不断猜测。她内心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决定了艾尔迪亚人的命运和故事的终局,从而成为剧情发展的核心钥匙。139话结局中,艾伦说尤米尔“因为爱而服从于弗里兹王,却又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许多读者表示了不理解:如此重要的剧情推手,竟然这么如此“玩笑”就被糊弄过关了?拥有如神一样力量的始祖巨人,竟然因为“爱”就服从于杀害了自己族人、几乎迫害自己致死的弗里兹王,在死后还在“道路”中不断为其后代服务,还有比这更不自由的奴隶吗!

笔者抱着这个疑问去重新看122话,发现自己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始祖尤米尔怀着羡慕的神情观摩的那场青年婚礼,不是随随便便的路人,而正好就是未来的部落首领、弗里兹王!那么至少在剧情的设置上,我们可以假定,始祖尤米尔确实怀抱着一种甘愿为奴隶的、不讲道理的爱,既为了自己的爱人,也为了自己的后代,而持续了2000年的劳作。这劳作一旦终止,自己的族人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而也正因为这一“爱”,尤米尔的子孙,艾尔迪亚人,沦为自身力量的俘虏,无法和世界上剩余的人类真正和平相处。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

我们在这里不得不发挥读者的特权,替谏山创去阐明他没能说明白的故事,从而将被遮蔽的作品结构再发掘出来。

相对“自由”的辩证法,这一“爱”的辩证法作为隐含的第二主线,表达地相当隐晦。而这一主线的浮现,也是在剧情结构大跨步前进的地鸣篇前后展开的,缺乏更为细致的描摹的空间。谏山创似乎想要通过三笠(米卡莎)对艾伦奴隶般的爱和奉献这一剧情中具体的例子,来让读者参照着理解尤米尔的困境,否则他也不会在最终通过三笠的行动和选择使得尤米尔获得解脱。但这一设置的实际效果相当令人怀疑,几乎将两条线索一起带进沟里。我们在这里不得不发挥读者的特权,替谏山创去阐明他没能说明白的故事,从而将被遮蔽的作品结构再发掘出来。

如果说三笠和尤米尔的线索构成一种平行对称的关系,那么三笠对艾伦之爱的“扬弃”就也是尤米尔所追求的“爱”的辩证法的结果:作为服从和忍耐的爱,在自由否定性的运动刺激下,过渡到一种解放的爱,一种不再放低自己的尊严,而真正让被爱者和爱者自己都获得自由的爱。

考虑到九大巨人全部来自尤米尔本身,我们可以说,进击的巨人追求绝对之自由的意志,也是尤米尔本身的意志。她既为了爱而承受被奴役的代价,也因为解放了围栏中的牲畜而险些遇害。自由和自由的冲突、爱和爱的冲突、自由和爱的冲突,既是《进击的巨人》故事的核心,也是尤米尔在自身主体内部所经历的历程。正如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早就指出的那样,在神看来,时间不过是一种幻觉。在祂眼中,从日子的开始到结束,都是永恒地作为当下的瞬间呈现在其面前。获得超越时间的力量的尤米尔正如神一般,在她的视角下,“道路中无数的时间流逝在现实中也是一瞬间”,那么现实中的2000年对能看破未来的她来说,或许也不过是一瞬。然而始祖尤米尔的神性是黑格尔所谓历史中的绝对精神,这一全能的存在要通达自由对爱的解放这一目的,非要以世界作为舞台,表演名为历史的自爱的戏剧不可。网传的那张始祖尤米尔戴着墨镜吃着爆米花“吃瓜看戏”的改图,尽管充满戏谑,倒不失于对这一剧情核心精髓的某种把握。

哲学和荒谬退场,日常的概念又渗入了进来。

如果我们上述的分析的站得住脚的话,《进击的巨人》结尾的遗憾就又凸显出另一个层面了:正如德国观念论充满张力的体系在黑格尔之后迅速崩解为各种哲学流派一样,甚至连谏山创本人也无法驾驭“作为必然性的自由”和“作为解放的爱”在剧情中的表现。所以在达到思辨的高峰之后,《巨人》在精神和剧情上确实也在向着崩解的方向进发——这一崩解最显著的证据,就是结尾处的艾伦“十分丢脸地”(阿明语)说自己“并不想死”、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希望三笠“至少为了他难过十年。”

哲学和荒谬退场,日常的概念又渗入了进来。如果说谏山创真的有什么“恶意”,这就是最接近这一解读的实际证据。但笔者仍然认为,与其说这是谏山创有意的报复,更像是他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疲惫和犬儒——想要伤害什么、想要追求绝对自由的激情终于让位给无处不在的生活本身。在巨人这连载的十几年间,谏山创结了婚,从作品连载和周边中获得巨大收益。他笔下的利威尔兵长登顶日本漫画最受欢迎的男角色,并在家乡的火车站有了一尊自己的铜像。“追求自由的少年”就此永别,桑拿店老板的人生,或许才即将开始。

(麦克李,文化评论员)

读者评论 2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這是最直擊我心中所不能言表的評論

  2. 断断续续地看巨人,今天才看了结局,才领会到巨人的基调………
    谢谢刊文!这篇文章的论述击中我内心深处阅读漫画结局后无法言说的部分。

  3. 因為德國古典哲學實在不是一個正常年輕人會感興趣的領域吧哈哈哈。

  4. 这篇评论写得真的很好!关于绝对自由的追求那一段的分析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竟有一种被感动到哭的感觉。之后又再几次认真的研读了好几遍,还是要赞叹一句写得真好!不过我不太明白的是,作者说“谏山创不太可能是一位德国古典哲学的爱好者,他对哲学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加缪所传达出的某种感情化的存在主义。”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呢?只是好奇这个论点的论据,并不是批判这句话不好的意思orz

  5. 至于其他评论提到的是否有拉低之前剧情的水准,我是感觉没有。但是必须承认,这样的结局显然会大大影响许多读者的对之前情节的观感。很多人想看的是“不断迎击命运是有意义的,人生来要为自由不断前进”,但作者的结尾却强烈地传递出“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都十分荒诞”这种价值观。这些读者再回想之前的剧情当然会觉得无比荒谬,甚至可笑,感觉自己之前真情实感的悲伤和激动都像个笑话。我看很多非常破防的艾伦粉丝基本是这样的态度。以及海外怎么会不差评啊,但凡是角色粉丝应该都挺难受的,因为这些读者在角色身上寄托了太多感情,以及许许多多的个人解读,甚至个人理想,尤其莱纳粉、艾伦粉、阿明粉。

  6. 结局有太多地方处理得令人不满意了:地鸣之后仓促给不少角色强行发便当、139“感谢”艾伦、无辜死去的人成为了数字(不,连个大概数字都没有)甚至没有角色对这些人表达了一丝一毫的在意、外面的世界如何重建完全没有给任何镜头、始祖究竟一直以来是怎么想的谁也不不知道,都已经结局了读者还要和主角一起猜、主要角色还有下落不明根本没交代的......这当然烂尾了。

  7. 巨人烂尾是事实。虽然结局在前期有伏笔,但是大多主要角色的精神内核骤然崩塌,剧情结束十分潦草,太多太多东西还没有交代,这还不是烂尾什么是烂尾?我认为读者没必要给谏山创找补。最好笑的事情是,简体中文社交媒体上不少之前的“耶派”读者,以前天天崇拜艾主席,为消灭全人类欢呼雀跃。结果最后发现他们心中的全知全能谜语人竟是”最大小丑“,信仰崩塌,就回头各种捕风捉影说谏山创是日本右翼,包藏祸心,真应该早点封杀。场面之滑稽实在令人发笑。

  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亲妈随意抛😅。

  9. 今天最大的惊喜就是端居然登了巨人评论而且质量这么高!我也同样139卡着零点更新看完以后意难平了很久,到底艾伦追求的自由是什么?尤弥尔就是个斯德哥尔摩患者吗?以及结尾突然抛出间接弑母的震撼弹,究竟想表达什么?看过这篇引入的哲学解释,感觉释然了许多,能想通了。
    作为一个莱纳推,我其实还想看看作者继续分析下莱纳。我也感觉地鸣发动以后,剧情变得王道仓促,本来第二个主角地位,被反复狂虐得不到报偿,被读者们戏称为谏山创老婆的莱纳,就此淹没在主角团里,除了被让暴揍一顿,就几乎没有特殊作用了。139里也同样,除了一笔带过艾伦也来见过莱纳,让我这个艾莱党略有安慰以外,就只有结尾的莱纳突然还原恶心直男了。倒不是不希望他精神恢复正常,而是这回到起点的也未免太没有铺垫,把本来性格经历都非常值得玩味的角色reset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许就像推特上大家调侃的,谏山创是想让读者的最终印象停留在这里,他就可以独占莱纳了吧。

  10. 結局的核心就是說艾倫是自由的。進擊的巨人選中艾倫成為進擊的巨人,同時亦是艾倫的自由意志成為進擊的巨人,他們對自由的目標是一致的。我覺得艾倫跟奇異博士一樣可能在道路裡看過無數的可能性,而唯一能達到他最渴望的結局,就是我們看到的139話。 儘管結果他無法和三笠在一起,甚至犧牲了八成人類,無疑這是他最想得到的結局。
    別忘記艾倫從小已經是個小屁孩、用刀插死傷害三笠的壞人,揚言要驅逐世界上所有的巨人,走出牆外看看這個世界。那麼的瘋狂,不按照倫常,他其實是個始終如一的角色。
    我不覺得巨人爛尾,但是真的太創促,創哥如果可以多畫幾個番外解釋一下伏筆,例如阿卡曼血統等等會好點!

  11. 慢慢地能够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必然性的自由”这一点,走向灭世结局是艾伦为必然性的自由拼尽全力,于是他是“自由的奴隶”。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在他痛苦挣扎地同时,他在接触到命运的必然性的一瞬间,意识到这便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未来”为他揭示了谜题的答案,还是“未来”武断地禁锢了他的意志,已经说不清了。
    内心无数次反刍139到现在,我倾向认为艾伦切实地成为了表达谏山创意图的奴隶。当一个一直以来以具体现实事件为情绪线索和前进目标的角色被推出来做承担形而上学概念的实体时,作者在讲话的感觉是很强烈的。
    或许谏山创如这篇分析中说的,有辩证自由定义的意图,在我理解这一意图的同时,我觉得他实施的方法是突兀的,是无法匹配他长期以来严丝合缝的人物塑造的。(突然有些好奇作者怎么看待139救世小队的表现?)

  12. 我也赞同文章作者的分析,但我仍然认为谏山创的结局烂尾了,因为最终他无法自然而然地达成这个结局,而是通过扭曲大部分人物性格(譬如轻而易举原谅艾伦的救世小队)来强行表达他的想法,这不是一个优秀的漫画家的行为。

  13. 巨人的狀況比較不是讀者不能接受,而是整個概念實在太超出作者本人編織故事的智識、能力與意願了

  14. ٩(˃̶͈̀௰˂̶͈́)و居然有巨人!先收藏晚點看

  15. 寫得太好了!還沒看後面的漫畫,最後一話出來實在理解不能。看完這篇我和諫山創和解了,我要回粉了!

  16. 這篇寫得真好,我也覺得巨人是難得一見的偉大作品,結局公布時「知乎」上一片哀嚎的情形令我不解,細看之下才發現,很多貼文也只是搞不清楚狀況、單純來蹭熱度的。
    回一下某位網友:日本人並沒有「不理解巨人為何在海外受到追捧」。事實上,在漫畫開始連載時,它甚至等上過日本人「最想介紹給外國人的漫畫」第一名,可見他們早對此有意識與預見。
    另外回最下面的網友:個人的理解是,艾倫不是控制戴娜吃掉親媽,而是為了防止貝爾托特在那時就死去,只好做出不得已的決定。

  17. 我覺得各地對於進擊的巨人的解讀和評論已經遠遠超出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原本作者怎麼想,根本就不重要了。日本人其實到現在也搞不明白為什麼這部漫畫如此受到外國人的追捧。或許帶著不同的文化眼鏡觀看這部動畫能夠折射出萬種解讀,就是巨人的魅力吧。

  18. 总体上来说我自己对于结局的解读和文章作者的理解比较近似,巨人自始至终是一个绝大多数角色都无法得偿所愿,人生痛苦挣扎,生命无价值,生活无意义的世界,所有的意义和价值都由角色自己赋予自己,但同时他们之中最善思的个体(比如埃尔文)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自我赋值其实根本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即使是被大多数读者一致称赞的前期故事的阶段性结尾“看海”那里,实际的“看海”也是对理想中的“看海”的否定和解构。即使如此,过程中的每一个行动,生活过程中的每一日,就是存在和挣扎的意义本身。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谏山创作品中所表露出的价值倾向确实还挺“原教旨”存在主义的。
    关于艾伦临死前的mental breakdown个人倒是觉得很符合谏山创在这个作品里描绘人性的一贯方向,觉得被背叛的读者倒不如说是一开始就自顾自误解了作者并要求作者为自己的误解负责。巨人这个作品在本质上是怀疑和否认“宏大叙事”和“greater good”的,几乎每个角色濒死时的遗言都回归到了自私的个体心愿上,这就是谏山创对于人性的看法,读者完全可以不认同或者不接受,但到了139话才看出来是有点晚了。
    另外不知道作者提及(以及网络上流传的)巨人灵感来源自加缪剧作卡里古拉这个背景到底来源自那里,因为我对这一说法好奇很久,去调查过出处,但从没成功找到过证明。

  19. 简中地区一个早把巨人禁了差不多快十年的地方的网络风评有价值吗,除了简中我看到的其他地区虽然对结局褒贬不一,但基本除了最极端的疯狂粉丝之外很少看到觉得结局有多明显拉低整部作品水准和认为巨人结局达到GOT结局“高度”的,当然了在最极端的yeageristbomb/titanfolk/4chan/5ch这种屎坑找共鸣那我就也无话可说

  20. 不太相信这个结局真的是谏山创本人定的

  21. 最后139话设定艾伦遥控戴娜巨人杀了亲妈是最不能理解的。感觉就是作者在故意毁掉原来的设定来激怒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