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至19日,美中两国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第一大城市安克雷奇,进行拜登就职以来首次高层会谈。会谈采用特别的“2+2”形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对中国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场讲话中,双方火药味十足的交锋,尤其是杨洁篪超时好几倍的发言,成为媒体焦点。此后,双方进行两天三轮闭门讨论,虽据透露闭门后的气氛比开场白好,但会议后双方没有共同召开记者会,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显然在重要的问题上没有共识。
事后,美方表示,双方展开“激烈和直接”的对话,部分议题存在“基本层面的矛盾”,得到中国“防御性的回应”。中方则表示“沟通是坦率的、建设性的,是有益的,当然我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分歧”,“对话总比对抗好,但对话必须本著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两国媒体接力在诸如“谁超时”、“谁不顾外交礼仪”、“有没有待客之道”、“谁占上风”等问题上交火继续骂战。
其实,会谈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意外。在会议前,双方媒体也几乎一致为获得成果泼冷水。回到2月农历除夕,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共总书记兼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恢复两国高层停顿半年多的交往。拜登还向中国人民拜年表达善意。双方都同意“展开对话、增进互相了解、避免误解误判”。可见,举行高层会谈本是这种善意和积极信息的产物。但双方在会谈前都都动作连连,足以损害会谈气氛。
中共成功了突顯自身作為蠻夷之邦的特色
@user1010011
这和流感死亡率有什么关系?和死因有什么关系?你是不是没搞懂该怎么分析?
对比“打疫苗后两天”和“没打疫苗后两天”死亡率,发现两者一致,就说明“打疫苗没有增加两天内死亡率”,只是一般来讲都得死人。
另,世界上并不只有牛津,其他也有死亡,但其他没有停。
因为打疫苗不太可能降低死亡率,所以你无论找哪个国家,哪个疫苗。打疫苗后2天死亡都在肯定2-4/100000左右。。。
如果有哪个真的低了请告诉我,即使我已经打过疫苗也再去打一剂。
當然他們後來也再次重啓了,但正常做法還是有比較多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就需要停止以防萬一。
而我也是說了,某地的做法對科興其實並不公平,因科興已說明並不適合六十歲以上人士接種(和研究數據有關)
Re jack
死亡個案是要看死因的,單單以年死亡比率計並不準確,甚至可以說流感的死亡率較高(笑
Re jack
韓國和歐洲多國都因死亡及嚴重不良反應停止接種牛津疫苗了,你不知道嗎?
還有,不要再twist吧,我們在說科興呢
因为香港每年死亡快五万人(2018:47400),随便挑10万人,没打疫苗2天内都该死4个。如果没有这个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可以得出结论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
@user1010011 你是不是不知道韩国美国欧洲都有疫苗后死亡案例。。。以及疫苗后死亡率差不多都是2-4/100000左右(科兴大概3)。。所有地区都说这和疫苗无关,所有地区都没有停止接种。。。
而從各地對死亡個案的處理,大多都是以停止接種為處理手段,而不像某地連驗屍也未做就宣佈絕不關連的進步手法(笑
似乎瓶蓋真的是比人命重要啊(笑
不過事有兩面,某地在科興寫明不建議六十歲以上人士接種下還讓高齡人士接種,出事也可說是預期的
Re jack
一至二期都是用一個比較細少的sample group,第三期所需的sample group大得多,這是來驗證一二期的準確度。不要考醫科生這個啦,大多課程都沒有教(笑
而外國專家認為和死亡個案沒關連的是牛津疫苗而不是科興。科興現在的問題其實有一定嚴重性
@Weber 这取决于对安全性的定义,在我理解一二期主要是药理方向的安全性,而三期可能偏向副作用方面的。但我不是医学生说的不准别怪我。
@user1010011 死亡与疫苗无关不是香港政府的态度,而是全球政府和专家的态度。你都关注Lancent了这么“什么死亡与疫苗相关”这么基础的问题居然还能给出这么不科学的描述。。。。
@俊伟
由于对新马媒体实在不熟悉,难以查证,但是翻查了一下国内新闻网/百度新浪等搜索,似乎观察到一下情形。
1. 搜索复必泰新闻,其官方消息数量远多于负面消息。还有不少复辟太保护率的新闻。当然今天跳出了一堆港澳停止接种的新闻。
2. 阿斯利康方面确实负面比较多,但在很多国家官方停止接种的背景下,这似乎不算是“报忧不报喜"?而且”阿斯利康与血栓无关”的新闻也相当多。
3. 报道外国疫苗负面消息的新闻也有一些,但一般在这种报道逻辑下”为何国外对中国疫苗负面消息报道较多,但对其他疫苗却缺乏负面报道(然后罗列了一些负面消息)",并没有指向中国疫苗优于国外疫苗的结论。
如果新马真的存在“报忧不报喜”的情形,我感觉你需要考虑一下这是否本地新闻特色,而不是”与大陆一致“的新闻了。因为我发现如果在谷歌搜索新闻的话,大多数“疫苗负面报道"来自于港澳东南亚。。。。大陆除了对官方行为的报道外很少看见负面报道。。。
我對紅色媒體最大的批評是兩個,一是對所有除中國以外的其他疫苗都報憂不報喜,它只會告訴大家有多少人有強烈副作用和死亡,但他不會告訴你這些人是其中的多少percentage。二是它也不會告大家中國疫苗有任何副作用和死亡。
@jackhui
比如說AEC,基本上它大多數新聞和大陸報導的差不多。
Re Weber & jack
我想説若果國藥能完成一至三期的研究並公開,那對科興有相同的要求也十分正常,當然以數據來說現在科興在第三期報告十分困難也可以理解
Lancet 及 BMJ 裏面有很多指標性的資訊,jack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我想我必須做出修正,我無意在現階段指控科興疫苗不安全,而是倘若科興持續無法以正規方式公佈三期結果卻又被廣泛視為合格疫苗,會導致機準下修的隱患。
@jackui:
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2173/2173-4-2.htm
我以為在一二三期,安全性都是持續被關注的部分。
但在中國只有第一期?
Re jack
以新聞報道來評估是不準確的,因存在很多變數(包括少報/漏報/暪報),這也是為甚麼要以嚴謹的學術評估為準,國藥就已經達成,但科興仍然「有困難」。
而即管以新聞報道來看,現在某地的死亡率,科興很不幸的遙遙領先,儘管某政府一概否認
以國藥來和科興比較,人們的質疑不無道理
@Weber 还有二期。。。
@jackui:
是的,只有公開『I期』、第一期結果。
未來如果有其他疫苗仿效之,必然是人類安全的倒退。
未來仍然有可能改變,但現在在中國以及他們的朋友之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得不辯護的基準。
@Weber
科普一下,疫苗安全性是临床一期所考察的,这部分论文已经在柳叶刀发布了哦!数据不透明不代表“什么数据都没有公布"。。。
对关注安全性的你而言,科兴已经通过”积累下来的审核制度“证明是安全的了!一点都没有降低标准!打科兴的未来是安全的!
PS: 请不要再度”发现科兴这方面做好了就换个标准批评"哦!
現在藥品監管制度是在歐美相當開放的環境中建立起來,中國藉危急關頭降低標準讓製品入市。我想問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何時開始提供國內安全有效的疫苗?
00年?05年?15年?中國人又什麼時候曾站起身來要求疫苗安全而沒有粉身碎骨的?
從來都沒有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絕無指望。
這不是污衊,只是冰冷殘酷的事實。
我們可以許一個更安全的未來嗎? 『誰理你們啊,早就給拒絕了!』
如果我們認同科興疫苗是安全的,那是否意味之前累積下來審核機制不再必要?
『中國模式』的輸出可以為部分人士帶來一時的希望,但最終結果是人類安全的永久倒退。
想想武漢,我們曾經相信中國,我們為此付出代價,我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user1010011 你关注一下每日通报的打疫苗后不适入院数字就可以啦,不需要研究数据:22日:15000人接种BioNTech 10人入院 ;10200人接种科兴 3人入院。BioNTech入院比例是科兴2倍。往前看,每天都差不多,BioNTech高1-3倍。
@俊伟
因为在你提及“霸权”之前,我们的讨论中只在中国反污名化案例中使用。红色媒体行为在我们讨论中你的用词是“选择性报道”。因此在你否定“反污名化”行为时,理解为你特指“中国反污名化”行为,并非断章取义。当然我也能接受你在该处讨论中,用污名化一词时,并不是使用讨论中蕴含的特定含义,而是这次的一般性的含义。这个可能就是我理解存在误差了。
但若你认为批评疫苗应当自由,那你对红色媒体行为的错误所指的是什么呢?“将对疫苗的批评上升为污名化”与“将对疫苗批评上升为选择性报道”这两个行为,本质上有什么差异呢?
不过我得承认的一点时,我真的没有看过新马新闻,所以对你说的红色媒体行为是否选择性报道没有足够了解,能否介绍个新马红色媒体?其实我也挺想掌握东南亚新闻动态的。
我认为污名化并不是批评,而是借批评进行无端的揣测动机或归纳出不充分的结论。这种行为也会使你提到的“自由批评”受影响,因为当“观察”和“想法”被混肴,自由批评所带来的反思力量自然也减弱了。
在疫苗事件中,現在被質疑的科興疫苗的確是有數據不充份及測試人口比例有問題。國藥的數據及測試人口相比下充份很多。
而在不充份的數據下得出副作用比較少的結論自然也備受質疑,特別是當死亡案例一再出現時疑問就更加明顯。
還有請看清楚我的評論,我沒說只有大陸的是霸權,我是說只要疫苗一被批評就說成是污名化疫苗的政治正確是霸權,這點全世界通行。所以要批評任何疫苗,請隨意。
要互相討論,個人覺得第一點是別斷章取義。
@jackhui
請回看索拉裡斯星的評論。
還是那一句,我認為我們需要數據公開透明的疫苗讓大家做出正確判斷。
如果你認為中共管制下的一切非常透明公開值得信任,那是你的自由,我沒意見。我在意的是1. 你說出的例子與我看到的事實不相符, 2. 我認為中國疫苗不是被污名化,而是它不公開透明。
@俊伟
不能污名化可不是只有大陆在说。世界上大多数医学家都在努力破除疫苗污名化,以身作则打疫苗,并表示所有疫苗都愿意打。阿斯利康现在还一大堆科学家为其背书,虽然出的问题比中国疫苗只是在学术规范上犯错严重多了。
只不过同样的话,大陆说就是“放任疫苗的霸权意图”。
你说的不能选择性批评,那些其他放任疫苗的行径你咋不批评?
@俊伟 你1里面批评某些媒体“只批评西方疫苗”,但是2里只批评中国疫苗。
在中国疫苗“缺点在数据不透明之前”,我可没看见很多人以“数据透明性”作为疫苗衡量第一标准,那个时候对疫苗/药物的担忧不少在副作用上吧?但中国疫苗出来,在副作用衡量忧于其他疫苗,但数据透明性不足以后。所有人都说:我支持的是数据透明度高的疫苗了,副作用什么的我不怕。
指责中国疫苗数据不透明的人,并没有人指出未公开数据里哪些影响疫苗优劣判断的数据,以及如何判断这些数据优劣。不知道是不是怕“万一数据出来发现中国疫苗符合了呢”。
@jackhui
我只是說明你舉的例子和我讀到看到的不相符,就這樣。
把疫苗上升到不能“污名”化的政治正確,對我來說就是放任疫苗的霸權行徑。
要良性競爭,就公開正確的數據,讓大家去檢驗。
@jackhui
1. 我在1裡說的,是紅色媒體的選擇性報導是有問題的。這就是你說的污名化疫苗。你說大家污名化中國疫苗,但在我這裡我只讀到污名化除中國疫苗外的其他疫苗。和你說的事實不符。
2. 關於2,我是說大家不認可中國疫苗,難道不是因為他的數據不透明?
3. 我個人是支持數據透明和有公信力的疫苗。至於什麼是數據透明和有公信力,每個人可以自己判斷。
好像我举的例子不小心把话题引向疫苗/疫情了。
但我那只是举例,想对比“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为何大家都对恶性竞争行为这么有兴趣。。。。
@Anothermaverick
在AT出现前,我在端可经常被各种辱骂。
我觉得这是端读者的平均水平,和立场是啥无关。
@俊伟
你在1里负面描述某种行为,然后你在2里做了一遍。到底你认为支持这种行为,还是反对呢?
支持的话,1里你指出这些人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反对的话,你自己干嘛要做你自己反对的事。
可見的未來是隨著中國戰狼式外交興起,像ATTTTTTTT這樣戰狼小粉紅的評論會越來越多。AT可以透過論點反駁來進行實質意見的交換,但動輒祖宗十八代跟暴力式咒罵實在很倒盡胃口。中國民眾的意見即將被這種人替代,成為中國人切切實實的國際形象。這種人中國人自己都不覺得如何,其他人就不用浪費力氣了
@ATTTTTTTT
Covid-19疫情發源自武漢,叫武漢肺炎是國際慣例。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官網上還清楚地寫著各種用首次發現地命名的病毒/疾病:西尼羅病毒,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感染,還有同樣是冠狀病毒引致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就連以國內命名的廣州管圓線蟲病也是在疾控中心的網站上清楚寫明,難道廣州人的內心就不會受到傷害?難道就只是武漢人特別玻璃心聽不得武漢肺炎?
如果單單是武漢肺炎不許叫,那還只能算是雙標。但觀乎中共後續的作為,就不只是雙標這麼簡單了。在武漢疫情趨緩後,央視等各家媒體就迫不及待地各種明示暗示外國早就發生疫情,是外國人把疫情帶到中國來的。在世衛到武漢考察時又是各種小動作,無不令人懷疑中共是在淡化疫情初期的控制不力的責任,這可就不能慣著了。SARS才過去17年,中共的爪牙已經開始把SARS叫作「香港肺炎」了。如此下去那還了得?
至於妳自己聽得爽不爽,那關我屁事。不爽就自己滾出去,端又不是你家開的。有錢就把端買下來,到時侯你想要刪什麼沒人管你。
中国疫苗数据不透明是事实,到现在为止三期数据还遮遮掩掩不敢完全公布,更不用说科兴疫苗在香港的致死事件。
对比几款mRNA疫苗不仅有公开的数据,后续的人群、不良反应、免疫机制,都在Nature、Science等专业科学杂志和网站上有长期的跟踪报道和分析研究。
一边藏着掖着,遮遮掩掩,一边坦坦荡荡,对比一目了然。以小见大,疫苗对比也很像中美两国的政治生态对比。
科興疫苗的數據不透明是事實,在中國規則下成為所謂污名化。
顯然隨著中國勢力擴張,這種不透明會成為一種常態與普世價值。
俊伟5 分钟前
@jackhui
1. 我在新馬,我看到一大堆被紅色滲透的媒體報導除中國疫苗之外的所謂“西方疫苗”害死了多少人。
2. 到底是中國疫苗數據不透明,還是大家要不斷污名化它,我想大家應該有足夠的思辨能力去自己判斷。
你先去猛烈抨击一下西方媒体对中国居高临下的污蔑先,从去年的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到川普的中国病毒,到港台一些傻逼媒体直到现在还在放屁的“武汉肺炎”,就在端传媒我都看到好几个以武汉肺炎作为用户名的账号,还特么装作理中客的解释为什么可以叫武汉肺炎,就是欠揍的贱骨头而已。
是非曲直,一堆国家在用中国疫苗,他们不像你那么充满偏见:)
@jackhui
1. 我在新馬,我看到一大堆被紅色滲透的媒體報導除中國疫苗之外的所謂“西方疫苗”害死了多少人。
2. 到底是中國疫苗數據不透明,還是大家要不斷污名化它,我想大家應該有足夠的思辨能力去自己判斷。
樓上,可能要更新app了,新的app才能顯示作者名⋯⋯
我认为竞争并不一定代表恶性的,以竞争为第一位,而敌对为最后一位的陈述,并不一定负面的。
毕竟充分竞争对市场发展是有利的,缺乏竞争的垄断反而会减慢发展,只要不是通过拆别人台来实现成功的恶性竞争就好。
就好像美日澳印通过出口疫苗来与中国进行疫苗竞争我觉得就不是啥坏事,中美无论谁赢,对世界都有利,第三世界国家都能获得更多疫苗。但污名化中国疫苗等恶性竞争手段只会导致更少人打疫苗,影响世界防疫。
而且拜登的制度竞争论,如果指向的是与中国模式进行良性竞争,来摸索人类发展路径,这对双方来说可能都有好处。
這是端自己的觀點嗎?為何評論不署名?
你好,我們改版之後有專門的區域顯示作者信息,更新app或在網頁端瀏覽就可以看到。
反觀西方國家則無一倖免,不但死傷慘重,多國至今還在封城和重開中掙扎,經濟全是負增長
澳洲和新西兰不算西方国家吗?
另外真要学习抗疫经验,各国也的确应该借鉴台湾而不是中国。
论国家的起源,没有比美国更为暴力血腥的。但是美国因为发展得好,也成为了许多汉奸的崇拜对象。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够强。
如此邪惡政權發展至今天的實力,乃全人類的大不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