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杨路:贸易战越来越危险,离结束却越来越远

不断升级的贸易战,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威胁。
2019年8月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特朗普宣布计划对另外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后,引致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幅下跌。

美元兑人民币破七,美国财政部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而从2018年3月美国启动“301调查”开始,贸易战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年半。期间“和解”的曙光,或真或假,出现过很多次。就在不久之前,还有不少朋友试着用读推背图,押六合彩的技法,从中美上海谈判的那几张官方图片里,找到乐观的理由(比如:“在和平饭店谈判——说明马上要和解”)。而8月1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在要在9月1日对中国剩下的3000亿美元对美出口,征收10%关税,算是浇了一盆冷水——中美谈判立场非但没有走近,很有可能已经越来越远了。与此同时,不断升级的贸易战,无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威胁。

“慢船去中国”

特朗普的这些理由,只能当做政治宣传来看。

为什么美国继续升级贸易战?特朗普在8月1日的推特里提了两个理由:第一,中国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第二,特朗普的“好朋友”习近平,并没有遵照之前的承诺,停止向美国输出管制药品芬太尼。

这两个理由,看看就好。如果中美之间的矛盾,只有农产品和芬太尼,那贸易战根本不会发生。如果美国贸易休兵的条件,只是中国多买一些农产品,以及限制管制药品的流出,那北京一定连夜就会行动,要不了两个星期就可以办到。特朗普的这个理由,选择性地摘取了中美谈判中的两个不甚重要的片段, “定向投送”给他的农业州选民(共和党的基本盘),以及饱受阿片类药物泛滥之苦的低收入城市选民(选举争夺的摇摆盘),只能当做政治宣传来看。

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当然不是最近才发生,也不是特朗普首先发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布什到奥巴马,近二十年间一直有各种力量试图推动对中国的“清算”,但总是因为各种内外部原因而无法集聚能量。而到了特朗普任上,这条一直准备要去中国的巨大“慢船”,终于凑够了足够的推手,等上了合适的风向,缓缓起航了。

对于那些一直认为中国是美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的人(如莱特希泽,班农)来说,这是个一次性的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他们的“中国议程”在各自的职业生涯里可能再也没有提上桌面的机会。因此,即使特朗普本人只想把贸易战当做一场交易,他身边的许多人却不会轻易收手,他们寄希望于中国做出经济结构性的、甚至是政治模式的调整,而绝不会满足于农产品和芬太尼的交易。

降息+加税+汇率操纵国:特朗普的左右互搏三连击

贸易战和降息,至此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莱特希泽和班农这样的人物,虽然对特朗普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最后是战是和,依然需要总统决断。特朗普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交易型(transactional)政治人物,凡事不问对错,只看是否有利。而他的决策依据,往往来自于短期内的美国经济表现。他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美国经济景气,那么他就可以继续贸易战;反之,则要考虑和解。

按照这个逻辑,周三美联储宣布降息,周四特朗普就宣布贸易战升级,完全不是巧合。美联储递过来的止疼片,虽然副作用强烈,但却让特朗普有底气再战一个回合。贸易战和降息,至此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联储考虑到贸易战的风险而先行稳定市场;而特朗普则因为有降息加持,反而更有底气扩大贸易战。

2019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上行走。
2019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上行走。

美联储从2015年开始进入加息通道,在去年达到顶点:2018加息四次,基准利率从1.75%上升到2.5%。直到2019年年初,美联储的公开信号仍然是未来要继续加息。然而特朗普在5月“突然”升级贸易战(将2500亿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的举动让美国市场陷入悲观情绪,再加上美国同期一系列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越来越多的交易员和经济学家开始谈论美国经济在十年增长之后,是否已经到了衰退和危机的临界点。这种市场情绪的转变给美联储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终于导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7月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重点强调了经济的潜在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贸易战。在惜字如金、话从来说一半的美联储语境下,这意味着美联储态度的转变,最终出现了不太常见的“中期调整”(在货币周期的中段反向操作),也就是7月31日将基准利率从2.5%降低到2.25%的决定。

还没下雨就穿上雨衣,这样的操作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相当牵强。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更是直指美联储在美国经济如此“火热”的情况下,应该做的是升息,而不是降息。以历史经验来看,类似的操作(如1998年),容易火上浇油,形成资产泡沫,为之后的危机埋下隐患。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可能过早地消耗了宝贵的货币政策空间。利率以零为底线,如果现在就开始降息,一旦真正出现经济危机,未来能够动用的资源就少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考是,2007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为了救市,将基准利率在2年间从4.75%降到0.25%,调整幅度为450个基点。而如果明天美国经济发生危机,美联储就只能从2.25%往下调,即使降到零,政策“子弹”也只有上一次的一半。而此次特朗普对贸易战的加码,更会立即消耗掉此次降息对市场带来的提振效果。

美联储的市场维稳行动,给特朗普提供了贸易战加码的空间。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有刺激经济的效果,可以部分对冲贸易战升级所带来的市场冲击。这不禁令人遐想–作为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否能在高度敏感的决策中完全不受政治干扰?
理论上,由于宪制安排独立于政府,美联储无法、也不应该参与白宫的贸易决策。对美联储主席来说,贸易战是一个外生事件。但这从来都是一个善意的假定。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理论上也可以被总统撤换。特朗普又三天两头在公共场合对美联储施压,正常人很难完全无动于衷。历史上,尼克松时代的美联储,就有货币政策受到政治干预的先例。鲍威尔未必提前知道白宫准备升级贸易战,但这两个事件连在一起,很容易被外界当成是鲍威尔给特朗普“递刀”。也难怪,事隔不到一周,鲍威尔的四位美联储前任:沃克尔(Paul Volker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耶伦(Janet Yellen)就联名发声,公开呼吁美联储恪守政治中立。无论鲍威尔是有意配合,还是无奈为之,美国的货币政策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白宫绑架。美联储有救火的责任,特朗普反而可以大胆玩火。

此前的关税认定,因为在美国有听证和调整的过程,多少还给了进出口企业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可以争取将一些利润低的商品移出关税清单。但此次的关税对象是剩余的全部货物,进出口企业不再有游说政府的余地;而且这剩下的3000亿美元产品,大多利润较低(其中包含了100%的中国输美玩具,93%的鞋帽,90%的纺织品),因而不能像高利润的商品那样,可以由进出口双方协调承担关税成本,对贸易量的冲击可能更大。

今年5月份的美国财政部报告并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当时中国央行正在干预市场;反而是到了中国放手汇率的时候,美国却突然打出了汇率操纵国这张牌。

美国的这一套政策左右互搏,立即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人民币汇率应声“破7”,8月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穿7.12。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以一个公开“问答”的形式(发布时间是周一上午10点35分,显然已经预计到了当天汇率会破7),确认中国政策转向。

这份精心准备的声明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是:此前央行一直在阻慢人民币贬值的速度,部分原因是中国对于短期内达成贸易和解抱有期待,因此不希望因为人民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因而对冲一部分关税影响)而刺激美国。而现在央行任由人民币贬值,反映出其中国已经接受了贸易战短期内不会和解的现实,因此汇率成为次要目标(人民币贬值确实也可以减轻一部分贸易压力,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央行之前一直不放手贬值,因此只是一个连带的效果而不是主要决策考量。)

然而话音未落,美国财政部突然在8月5日宣布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此事的讽刺之处在于,今年5月份的美国财政部报告并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当时中国央行正在干预市场;反而是到了中国放手汇率的时候,美国却突然打出了汇率操纵国这张牌,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与特朗普的说法恰恰相反,如果中国央行完全放弃干预,那么人民币在市场作用下的短期表现将是贬值,而不是升值。之所以此前没有出现快速贬值,恰恰是中国主动干预的后果。如果没有央行主动放手,人民币还可以“坚守”7这个关口很长时间。美国的财经官员并不是看不到这点,这个逻辑混乱的决定颇具特朗普个人特色。

认定汇率操纵国有什么影响?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去年,那可能还只是触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磋商”而已。考虑到IMF对于中国近几年的汇率改革颇为认可,几乎可以断定此事不会有太大实质影响。但就在今年5月份,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个新的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认定办法,正式将“操纵汇率”视为一种非法补贴。有了这个规则,加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美国未来理论上可以在301调查(当前贸易战的法理基础)之外,再进一步升级关税。

贸易版图改变,世界系紧安全带

“大象”互殴,“小动物”们纷纷系紧安全带。

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之前的贸易断裂,已经在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美国贸易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12%,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19%。十年来第一次,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过了中国,成为了美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数据同时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开始从美国转向欧洲。欧洲国家对中美贸易量,无论进出口,纷纷出现两位数增长。另有大量中美贸易转道加拿大和越南。加拿大除了上升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外,从中国进口量也上升了11%。越南对美出口大涨33%,从中国进口也上升11%,同时寻找新的生产基地的外国投资大量涌入,今年5个月同比外国投资新增近70%。

贸易路线的重新分配或许会有一些小小赢家,但更多的则是风险与损失。贸易战开始之后,全球贸易在2018年底出现萎缩,对贸易依赖程度高的小型经济体感受到明显的痛苦,新加坡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就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香港在第一季度也出现了十年来最低增长,同时进出口连续数月萎缩。最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全面调低了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大象”互殴,“小动物”们纷纷系紧安全带。今年伊始,韩国、澳大利亚、越南、巴西、马来西亚等主要贸易国家纷纷降息,以应对贸易战萎缩带来的增长放缓(欧元区也显示出极大的降息意愿)。这种各国央行集体行动的场景,通常只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出现。

看不到尽头

贸易战的核心,仍然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冲突。

在不少冲突管理理论中,“双方都感受到持续的痛苦”是化解冲突,促成和解的重要前提条件。中美贸易战这样僵持不下的对峙,显然不会以一方完全压倒另一方而结束。借用中国官方的说法,冲突的化解,需要双方“相向而行”。而相向而行的动力,则来自于痛感。

要预测贸易战什么时候结束,就必须观察中美什么时候同时感觉到“痛”。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尽管贸易战对世界来说正变得越来越凶险,但对于中美两国来说,短期和解的动力反而越来越小。中国经济表面回稳,又获得了新的降息空间;美联储货币政策升息轨迹逆转,就业和经济增长也依然强劲,这都将减少北京和华盛顿的痛感,从而提高妥协的门槛。

贸易战的核心,仍然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冲突。至少有一方做出结构性调整才能解决:不是游戏规则改变中国,就是中国改变游戏规则。如果谁都不愿意改变,那么就只能长期对峙。

(杨路,自由撰稿人)

读者评论 1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上面说天天发香港游行看久了腻味的也太不食肉糜了吧… 像这样的文章有多少人能写得出,写得出这样文章的人又有几个能有时间写稿或者看上那点稿费。

  2. 多发些这种文章,天天香港游行,看久了腻味

  3. 因为这篇文章买了会员,没让我失望

  4. 美国大选也快到了,以目前的民调,川普连任的机会并不高,更加促成中国谈判的观望态度吧

  5. 非常专业透彻的文章,感谢作者!

  6. 他(trump),改变了中国

  7. 好文章!

  8. 芬太尼或许是个附加的借口,但农产品我认为不是。虽然贸易战不是买农产品就能解决的,但大阪峰会上的购买承诺是中方的让步措施,是作为暂时停战的条件提出的。谈判不顺利可以继续谈,但停战的条件都不好好实现,反而拿来用作谈判的筹码,这的确会给特朗普这样的人产生不如直接升级贸易战的想法。
    从长远看,特朗普需要通过购买农产品或者小胜贸易战来提升支持率,赢得短期的大选。如果连这些都无法实现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升级贸易战,煽动对抗情绪来帮助选情。对于伟大舵手来说,没有选举压力,没有任期限制,无须在意此刻对民生的影响,而要通过也许耗时长久才能得来的贸易战的伟大胜利来合法化自己的独裁统治。央视新闻联播近来低劣的骂人话术,也是转向长期斗争的体现。不需要再保持矜持,或者为贸易战转向时的话语转变预留空间,而是要长期煽动民众的反美情绪。
    贸易战确实越来越危险。

  9. “如果没有央行主动放手,人民币还可以“坚守”7这个关口很长时间。美国的财经官员并不是看不到这点,这个逻辑混乱的决定颇具特朗普个人特色”
    can’t agree more
    在6.9~7 蹭蹭蹭不是操纵,这刚一进去就操纵了,就好像痛了才叫出来一样。
    看得出是准备已久的牌,只是觉得打的时机跟理由不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