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人民幣破七,美國財政部把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而從2018年3月美國啟動「301調查」開始,貿易戰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半。期間「和解」的曙光,或真或假,出現過很多次。就在不久之前,還有不少朋友試着用讀推背圖,押六合彩的技法,從中美上海談判的那幾張官方圖片裏,找到樂觀的理由(比如:「在和平飯店談判——說明馬上要和解」)。而8月1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在要在9月1日對中國剩下的3000億美元對美出口,徵收10%關税,算是澆了一盆冷水——中美談判立場非但沒有走近,很有可能已經越來越遠了。與此同時,不斷升級的貿易戰,無論是對中美兩國,還是對世界經濟,都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威脅。
「慢船去中國」
特朗普的這些理由,只能當做政治宣傳來看。
為什麼美國繼續升級貿易戰?特朗普在8月1日的推特裏提了兩個理由:第一,中國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第二,特朗普的「好朋友」習近平,並沒有遵照之前的承諾,停止向美國輸出管製藥品芬太尼。
這兩個理由,看看就好。如果中美之間的矛盾,只有農產品和芬太尼,那貿易戰根本不會發生。如果美國貿易休兵的條件,只是中國多買一些農產品,以及限制管制藥品的流出,那北京一定連夜就會行動,要不了兩個星期就可以辦到。特朗普的這個理由,選擇性地摘取了中美談判中的兩個不甚重要的片段, 「定向投送」給他的農業州選民(共和黨的基本盤),以及飽受阿片類藥物氾濫之苦的低收入城市選民(選舉爭奪的搖擺盤),只能當做政治宣傳來看。
中美之間的結構性衝突當然不是最近才發生,也不是特朗普首先發現。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從布什到奧巴馬,近二十年間一直有各種力量試圖推動對中國的「清算」,但總是因為各種內外部原因而無法集聚能量。而到了特朗普任上,這條一直準備要去中國的巨大「慢船」,終於湊夠了足夠的推手,等上了合適的風向,緩緩起航了。
對於那些一直認為中國是美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的人(如萊特希澤,班農)來說,這是個一次性的機會,錯過了這一次,他們的「中國議程」在各自的職業生涯裏可能再也沒有提上桌面的機會。因此,即使特朗普本人只想把貿易戰當做一場交易,他身邊的許多人卻不會輕易收手,他們寄希望於中國做出經濟結構性的、甚至是政治模式的調整,而絕不會滿足於農產品和芬太尼的交易。
降息+加税+匯率操縱國:特朗普的左右互搏三連擊
貿易戰和降息,至此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萊特希澤和班農這樣的人物,雖然對特朗普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最後是戰是和,依然需要總統決斷。特朗普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了自己是一個交易型(transactional)政治人物,凡事不問對錯,只看是否有利。而他的決策依據,往往來自於短期內的美國經濟表現。他的邏輯其實並不複雜:如果美國經濟景氣,那麼他就可以繼續貿易戰;反之,則要考慮和解。
按照這個邏輯,週三美聯儲宣布降息,週四特朗普就宣布貿易戰升級,完全不是巧合。美聯儲遞過來的止疼片,雖然副作用強烈,但卻讓特朗普有底氣再戰一個回合。貿易戰和降息,至此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聯儲考慮到貿易戰的風險而先行穩定市場;而特朗普則因為有降息加持,反而更有底氣擴大貿易戰。
美聯儲從2015年開始進入加息通道,在去年達到頂點:2018加息四次,基準利率從1.75%上升到2.5%。直到2019年年初,美聯儲的公開信號仍然是未來要繼續加息。然而特朗普在5月「突然」升級貿易戰(將2500億中國商品的關税提高到25%)的舉動讓美國市場陷入悲觀情緒,再加上美國同期一系列經濟數據低於預期,越來越多的交易員和經濟學家開始談論美國經濟在十年增長之後,是否已經到了衰退和危機的臨界點。這種市場情緒的轉變給美聯儲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終於導致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7月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重點強調了經濟的潛在風險—其中之一就是貿易戰。在惜字如金、話從來說一半的美聯儲語境下,這意味着美聯儲態度的轉變,最終出現了不太常見的「中期調整」(在貨幣週期的中段反向操作),也就是7月31日將基準利率從2.5%降低到2.25%的決定。
還沒下雨就穿上雨衣,這樣的操作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相當牽強。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更是直指美聯儲在美國經濟如此「火熱」的情況下,應該做的是升息,而不是降息。以歷史經驗來看,類似的操作(如1998年),容易火上澆油,形成資產泡沫,為之後的危機埋下隱患。更重要的是,美聯儲可能過早地消耗了寶貴的貨幣政策空間。利率以零為底線,如果現在就開始降息,一旦真正出現經濟危機,未來能夠動用的資源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歷史參考是,2007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為了救市,將基準利率在2年間從4.75%降到0.25%,調整幅度為450個基點。而如果明天美國經濟發生危機,美聯儲就只能從2.25%往下調,即使降到零,政策「子彈」也只有上一次的一半。而此次特朗普對貿易戰的加碼,更會立即消耗掉此次降息對市場帶來的提振效果。
美聯儲的市場維穩行動,給特朗普提供了貿易戰加碼的空間。邊際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有刺激經濟的效果,可以部分對衝貿易戰升級所帶來的市場衝擊。這不禁令人遐想–作為特朗普任命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否能在高度敏感的決策中完全不受政治干擾?
理論上,由於憲制安排獨立於政府,美聯儲無法、也不應該參與白宮的貿易決策。對美聯儲主席來說,貿易戰是一個外生事件。但這從來都是一個善意的假定。美聯儲主席由總統提名,理論上也可以被總統撤換。特朗普又三天兩頭在公共場合對美聯儲施壓,正常人很難完全無動於衷。歷史上,尼克松時代的美聯儲,就有貨幣政策受到政治干預的先例。鮑威爾未必提前知道白宮準備升級貿易戰,但這兩個事件連在一起,很容易被外界當成是鮑威爾給特朗普「遞刀」。也難怪,事隔不到一週,鮑威爾的四位美聯儲前任:沃克爾(Paul Volker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耶倫(Janet Yellen)就聯名發聲,公開呼籲美聯儲恪守政治中立。無論鮑威爾是有意配合,還是無奈為之,美國的貨幣政策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白宮綁架。美聯儲有救火的責任,特朗普反而可以大膽玩火。
此前的關税認定,因為在美國有聽證和調整的過程,多少還給了進出口企業一些討價還價的餘地,可以爭取將一些利潤低的商品移出關税清單。但此次的關税對象是剩餘的全部貨物,進出口企業不再有遊說政府的餘地;而且這剩下的3000億美元產品,大多利潤較低(其中包含了100%的中國輸美玩具,93%的鞋帽,90%的紡織品),因而不能像高利潤的商品那樣,可以由進出口雙方協調承擔關税成本,對貿易量的衝擊可能更大。
今年5月份的美國財政部報告並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當時中國央行正在干預市場;反而是到了中國放手匯率的時候,美國卻突然打出了匯率操縱國這張牌。
美國的這一套政策左右互搏,立即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是人民幣匯率應聲「破7」,8月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穿7.12。當天,中國人民銀行以一個公開「問答」的形式(發布時間是週一上午10點35分,顯然已經預計到了當天匯率會破7),確認中國政策轉向。
這份精心準備的聲明傳遞出的最重要信息是:此前央行一直在阻慢人民幣貶值的速度,部分原因是中國對於短期內達成貿易和解抱有期待,因此不希望因為人民幣貶值(使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具競爭力,因而對衝一部分關税影響)而刺激美國。而現在央行任由人民幣貶值,反映出其中國已經接受了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和解的現實,因此匯率成為次要目標(人民幣貶值確實也可以減輕一部分貿易壓力,但這無法解釋為何央行之前一直不放手貶值,因此只是一個連帶的效果而不是主要決策考量。)
然而話音未落,美國財政部突然在8月5日宣布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此事的諷刺之處在於,今年5月份的美國財政部報告並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當時中國央行正在干預市場;反而是到了中國放手匯率的時候,美國卻突然打出了匯率操縱國這張牌,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與特朗普的說法恰恰相反,如果中國央行完全放棄干預,那麼人民幣在市場作用下的短期表現將是貶值,而不是升值。之所以此前沒有出現快速貶值,恰恰是中國主動干預的後果。如果沒有央行主動放手,人民幣還可以「堅守」7這個關口很長時間。美國的財經官員並不是看不到這點,這個邏輯混亂的決定頗具特朗普個人特色。
認定匯率操縱國有什麼影響?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去年,那可能還只是觸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於中國匯率政策的「磋商」而已。考慮到IMF對於中國近幾年的匯率改革頗為認可,幾乎可以斷定此事不會有太大實質影響。但就在今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個新的反補貼税(countervailing duty)認定辦法,正式將「操縱匯率」視為一種非法補貼。有了這個規則,加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美國未來理論上可以在301調查(當前貿易戰的法理基礎)之外,再進一步升級關税。
貿易版圖改變,世界繫緊安全帶
「大象」互毆,「小動物」們紛紛繫緊安全帶。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前的貿易斷裂,已經在重塑全球貿易版圖。美國貿易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12%,美國對中國出口下降19%。十年來第一次,墨西哥和加拿大超過了中國,成為了美國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數據同時也顯示中國的出口開始從美國轉向歐洲。歐洲國家對中美貿易量,無論進出口,紛紛出現兩位數增長。另有大量中美貿易轉道加拿大和越南。加拿大除了上升為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外,從中國進口量也上升了11%。越南對美出口大漲33%,從中國進口也上升11%,同時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的外國投資大量湧入,今年5個月同比外國投資新增近70%。
貿易路線的重新分配或許會有一些小小贏家,但更多的則是風險與損失。貿易戰開始之後,全球貿易在2018年底出現萎縮,對貿易依賴程度高的小型經濟體感受到明顯的痛苦,新加坡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就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香港在第一季度也出現了十年來最低增長,同時進出口連續數月萎縮。最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全面調低了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預期。
「大象」互毆,「小動物」們紛紛繫緊安全帶。今年伊始,韓國、澳大利亞、越南、巴西、馬來西亞等主要貿易國家紛紛降息,以應對貿易戰萎縮帶來的增長放緩(歐元區也顯示出極大的降息意願)。這種各國央行集體行動的場景,通常只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出現。
看不到盡頭
貿易戰的核心,仍然是「中國特色」經濟發展模式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之間的衝突。
在不少衝突管理理論中,「雙方都感受到持續的痛苦」是化解衝突,促成和解的重要前提條件。中美貿易戰這樣僵持不下的對峙,顯然不會以一方完全壓倒另一方而結束。借用中國官方的說法,衝突的化解,需要雙方「相向而行」。而相向而行的動力,則來自於痛感。
要預測貿易戰什麼時候結束,就必須觀察中美什麼時候同時感覺到「痛」。當前的情況恰恰相反,儘管貿易戰對世界來說正變得越來越兇險,但對於中美兩國來說,短期和解的動力反而越來越小。中國經濟表面回穩,又獲得了新的降息空間;美聯儲貨幣政策升息軌跡逆轉,就業和經濟增長也依然強勁,這都將減少北京和華盛頓的痛感,從而提高妥協的門檻。
貿易戰的核心,仍然是「中國特色」經濟發展模式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之間的衝突。至少有一方做出結構性調整才能解決:不是遊戲規則改變中國,就是中國改變遊戲規則。如果誰都不願意改變,那麼就只能長期對峙。
(楊路,自由撰稿人)
上面说天天发香港游行看久了腻味的也太不食肉糜了吧… 像这样的文章有多少人能写得出,写得出这样文章的人又有几个能有时间写稿或者看上那点稿费。
多发些这种文章,天天香港游行,看久了腻味
因为这篇文章买了会员,没让我失望
美国大选也快到了,以目前的民调,川普连任的机会并不高,更加促成中国谈判的观望态度吧
非常专业透彻的文章,感谢作者!
他(trump),改变了中国
不明覺厲!
好文章!
芬太尼或许是个附加的借口,但农产品我认为不是。虽然贸易战不是买农产品就能解决的,但大阪峰会上的购买承诺是中方的让步措施,是作为暂时停战的条件提出的。谈判不顺利可以继续谈,但停战的条件都不好好实现,反而拿来用作谈判的筹码,这的确会给特朗普这样的人产生不如直接升级贸易战的想法。
从长远看,特朗普需要通过购买农产品或者小胜贸易战来提升支持率,赢得短期的大选。如果连这些都无法实现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升级贸易战,煽动对抗情绪来帮助选情。对于伟大舵手来说,没有选举压力,没有任期限制,无须在意此刻对民生的影响,而要通过也许耗时长久才能得来的贸易战的伟大胜利来合法化自己的独裁统治。央视新闻联播近来低劣的骂人话术,也是转向长期斗争的体现。不需要再保持矜持,或者为贸易战转向时的话语转变预留空间,而是要长期煽动民众的反美情绪。
贸易战确实越来越危险。
“如果没有央行主动放手,人民币还可以“坚守”7这个关口很长时间。美国的财经官员并不是看不到这点,这个逻辑混乱的决定颇具特朗普个人特色”
can’t agree more
在6.9~7 蹭蹭蹭不是操纵,这刚一进去就操纵了,就好像痛了才叫出来一样。
看得出是准备已久的牌,只是觉得打的时机跟理由不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