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面对腾讯霸权,社交媒体挑战者为何“偏向虎山行”?

在挑战者“多闪”、“马桶MT”和“聊天宝”刚刚起跑的时间点,断言这场战争的结果可能为时尚早,但分析这场战争为何为发生,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行业仍然颇有帮助。
微信,聊天宝,多闪与马桶MTapp。

按照黄历的说法,2019年1月15日是个适合“开市”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大陆三家互联网公司先后发布了新的社交软件——“多闪”、“马桶MT”和“聊天宝”,被外界解读为要向微信发起挑战。

在挑战者刚刚起跑的时间点,断言这场战争的结果可能为时尚早,但分析这场战争为何为发生,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行业仍然颇有帮助。

左手微信、右手QQ的腾讯,还能统治多久?

腾讯可能是中国大陆“护城河”最深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按照“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演讲中透露的数据,微信的日活用户峰值已经突破了10亿(合并了国际版WeChat),QQ没有公布近期的日活数据,但腾讯财报披露,2018年第三季度的月活用户规模在8亿以上。可以说,这两个应用加起来几乎覆盖了全部中国大陆网民。

而腾讯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大陆的即时通讯软件的交接班,是在它内部完成的。

个人电脑时代,模仿自OICQ的QQ成功战胜了以MSN为代表的各个挑战者,奠定了王者地位。而2011年上线的微信则有很多激进之处:比如以手机为绝对核心,早期甚至没有PC版客户端,直到现在也无法单独用PC版登录;微信公众号难以获得网址,也不被搜索引擎收录;还有群组和文件管理的不便等等。

这个有点“反人性”的工具,却靠着从手机通讯录以及QQ号两大来源导入的社交关系开始了用户增长,渐渐成为中国的工作和家族社交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QQ的用户规模虽然开始下降,但吊诡之处在于,虽然事实上它比微信更加“老迈”,却一如诞生之初那般留住了它的基本盘——年轻人。

与此同时,QQ的用户规模虽然开始下降,但吊诡之处在于,虽然事实上它比微信更加“老迈”,却一如诞生之初那般留住了它的基本盘——年轻人。他们认为微信是上司和家长才喜欢的“老古董”(实际上微信比QQ历史短得多,但这无关紧要),一旦进入就会陷入无止境的社交绑架。他们更愿意躲在同龄人扎堆的地方。

就这样,同一家公司掌握了中国最大的两个即时通讯兼社交软件。依托这两大工具,腾讯经营着游戏、视频、支付、信息分发和电子商务等业务,支撑着超过3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聊天宝”会是通讯领域的“拼多多”吗?

以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时间来说,罗永浩的聊天宝(原“子弹短信”)是最晚的,说到作为挑战者的资格,它可能也是最弱的。

47岁的吉林延边人罗永浩早年曾是一名英语培训教师,创办过博客网站“牛博网”。2012年,他宣布投身智能手机行业,创立了锤子科技。因为入场时机不对,又缺乏硬件行业经验,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虽然吸引了少量死忠粉丝,但是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在几轮融资烧完后,锤子科技在2018年下半年陆续被曝出裁员、拖欠供应商款项、办公室人去楼空等问题。

2018年8月20日,罗永浩在锤子科技的发布会上发布了“子弹短信”。凭借着出色的制造话题能力,它短暂地站上过苹果应用商店的排行榜前列,发布不到两周就号称获得了400万激活用户,也一度传出融资成功的消息。但是不久之后“子弹短信”就被曝出用户留存度极低,曾被传言有意投资“子弹短信”的腾讯投资并购部也公开辟谣,宣称从未决定投资。

“子弹短信”无法回答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抛弃微信,来使用一个用户体验没有显著提升、同时又没有沉淀社交关系的软件呢?

几个月后,罗永浩在又一场发布会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宣布子弹短信更名为聊天宝,图标也换成了一只微笑着的金元宝。正如这两个略带土味的改变所暗示的,聊天宝的噱头是:阅读信息和发展新用户都可以获得现金回报。

2019年1月15日,罗永浩现身讲解旗下公司最新推出社交软件聊天宝的功能和特性。
2019年1月15日,罗永浩现身讲解旗下公司最新推出社交软件聊天宝的功能和特性。

这种所谓“社交裂变”瞄准的是中国的小城市和农村居民(用行话说就是“下沉用户”),他们的生活节奏没那么快,但收入通常比较微薄,可能会受到极小金额奖励的用户而主动将身边的亲友拉到自己所在的应用中。这个模式已经催生出两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贵——电商领域的拼多多,和新闻信息领域的趣头条。

从上述两者来看,这条路并非绝然不通,但罗永浩必须面对的挑战在于,他此前一直把自己的追随者塑造为城市中的精英阶层,而聊天宝的目标用户,与这个群体的反差太大了。已经有用户计算过,邀请一位自己的微信或手机通讯录好友加入聊天宝,获得的现金回报连人民币一毛钱都不到。你很难想像,以“逼格”“调性”著称的锤子用户,会放下身段去一毛一毛地挣这笔钱。

罗永浩必须面对的挑战在于,他此前一直把自己的追随者塑造为城市中的精英阶层,而聊天宝的目标用户,与这个群体的反差太大了。

更有甚者,聊天宝的邀请短信并不像大多数手机应用一样,由软件开发商的统一号码发送,而是直接用用户的手机号发送,并且没有明显的提示,这导致了一些用户因为发送“垃圾信息”而被通信运营商封号停机。

“马桶”出师不利

第二个挑战者是38岁的王欣。这位江湖传奇人物此前最为人所知的经历,是开发了基于对等网络技术(Peer to Peer,简称P2P)的视频播放软件“快播”。凭借着能够边下边播的功能,快播一度是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视频播放器。直到2014年,因为涉嫌传播淫秽物品(快播上存在大量色情视频,这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快播被查,王欣本人虽然抛出了“技术无罪论”的辩护,但未获法院采纳,获刑三年半。

2019年1月15日,快播创始人王欣发布社交新品,命名马桶MT,主打匿名社交。
2019年1月15日,快播创始人王欣发布社交新品,命名马桶MT,主打匿名社交。

刑满出狱的王欣,试图从社交软件领域东山再起。他新开发的“马桶MT”主打匿名社交,提供悄悄话、六十分钟匿名群聊等功能。据其本人解释,这个看上去不甚雅致的名字,来源于刘德华的同名歌曲——“每一个马桶都是英雄,只要一个按钮,它会冲去你所有烦忧......”

然而,面临被冲走风险的不仅仅是烦忧,更可能是“马桶MT”本身。在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主打匿名社交的也曾有一些玩家,典型例子是“秘密”(后更名为“无秘”)。用户可以按照公司、学校、行业等话题聚合起来匿名聊天或者发帖。这个应用因为色情内容(约炮是平台上的常见话题)以及经常有各大公司负面消息流传而屡受争议,苹果也因为国外原始版本Secret指控抄袭缘故而多次将其下架,开发者也尝试过以“秘蜂”为名复活,但由于多次变更名字,无秘/秘蜂最终走向了沉寂。

面临被冲走风险的不仅仅是烦忧,更可能是“马桶MT”本身。

不知道是不是监狱的高墙隔绝了王欣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显然对“四年后的中国和监管环境和四年前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件事没有足够认知。现在,网信办、广电总局对互联网应用约谈、下架都已经极其普遍,互联网公司之间以举报作为武器来互相攻击也并不鲜见。以此而论,“马桶MT”的生存环境,比当年的“快播”还要险恶得多。

甚至不需要举报。王欣的发布会结束后不久,苹果应用商店就下架了马桶。王欣选择了改名为“MT”,以测试模式继续发布——正如“秘密”到“无秘”走过的路径,但区别在于,马桶甚至没有完成最初的一波用户积累。

头条系能凭借“多闪”切入社交领域吗?

相比之下,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母公司)推出的“多闪”。

创立于2012年的“字节跳动”以基于机器学习的内容分发技术而知名,他们和腾讯素有恩怨。当“今日头条”极速崛起时,腾讯以QQ和微信之力助推了一个类似的应用——“天天快报”,但最终也没能超越对手。2018年,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应用“抖音”异军突起,腾讯同样扶植了类似的“微视”去对抗,同样也没能占据上风。

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节跳动”没有需要焦虑的问题。算法分发有助于用户找到喜欢的内容,形成单向的关注关系,但很难孕育出大量双向的好友关系。而多闪正是抖音对私信功能的扩充,以视频聊天、斗图和三天后自动消失的视频为主。

“字节跳动”需要焦虑的问题在于,算法分发有助于用户找到喜欢的内容,形成单向的关注关系,但很难孕育出大量双向的好友关系。

从账面上看,抖音有2.5亿日活跃用户,假设其中有百分之十转为多闪用户,2500万的规模已经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难以企及的水准,另外,抖音已经正式成为2019年央视春晚的合作伙伴,春节期间抖音/多闪也会像2014年初的微信一样,利用互发红包的功能促进用户增长。

2019年1月15日,抖音正式宣布升级私信功能,推出自己的独立视频社交产品多闪,这意味着抖音正式进军社交领域。今日头条总裁陈林、抖音总裁张楠、多闪产品负责人徐璐冉于发布会现场。
2019年1月15日,抖音正式宣布升级私信功能,推出自己的独立视频社交产品多闪,这意味着抖音正式进军社交领域。今日头条总裁陈林、抖音总裁张楠、多闪产品负责人徐璐冉于发布会现场。

多闪的起点不可谓不高,但是按照接近腾讯的人士分析,如果多闪真的按照自己的规划,成为年轻人的交流工具,那么它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微信,而是QQ。以笔者个人经历来看,对于相当多“95后”乃至“00后”们来说,除非是聊工作或者应付家族群,否则都不会选择微信作为首要的通讯工具。毕竟上面的熟人圈子社交压力很大,而且也不利于拓展基于兴趣爱好的新社交圈子(微信不能搜索群,而QQ可以)。

与QQ相比,至少当前这一版的多闪还是远远不足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字节跳动公关部高级总监杨继斌在发布会后的访谈环节表态:“我们和微信不是竞争关系,我们不是要做即时通讯,而是要让亲密好友社交。”

社交领域为何又火了起来?

真正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为何2019年初突然又来了一群社交领域挑战者?此前,无论是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还是小米的“米聊”,都无力撼动腾讯旗下微信和QQ这对近乎无敌的组合。为何后来者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相较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通常对用户规模的增长更加看重。过去十年间,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新巨头,但是,他们的成功通常依赖着接入网络的人数(尤其是智能手机用户数)快速增长。而当下的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停滞,互联网接入率也到了很高的水准: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8年8月发布的数据,中国网民人数已经有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

不仅是人口增长放缓,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侵入也已经非常饱和。电视、图书、电影、游戏等休闲行为都逐步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甚至如罗振宇提出的“国民总时间”(GNT)概念认为,目前的网络生活已经饱和到用户每多刷一小时抖音,就可能少玩一小时王者荣耀的程度。

另外,中国经济总体开始放缓,政府的货币政策也趋向于收紧,互联网公司“烧钱做大规模再上市”的路径越来越难走通。一些昔日的明星企业已经陷入亏损和裁员的泥潭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度被宣传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举的“共享单车”已经是一地鸡毛,无论是摩拜还是小黄车,都因为设备折旧而遭到巨额亏损,一家以创始人离职收场,一家陷入无人接盘的窘境。更何况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化业务中获得成功的并不多。

目前中国大陆风声鹤唳的紧缩和裁员风暴,暂时还没有对几大互联网巨头带来直接冲击,它们的招聘页面上还是有很多岗位。不过,巨头们的收购步伐已经明显放缓,而在一些表现欠佳的具体业务线,缩减未来的人力投入计划乃至战略性放弃都并不会令人意外。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尤其是相对的后发者会更加倾向于跳出舒适区,主动向其他公司的“护城河”发起攻击。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尤其是相对的后发者会更加倾向于跳出舒适区,主动向其他公司的“护城河”发起攻击。

除了一些高管的不点名口头回应,腾讯对新玩家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有垄断嫌疑——本次涌现的三家新社交软件,都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微信屏蔽连接和二维码的待遇,更早的时候,淘宝和抖音也都被微信限制分享链接,目的均在于扶持腾讯内部有类似功能的软件。这种做法不太符合90年代以来互联网行业推崇的“自由共享”的精神,却是中国大陆互联网经济进入“下半场”的赤裸裸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交领域对于腾讯以外的公司可能是个两难选择:不做,自己公司发展受限,难以赢得生存空间;做,腾讯可以用种种优势来打压,生存空间依然逼仄。

但是,有竞争总比没有好,不是吗?

(比利小子,中国大陆互联网从业者)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越是垄断的平台 越有被新平台颠覆的可能

  2. 相對於在使用PC和接觸網絡開始就主動使用QQ,我使用微信的原因更多是迫於無奈。當一夜之間現實中的人都在使用微信,親戚家長乃至職場領導都在使用微信,我為了保持交際只能加入其中,我別無選擇。時至今天,除了職場需要的轉發,我發過的朋友圈信息屈指可數,我似乎無法體會親戚、領導們在朋友圈自說自話然後底下全是點讚和恭維話的“樂趣”。
    在功能層面上,QQ是完善的,微信更像是一個為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而出現的閹割版——群文件無法永久儲存在群組里、PC登錄必須通過手機、表情包收藏的操作不方便……如果需要商務風格,QQ還有一個變體——TIM。即便我每天都在吐槽微信的不方便,但周圍的人依舊每天不厭其煩地用手機登錄PC端的微信。一個QQ不是可以解決所有工作和交際需求嗎?可是用微信才顯得自己像個成年人。
    微信在高齡群體中確實非常有市場,我見過70歲的老人在用微信,但還沒遇見過老人在用QQ。對於“橫空出世”的PC,老人顯然更容易接受手機這種循序漸進的載體,完全依附於手機的微信也更深得他們的心。我視為極不方便的操作和功能,對於高齡群體來說卻是一種簡單化。
    話又說回來,社交這件事本身就決定了在軟件選擇上必須“從眾”,用戶註定在一個軟件上聚集,最後替軟件完成壟斷,當初QQ用戶轉向微信,還是因為微信跟QQ有同一個爸,其他人要想要另起爐灶只能在功能上進行超越、突破。當初他們迴避了這麼困難的道路是因為別無選擇,如今他們又試圖爭奪社交用戶同樣是因為別無選擇。在嚴苛的審查之下,網絡上的文字、圖片、視頻內容已經日漸淪為墻內傳統媒體的宣傳“馬甲”,他們想在上面分一杯羹越發困難,最後也就只能去搶社交的蛋糕、

  3. 應該反過來說, 00後 甚至 95後 不會把微信作爲首選社交工具。大部分95後還是主用微信的吧

  4. 我的话,绝大多数社交是放在 Twitter 和 Telegram 上面,游戏相关的则是 Discord。当然,像我这种奇葩肯定不可能代表中国的普通用户,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三个只把垂直功能做好的「小」应用而不是像 Facebook,微信这种平台型的,而且 Twitter 和 Telegram 的开放真的大有益处,反正我个人是从不用 Twitter 官方客户端而是用各种第三方开发者制作的客户端。

  5. 我寻思真正好用的telegram害是不火 哎
    另外,阿里的来往,喷了

  6. 对于@恒久一心 的评论我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并没有at到)
    我是96年生,现在留学,用微信和qq的时间相等,但是两者中的朋友圈子是相当割裂的。微信中的朋友多数是身边现实中的的同学朋友,而qq里多数是没有见过面的游戏/群组中认识的陌生好友。
    我是在12年高中时陆续转到微信的。我高中就已经在国外了,因为家里家长和同学有在用所以开始,加上后面学校圈子小所以大家都跟风一样抛弃qq。而我的国内同学则大多数都还停留在qq的列表里,包括后面的游戏好友论坛好友都选择使用qq交流,在他们看来qq空间也像朋友圈一样。我曾经看到我的某个群组里20-30代身处国内的成员关于使用qq还是微信的辩论,他们认为微信太过私密,太过“三次元”,太过于注重现实交流,加上家里上一代使用者比较多,使用微信会让人有被监视被围观感。我认为这种心态还是大多源于现在人都多少有些“社恐”。而qq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平台,虽然可以通过条件搜索好友或者群组,但是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私密性,达到了一种半匿名的状态。即你的网友可能见过一些你的照片(空间)知道一些你的信息(资料卡、聊天)但是这都是你有选择披露给他人的,他们不会像你的一些现实好友一样通过与你朝夕相处来了解你是怎样的人。
    我本人认为我用两者的时间等同,但是自从苹果有了屏幕时间监测后我发现使用qq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大概是这个半匿名状态给了我更大喘息空间吧

  7. 我是95后,自从14年末开始用微信,我发现不少中学同学已经转而用微信了,朋友圈开始盛行,微信公众号能提供大量内容阅读,慢慢地我已经习惯只使用微信了,也加入了一些兴趣相投的群组,现在除非是要传送文件我才会用QQ。所以我有点怀疑作者在文章中认为95后不会把微信作为首要社交软件的观点。

  8. 是啊,竞争总比垄断好吧

  9. 太期待比利小子写的互联网观察了 之前内涵段子那篇写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