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张君玫:《黑豹》──一则关于暴力与爱的阶级寓言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
《黑豹》电影剧照。

最近创下多项纪录的美国好莱坞(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俨然成为一个重新定义“黑”的文化现象。“黑就是美”不再只是政治抗争和自我肯认的口号,而跃升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影像殿堂。

好莱坞的萤幕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主流社会中的各种差别待遇,包括性别、族群、肤色、文化、政治等意识形态和倾斜。至今,好莱坞的薪资依然呈现严重的性别落差,以及少数族裔呈现不足的问题。一部几乎都是黑人面孔的超级英雄电影本身,似乎就足以让人振奋。再加上强大、优美并顺应自然发质的黑人女性形象,以及一个从未被西方殖民过的科技乌托邦非洲王国,丰富而多采多姿的黑人文化与音乐元素,都让长期遭受压制与剥夺的黑人族群深受鼓舞。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由此可知,在当代族群政治中,再现、呈现或代表(representation)的问题依然重要。

然而,所有的呈现和/或代表,都同时包含了错误或扭曲的风险。因此,这部片子也引发了不少批判和检讨。比如,片中对“美国黑人”的负面描绘(相对于Wakanda黑人的强大)、两个白人角色(一个反派的窃贼和一个正派的CIA探员)略显突兀或刻板的呈现(尤其是CIA探员参与危机处理的正面形象),以及更重要的,关于受压迫者解放的政治路线之争(体现在Wakanda的新王T’Challa,亦即黑豹,和他的堂弟N’Jadaka,又名Erik Killmonger之间的斗争),都让很多评论者觉得在意识形态上不够正确,或是迎合了主流价值的品味。换言之,《黑豹》确实突破了某些既有的限制,但或许依然不够“进步”。不过,意识形态与症状的分析固然重要,但通常无法提供更动态的理解。

在这篇评论中,我想做的因此并不是延续意识形态的检查,而要把这部作品,一个关于黑与美的寓言故事,放到美国的历史脉络中思考。

被剥夺了故乡和认同的美国黑人

从美国黑人的形象说起。在该片遭致的种种批评中,这点是最有趣也最关键的。基本上,这部片子里除了加州奥克兰(又称屋仑)社区中打球的男孩们,只有两个美国黑人角色,一是有着Wakanda王室血统但流落在美的Erik Killmonger,一是他的同伴或女友;在配合白人反派角色Ulysses Klaue,一起洗劫博物馆之后,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对共患难的帮派情侣。可是,他们的关系也包含了本片最让人不舒服的情节之一,并被很多论者视为Killmonger厌女的证据。因为当Klaue挟持Killmonger女友来威胁Killmonger时,女友满怀歉意地说:“Erik, 对不起”,而他平静温和地回应:“没事的”。接着,Erik就射杀了她。这一枪仿佛在说,没事的,死了就不会有事。我们可以将此解释为他对女人没感情,或只是把她当工具,或是他真心认为死亡没什么大不了。或许三者皆是。

死亡是这部片子的一个核心议题。死亡可以毫无重量,死亡可以是工具,死亡也可以是目的。Killmonger的名号正源于他早已在从军与参战的过程中,成为一部精准的杀人机器。他是不是真的乐于杀人,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死亡的认知有着一套独特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始于童年。当Wakanda的前国王失手杀死亲弟N’Jobu,并且丢下年幼的姪子(即N’Jadaka)不闻不问,N’Jadaka就走上了成为Killmonger的道路。当他终于见到T’Challa,并且提出挑战王位的决斗时,他赤裸上身展示了密密麻麻的伤疤,每个小伤疤代表他所杀过的每个人。死亡对他来说是有重量的,就像身上与心里的伤疤,他并没有打算让伤口愈合消失,他生命的重量在于寻求复仇的正义。因此,他对堂兄T’Challa说,他一辈子杀了那么多人,都是在准备杀T’Challa的这一天。

《黑豹》电影剧照。
《黑豹》电影剧照。

当Killmonger得到王位,饮下听说可以带领王者去祖灵圣地的心型草药时,我们看到他所返回的并不是有黑豹祖先的非洲草原,而是当年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奥克兰公寓。这很可能是整部电影中最悲伤的一幕了。他回不去非洲草原,因为他早已经被祖先遗弃。那间小小的公寓就是他的祖灵之地。他打开衣橱,翻阅着父亲留下来关于故乡的文献与手稿,父亲忽然出现,就像小时候,那样笑着跟他说话。在对话中,他时而变回孩子,接着又变回大人。父亲问他,“你不为我流泪吗?”但他正在流泪,却说着:“人都要死的。”父亲后悔地说,“早该带你回去的,我们就不会迷失在这里了”。他说:“或许迷失的不是我们,是我们的故乡。”当Killmonger下令烧光心型药草时,他烧掉的是那遗弃他的贵族神话,以及永远回不去的起源。他在一面火光中转身,他早已习惯在毁灭中重生。

人都会死。故乡迷失了。这正是Killmonger的世界观。找不到也回不到祖灵的所在,这正是在奴隶贸易时期被强夺、贩卖、运送,飘洋过海成为奴隶的黑人处境。很多奴隶的后代无从得知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这或许很悲伤,但更悲伤的并不是找不到所谓的故乡,而是在从小生长的地方也找不到容身之所。这是美国黑人的另一个真实处境。美国的白人民族主义是一以贯之的,从殖民开始,到建国,到21世纪初的现在,“美国是白人的国家”(America is a white nation)的信念依然根植在很多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心中。无可讳言,美利坚合众国乃是建立在迁占者殖民主义(settler colonialism)之上。在1960年代末,民权运动取得一定成功之前,美国黑人除了被剥夺了自由和法律人格之外,也被剥夺了故乡和认同。此外,他们也被剥夺了抗暴的武器,包括思想的教育、经济和文化的资本,以及片中提到但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重点,武器。

Wakanda是一个隐藏在贫穷第三世界国家的外表之下的高科技富裕王国,派驻在世界各地的间谍让他们了解全世界的状况。Killmonger的父亲N’Jobu当年正是被派驻到美国加州奥克兰,目睹美国黑人受到的深刻压迫,却没有任何抗暴的武器,因此被这样的种族压迫所触动。一方面,N’Jobu爱上了美国女人,也就是他孩子的母亲,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也无从得知这个女人的下落,因为她在影片中缺席。

另一方面,N’Jobu认为Wakanda为了自保而隐藏真实,无视于全世界其他受压迫的苦难同胞,这是一种不公不义。确实,Killmonger唯一的祖灵之地只能是奥克兰的公寓,唯一的祖先也只能是他的父亲N’Jobu,以及他在片中缺席的母亲。尽管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扭曲变态或权力狂,但他始终携带着理想的种子,那就是:必须终结苦难与压迫。因为,父亲当年到美国的见证,以及他自己从小的亲身体验,如果不是为了终结苦难,都将毫无意义。存在的意义是所有抵抗的核心。在证明意义的道路上,关系却往往是幽暗的。在片中,两个隐约在场又不在场的美国女人都和Killmonger有关,一个是他不知去向的母亲,另一个是相随却被他牺牲的女友。这似乎又象征了美国黑人处境中的性别悲剧。在抗暴的道路上可以有爱吗?抑或暴力终究战胜了爱?

殖民和反殖民的暴力

近年来由于美国大型枪击事件频仍,尤其是最近在佛罗里达州的枪击事件,触发了全美高中生的自主停课和抗议活动,枪枝管制的议题再度浮上枱面。美国步枪协会(NRA)以及其他拥护持枪“权利”者经常引用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来正当化他们的观点。就连主张要更严格管制枪枝的人也往往要先声明尊重第二修正案。可是,第二修正案真的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吗?这恐怕才是最值得讨论的。

很多论者,包括历史学家Roxanne Dunbar-Ortiz指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在1791年通过时有着独特的迁占者殖民背景,美国白人在1776年从英国殖民母国独立出来,持续往西部扩张,都必须透过迁占者拥有的武力,来捍卫他们的“财产”和所谓“自由的国家”(a free state),清洗或驱赶原住民族并压制黑奴的抵抗。(注一)换言之,“人民”拥枪的权利从来就不是全民的,而是一开始就仅限于白人男性。一直到1960年代民权运动最活跃的时代,生命饱受威胁的民权牧师Martin Luther King Jr.申请携带枪枝自保,都遭到拒绝。1966年成立于加州奥克兰的黑豹党(Black Panther Party)在隔年1967年5月2日行使他们的宪法权利,持枪上街抗议,并进入议会大厦,抗议警察对于黑人的经常暴力。吊诡的是,这件事反而促成了NRA和加州州政府立刻支持一项枪枝管制法案──The Mulford Act,禁止公开携带上膛的枪枝。很显然,黑男人携带枪枝被视为对白人国家的一大威胁。

在《黑豹》中,Killmonger掌权后复述了父亲当年说过的话,“美国黑人在争取民权的时候连武器都没有”。事实上,全世界所有被压迫者都严重欠缺武器。因此,他的极端计划是要把Wakanda拥有的高科技武器运送到全世界各地,并发动全球的革命。他甚至说出了要让Wakanda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狂言。影片最后的战斗场面除了是黑豹要争回王位,更是为了阻止泛金属武器被运送出去,而片中的CIA好白人在此担任起击落武器运送机的任务,并顺利完成。这部分被认为是《黑豹》电影中最保守的价值呈现。首先,Killmonger的正义感堕落成帝国主义的狂念。其次,好白人又成了拯救灾难发生的英雄,而且还是一个CIA探员。

《黑豹》电影剧照。
《黑豹》电影剧照。

殖民和反殖民的暴力不是辩证的命题游戏,而是许多更复杂的因素和力量。Killmonger确实有理想,但也有暴力。或许更精确来说,随着他的生命历程,他原本视为手段的暴力,就如同他每杀一个人在自己身上留下的伤疤,已经覆盖了他的身躯,深入了他的灵魂,成为他无法超越的目的本身。或许,连他自己都成了正义复仇的工具。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他身上承受着两份命运,一份是他的父亲身为Wakanda王子与叛徒的革命家情怀,一份是他的母亲身为奴隶后代找不到故乡与身份的缺席空无。也许,他是一个坏掉的英雄,一个从来没有机会长大的弃儿。在他临死前,他对T’Challa 说,就把我埋葬在大海吧,和那些宁愿跳船也不愿被奴役的灵魂在一起。很清楚,他所指的是他母亲祖先们的遭遇,长达数百年的大西洋奴隶贸易。当小小年纪的 Erik 被独自遗弃在奥克兰时,他就已经不再是Wakanda的小王子了,而是美国黑人社群中飘浮无根的一份子,寻找并建构着自己的认同,抵抗着白人世界的结构压迫。有时候,甚至在抵抗压迫的同时,选择让自己成为压迫的另一个环节。

Nakia和Killmonger的阶级批判

Wakanda毕竟是一个保守的王国。没有被殖民过的美好,未能掩盖大多数人民贫穷的事实。在正式的国际纪录中,Wakanda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科技乌托邦仅限于小部分的贵族。而Killmonger父子并不是唯一质疑这件事情的人,Wakanda新王T’Challa的前女友Nakia也无法接受对广大人民的漠视。事实上,这可能正是Nakia离开的原因。她选择在民间帮助那些受难的贫穷大众,而不是留在隐藏的乌托邦世界中享受高科技的便利。

阶级问题是一个核心的向度,Nakia选择民众,相对来说,T’Challa只是一个逃避现实的超级英雄。当T’Challa得知自己的父王当年失手杀害亲弟并遗弃姪儿时,他心中完美的父亲形象幻灭,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继续隐藏事实,尽管他在祖灵之地对父亲和祖先们大喊:“你错了!你们都错了!”他的醒悟是缓慢的,因为他的王座责任本身就带着保守的力量。他是一个幸运的王子,除了享有各种物质条件与资源,他还拥有最重要的,他的堂弟Killmonger一辈子没有的,那就是来自强大女人们的爱与支持。他的母后、妹妹、情人、亲王护卫队等。这些让所有观众惊艳的Wakanda女人是T’Challa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动力。

就某方面来说,T’Challa也迷失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身为国王,他只对Wakanda有责任,他必须守护这个国家的资源和秘密。显然Nakia的离开并不足以让他觉醒。真正引发他醒悟的,是堂弟的遭遇和挑战。Killmonger也许是一个坏掉的英雄,一部麻木不仁的杀戮机器,一个变态的反向帝国主义者,但他对于Wakanda的批判却是如此真实,不容争辩。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阶级批判。这是关于拥有大量资源和科技的上层阶级独善其身,漠视下层民众的苦难,并吝啬分享资源的故事。Killmonger是两个世界的边界存在者,他在边界流浪着,在缝隙中生存。有时候,他面临的抉择是,任凭结构彻底的辗压自己,或是成为结构当中以暴制暴的共犯。他选择了暴力,而不是爱。没有借口,不能合理化,但有时候爱比暴力更昂贵。一个人要如何养育出他从小被剥夺的东西?

Killmonger要堂兄把他葬身大海,表示他认同的归属是被奴役而漂泊失根的广大黑奴及其后代,而不是Wakanda的尊贵王室。影片中最重要的转折正在于,是坏人启蒙了好人,是Killmonger让T’Challa 找到了方向,不再独善其身,开始决定分享资源。T’Challa选择到堂弟从小生长的奥克兰设置文化交流单位和科学教育中心。这样一则寓言,对我来说,其实可以在T’Challa和一个酷似其堂弟小时候的奥克兰小男孩四目交接并微笑时,划下句点。

(张君玫,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注一:请参考Roxanne Dunbar-Ortiz. 2018. Loaded: A Disarming History of the Second Amendment. San Francisco: City Lights Books.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好文章。

  2. 看維基學歷史……難怪難怪。不要緊,只要標籤我做「白左」,你就可以繼續滿足自己那些連中學程度也未到的歷史知識,我不介意,繼續吧。

  3. 呵呵,一不小心捅了白左马蜂窝。黑奴来源维基的词条讲的很清楚,就是西方人贩子向非洲部落买战俘作为奴隶。殖民主义对非洲到底是福是祸可以参考世界上其他被殖民的地区嘛!印度,台湾,香港甚至上海和东北都属于广泛意义上被殖民的地区吧,怎么没见台湾人天天喷日本殖民,香港人喷英国佬残忍?殖民主义是带有掠夺色彩,但是殖民者同样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管理制度,同样的难兄难弟,怎么黑人就混的那么差?所谓的殖民者都被赶跑几十年了,怎么还是地球上最落后的大陆?都他妈21世纪了,还把自己的无能赖给敌对势力,根本不值得同情。况且如今西方政治正确大行其道,所谓的种族主义者早已被边缘化,根本就是一小撮怪胎,影响力基本为零,怎么好意思把自己的不如意推给西方?最后说电影,本来一部商业片而已,你非得要政治挂帅,无限上纲,那好吧,就说电影里的瓦坎达,这个国家可以说是一空中楼阁,有着极其先进的科技,但却靠极其落后野蛮的政治制度治理国家,选领导人靠暴力,没有一丝现代政治文明可言,根本违反人类基本常识。再说电影里T’challa 决定援助世界,这个设定本身就违反漫威自己作品的价值设定,漫威的神奇四侠里有个角色叫观测者(watcher),其角色和瓦坎达相似,全知全能,把自己的技术分享给弱小种族,结果后来发现弱小种族根本没利用好科技,都把援助的技术用于互相征伐,从此观测者不再干预事物只是观测。而现实也是如此,非洲从来不缺援助,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大撒币还是联合国,那么多年,那么多钱和技术和物资,却依然混的最差,怎能不让人鄙视?作为中国人想必也不愿意成天往非洲撒币吧,南非得了大撒币500亿美元援助,加上历届的金援,照理黑兄弟的生活水平应有大幅提高才对,结果呢,都被黑兄弟自己腐败的官僚系统私吞了。这能赖给谁?说回电影,作出援助这个设定其实是为了即将上映的复联4铺垫剧情,结果被白左解读来解读去,真的很没意思,就不能让人好好看一部爆米花电影吗?!

  4. 張教授分析精闢,但是這部電影留給我最大的疑問是,擁有強大力量的國家要怎麼不干涉他國內政去幫助所謂的同胞或弱者?Killmonger最後留言讓人感觸,也一棒打醒T’Challa不要鎖國,然而強大的瓦甘達就該堂而皇之干涉外國?每每看到敘利亞的孩子,我對這種所謂正向結局就樂觀不起來。

  5. 第一個留言者的歷史在哪裡學的,那家學校倒閉了沒有?不要荼毒孩子呀。

  6. 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本來很正常。但反駁者不針對具體言論本身,而對發言者品頭論足,還以此立於道德高位,除了激化本有的偏見外,又有何用?

  7. 第一个留言让我开始思考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如何被塑造成这样。
    首先肯定的是生活并不开心,希望成为即得利益者又无望。语气中的功立主义和自我中心特别明显。一切都是白纸黑字,没什么讨论的余地。都是别人的错。一切都顺理成章。错的人就活该死。到自己身上就是受害者。没有健康人格基本的共情能力。
    大概就是,对自己的背景不满意,客观上教育基础没打好。到了现实世界中不得不学一套谋生法则,幻想这套法则全世界适用。
    问题不在左右派,不在别人怎么想。先从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开始吧

  8. 上面那位口气也挺像共党网宣一样,国家让你活着要感激,要是不以时刻以其利益为第一地位,那就是非国民,可以随意迫害。我估摸着这宽衣皇帝是精神alt-right(不是白人),那也不应该反对白左,因为认定自己种族上是低于白人的。

  9. 白左真恶心,还好电影电影还是宣扬种族和解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是身份政治,受害者政治那套极左糟粕,不然更是激化矛盾。美国本来就是白人立国,跟黑人有个毛关系?黑奴怎么来的?黑奴是非洲部落战争的产物,跟殖民主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黑人不把自己的同胞卖给白人,哪里来的黑奴?至于美国得黑豹党,那是臭名昭著的黑毛粉,其领导人还跑来中国找毛贼东传授革命经验,可见对美国是多么大的国家安全威胁,没有黑人搞暴动,相信控枪也不会推进的那么快,这点白左感谢黑人可以理解~至于白人殖民对非洲到底好不好,看南非不就知道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都过去几十年了,结果还是地球上混的最差的,中国在被文革蹂躏后都发展的有声有色,说白了就是黑人不懂反思,比中国人还不懂,自己混的差就怪别人种族歧视,殖民主义,跟五毛脑残成天恨日本,恨美国,恨西方,百年屈辱随时挂在嘴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