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巴拿马文件的一些中文报导与英国《卫报》的报导后,我第一时间打开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洛杉矶时报》的网站,然后在脸书上写下:“美国主流大报,首页几乎看不到巴拿马文件的相关报导。为什么?”
本文是这个问题的追索之旅。
美国资本不爱巴拿马?
4月3日,历史作者Eoin Higgins 在其个人网志的一篇评论,给了一个看似有说服力的答案。
文章说,莫萨克·冯赛卡公司于1977年成立,同年美国与巴拿马签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Torrijos-Carter Treaties),将巴拿马运河主权转交给巴拿马。这使美国右派对巴拿马非常不满,所以让美国国税局更严格查核与巴拿马有关的资金流动。
更甚者,从1977年到1989年,巴拿马的领导层是由军方独裁者、前中央情报局线人诺瑞加(Manuel Noriega)所控制。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将他赶下台。把钱财、资料、各种法律文件,放在这样一个很容易成为美国干预目标的国家,当然也不明智。放在英国统治下、不大可能被美国军事干预的地区,如英属处女群岛(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等,似乎更为理想。
更进一步,在2010年美国与巴拿马贸易提升协议中,还附带了税收条款。该条款的第5条规定,双方可不必根据法律原因,就可向对方请求分享该国人民的财税资讯。莫冯公司所提供的空壳公司服务,就在这一协议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绝大多数有需求的美国人,都不会把巴拿马当成藏钱的地点。也因为这样,巴拿马文件中很少提到美国人,所以美国刊物第一时间就很少关于此文件的报导。
这个答案,还可以和之后许多,关于美国境内开设空壳公司极为便利的报导相呼应,亦即还是认为美国媒体疏于报导,仅是由于该文件中美国人较少之故。
俄国操作的阴谋论
不过隔三天,7日,美国最权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刊载俄国专家Clifford Gaddy的文章,“事实上巴拿马文件后面是俄国人?”,让前述说词显得相对天真。
该文认为,虽然西方国家各报,都以俄国总统普京的亲信涉案当头条,但是“会叫的狗不会咬人”,没有任何证据指称普京本人涉及其中,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其中有犯罪、偷窃、逃税、洗钱等活动。况且,所称金额不过20亿美元,与过往传闻的数百上千亿美元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他认为巴拿马文件不仅伤不了普京,还有利于普京,因为文件更加是西方的丑闻。
文章认为,能够将那么大量的资料搞到手,理当认为有“情报单位”介入其中──俄罗斯与维基解密也认为如此,只不过宣称是美国情报机关干的。但Gaddy认为,揭露这些文件者不关心法治或他人隐私,因此才会将这么多文件泄漏出来;揭露者也对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毫无所谓,显示了一种无政府主义态度。假若是俄国这样做,将使西方对于普京腐败的诋毁变得无关痛痒,且反而将对西方政坛构成大得多的动荡。
该文认为,窃取巴拿马文件的,极可能是直属克里姆林宫的俄国金融监理局(RFM)。该单位由普京组建、且仅向他负责;其掌控洗钱、离岸中心等情报,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类似组织中最强大有力的。至于泄漏文件的过程,奥妙之处在于没有泄漏多少俄国的秘密,但却让外界因此不会怀疑俄国。
巴拿马文件没有牵扯到很多美国人,虽不能排除是由于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尚未公布,但也不无可能是俄国人刻意删掉美国人,以此作为勒索手段。因此“最重要的是那些没有被公布的人,他们会成为被俄国勒索的对象”。
这样的推论,让人想到宋鸿兵“货币战争”之类的阴谋论,其中不乏破绽。不过布鲁金斯学会在自己网站上刊这样的文章,人们多少得更严肃一点看待。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主流媒体对巴拿马文件的一度缺席,或许也得换上一副眼镜重新理解。
亲帝国主义的美国媒体
ICIJ虽然有可能为了“养新闻”,刻意拖延公布涉及其中的重要美国人,但也可能由于所谓的“主流媒体”与ICIJ处于对立关系,因此也倾向于忽略或打压由后者提供的新闻。从ICIJ公布的调查记者名单上,也没有美国那几大名报的记者在内,或可见一斑。
各国主流媒体都是重要“阵地”,编辑是久经考验的“新闻战士”,但是各国的管理方式不大一样。中国的显然管理方式过于死板,很多主要媒体也缺乏捍卫主流价值与政权稳定性的觉悟,而这也反过来让管理机关更倾向于“控制”而非“引导”,搞得《环球时报》之类媒体对巴拿马文件的报导,甚至拿俄国做榜样,不知是否堪称对宣传体系与其他站不稳立场的报章的控诉。
美国的主流媒体不大可能要ICIJ不报导,但是他们可以忽视或选择性的报导,可以长篇累牍的轰击某人。主流媒体直到桑德斯在各州初选中数度胜选,才不得不跟进报导;对于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德州参议员克鲁兹的性丑闻,几乎完全消音;且长期以来,几乎每日刊载数篇讥嘲杜林普(川普)的文章。
ICIJ主导下对巴拿马文件的解析,没有美国几大主流媒体的参与。且一般认为,巴拿马文件的公布,不利于西方的政治形象与社会稳定,在选战中,又更有利于质疑主流的桑德斯、杜林普,不利于受到主流青睐的希拉莉等候选人。如此一想,美国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的沉默,似乎有了更深刻的内在原因。
美国阶级的悖离
主流媒体支持美国全球帝国霸业,支持那些支持这个霸业的总统参选人,但是这个全球化对美国白人中下阶层的打击,比人们一般以为的还要严重。
例如《纽约时报》4月14日报导指出,在杜林普大获全胜的密歇根州,制造业的时薪已经从2003年的高点28美元下降到目前的21美元,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过调整后,跌幅达到了惊人的25%。同时,该州的制造业岗位数量已经从1999年9月的将近90万个降到不足60万个,全美各地的情况都与之类似。
中下层的美国人感到下一代不会有更多机会、生活不会变得更好,“美国梦”对许多人而言已经破灭。产生这种结果的一大原因,被归咎于工会力量的式微,以及大量工作流失海外,使美国蓝领白人阶级的生活受到严重冲击。而《华盛顿邮报》3月4日刊过文章指出,白人死亡率上升的中小城镇,也正是特别支持杜林普的地方。
《华盛顿邮报》在4月10日的报导指出:过去十余年,在各种性别、年龄层与族裔组合中,死亡率一向最低的中年白人女性,竟出现了死亡率大幅上升的奇特现象;年近50岁的农村白人妇女,20世纪末每年每十万人死亡228人,现在则上升到296人,上升了30%。若从1990年算起,农村白人妇女的死亡率更上升了50%。25岁到35岁之间的男性死亡率,在过去十余年也增加了,而在2008年大萧条的打击下,55到65岁之间的白人男性,死亡率也有明显增长。
杜林普受到最多中下层白人的支持,也受到最多美国士兵的支持。这些人另一个最支持的对象就是桑德斯,而这两个候选人都不受主流媒体待见。不得不说,那些最愿意为美国而不顾一切、为美国而死的人,正在被美国上层主流精英所牺牲。美国主流媒体捍卫既有的全球帝国秩序,因而对巴拿马文件疏于报导,对杜林普与桑德斯的冷眼以对,但这其实也反映了美国的上下悖离。
美国主流媒体人,在巴拿马文件出炉之际轻描淡写,宛若神隐;美国某些政商名流,“可能”原本列名文件,却因爆料者预谋敲诈,刻意遮蔽;更多中下阶层的美国人,在巴拿马文件所反映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生活艰困,甚至是寿命减短。巴拿马文件中消失的各种美国人,比起其中被报导的人,更值得人们关注。
(包淳亮,国立政治大学东亚所博士,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