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政治
从当选到就职,蔡英文应对两岸关系的“100字战略”
距离520只剩几个小时,小英能否维持并开创一个稳定、可期待的两岸关系?马上就见分晓。
在香港最高大厦幕墙,倒数2047
“数字往往是最实在的,一秒一秒的过,骗不了人。”两位香港年轻人,用多媒体艺术作品,提醒港人把握2047前的分秒。
在文学上,香港拒绝了文革,得到了什么?
与其他华文地区不同的思维,受外语影响的中文书写⋯⋯中港文化多年的隔阂,造就了今天香港文学各具个性的面貌。
“记忆”如何成为反抗?6部得来不易的文革纪录片
记住蒙难者、拒绝美化迫害他们的权力,而文革,只有苦大仇深的讲述方式吗?
文革八问(下):谁更暴力,谁的文革,谁要沉默
1996年以后,文革话题从简化与否定,变成了虚化与回避,“回避、不理、不想,就不存在了吗?历史是永远存在的”。
文革八问(上):为什么发生,为什么蔓延,为什么失败
历史不只是“发生了什么”的知识,更是“为什么会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经充分反思,会在当下不断延续、回响。
作家颜纯钩: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鳞片逐一剥下
要在香港确立一个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个国籍的寻常百姓,还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几乎是唯一途径。
无法被删帖的文革真相:《人民日报》十年元旦头版解码
文革在今天被刻意回避,而历史上的《人民日报》却是官方留存的资料。疯狂、荒诞、斗争、阴谋都有迹可循。
五十年文革记忆,如何检视后文革时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结束后的这四十年,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人们回忆、观照、反思这段历史,真切折射出其所处的政治文化现实。
评论|
徐贲:“文革道歉”必须先清除“文革基因”
“文革基因”的残存,不仅让忏悔者仍然享受某种保护,还让他们不充分的忏悔暗中继续为“文革”辩解。
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后的记忆战场
人们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如何防止文革“借尸还魂”?除了彻底的反思和追问,没有更好的答案。
50年前就有Panorama?7张全手动全景影像带你回到文革
即使在最疯狂的年代,他并没有因为恐惧而退缩,反而继续背着相机去见证和纪录。文字、录音、画作、口述回顾........
1
…
371
372
373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