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戴思嘉:荷兰极右政治人物皈依伊斯兰教,“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像克拉文这样,年届不惑之时,信仰立场发生几乎180度的转折,从伊斯兰教在荷兰的最激烈批评者,转而成为一个穆斯林,却令多数观察家瞠目。
评论|“身为问题是什么感觉?”─《黑人的灵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遗产 美国第一位黑人社会学家杜博依斯在20世纪初的重要著作《黑人的灵魂》终于出版中译本。以台湾的社会学界来说,对于杜博依斯的认识并不多,他不属于任何常见的社会学学派,也不常在教科书或授课大纲中出现。
评论|张君玫:《黑豹》──一则关于暴力与爱的阶级寓言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
李芄紫:浸大普通话豁免试比中国水平试还要难?浸大语文中心亟需出面解释 浸大语文中心在还原与平息事件方面仍可扮演重要角色,可至今一直躲在背后,既不肯澄清学生关心的问题,又不肯承担至少部分责任,也不肯面对公众,态度令人遗憾。
从2年拉锯战到8小时冲突,浸大学生在争取什么? 8小时师生对峙后,陈乐行和刘子颀成为整个舆论漩涡的中心,事件的焦点也从普通话应否成为毕业资格、豁免试评分准则是否有问题、语文中心老师和改革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演变成辱师、中港矛盾甚至港独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