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10年,7000位伤残幸存者,谁在照料他们康复? 72小时是生死之间的黄金救援期;而90天则是截肢病人未来康复的黄金治疗时间。在大地震面前,中国有足够力量投入生死救援,却没有经验与储备应对幸存者的康复。香港力量在此时进入,十年,他们带来了改变吗?
读者来函:十年前在重庆,我的地震记忆 后来在某小学生杂志上得知,离震源地还有相当距离的学校,紧急撤离时的第一场景,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都有可能会唱出“死了都要爱”。但是,那一期杂志,似乎并未出现来自灾区的学生来稿。
校舍粉碎十年后:背著死去的孩子和新生的孩子,活下去 他们的孩子十年前死在粉碎的校舍里,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从政府到法院,没人愿意给答案。今天他们四五十岁了,积极维权的人越来越少。缠绕住他们脚步的,有贫穷、病痛、年迈,更实际的各种利益,还有再生育的新生命。但痛苦与愤怒,从未减少。
强震铸就的“防灾型都更”:老屋拆除改建,一定会更安全吗? 在农历年前撼动全台的花莲地震,已届满三个月,在灾区逐步复健的同时,被视为防灾方案的“危老建筑都更重建”也加快脚步进行中。拆老屋、建新屋,会是城市防灾的万灵丹吗?
评论|单信瑜:釜石奇迹,让我们看到日本与台湾的防灾教育差距 在东日本大震灾时,日本岩手县釜石市内14所国中小共2926人,只有5人因为当天请假没有到学校而没有生还,其他2921人全部安全避难,生存率达到99.8%,因此被称为“釜石的奇迹”。
断层带上这所百年小学,如何在地震中虎口求生? 花莲明礼国小安然挺过206大地震,专家学者判定建物主结构安全无虞。其实,18年前的921大地震后,明礼国小一度被认定耐震系数不合格,校内曾于2011年进行建筑结构补强,且长年执行“全校读秒”的防灾演习,养成全校警戒的防震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