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临界点: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胆小者赛局?

以、伊、美会把我们都卷入战争或核污染中吗?
2025年6月16日,伊朗新一輪火箭攻擊中,以色列防空系統啟動,攔截伊朗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上空的飛彈。攝:Menahem Kahana/AFP via Getty Images

端传媒已开通「中东临界点」专题追踪以伊美冲突,欢迎关注。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代号为“崛起雄狮”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直接打击伊朗核设施,是两国数十年来首次爆发全面军事冲突。由于伊朗拥有可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而以色列是全世界唯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此过去一周,中东变局触动世界的敏感神经。

美国的态度,是此地区热点会否升级成更大规模战争的关键。就在东八区时间的6月22日之前,美国态度模棱两可,特朗普一方面显示出参战意愿,一方面又声称将有两周的考虑时间。但东八区时间6月22日清早,特朗普即声称美军已空袭伊朗三个主要核设施,关键核设施“完全被摧毁”;伊朗随后证实遇袭,但强调核心没有被毁、没有出现核泄漏;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致电感谢美方。

美媒报导,美国军方很可能出动了B-2战略轰炸机投下GBU-57钻地炸弹,又由潜艇发射战斧飞弹。前者是能够深入地下约60米的武器。伊朗发起反击,向以色列发射数十枚弹道导弹,截稿前,伊朗国会已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尚待最高领袖批准。

中东战事会继续升级吗?本文整理伊核历史及变局,包括伊核计划如何在美国帮助下起头,如何随美伊关系变化生变,其中以色列的利益,以及眼下局势变化的几种可能。

伊核计划:从盟友到敌人

伊核谈判曾在鲁哈尼和奥巴马就任期间取得进展。

伊核计划从1950年代就开始发展,并与美国有密切关系。

分析认为,基于冷战抗苏的考虑,以及对石油被伊朗国有化的顾忌,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英国政府协助推翻伊朗首任民选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并使得当时的国王礼萨·巴列维建立起君主独裁政权。巴列维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的重要盟友,伊朗成为美国在波斯湾的主要支柱,并在西方帮助下发展核计划。

1957年,伊朗参与美国主导的“原子能和平利用计划”,初步发展了核技术;1967年美国又为伊朗提供了德黑兰研究反应炉(TRR)和93%高浓缩铀燃料;197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伊朗建造了布希尔核电站,是伊朗首个商业核设施。也是在1970年代,伊朗以无核国家身分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2009年11月30日,伊朗德黑兰布什尔(Bushehr)核电站。摄:Mehdi Ghasemi/ISNA/Reuters/达志影像

不过,1974年伊朗宣布建造23座核电站并欲发展完整核燃料循环后,曾引发美国担忧。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担心伊朗会利用其民用核计划囤积可用于制造核弹的裂变材料,遂要求由美国为其反应炉提供燃料,但被巴列维拒绝。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被推翻,美伊断交,加之两伊战争的影响,伊朗核计划一度暂停。

到1980年,伊朗从巴基斯坦进口了关键设备后重启了核计划,又分别在俄罗斯与中国协助下,于1995年完成布希尔核电站建设,之后建立了伊斯法罕铀转化工厂。

2002年,伊朗反对派向国际媒体揭露,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伊朗未遵循条约义务向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报告其正在秘密建设两个核设施,引发国际对伊朗是否正在进行非民用的核实验的质疑。

2003年10月,伊朗与英国、法国和德国外交部长达成“德黑兰宣言”(The Tehran Declaration),承诺暂时停止所有铀浓缩和再处理活动,允许更深入的检查工作。但在检查过程中,IAEA发现伊朗确实存在未申报的核设施,随后,IAEA又谴责伊朗并不配合IAEA的检查。

2005年,IAEA首次确认指,情报显示伊朗在1980年代启动了核爆炸装置开发计划。后来,IAEA在2015年的最终报告中指,“在2003年底之前,伊朗进行了一系列与核爆炸装置开发相关的活动”,“且部分活动于2003年后仍持续进行”。至2006年,伊朗宣布已生产适用于核燃料的低浓缩铀。

2014年9月25日,美国纽约举行的第69届联合国大会,伊朗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向全球的政治领袖发言。摄: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由于铀浓缩是制造核武器的一环,此举再度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疑虑。当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以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14票同意(共15票,卡塔尔投了反对票),通过了1696号决议,“严重关切”IAEA无法厘清伊朗核计划的意图、以及伊朗是否存在任何未申报的活动或核材料,并要求伊朗停止核浓缩活动。

伊朗无视该决议要求,安理会遂于2006年至2010年间陆续通过一系列制裁决议,欧盟与美国则在此基础上追加制裁。伊朗不为所动,持续进行铀浓缩活动,并在2006年开始秘密兴建位于地下的福尔多燃料浓缩厂。到2013年中,伊朗的低浓缩铀库存已增至近10000公斤,并拥有约370公斤的20%的中度浓缩铀,后者可供继续浓缩并生产一枚核弹。

伊核谈判曾在鲁哈尼和奥巴马就任期间取得进展。2013年,被视为温和派的鲁哈尼以“结束制裁”的竞选口号胜选伊朗总统,2013年10月,伊朗与伊核六国(联合国五常与德国)正式恢复多边谈判。11月24日,双方达成《联合行动计划》(JPOA),伊朗同意停止浓缩超过5%的铀,稀释或转换中和其20%浓缩铀库存,暂停离心机安装,不为阿拉克重水反应炉加燃料或启动运作。作为回报,伊朗将获得约42亿美元冻结资产的使用权,并在石化和贵金属贸易制裁上获有限缓解。

进一步,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伊核六国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伊朗暂时同意接受对其核计划的限制,所有限制至少持续十年,有些则更长,并同意接受更严格的国际检查。作为交换,联合国、美国和欧盟承诺逐步解除制裁。在2015年的最终报告中,IAEA指“该机构没有可信的迹象显示伊朗在2009年后有与核爆炸装置开发相关的活动。”

2018年5月8入,美国白宫,总统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摄:Jonathan Ernst/Reuters/达志影像

不互信、敌对,美伊谈判进展不顺

伊朗越来越怀疑美国并无诚意与伊朗进行谈判。

不过,事态在2018年急转直下,当年5月8日,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宣布退出JCPOA,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成为伊朗核计划急剧恶化的转捩点。受共和党鹰派影响,特朗普政府认为该协议存在“可怕的缺陷”,无法阻止伊朗最终获得核武器与其他杀伤性武器。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还实施了针对伊朗公民的广泛旅游禁令,并对伊朗的金融、石油、航运部门,以及与伊朗有业务往来的外国公司,实施了超过1500项制裁,双方关系持续紧张。同时,美国还动用无人机暗杀伊朗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伊朗并两次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空军基地。

2021年拜登上任后,美国政府曾寻求恢复与伊朗的核谈判,并邀请欧盟一同加入。然而,伊朗与美国就此次谈判产生了重大分歧。伊朗要求美国必须首先取消所有制裁,并为违反协议承担责任,然后伊朗才会考虑重新遵守核协议限制;而美国则坚持伊朗必须首先停止所有超出协议限制的核活动,并接受更严格的限制条件。最终,该谈判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研究认为,鲁哈尼政府致力于达成的JCPOA被特朗普政府放弃后,使得美国被伊朗方面视为无法谈判的对象,并最终导致了被视为强硬保守派的莱西成功当选伊朗总统;而随著伊朗核计划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保守派的莱希政府对恢复核协议兴趣缺缺;而美国一开始设定的目标过高,也间接导致了谈判的失败。

2025年1月14日,耶路撒冷附近的以色列村庄Mevo Beitar,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飞弹击中一所住宅,以色列炸弹小组警官正在移除飞弹残骸。摄:Ohad Zwigenberg/AP/达志影像

2025年,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致信伊朗寻求重新开启谈判。双方在阿曼进行了数次接触与谈判。据报伊朗一度提出了一项三步骤计划,包括同意暂时将铀浓缩降低至3.67%、永久停止高阶铀浓缩,恢复联合国核监督机构的检查,并允许对未申报地点进行突袭检查、将其高浓缩铀库存转移至第三国以换取美国解除全部制裁。

这一次伊朗展现出配合态度,分析指,由于制裁导致的经济严重下行,特别是2022年“女性、生命、自由”运动爆发以来伊朗社会动荡不安,伊朗所支持的“抵抗轴心”的其他成员亦遭遇重大挫败,都使得伊朗有意愿重启谈判。

而就在双方谈判期间,美国政府于3月15日启动了代号为“粗暴骑士行动”(Operation Rough Rider)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空袭和海军打击。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在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特朗普明确表明其将胡塞武装视为伊朗代理人,并警告伊朗若胡塞武装继续攻击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一军事行动是特朗普对伊朗“最大压力”政策的一部分,旨在掣肘伊朗的谈判。

尽管双方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第三轮谈判后,伊朗方面声称由于美国制裁、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以及华盛顿“矛盾行为和挑衅性言论”,而推迟了接下来的谈判,紧张局势重新升温。

双方在此后恢复的谈判中就伊朗是否完全放弃核浓缩计划无法达成共识。美国武器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伊朗视其核浓缩计划为实现民用核能目标的必要手段“不希望被单独施加其他国家未面临的限制”,同时伊朗亦视其为“应对美国毁约的反制手段”,因此伊朗不可能放弃其核浓缩计划。CNN则引述伊朗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伊朗越来越怀疑美国并无诚意与伊朗进行谈判。

2012年9月27日,美国纽约第67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言时指向炸弹图上的红线。摄:Mario Tama/Getty Images

内塔尼亚胡发动战争的利益

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为内塔尼亚雅胡提供了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机会,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制造“生存威胁”,在2026年10月重新选举前赢得国内支持度。

在6月13日发动战争的声明中,以军表示,正“展开一场基于高品质情报的精确且综合性先发制人攻击,目标是打击伊朗核计划。”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段影片中指,伊朗积累了“足以制造九枚核弹的浓缩铀”供应并正在制造核弹。前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19票赞成、3票反对及11票弃权通过一份决议,谴责伊朗不遵守其在《核不扩散条约》下配合联合国机构检查员的义务,“多次无法解释并证明其核材料未被转用于军事用途的进一步浓缩”。

该份决议做出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向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该机构在伊朗三个未申报地点发现了人造铀粒子,而伊朗一直未做出“可信”回复。因此,该机构“无法核实受保障的核材料未被转移”,亦“无法确保伊朗的核计划完全是和平用途”。伊朗则坚称其核活动完全是和平用途,“绝不会寻求开发或取得核武器”,并在随后宣布开设新的铀浓缩厂并增加浓缩裂变材料的产量。

当天,据《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导,美国与欧洲官员已被以色列告知,即使美国不支持,以色列也将单独发动对伊朗的“先发制人”的攻击。

在此以前,以色列已多次反对美国与伊朗就伊朗核计划进行外交接触。总理内塔尼亚胡长期坚持,仅靠外交无法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并认为军事行动才是唯一可靠的选项。此外,内塔尼亚胡亦认为仅谈判核计划无法消除伊朗弹道导弹与“抵抗轴心”对以色列的威胁。 内塔尼亚胡及其安全团队还多次派遣特使赴华盛顿游说,要求美方坚持“零浓缩”的强硬红线,并警告谈判只会让伊朗拖延时间、暗中推进核武进程。

分析认为,对以色列而言,“抵抗轴心”(伊朗、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等的反西方、反以色列、反沙乌地阿拉伯的组织)在2024年经历重大挫折: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垮台切断了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的补给线、哈马斯在加萨战争中遭受重创、真主党实力大幅削弱等,都为以色列创造了对伊朗采取行动的有利时机。

此外,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危机也是其下定决心采取行动的背景之一。贪腐审判、联合政府就极端正统派征兵问题的争执,以及民众对加萨战争处理方式的不满,都让内塔尼亚胡的支持度不断下探,2025年1月,执政联盟在哈马斯停火协议通过后已缩减至微弱多数。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为内塔尼亚雅胡提供了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机会,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制造“生存威胁”,在2026年10月重新选举前赢得国内支持度。

值得一提的是,内塔尼亚胡与美国官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红线一直存在略微差异。美国官方一直延续的是“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的红线,尽管特朗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而内塔尼亚胡长期坚持的红线是“不允许伊朗具备核武能力”。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所坚持的红线隐含了“大量高度浓缩铀”本质上等同于一枚核弹的假设;另有分析认为,国际法律秩序信誉正在崩溃的事实,可能鼓励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2024年4月20日,以色列死海附近,人们围观一枚被拦截后坠落的弹道飞弹残骸。摄:Itamar Grinberg/AP/达志影像

以色列核能力亦不透明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亦非《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

尽管世界一直关注伊朗的核能力建设,但其实以色列的核能力较之伊朗更为不透明。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亦非《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

以色列的核计划始于1952年。1958年,以色列开始在内盖夫沙漠的迪莫纳建设核反应堆。1960年美国解密的情报报告显示,迪莫纳设施包括一个用于生产钸的后处理工厂。截至1973年,美国情报部门确信以色列已拥有核武器。

1979年,美国核爆炸探测卫星船帆座(Vela)曾监测到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发生双闪现象(该现象被认为是核爆炸的典型现象),而日本的地震计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设立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则分别监测到了电离层波动与小型地震。该事件暂无官方解释,但普遍猜测极有可能是以色列与南非联合进行的核试验。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估计,截至2024年1月,以色列可能拥有约90枚核弹头至300枚核弹头。此外,以色列据估计拥有约750至1110公斤的钚,足以制造187至277枚核武器

2024年6月,该研究所又报告称以色列持续现代化其核武系统,并在以色列南部升级了生产设施。由于以色列并非《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不受到核查机制的审查,因此以色列的核武状况可谓较伊朗更不透明。

2011年,内塔尼亚胡被问及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时,他回答:“以色列不会成为第一个将核武器引入中东的国家。”但是,以色列从未公开说明“引进”的具体含义。研究认为,以色列除非面临最极端的“最后手段”,否则不会使用核武器。

而以色列的核政策被称为“参孙选项”(the Samson Option,参孙是《圣经》中一个人物,被俘虏时利用上帝赐予的力量推倒房间中柱子与敌人一同丧命)。与“相互保证毁灭”(MAD)理论不同,如果以色列面临被视为生存威胁的军事失败,即使对象是非核武国家,以色列也可能使用核武器。

不过,多数意见认为,除非伊朗突然宣布进行核弹试验或以色列在多战线面临溃败,以色列不可能现在动用核武器。

2005年3月30日,伊朗德黑兰以南约410公里的伊斯法罕(Isfahan)市外,技术人员在一座铀转化设施内工作。摄:Getty Images

伊朗离制造出核武器有多远?

IAEA强调,虽然浓缩本身并非禁止行为,但“伊朗是全球唯一生产并累积浓缩至60%铀的非核武国家,这一事实仍令人严重关切”。

据伊朗媒体报导,技术上,伊朗已经掌握了核燃料循环的全部技术,包括铀矿开采、转化、浓缩和燃料后处理,据报导伊朗近期还进行了冶金测试和电脑模拟以支持核武器的制造。

而生产核武器所需的原料方面,2020年1月3日,苏莱曼尼被暗杀后,伊朗政府即宣布将不再遵守《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中关于铀浓缩能力、浓缩水平或库存规模的任何限制。此后,伊朗逐步提高其铀浓缩水平与储存,亦大幅扩展了离心机设施,到2021年,伊朗开始将铀浓缩至60%的水平,非常接近制造核武器所需的90%。

根据IAEA2025年5月的报告,IAEA估计伊朗拥有408.6公斤浓缩至60%的铀以及1259.5公斤浓缩至20%的铀;报告还指出,依照IAEA的标准,伊朗现有的60%高浓缩铀存量若进一步浓缩至武器级,理论上足以制造约10枚核弹头。

IAEA强调,虽然浓缩本身并非禁止行为,但“伊朗是全球唯一生产并累积浓缩至60%铀的非核武国家,这一事实仍令人严重关切”。

此外,就向地区目标投送核武器的能力而言,伊朗拥有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弹道导弹库。从地理覆盖范围来看,伊朗的导弹系统已经能够覆盖整个以色列(距离约1300-1500公里)以及欧洲东南部分地区。如果计算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的成员拥有的导弹,其覆盖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不过,尽管以色列宣称“伊朗政权在制造适用于核弹的武器部件方面取得具体进展”,但是BBC援引美国武器控制协会防扩散政策主任凯尔西·达文波特(Kelsey Davenport)表示,以色列“并未提出任何明确或有说服力的证据,显示伊朗正接近武器化”。就伊朗如果选择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的时间而言,“伊朗数月来一直处于近乎零的状态。”

此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在国会亦表示,美国情报界“仍然评估伊朗未有建造核武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没有授权实施他在2003年叫停的核武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就伊朗是否有意图制造核武器而言,有学者提醒,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多次重申其有关于禁止生产、储存或使用核武器的教令(Fatwa),尽管部分神职人员对核武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在伊朗,鲜少有宗教学者公开直接挑战哈梅内伊。而这一立场截至目前尚未被更动或受到挑战

2007年4月9日,伊朗德黑兰以南300公里的纳坦兹(Natanz)核浓缩设施,一名保安在高射炮旁环顾四周。摄:Hasan Sarbakhshian /AP/达志影像

伊核计划有可能被完全摧毁吗?

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将需要持续的地面军事行动,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占领以协助彻底核查。

在以色列与美国的轰炸中,具有铀浓缩能力的核设施,福尔多(Fordow)、纳坦兹(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是为重点。

在过去几天以色列对伊朗的轰炸中,根据IAEA的评估,伊朗主要且最大的铀浓缩设施纳坦兹受损严重。IAEA通过分析高解析度卫星影像认为,纳坦兹的地面部分燃料浓缩厂、电力基础设施以及地下浓缩厂房遭到空袭的直接影响。

此外,伊朗境内的多处核设施受损,包括位于伊斯法罕的多个实验室、厂房和办公大楼亦遭到攻击。伊朗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的核心密封结构被攻击,而德黑兰和卡拉季的离心机生产设施被摧毁。

在以色列的袭击中,位于地下深处、拥有先进离心机且对伊朗浓缩能力至关重要的核设施福尔多未受到任何损害。由于以色列拥有的GBU-28穿地弹只能穿透约6米的地下深度,无法对福尔多造成决定性损害。因此,以色列不可能仅依靠单独行动摧毁伊朗的核计划,而必须依赖仅可以由美国B-2隐形轰炸机投送的GBU-57“大规模穿地弹”,这是唯一有可能直接对地下深处的设施进行打击的武器。

2020年7月4日,美国空军B-2幽灵隐形轰炸机由四架F-22猛禽战斗机护航,飞越哈德逊河、纽约港,经过纽约市和新泽西州上空。摄:Mike Segar/Reuters/达志影像

据CNN6月22日引述美国官员报导,美国动用了六架B-2轰炸机,在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和纳坦兹分别投下了十四枚GBU-57“大规模穿地弹”。此外,美国海军潜艇向另外纳坦兹和伊斯法罕发射了30枚TLAM巡弋飞弹。

目前尚不清楚伊朗核设施是否如特朗普所说被“完全摧毁”。据半岛电视台引述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报导,福尔多设施“未遭受任何不可逆转的损害”。半岛电视台又指伊朗官员暗示该地下设施中的浓缩铀已经移走

即使美国对三处重要核设施进行了轰炸,伊朗在全国仍拥有超过30个核相关设施,其中许多仍深埋地下或隐藏在民用设施中。此外,最关键的是,目前仍不清楚伊朗“近乎武器级浓缩铀”的库存究竟存放在哪里,这仍然是关于突破风险以及伊朗可能迅速迈向武器化的主要担忧。

除了铀浓缩装置外,伊朗布什尔反应炉也可以被改造用来生产可用于核武器的钚。但如果以色列摧毁布什尔反应炉,将可能造成另一个类似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严重核泄露事件。IAEA已在袭击当天的声明中警告,“对核设施的武装攻击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对受攻击国境内及境外造成严重后果”。

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以色列还暗杀了9名伊朗顶级核科学家。但是,过去以色列也曾多次暗杀与伊朗核计划相关的科学家。事实证明,虽然杀死关键科学家会延缓进程,但伊朗具备重建被毁设施的能力与重新培养相关人才的能力。

因此,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将需要持续的地面军事行动,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占领以协助彻底核查。这不可能依靠单纯的空袭或特种作战完成。美国芝加哥大学安全与威胁专案主任罗伯特·A·佩普(Robert A. Pape)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以色列空军无法决定性地摧毁伊朗的核计划;伊朗可能会从残余部分秘密重组其计划,西方对武器开发的监控和情报甚至会更少。

2025年6月21日,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向全国发表讲话,说明美军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的相关行动后离开。摄:Carlos Barria/Pool via AP/达志影像

美国内部对参战的分歧

在MAGA内部颇受欢迎的播客主持人 Theo Von說: “我原本以为是美国优先……但现在……感觉我们好像是在为以色列工作。”

美国政府在以色列发动空袭后曾多次强调美国没有参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但总统特朗普的说法摇摆不定,他曾表示“所有人应立即撤离德黑兰!”、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但又表示“我不想打仗。”

6月1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称特朗普是“和平使者”,只要有透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机会,他就有意与伊朗寻求外交解决方案,但首要任务是确保伊朗无法取得核武,任何协议都必须禁止伊朗进行铀浓缩,并消除伊朗制造核武的能力。

不过,6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宣布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轰炸。据报导,美国军方此前已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包括为以色列战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援。超过30架美国空中加油机已部署到该地区,为美国中央司令部提供“选项”。美军亦部署三艘航空母舰前往中东地区。

而在特朗普宣布轰炸消息前后,其MAGA支持者及政府内部对于是否参战意见分歧。

共和党内的传统鹰派强烈支持参战,并施压特朗普政府要求彻底摧毁伊朗研制核武的能力。但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MAGA核心选民则强烈反对参战,要求实践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口号。一项于上周末进行的民调显示,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中,有53%不希望美国加入以色列的攻击行动。此前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于四月进行的调查发现,八成美国人支持透过外交手段或加强经济制裁来限制伊朗进一步的核浓缩。

在特朗普政府内部,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国务卿与特朗普中东特使支持至少对伊朗进行有限度的军事行动;而包括副总统万斯、白宫幕僚长在内的MAGA派官员则反对向伊朗进行军事行动。据报导,美国情报界普遍认为伊朗核威胁被过分夸大,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Tulsi Gabbard)因坚持此观点已被特朗普边缘化。

在特朗普宣布空袭后,美国民主党普遍批评特朗普未向国会通报“重大军事行动”,形同在未有国会授权下使用武力。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则认为特朗普是依法行使其军事权力,无需另行获得授权。

MAGA派内部已出现短暂分化,本周早些时候曾表示“我们厌倦了外国战争”的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说:“让我们大家一起祈祷和平。”而被视为政府内部MAGA派的加巴德已改口称伊朗可能在“数周内”制造核武器。

但是,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幕僚长班农在内,不在政府内部的有影响力的MAGA意见领袖多数激烈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空袭决定。在MAGA内部颇受欢迎的播客主持人 Theo Von說: “我原本以为是美国优先……但现在……感觉我们好像是在为以色列工作⋯⋯我想对很多人来说……你很快就会对我们的领导人感到非常失望。”

2025年6月15日,伊朗德黑兰,人们看到以色列袭击伊朗德黑兰沙赫兰油库时产生的火焰和烟雾。摄:Stringer/Getty Images

战争会升级吗?

很难为军事行动划下“停损点”?

外界关注伊朗及其盟友在美国空袭之后的反应。

伊朗此前已警告将会对美国进行“全面报复”,冲突可能演变为中东的全面战争。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已表示,美国需要为其军事行动付出代价。

而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组织此前警告,美国参战将触发其对地区内50000名士兵驻扎的美军基地的攻击,这亦可能将包括卡达在内的驻扎国卷入战争。此外,尽管以色列声称已摧毁其一半至三分之二的发射器。伊朗仍保存了相当实力继续发射更先进的导弹攻击以色列目标。

目前看到的是,6月21日伊朗曾“异常短暂停火”,在美国空袭后,则再度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袭击,目标包括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研究设施及指挥中心。而以色列也在伊朗西部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另一波轰炸。

也是在6月22日,伊朗国会已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尚待最高领袖批准,该海峡是全球约20-30%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任何对该海峡的干扰都可能导致全球油价飙升和供应链中断。

6月22日之后,战局会是何种走势?此前有分析指出,很难为军事行动划下“停损点”,若要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能力,恐怕要彻底推翻伊朗政权,并重新扶植一个受美国影响的新政权,那么美国又将重新卷入“如今几乎没有美国人想再涉足的”问题当中。

而不难推测的是,若伊朗被逼入绝境,有可能进入殊死反击。美国中东研究所政策副总裁肯尼斯·M·波拉克(Kenneth M. Pollack)则撰文警告,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若伊朗持续感觉受到胁迫,最糟糕也最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是,真的开始认真建造并完成核武器建设。长期来看,这也将成为以色列和美国、乃至全球核安全的真正挑战。

特朗普警告伊朗必须在“和平或悲剧”中选择,“如果和平无法迅速到来,我们将以精确、迅速和技巧追击那些其他目标。”而伊朗仅回应美国“今天的侵略行为赋予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采取自卫行动的合法权利”,美国“应该预料到将会遭到令其深感后悔的回应”。

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一触即发,还是一方会在另一方的叫嚣下输掉胆小鬼赛局?至少在美国空袭发生后,有些人还在怀疑,是否只是特朗普又一次在虚张声势。

评论区 4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对于中共而言,看到美国被以色列捆绑重新回到中东收拾烂摊子,内心可不得爽死

  2. 目前来看以伊朗政权更迭为目标的全面战争可能已经不可避免了,无论特朗普想不想要走到那一步,局势都会推着他走。在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行动之前,IAEA核查机制的存在至少保证了双方对伊朗到底离拥核有多远有最低限度的对称信息,现在这个对称信息环境被破坏后,双方都只能用最糟糕的假设来揣测对方,伊朗只要有能力就会加速拥核,美以只要有所怀疑就会倾向于扩大战争。

  3. 納坦雅胡就這樣拿以色列的苦難敘事情勒全世界,川普上任前誇口二十四小時內解決俄烏戰爭,結果上任後到現在一場戰爭都沒辦法結束,又要親自掀起另一場戰爭...

  4. 俄烏戰爭已經證明,對於烏克蘭以至於伊朗這類國土面積以及面對核大國國防壓力的國家,擁有核武是最優解。在全球右轉,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什麼國際和平條約都是放屁。烏克蘭棄核時簽訂的布達佩斯安全備忘錄有哪幾個國家是認真遵守又或是有能力遵守的?這將會是全球右轉以及美國孤立主義再現之後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