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连署潮进入台湾多所大学,引“政治应否退出校园”辩论|Whatsnew

台湾大学生发起大罢免连署,引发“政治是否应退出校园”争议,校方与学生对言论自由与行政中立界线加以辩论。
2025年4月5日,台北,台湾民间阵线等团体举办“台湾真的不需要独裁者纪念堂”行动,一名参与者戴著宣传罢免的口罩。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 政治 公民社会 选举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随著台湾“大罢免”第二阶段连署持续进行,许多大专院校出现学生自发性设置连署摊位的现象,号召同学参与连署。截至发稿时间为止,有35位泛蓝委、15位绿委等共59人进入二阶连署。

根据罢免团体自行统计显示,国民党至少有洪孟楷、罗智强、王鸿薇、李彦秀、牛煦庭以及黄健宾等多名立委已达第二阶段法定连署门槛,预计在未来两周会有更多蓝委达标。中选会于4月17日指出,罢免立委二阶连署截止日,泛蓝立委集中在5月,绿委则多在6月截止。

这股大罢免风潮进到校园后,已有逾20所学校的学生在校内自发设摊收集二阶连署书。然而,此举引发校内外热议,部分学生、教师以及社会人士质疑这是“政治进入校园”,让“政治是否应退出校园”的讨论再次浮上台面,校方也纷纷做出回应。这场围绕在校园政治议题的论战,再次引发社会对于学生参与政治的反思与辩论。

成大、政大、台大学生接力设摊

4月中旬,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学生在校内发起“来野餐ㄅㄚˋ”行动,邀请学生在芒果树下野餐并讨论政治议题,标语写道:“自由是主菜,民主自己带”,现场并备有连署书。不过,此活动在网路论坛Dcard遭质疑举办时间正为学校期中考,干扰校园氛围。有发文者以发起人就读科系“台文系”为背景,调侃其“文组期中太闲”,暗指文组不如理组。后续更有贴文邀请同学外带“麦当劳”来野餐。

此前,由于台湾发生一起麦当劳主管性侵下属事件,麦当劳公司的回应引发多数舆论不满,因而发起拒吃麦当劳的抵制行动。

此外,政治大学学生也于4月9日举办罢免活动,并组成“现‘政’罢免中”团队,鼓励学生签署罢免书,并邀请系所教师在校园举行短讲活动,讨论政治表意自由。

不过,一名台湾大学的黄姓学生在脸书社团发文指愿意协助收集罢免花莲立委傅崐萁的二阶连署书后,却遭网友批评。有民众打电话至黄同学所属系上办公室抗议,黄同学说自己另遭某大学教授的言语羞辱与人身攻击。她表示,会去连署纯粹认为傅崐萁的作为损害台湾人的权益,“作为花莲选民,必须拉下他”。

黄同学表示,无论是她在校内收集连署书时遭受羞辱,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在校园设置连署摊位时受到校方高层关切,这些事件都意味著个人言论自由正受到压制,更是台湾民主出现倒退的警讯。

在多所大学接力摆摊收连署书的网路论战中,其中,尤以政治大学的讨论引人关注。政治大学过往有“党校”之称,其前身是1927年由中国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党务学校”,以培养党国体制下的政治人才为目标。学校课程聚焦党务、政治宣传与组织动员,校训承袭自黄埔军校,彰显其鲜明的党校色彩。历经改制、合并、迁台复校等过程,政大逐步转型为高等学府,但其历史渊源仍与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政权密切相关。

政治大学学生也于4月9日举办“现‘政’罢免中”活动,鼓励学生签署罢免书,并邀请系所老师在校园举行短讲活动讨论政治表意自由。图:网上图片

9日,政大学生团体“现‘政’罢免中”发起罢免活动,原预计于图书馆一楼收件,但遭校方以“场地未事先申请”为由阻止。校方声明指出,尊重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但强调依据《教育基本法》与《选罢法》第52条规范,学校不得进行政治宣传活动。

同时,该校园罢免行动也延烧到政大学生脸书交流版面,反对意见多以连署站占用学生读书空间、政治退出校园、行政中立为由,反对校园出现罢免连署行动。不过,这种“政治退出校园”的呼声,则与政大自身的校史形成了强烈对比。

该校社会系教授黄厚铭则不认同校方声明。他认为,《教育基本法》第六条规定的主体是学校而非学生个人,学校不得利用行政资源为特定政党宣传,但学生在不使用学校资源的情况下,仍可自发性地为任何政党宣传。他质疑,若宗教性社团可在校园内自由活动而不违反第六条规定,则学生社团推动罢免活动也应受到同等对待。

在事件持续延烧后,教育部长郑英耀对此表示,虽然校方必须维持中立、禁止政党活动,但学生的言论自由与公民活动应被尊重,这是台湾高等教育珍贵的民主资产。

而反对者包括部分学生、教师、国民党及民众党立委等则主张,罢免本质上属于政治活动,应与选举活动一样禁止进入校园,否则违反“政治退出校园”原则。有学生在社群平台不满表示,罢免团体“像邪教一样”入侵校园。

政治大学随后指出,在教育部长说明前,就已同意罢免连署站的设立,强调尊重多元立场。校方也表示,现行法规存有灰色地带,已召集各方代表共同研议未来校内处理选罢活动的准则。

“政治退出校园”是什么?

校园大罢免连署活动也引发舆论两极看法。以大学生常用的Dcard为例,多篇讨论贴文质疑“学校里是否应该让罢免活动落地”,认为政治不应进入校园。但也有不少学生反驳表示,自己有投票权与罢免权,参与连署是公民权的一部分,并未违法,也不涉毁谤。

除了政大、成大、台大以外,在中山大学,有学生设立罢免摊位后遭校方撕除文宣,引来学生会长批评校方侵害学生表意自由。校长李志鹏则公开回应,“大学生有投票权,也有罢免权,只要不涉及侮辱或诽谤,就是政治言论自由的体现。”在台师大,发起活动的学生较显低调,选择在校园外或附近收集连署书。

到底“政治退出校园”指的是什么?在国民党过去的威权统治时期,党国体制透过教官系统、党部组织与课程设计等方式,长年垄断校园思想及箝制学术自由。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叶浩在“野火阵线”社团举办的短讲中即指出,政治退出校园的原意,在于摆脱党国体制对于校园思想的垄断,争取言论自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公民,而非排除政治参与。

解严后,民间社会与在野党推动“党政军退出校园”运动,核心诉求包括解除政党对校园的组织控制、终止意识形态灌输,以及保障师生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更修订《教育基本法》,明定“学校不得为特定政治团体从事宣传”,但该条款原意是规范“学校行政单位”而非限制学生自发活动。

2025年4月18日,国立台湾大学。摄:唐佐欣/端传媒

东海大学政治学者张峻豪对端传媒解释,“政治退出校园”源自威权时代政权对大学的控制,透过行政机器与意识形态介入校园,压缩了大学的自主性与言论空间。然而,在今日民主体制下,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应确保“行政中立”,但“行政中立”与“政治中立”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张峻豪强调,在民主体制下,师生连署应视为自由表达政治意见的一环,与威权时代的政治干预意义迥异。他说,政治退出校园的核心应著重于行政中立,而非全面排除校园内的政治言论。他认为,师生连署与政党宣传不同,属合法的意见表达。

此外,张峻豪强调,校园内所禁止的是具旗帜性、组织性,或为政党服务的政治宣传行为,例如悬挂旗帜、设立办公室等,若仅是意见表达,而非具体政党动员,应仍属合法范畴。

不过,部分学生主张校园应全面排除政治,反映出年轻世代对政治的误解与厌恶。张峻豪认为,《宪法》保障言论、讲学自由,政治性言论更应受到保障。他指出,年轻人对政治参与冷感,与政党认同感下滑有关,除非新的第三势力崛起,否则这股政治冷感将持续。

对政治与校园的距离敏感,与台湾特殊的政治历史脉络有关。历经38年的戒严时期,言论与讲学自由受到压制,社会与校园都受到严密监控。虽然台湾目前在校园中已不见政党组织的身影,但不意味著政治力量已远离校园。关于政治与校园的辩论,预料将随著大罢免连署行动持续升温。

(端传媒实习记者黄郁淳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