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性伴侣替代框架设立期限将近,议员提“一夫一妻”议案促防范“不良文化”|Whatsnew

何君尧批评近年终院审理的部分案件,在平权、反歧视、多元的口号下,逐渐侵害传统价值观。
2024年6月 25日,香港首场大型多元骄傲婚礼,十对多元性别及性倾向的伴侣于线上登记同性婚姻。其中一位参加者手握住彩虹口罩。摄:林振东/端传媒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今年10月将是香港终审法院设定的“同性伴侣替代框架”的限期,但港府至今仍未向公众交代有关进展。2月12日,立法会选委界议员何君尧提出一项无约束力议员议案“守护本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促请特区政府防范“不良文化”,引起社会关注。

议案以69票赞成、10票弃权通过。投弃票的议员包括新民党叶刘淑仪、黎栋国、容海恩、陈家珮及何敬康、实政圆桌田北辰、“A4”联盟林素蔚,以及选委界陈绍雄、林筱鲁、江玉欢。除新民党外,民建联、工联会、经民联、自由党等均支持议案。

此前,彩虹行动成员、前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就香港法律不承认海外注册同性婚姻上诉至终审法院,终院于2023年9月5日裁定岑子杰部分胜诉,命令特区政府需在两年内履行其积极义务,为同性伴侣订立替代法律框架,承认及界定同性伴侣所需的“核心权利”。若政府有强烈理由需要延长期限,可向法庭申请。

何君尧在立法会上指,近年有多宗同性平权案由终审法院判定同性伴侣胜诉,认为这会冲击和侵蚀中国婚姻家庭的传统价值观,进而影响现行的“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他批评近年终院审理的部分案件,在平权、反歧视、多元的口号下,逐渐侵害传统价值观 ,认为不应为了民主、自由、包容而忘记传统价值观以及宪法列明的义务和责任。何君尧亦质疑终院于岑子杰案的裁决会带来宪制问题,并表示必要时立法会应取缔终审法院的判决,以保护一夫一妻婚姻制度。

作为唯一出席同志运动会并担任主礼嘉宾的政府官员,新民党叶刘淑仪在立法会会议上指出,曾有“重量级人物”游说她支持何君尧的议案,但她坦言“很难支持,觉得议案有问题”。叶刘淑仪强调香港是法治社会,应尊重终院裁决,并指香港在70年代才废除妾侍,“一夫一妻”并非中国传统。议案促请政府“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叶刘淑仪回应婚姻关系不是“非黑即白”,反问婚外情同属不良文化,质疑是否也要抵制这些行为。

政制及内地市务局局长曾国卫在会上重申《基本法》及《香港人权法案》中所保证的婚姻宪法自由只限于异性婚姻。曾国卫提及岑子杰诉律政司司长一案,强调虽然终审法院裁定政府有积极义务确立替代框架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但同时亦明确指出在替代框架下登记的同性伴侣关系并不等同于婚姻。政府正就确立替代框架进行相关工作,定时会再咨询立法会。

《星岛日报》引述知情议员指,若政府透过修例承认同性伴侣关系,较难在立法会上取得支持。有建制派人士则指,现时立法会内以支持传统价值为主,加上议程紧凑,临近新一届选举,估计政府不会积极参与。

2023年11月1日,“一群香港普通市民”名义在立法会召开记者会,反对即将举行的同乐运动会,获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等出席支持。摄:林振东/端传媒

除岑子杰案,近年同性配偶在居屋住屋权、继承遗产及后事安排的法律权利亦有所进展。 吴翰林和男友李亦豪2017年在英国结婚,打算回港申请居屋,惟房委会政策规定,只有异性配偶及18岁以下子女等“家庭成员”才可入住同一居屋单位。吴在2019年入禀司法覆核,终院判其胜诉。该案是首次有同志以家庭成员身份申请入住居屋。同年,吴翰林亦入禀挑战《无遗嘱者遗产条例》和《财产继承(供养遗产及受养人)条例》,高院裁定政府的差别对待属违宪,要求政府修订两条例中“丈夫”、“妻子”及“有效婚姻”的定义,让同性配偶享有与异性恋夫妇同等的遗产继承权。吴翰林在等候审讼期间受情绪困扰而身杀身亡。2021年,李亦豪为其亡夫申请豁免验尸遭拒绝,他续入禀司法覆核。政府承认错误,承诺将公平对待处理伴侣后事的同性配偶,此案件直接挑战《死因裁判官条例》对配偶的定义。

何君尧则曾多次公开反对同性婚姻活动。2023年,逾40年历史的同乐运动会首次在香港举办,何君尧发起联署要求煞停同运会。他亦协助一群自称为“一群普通香港市民”的反同运会人士在立法会举办记者会,向梁美芬、何君尧、简慧敏、邵家辉、狄志远等议员交请愿信,反对同乐运动会在香港举行。何君尧形容同运会是以多元、包容及平等包装的“糖衣毒药”,指控主办方实际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涉及不良意识形态的国安问题,抵触《国安法》等法例。

就何君尧提出的“一夫一妻”议案,婚姻平权协会共同发起人邱铭诺表示,理解社会就同性婚姻有不同声音,但同志权益近年经历不同法律诉讼,法庭已有清晰判决,社会不应在政策上差别对待同性伴侣。邱铭诺认为,设立替代框架是推行同性婚姻的契机,免却同性伴侣日后仍需就部份权利进行法律诉讼,花费人力物力。距离政府公布同性伴侣替代框架余下八个月,他认为政府应尽快公开详情,才能让社会进入讨论环节。

2023年11月4日,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同乐运动会举行开幕礼,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为主礼嘉宾,受到现场人士热烈欢迎。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同志游行发言人Cuby则形容“一夫一妻”议案为“无聊滑稽”,并没有尊重法庭就岑子杰案颁下的判决。Cuby表示,推动同性婚姻不等于反对“一夫一妻”,两者没有冲突,同性伴侣也应享有异性伴侣的权利。

关注男同志的组织“大同Gay Harmony”于去年8月发表一份有关制定《伴侣法》的建议书,提倡让不论性倾向、性别认同、性别特征的两人登记伴侣结合,享有继承、医疗、殓葬等权利。创办人Francis对端传媒表示,现阶段仍未有政府部门主动联络,商讨有关替代框架的细节。他认为《伴侣法》是为多元伴侣提供婚姻以外的选择,与何君尧提出的“一夫一妻”并不冲突,异性伴侣也可考虑《伴侣法》。对于政府能否按时在10月公布替代框架,Francis表示不明朗,但也不希望政府在限期前推出草率的替代框架,期望政府能就此尽快进行公众咨询。

目前香港法律不承认包括海外注册在内的同性婚姻,同性伴侣无法享有异性伴侣的权利,例如遗产继承权、公务员的同性伴侣的医疗福利、以“一般家庭”申请公屋等。

香港中文大学性小众研究计划于2023年5月至8日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访问了908位LGBQ+人士。七成受访者表示想或非常想和其同性伴侣结婚,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同性婚姻重要或非常重要。医疗权利方面,18%受访者曾在过去一年在医疗环境被剥夺与伴侣相聚权利,94%的受访者担心医院不会承认其中一方为同性伴侣。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