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真相,谈何看见彼此和追求正义?我们的日报、速递Whatsnew、端闻Podcast能够保持免费,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支持。畅读会员首月5折,尊享会员全年85折,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即时报导和深度内容。
2024年9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称“决定”。 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开始,中国男女工人/干部的退休年龄将每年延迟数月,“用15年时间”,即直到2040年,中国的男性退休年龄将从现在的60岁延长到63岁。 女性退休年龄将从现在的50岁(工人)和55岁(干部)提高到55岁(工人)和58岁(干部)。
这一决定,是7月闭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确立、后续“落地”的政策之一。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一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提到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
而在三中全会结束两个月后,虽可谓是拖延近十年的“渐进延长退休年龄”,以非常快的速度在作为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确定将延迟退休议案列入会议议程草案; 9月10日,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听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对草案的说明; 同日下午,草案在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 次日,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委员长作相关汇报; 12日,常委会再次审议修改稿; 13日上午,延迟退休决定即获得人大常委会通过。
这份久久未定的政策,又引起了中国民间的怎样反应?
官方认定改革必要,民间出现大量质疑抱怨
《决定》推出后,官方媒体随后下场解释。 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指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因为“劳动力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也有“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的趋势,“必须对未来即将到来的高龄化社会做好准备”——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据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
官方还表示,根据最新的决定,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不会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因为《决定》采取的是“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模式。
除此之外,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下限也在《决定》中被提高,从原先的15年提高到了20年。
官方宣传指这一速率非常稳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赵忠指方案“周期较长、节奏相对平缓”“政策平稳过渡、改革顺利推进,也有利于劳动者、用人单位等调整计划和预期”,“具有灵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解释还称养老金领取年限的改变也很平缓:“一是设立5年的缓冲期⋯⋯二是采取渐进式提高的方式,2030年以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也不是一下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调整”。
官方宣传还指,“退休改革实施之后......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 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 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
但民间的质疑和抱怨并没有因为这些解释而停止。 海内外的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乃至嘲讽声音。
在新浪微博上,官方媒体外的未经筛选的留言区中,许多网民对延迟退休的新闻回以“狗头”和“摊手”表情。 有人指“看了全球各国的退休年龄就会明白⋯⋯调整退休年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被其他网民质疑:“别人的劳动强度有我们这么卷吗? ”“别人有劳动法”。 更有网民表示,现时改革只是让“75后”延长到63岁退休,“80后”和“90后”的退休年龄只会进一步被推迟。
有超过200万关注的微博“大V”凯雷引述美国退休年龄的贴文下,最高赞的网民回应是:“没去过美国,想问问,美国有没有加班文化和996啊? ”该回复下的大部分跟进回覆则直接被隐藏无法显示。
在微信和其他平台上,网民大量转载一篇《中国青年报》11年前的文章“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 该文章写到:“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 制度和政策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这个政策涉及大的公众利益时,应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 什么年龄退休,什么时候能拿到养老金,是国家对国民的一种承诺和约定,不能轻易打破这样的契约。 ”
该文随后被《中国青年报》从网上删除。
而在未经审查的海外平台上,中国网民的评论更为辛辣。 比如,著名中文政经自媒体“睡前消息”虽然在延迟退休的YouTube节目中称新的《决定》很温和,但下方留言区几乎是一边倒质疑的声音。
其中网民意见最大的,是社会福利安全网的缺失:“一提退休就拿发达国家举例,那你咋不提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呢? ”
也有网民质疑,延迟退休对不同阶层的人意义截然不同,批评延迟退休维护了既得利益者,不利于体力劳动和中下层:“对体制内和社会既得利益者来说巴不得永远别退休,一直占有高福利待遇的职位。 ”
十年前辩论,提出的问题未有解决
央视新闻在解读此次《决定》时,提到延迟退休的方案“经过十多年的筹划酝酿”。 值得留意的是,实际上,延迟退休的政策,在十年前已经有过一次公开讨论,在当时没能达成共识。
习近平第一个任期中的2015年前后,延迟退休开始出现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当时的BBC报道指,中国将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推出延迟退休。 报道指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严重,“估计中国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数量之比为3 : 1,20年后(203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 : 1。 ”《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当时的文章也提到,退休年龄延后能够缓解养老金系统的巨大压力:“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 养老统筹基金增长40亿元”。
在当时,中国高层已经提出了和现今《决定》类似的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计划。 中国社科院2015年12月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同年也表示,会在2016年推出延迟退休政策,政策会“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 ”
然而这份改革案当时再无进展,直到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在短短两个月内再次提出,未有大规模讨论,并迅速获得通过。
在当时,官方内部和民间都对计划提出了不少意见,其中许多意见指出,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也要同时解决两个更重要的问题——“退休金双轨制”,以及公立医疗和社会福利供给。
其中,“退休金双轨制”指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统一由财政支付养老金,而社会企业单位则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金之后才能领取。 这一制度当时广受批评。 2014年,中国通过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改革,到2024年体制内外人员均按照新办法执行自己为养老金账户缴费。
然而,此次民间对退休年龄改革的反应,体现出对这项改革力度的不满,一些网民批评:“没有双轨制了? 那为啥同样学历,同样时间参加工作的三个人,一个在机关,一个在事业单位,一个在企业,退休后的退休金差距巨大? ”也有网民称:“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巨大差距都没办法解决,你现在聊什么体力劳动者养老金差异化个体化,这不是搞笑吗你们? ”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