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漸進延長」退休年齡,拖延十年決策仍收穫民間惡評|Whatsnew

海內外的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批評乃至嘲諷聲音。
2024年8月6日,中國北京,女士們正在跳廣場舞。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2024年9月1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通過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下稱「決定」)。根據「決定」,從2025年1月1日開始,中國男女工人/幹部的退休年齡將每年延遲數月,「用15年時間」,即直到2040年,中國大陸的男性退休年齡將從現在的60歲延長到63歲。女性退休年齡將從現在的50歲(工人)和55歲(幹部)提高到55歲(工人)和58歲(幹部)。

這一決定,是7月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確立、後續「落地」的政策之一。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一份《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提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而在三中全會結束兩個月後,雖可謂是拖延近十年的「漸進延長退休年齡」改革,以非常快的速度在作為立法機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獲得通過——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確定將延遲退休議案列入會議議程草案;9月10日,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聽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對草案的說明;同日下午,草案在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次日,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委員長作相關彙報;12日,常委會再次審議修改稿;13日上午,延遲退休決定即獲得人大常委會通過。

這份久久未定的政策,又引起了中國民間的怎樣反應?

官方認定改革必要,民間出現大量質疑抱怨

《決定》推出後,官方媒體隨後下場解釋。央視的「焦點訪談」節目指延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必須對未來即將到來的高齡化社會做好準備」——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1949年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歲,「據預測,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突破4億,佔比超過30%。」

官方還表示,根據最新的決定,中國的退休年齡改革不會對社會有很大影響,因為《決定》採取的是「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模式「勞動力人口規模持續下降」,也有「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的趨勢,從論證指推遲退休時間也是必要的舉措。

除此之外,領取養老金的繳費年限下限也在《決定》中被提高,從原先的15年提高到了20年。

2024年8月11日,中國北京,購物中心內一間餐廳,一名老人在用手機拍照。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官方宣傳指這一速率非常穩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趙忠指方案「改革週期較長、節奏相對平緩」「有利於政策平穩過渡、改革順利推進,也有利於勞動者、用人單位等調整計劃和預期」,「更具有靈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解釋還稱養老金領取年限的改變也很平緩:「一是設立5年的緩衝期⋯⋯二是採取漸進式提高的方式,2030年以後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也不是一下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調整」。

官方宣傳還指,「延遲退休改革實施之後⋯⋯勞動者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可以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有條件繼續工作的低齡老年人,也不用過早退出勞動力市場」。

但民間的質疑和抱怨並沒有因為這些解釋而停止。海內外的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批評乃至嘲諷聲音。

在新浪微博上,官方媒體外的未經篩選的留言區中,許多網民對延遲退休的新聞回以「狗頭」和「攤手」表情。有人指「看了全球各國的退休年齡就會明白⋯⋯調整退休年齡,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被其他網民質疑:「別人的勞動強度有我們這麼卷嗎?」「別人有勞動法」。更有網民表示,現時改革只是讓「75後」延長到63歲退休,「80後」和「90後」的退休年齡只會進一步被推遲。

有超過200萬關注的微博「大V」凱雷引述美國退休年齡的貼文下,最高讚的網民回應是:「沒去過美國,想問問,美國有沒有加班文化和996啊?」該回覆下的大部分跟進回覆則直接被隱藏無法顯示。

在微信和其他平台上,網民大量轉載一篇《中國青年報》11年前的文章「延遲退休可能是對一代人的違約」。該文章寫到:「延遲退休可能是對一代人的違約。制度和政策應該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尤其是這個政策涉及大的公衆利益時,應給公衆一個穩定的預期。什麼年齡退休,什麼時候能拿到養老金,是國家對國民的一種承諾和約定,不能輕易打破這樣的契約。」

該文隨後被《中國青年報》從網上刪除。

而在未經審查的海外平台上,中國大陸網民的評論更為辛辣。比如,著名中文政經自媒體「睡前消息」雖然在延遲退休的YouTube節目中稱新的《決定》很溫和,但下方留言區幾乎是一邊倒質疑的聲音。

其中網民意見最大的,是社會福利安全網的缺失:「一提退休就拿發達國家舉例,那你咋不提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呢?」

也有網民質疑,延遲退休對不同階層的人意義截然不同,批評延遲退休維護了既得利益者,不利於體力勞動和中下層:「對體制內和社會既得利益者來說巴不得永遠別退休,一直佔有高福利待遇的職位。」

2023年3月29日,中國北京,一名老人在公園做運動。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十年前辯論,提出的問題未有解決

央視新聞在解讀此次《決定》時,提到延遲退休的方案「經過十多年的籌劃醞釀」。值得留意的是,實際上,延遲退休的政策,在十年前已經有過一次公開討論,在當時沒能達成共識。

習近平第一個任期中的2015年前後,延遲退休開始出現在中國主流媒體上。當時的BBC報導指,中國將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期間推出延遲退休。報導指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嚴重,「據估計中國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數量之比為3:1,20年後(2035年)這個比例將達到2:1。」《人民日報》旗下《國際金融報》當時的文章也提到,退休年齡延後能夠緩解養老金系統的巨大壓力:「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 養老統籌基金增長40億元」。

在當時,中國高層已經提出了和現今《決定》類似的逐步延長退休年齡計劃。中國社科院2015年12月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建議「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同年也表示,會在2016年推出延遲退休政策,政策會「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和看法。」

然而這份改革案當時再無進展,直到2024年二十屆三中全會後在短短兩個月內再次提出,未有大規模討論,並迅速獲得通過。

在當時,官方內部和民間都對計劃提出了不少意見,其中許多意見指出,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也要同時解決兩個更重要的問題——「退休金雙軌制」,以及公立醫療和社會福利供給。

其中,「退休金雙軌制」指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統一由財政支付養老金,而社會企業單位則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養老金之後才能領取。這一制度當時廣受批評。2014年,中國通過養老金雙軌制「並軌」改革,到2024年體制內外人員均按照新辦法執行自己為養老金賬戶繳費。

然而,此次民間對退休年齡改革的反應,體現出對這項改革力度的不滿,一些網民批評:「現在沒有雙軌制了?那為啥同樣學歷,同樣時間參加工作的三個人,一個在機關,一個在事業單位,一個在企業,退休後的退休金差距巨大?」,也有網民稱:「體制內外養老金的巨大差距都沒辦法解決,你現在聊什麼體力勞動者養老金差異化個體化,這不是搞笑嗎你們?」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