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看到的才是真正的美国?
第一次刷到“零元购”视频时,我正坐在北京深夜的地铁上。
《零元购,美版共同富裕政策》——这个视频标题实在吸引眼球。
“砰!”一声枪响,画面拉近,那是加州或纽约的街边商铺,成群结队戴着口罩的黑人闯进超市。他们少则一两个,多则数十个,一群人肆无忌惮洗劫货架上的商品,急匆匆将满架药品往包里扫,有人双臂环抱着半人高的电视屏幕,有人搂着一大捆衣物往街上冲。其中一个视频里,他们甚至连收银台上的植物盆栽都不放过,顾客在一旁呆若木鸡,保安摊着手,无奈摇头。
两年前,当我刚刚决定去美国留学的时候,这些描述美国糟糕治安的小视频就突然开始在手机上不断出现。一直到我来到纽约求学,“零元购”仍然没有从中文网络消失。在纽约,我住在曼哈顿北部哈林区(Harlem)。自上世纪美国南部非裔北上大迁徙运动以来,这里一直是黑人聚集地。不过最近二十多年,哈林经历了都市仕绅化,非裔人口比率较之前也有所下降。
许多中国朋友听说我住在哈林,第一反应都是“啊?那里安全吗?” 一开始,我的确有点紧张。夏夜下课晚,我回家时走在空荡荡的街上,会恨不得百米冲刺往家跑。后来我发现,小区和街口总有警察巡逻,有时还有闪着警灯的警车停在街边。也许亚洲面孔在这个片区并不常见,有时候警察还会友善地和我打个招呼:“Have a good night!” ——这似乎和小视频里遍地劫匪的纽约不一样。
但只要我打开中文社交媒体,像“零元购”这样强调美国糟糕社会治安的视频仍源源不断。类似内容也出现在我国内家人的手机上,又通过私聊或者微信群转发来到我面前。我喜欢在放学回家路上和家人打电话。电话里,奶奶常常边咚咚切菜边催我赶紧回家,在她想象中,纽约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哪哪都不安全;还有亲戚早起上班路上和我语音聊天,有时候他们会让我小心街上的黑人,因为“黑人受教育有限,野蛮”。
他们都没来过美国,但却对这里有了固定印象:自由,危险,三教九流,而且无论何时,都得离黑人远一点。这样的提醒反复不停,我也会恍惚,到底谁看到的才是真正的美国?
北美中文网络的谣言温床
偶然的机会,我遇到移居美国四年的金霞,才知道“零元购”并非只是猎奇视频,它在互联网流传多年,“加州第一谣言,长盛不衰”。
金霞在事实核查网站“辟谣吧”工作。“辟谣吧”由位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华人权益促进会运营,专注核查中文谣言,帮助华裔美国人社区获取准确的信息。网站提供的资源包括实时假新闻警报、假新闻报告和深度的事实核查文章,这些信息也都发布在“辟谣吧”的微信公众号上。
根据辟谣吧介绍,流传在中文网络的“零元购”信息,是指美国城市店舖内非裔光天化日下的偷盗抢劫行为,不受法律束缚——罪犯在商场里不付钱(零元)就获得了商品(购)。
这类中文视频多为剪辑而成。原始素材有“黑人的命也是命”游行中非裔在街上抗争的镜头,非裔商贩摆地摊的画面,以及商店监摄像头内的盗窃录像;此外,还有非裔在被山火毁坏的土地上清理废墟的画面,非裔街头艺术家的街头表演,黑人教堂内教众做弥撒唱歌的场景,甚至有从电视剧、电影中撷取的有非裔演员出镜的片段。有些监控录像中,按照肤色判断,偷窃商品的人其实是白人。
还有些录像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美国警察对非裔实施暴力。在其中一个“零元购”的视频中,引发“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的乔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之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压导致死亡的镜头也被当成“老黑犯罪”的视觉资料被剪辑进去。
没有一则视频使用这些素材时,标注其时间、地点、来源。但所有制作者和传播者都默认,非裔面孔只要出现在镜头里就足以证明他们是在犯罪。
这些视频对所谓非裔抢劫不犯法的解释,则是对加州47号提案的错误阐释。2014年11月5日,加州公民公投通过47号提案,将一些非暴力的侵犯财产犯罪——如入店行窃、伪造支票等,从重罪改为轻罪。具体到入店行窃一项,如果被偷盗财产不超过950美金(而不是1982年规定的400美金),偷盗者将会被判轻罪。轻罪仍有可能被处以入狱6个月和相应罚款。
47号提案是加州司法改革中的公共政策之一,这对的是加州监狱人满为患、警察执法不公、罚款金额没有赶上通货膨胀等具体问题。与之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法学、公共政策研究都在网上公开可取。但点击转载量惊人的“零元购”视频里,上述基本信息一概缺失。没有任何视频制作者愿意在普及“知识”之前,了解他们急欲传播的“信息”和“真相”到底是什么。
“就这个事(零元购),我们已经辟谣无数回了”,金霞向我展示辟谣吧网站上的相关文章。仅在辟谣吧上,过去两年就有九篇针对“零元购”的辟谣文。 在解释性文章《“零元购”,什么错?》中,作者从语言翻译的角度指出“零元购”一词非但不准确,还暗含了对非裔的歧视信息。文章谈到,2020年夏天乔治·弗洛伊德去世之后,一系列种族主义词汇风靡中文社交网络,如把“Black Lives Matter”(直译,黑人的命也是命)翻译成带有种族竞争比较色彩和金钱属性的“黑命贵”,而“零元购”则最初是对“looting”的错译。该词原指战争中将物品据为己有的行为,后来也扩展到天灾、骚乱、抗争事件中。在Black Life Matter 运动中,“Looting”破坏行为其实不是为了抢劫财物,而是为了政治发声,所以示威者攻击“权威的象征,比如警车,而不是有更高金钱价值的公寓楼”。
但如此复杂的背景信息和丰富的政治意涵,翻译者仅用“零元购”三个字就全盘抹掉了。
辟谣吧的文章条分缕析,引用大量法律原文,辅以律师和法学者的专业解读,以及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的背景知识补充。然而, 辟谣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量不成正比。这些辟谣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的点击率,远远比不上动辄十万加的公众号假新闻,更不用说浏览量上百万的抖音内容。
更让人挫败的是,辟谣吧的微信公众号已被关闭。也就是说,目前想要阅读辟谣吧发布的辟谣帖,只能通过用户在官方网站主动搜索才能看到。而金霞介绍,虽然目前微信仍是中文假新闻流传的最主要渠道,但中文推特(X),电报群,Youtube,还有新近涌现的小红书等等,都是有效寄主。
对于北美华人而言,在海量的简体中文信息之前,真相早已将被淹没。
虽然生活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加拿大和美国,很多华人因为语言习惯、文化亲近性等原因,还是会选择中文媒体获取信息。以我居住的纽约来说, 据调查显示,截至 2020年,超过60万名华人居住在纽约市,其中英语水平有限的移民比例很高。
中文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之外,沦陷的还有侨报——这是很多华裔老人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在最近一次同行聚会上,老牌侨报《世界时报》的几位记者告诉我,中文媒体在美国面临著数字化转型失败、纸质报纸经营不善、母公司减少投入等等问题,已经相当边缘化。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世界时报》,在华人社群曾扮演过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但现在采编人员频繁离职,对新闻的质量把关也远不如从前。
在布鲁克林一家华人老人活动中心,我看到工作人员每日都为老人们准备《星岛日报》和《世界时报》。但当我打开报纸,薄薄几页,参杂著大量的广告和促销信息,剩下则是社区的安全新闻。
在我翻看的过程中,一位奶奶从我眼前拿走一份报纸,垫在她的午餐下。一位爷爷告诉我,他平时不看报纸,“字太小了”,微信文章和视频是他的信息渠道。而他并不知道如何关注各类微信号,群里有什么文章他就看什么。他向我展示的文章中,大部分在夸大事实或根本在误导读者。
这位老人觉得美国越来越不安全了,看到黑人更要刻意绕着走。他笃定地说,疫情后,美国的街头犯罪案件一定增加了不少。当我问他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时,他说“大家都这么认为”。
“大家是指谁呢?”我问他。
“每个人!” 他坚定地说。
简中官媒、北美右翼和营销号的合谋
在中文世界,许多真实信息无处可寻。
这不只是北美华人的困境。如果你居住在中国大陆,想要在百度搜索“零元购”到底是什么,系统反馈的第一条答案便是:在中国不论抢劫金额多少都构成抢劫罪,但在美国,对于抢劫金额不超过一定数额的行为并不归类为犯罪。
当然,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刻意寻找“零元购”的内容,就会在各类平台上不经意刷到它。因为内容总量实在是太大了——去年12月,当我在百度寻找“零元购”和“美国”这两个关键词时,搜索结果超过一亿条,文章、视频、讽刺漫画,应有尽有。排名前几位的标题为:《美式抢劫火了!美国黑人掀起零元购圣诞狂欢》、《笑抽!“零元购”竟成美国最强文化输出》、《美国“零元购”泛滥成风,抢了就跑,美国难道没有法律和警察?》、《“零元购”风靡全美,950美元以下随便抢》。
而当我输入“加州”和“47号提案”时,搜索结果数量为600万条,仅为“零元购”和“美国”组合的6%。
发布“零元购”视频的帐号活跃在几乎所有的中文互联网平台上,从国内的抖音、快手、微信小视频,到海外的 Youtube。仔细跟踪,这些内容来自三股毫不相干,但达成奇妙默契的力量:
首先是来自美国本土的中文右翼媒体。例如,在一篇来自微信公号“大洛杉矶LA ”文章中,作者将发生在2023年8月洛杉矶一家商场内的奢侈品抢劫案件,定义为“零元购”,并描述犯罪者轻松不羁,觉得在华人区抢劫“安全得很”,最后把案件归因于47号提案。然而根据《洛杉矶时报》及其他当地媒体报导,这起抢劫案是去年由某犯罪团伙组织的一系列零售抢劫案中的一桩,抢劫数额巨大(过百万),并造成人员伤亡,是洛杉矶警方投入大量警力追击的重要案件。这和47号针对的价值950美元以下的非暴力初次犯罪,风马牛不相及。
但这篇假新闻下的评论显然完全相信公号的错误解释,嘲讽著民主党的各项政策。据一位事实核查行业的从业者介绍,发表此类文章的北美中文媒体中,很多在立场上反共并支持特朗普,它们发布的关于“零元购”的信息,往往辅以对美国民主党的批评。它们在微信上的动作不多,但可以通过 Youtube 和中文推特及类似社交媒体影响和渗透微信。
热衷描述和传播“零元购”的,还有中国官方媒体。2021年圣诞前夕,共青团中央的快手官方账号发布视频《咱就是说,美国“抢购”现场一整个大火爆! #零元购》,以欢快的圣诞音乐搭配多段蒙面人商店盗窃、毁坏警车的影像,再剪入美国总统拜登的演讲片段——“美国人比疫情前更有钱了”,暗示美国的抢劫无处不在。虽然视频制作者没有标注这些影像的来源信息,但凭借其中露出的商店标示,我们找到其中一条零售店遭遇入室抢劫的出处——CNN及多家北美英文媒体与2021年11月报导的伊利诺伊州路易威登门店被劫案。根据媒体报导,这起案件既没有发生在圣诞节,也不是在加州,更重要的是,这是伊利诺伊州警方十分重视的有组织的高额零售犯罪案,即便此案发生在加州,等待违法者的也绝不可能是一年以内的轻罪监禁。
2023年8月,一则名为《美式“零元购” 根本停不下来!》的漫画,则发表在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网站上。原创中文漫画里,劫匪们携带珠宝和奢侈品仓皇逃跑,一个劫匪自信地说“哥都干过多少回了,啥事没有!”在极具导向性的标题和漫画下面,是两行字的新闻——“据CNN等美国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在3天内发生2起购物中心和奢侈品店遭数十蒙面人“快闪”式抢劫事件。实际上,不止加州,华盛顿、纽约、俄亥俄等州最近也接连发生同样事件,引起商家和民众恐慌。”尽管很难看出正文和标题或漫画的逻辑联系,但这并不妨碍这条漫画被腾讯、今日头条、网易等数家新闻平台转载。
当北美右翼中文媒体嘲笑民主党政治正确、“圣母婊”,中国官方帐号讽刺美国经济复苏虚有其表的同时,永远在收割流量的大陆商业自媒体也不忘“零元购”——主打祖国人民偷着乐,国内生活安全幸福。
2024年1月,抖音帐号“建国传奇纪录片”发布的视频《他们不生产奢侈品,他们只是奢侈品的搬运工》中,把蒙面犯罪者暴力打劫商店的监控视频和黑人小贩在街上摆摊卖奢侈品A货的视频剪辑在一起,通过蒙太奇完成想像叙事——小贩们夜晚打劫奢侈品店,白天在街上给(中国)游客低价卖货。画外音充斥著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商贩的)皮肤越黑,(货物的)品质就越有保障”。这样一条匪夷所思的视频,目前有超过70万人点赞、50万个转载,十几万留言支持者的IP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阴谋论越奇怪,流传就越广。许多微信公众账号正在成为阴谋论的制造者。不一定是他们多么痛恨美国政客,只是这样的文章很可能达到十万点击的门槛。”
这三种帐号发布的不少内容都传播广泛,有数万次观看和点赞,以及成千上万条留言。大部分留言都对“零元购”深信不疑,报以戏谑的态度。一些人在原文基础上添油加醋:“有限额随便抢,超出数额拘留”;也有人把对黑人的歧视挪到中国语境,预言“广州很快也有了”;更多的是明显种族歧视的留言,例如 “老黑又来进货了” 、“老黑代购,童叟无欺”。一旦有少数评论者对“零元购”的真实性表示质疑,就会被其他人嘲笑和反驳的跟帖所淹没。
“有据”是曾经活跃在中国大陆的事实核查组织,专注于核查中文世界的国际资讯。查证“零元购”是否是假新闻,本应是“有据”关心且擅长的工作,但这家曾经有上百位志愿者参加、高峰时每天能收到50多个来自读者核查谣言需求的非营利机构,目前已经停摆。创始人魏星介绍,虽然来自读者的需求庞大,但早在“有据”2020年开始运营之时,他已经感觉到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大陆,像“有据”这样的独立机构如果发布涉及国内谣言的事实核查,轻则封号,重则约谈;但如果是自媒体发了多条关于日本或俄乌的虚假新闻,不管如何夸张荒诞,只要不涉及到外交问题,风险都会比较低。
魏星告诉我,“在国内传播美国的假新闻,符合政治正确,也不容易被审核和封号。”
因为各方压力以及缺乏资金支持,“有据”的微信账号已经沉默了一年多,官方网站还偶有更新,来自于魏星的独立运营。他也指出事实核查的局限性:事实核查其实就像是特效药,你发现哪里有一个病灶,“啪”来上一剂药,把虚假信息给辟谣了。但当病灶点太多的时候,单靠用药已经不够了。
在加州的辟谣吧虽然得到当地华人社区组织支持,也面对著微信平台审查和病征太多的问题。除此以外,事实核查工作者还要担心网络暴力。在采访中,金霞好几次提醒我,千万不要提到具体发布假消息的账号名字。
2020年,金霞在中文微信圈里辟谣关于族裔平权法案的假消息时,她和同事成为被靶子。汹涌的恶意用中英文发布,通过微信群和社交平台向金霞涌来。 最夸张的一个晚上,金霞的手机不断震动,四五个华人微信群都有人不断辱骂她进行,并且直接@她本人。
“你能想到的……这种对女性的羞辱,” 金霞不太愿意再回顾那段经历,“就那些很脏的词语,像贴大字报一样。” 那段时间,金霞陷入焦虑, 长时间难以入睡。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假消息可以光明正大的发,我们做辟谣的要这么害怕?”
“狗哨”政治
追踪“零元购”的头几个月,我和几个居住在纽约的美国朋友和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提到过这件事,却没人听说过这个词。但当我描述“零元购”的概念后,有些人表示相信。一位在纽约做美容工作的俄罗斯姑娘,睁大眼睛告诉我“零元购”视频都是真的,特别是在加州。“X(推特)上好多商店抢劫视频!”她坚定地相信——尽管她最近三年根本没去过加州。
而当我们询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伊安 洛佩兹( Ian Haney López) 是否听说过“零元购”时,生活在加州的他表示从未听闻。同时,他告诉我们,这些中文视频的内容并不是新鲜事,在美国本土的英文右翼媒体和社交网络上,类似的信息层出不穷。
在采访中,我们一起观看了2024年2月由 Fox News 及其旗下地方电视台在不同平台上发布的热门视频——《加州蒙面小偷大肆洗劫苹果商店,拿走数十部 iPhone》,新闻导语是“小偷穿过警车,带著手机上车逃跑”。45秒的视频内,蒙面小偷在被标注为“苹果奥克兰市门店”的店内,掠走多部手机,出门后行经一辆警车,但没有警察拦截他。
在 Fox 新闻网站的正文中,当地警方表示案发时,确实有警车停泊在店舖附近,但车内没有警员。而《旧金山标准报》则报导,警方已经逮捕犯罪嫌疑人,并控告他涉嫌入室盗窃、盗窃罪、有组织零售盗窃、收受赃物以及串谋犯罪等多项重罪。
但是,这两部分信息在疯传的小视频内完全缺失。后来,该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被不同用户转发,留言中有不少暗讽非裔热爱犯罪,或是嘲笑加州被民主党的政治正确变成犯罪天堂。
洛佩兹教授首先指出一个细节,视频内的门店是在伯克利而不是奥克兰,“但是伯克利是富裕白人区,而奥克兰大部分居民是黑人。如果人们误认为这发生在奥克兰,会更有种族的张力。” 联系到中文“零元购”视频种类似的混淆信息、突出种族、制造恐慌的特点,他解释道,过去六十年来,类似言论、视频在美国比比皆是。和中文网络中明晃晃的种族歧视不同,在美国,这类言论、内容更善于用隐蔽的语言来谈论族裔政治,最终的目标则是拉取白人选票。
从1960年代以来,美国政坛和公共舆论已经不再使用种族歧视类的直接语言,但是偏向右翼的党派如共和党,逐渐发展出了一套方法,通过偷换概念,继续通过歧视、侮辱有色人种,来讨好白人选民。洛佩兹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狗哨政治》(Dog Whistle Politics: How Coded Racial Appeals Have Reinvented Racism and Wrecked the Middle Class)中,详细分析这套方法,解释政客如何承诺白人选民严厉打击犯罪、遏制非法移民、保护美国免受伊斯兰渗透,争取选票;白人选民因此认为,少数族裔才是真正的敌人,却看不到政客拿到投票后真正支持的是削减富人税收、让企业在工业和金融市场上获得监管控制权,以及积极削减社会服务。
这个方法中,最常用的语言是“某种人就是比别人犯罪更多、占用社会福利更多,某种人里就是比较多成员是非法移民和文盲,信某些宗教的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喜欢暴力、更漠视生命”。而像 Fox News 这样的右翼新闻媒体、或是社交媒体上的右翼帐号则非常熟悉这套语言。在它们发布制作的大量几十秒长的犯罪视频里,观众看不到来龙去脉,看不到相关的统计数据,只能看见极具暗示性的标题、剪辑和特写,从而加深非裔就是爱犯罪的刻板印象,加深司法改革是纵容非裔犯罪的刻板印象,加深疫情后民主党治下美国犯罪率上升得以印象。
而就种族和犯罪的相关性而言,两位犯罪学专家——宾州州立大学的 Shaun Gabbidon 教授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 George Higgins 教授,在犯罪学研究专著《黑人去购物:美国人对消费者的种族歧视》指出,因为 shoplifting(入店行窃)被治罪的违法犯罪者中,白人的数量更多。
根据美国司法部司法项目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同类型罪名的犯罪逮捕人中,白人的数量在大多数罪名里都远超黑人。2020年,因侵犯财产罪中而被逮捕的犯罪者中,白人数量为593,990,是黑人的两倍还多。但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的店舖抢劫、偷盗视频,我们看到的或被引导看到的,则几乎全是黑人违法犯罪者。
诱导人们相信某个种族所谓“劣根性”——这套方法针对的其实不只是黑人。洛佩兹教授指出,一直以来也有流行的狗哨式言论贬低、歧视华人。最明显的就是新冠期间,特朗普不停提到“中国肺炎”、“武汉肺炎”。他解释:“表面上看他在讲中美关系、地缘政治,实质上这番讲话还是说给他想争取的白人选民听的。”言下之意,华人是不卫生的、携带病毒的,是劣等的民族。类似的歧视,某程度上也推动了华人乃至整个亚裔社群对于非裔社群的支持,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的团结组织和运动。不过,这部分信息和讨论在中文环境中是缺席的。媒体、语言和信息的相关性在族裔政治中再次展现。
至于疫情后广传的犯罪率激增情况,最近几个月,纽约时报、CNBC、NBC等美国主流媒体发布相关报道,回答“美国入店行窃真的激增吗?”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普遍高估了这些犯罪行为的数量。事实上,疫情期间,包括旧金山在内的20余个大城市的零售盗窃案数量,比疫情前大幅下降,幅度从1%到78%不等。上述信息和数据,来自多个渠道:2023年11月,由美国刑事司法委员对美国24个主要城市调查后发布的最新的入店行窃报告;2022年,FBI根据各地警务信息发布的全美犯罪数据统计;独立调查机构盖洛发布的关于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人对于身边犯罪率的感性认知的研究报告等等。
从台湾到北美,“零元购”跨洋巡回之旅
追踪了一整轮“零元购”的中文信息和它的英文双胞胎后,我逐渐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在调查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零元购”这个荒谬的概念已经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到”美国英文语境。
在用户分享平台 Reddit 的热门板块、有四百多万追踪者的“NoStupidQuestions”上,一位自我介绍是台湾人的用户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加州的零元购(Zero-dollar Shopping)?”他解释自己在媒体上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惊讶。为了向英文网友解释什么是“ Zero-dollar Shopping”,他援引以国际新闻为主的台湾媒体《转角国际》登载的专栏文章《好心办坏事?从美国加州“零元购”看粗糙立法的恶果反扑》,和台湾《工商时报》的国际产业板块文章《真实版犯罪之城!“零元购”为何重挫美零售商获利?》。
《转角国际》的专栏文章主旨是批判加州司法改革中推行的公共政策,开篇先立论,“过去几年,许多美国的连锁商店像是Target、沃尔玛(Walmart)、Apple Store、CVS药局等,出现了所谓的“零元购”(Zero-dollar Shopping)——这并非商店跳楼大拍卖,而是有人推著满满的购物车,没有结帐就大摇大摆走出店门口。”作者在“零元购”这三个字这里附上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链接。打开维基这一页,短短的正文下列出的21个索引中,没有一家英文媒体或研究,而是从《新华网》到《网络流行大全》的各种中国大陆新闻网站、商业营销号。这两篇台湾媒体正文中的案例分析,也和我们之前列举的中英文假新闻内容一样,混淆了谈论案件的犯罪类型(有组织犯罪 vs. 个体偷窃)、犯罪金额(几十万上百万vs.950美金以下)。
目前,这个问题下只有五个Reddit网友回复,都表示从未听过“零元购”这个词语。 一位网友认为:“零元购物是中国网民创造的,绝对带有政治色彩。”另一位则表示:“如果你在美国搜索 shoplifting,也会找到一堆视频和新闻。和你发的是一件事情,美国确实有,数量还在上升。”
至此,“零元购”这一假消息,作为别具想像力的翻译词汇问世,从美国出发,到达中国大陆,辗转去到台湾,最终通过中英翻译,再次回到美国,完成了一趟荒谬之旅。
真的…單純用種族歧視和BLM來佐證零元購就是謠言完全出於記者個人的觀察,甚至連論壇的內容都可以被引用和那些作者抨擊的自媒體素質沒有區別,視角之狹隘以及對歸納事件的能力之差。BTW如果不是我這週才在洛杉磯家附近目睹了「零元購」,我可能就信你說的了。
?
端傳媒的專欄水平真是沒有把關,這個文章在結構和事實上都有問題,標題聳動而缺乏媒體專業精神。之前也幾次出現過類似的問題,讓人無法繼續付費訂閱。
这些视频有加工,但你不能否认零元购现象的存在
『一面聲稱47條是因為警力不足以及監獄不足導致所做的權宜之計』
??????
@EricChan 我當然知道你引用『鐵鏈女』的意思,但我想我應該寫得很清楚,
為什麼你會用這個例子來質疑『第一』謠言?
端是在講謠言的傳播能力,而你說的是闢謠與實際感受的落差。
你(們)的留言讓我感受不出來真的有認真看過這篇文章。例如黑人與白人的犯罪數比例是用來對照『零元購』裡的影片素材選用明顯偏頗,為什麼你(們)卻是在強調黑人的犯罪率應該比較高?
而端雖然沒有直接貼出引用來源,但不是也很明確的提出數據表示相關犯罪數下降嗎?
端传媒这类水文愈来愈极左,为站队而站队,看不出和右翼除了立场的不同之外,有什么深入、详实的论据。我倒是希望端的读者真心相信,只有这个世界没有万恶的无知右翼后,就会天下大同。
至於面對保守右翼對於47條的攻擊,左翼的尷尬在於自己的支持者一邊在喊反對警報 defund the police,一面聲稱47條是因為警力不足以及監獄不足導致所做的權宜之計。這樣就顯得很分裂好嗎?左翼提出的措施是否有效不提,最起碼是無法給保守右翼甚至是中間選民帶來安全感的,而這種安全感也不是指出右翼媒體是如何謠言惑眾就能彌補回來的☹️
關於加州犯罪數量中不同種族的比例,可以參考以下數據:據2018年美國人口普查局估計,加州人口組成為59.5%白人(36.6%非西班牙裔白人)、14.7%亞裔、13.8%其他種族、5.8%黑人或非裔美國人、0.8%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0.4%的太平洋島原住民、5.1%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種族。
僅僅用白人犯案數字是黑人的兩倍還多去反駁右翼媒體的主張明顯是避重就輕的。更可況非法移民也有不少來自中南美的拉丁裔也算入白人里,僅用這個數據去反對保守右翼反對非法移民的主張不合適吧?同樣避重就輕的還有文中只提「美國民眾普遍高估犯罪率」但是沒有提到「犯罪率究竟有沒有上升,上升的幅度是多少?」不直面保守選民對於治安的擔憂,自然就給保守右翼煽動的空間。
@weber 我的意思是,從數據上看“零元購”的行為並沒有互聯網媒體(特別是右翼媒體渲染的那樣嚴重)。正如唐山打人事件以及徐州鐵鍊女事件一樣,也有很多人用中國的罪案率證明女性生活在中國是很安全一樣。但是這正如你所說,明顯是在忽視不同群體的安全焦慮,肯定是會被沖的。
作者在文章中对零元购的反驳既缺乏逻辑也缺乏数据支撑,并不比简中的营销号高明多少。用一个站不住脚的说法去攻击另一个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反对种族歧视的道德高地不代表要无视加州层出Looting和Shoplifting层出不穷的现象,要无视受到影响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这是在端上面看过最今人失望的低质文章之一。
47條的問題在端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及,
關於輕罪化(甚至被扭曲為無罪)的質疑,問題在於現行法令已提供了可到六個月刑期的裁罰權。但仍然存在犯罪、沒被抓、沒被關,就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見警率(沒有警察自然抓不到)或監獄爆滿(抓了也塞不進去)等問題。
在實際犯罪問題上,統計數據反應出重罪增加。在涉及47條的英文媒體報導中所舉的案例也常見明顯是重罪的案例被引用來佐證犯罪問題嚴重,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不是側重防範重罪發生,而是偏執在47條關於輕罪的定義上?
關於店員的部分就更荒謬了,舉這個例子的人才該解釋為什麼店員應該跟犯罪者起衝突吧,是嫌美國新聞不夠血腥好看嗎?
將『零元購』的概念簡化為「沒有法律監管的小額偷竊行為」,並廣泛運用於南陽音樂節等不同情境,這正證明了其具有病毒般的傳播能力,而且這並沒有改變『零元購』一詞本身的內涵。
當『零元購』攀附在特定議題上供人細究時,相關資訊就會被「解壓縮」,如同轉角國際、關鍵評論網的文章一樣,『47條』的爭議必然會出現,而若進一步連結Wiki ,那中共官媒如新華網的資訊就如實還原、複製、散布。
另外關於『零元購』的使用,以我個人的關觀察,確實更常出現在右派支持者的網文中,這樣也可能跟其資訊環境頻繁出現此詞彙有關。還有一個疑問是:歐洲如義大利也有扒手這類嚴重的小額犯罪問題,也常見抱怨被治安單位所忽視,這部分會有人形容為『零元購』嗎?
另外凸顯出『零元購』效果如何之強的,是@EricChan的留言:將『鐵鏈女』與『女性安全』連結來對比「第一」之荒誕。
但是@EricChan的比喻是關於謊言與「事實」的差別;而端的『第一』則是指謊言的「傳播」能力:暢遊無阻且歷久不衰。
如果連@EricChan都會犯下這種執意將焦點放在犯罪這種「事實」(?)的錯誤,恰恰也就證明『零元購』這則謠言的威力所在,而這也跟@雨田所舉的例子相互呼應:
因為涉及到華人在意的「犯罪」與安全問題,所以人們才會如此偏執的關注、散佈、肯定『零元購』這則謠言,並反過來攻擊試圖闢謠的人,
因為否定『零元購』,就等於忽視人們的安全焦慮。
這正好也跟47條的問題相互呼應:
若探究細節,很難認為改正47條就能滿足壓低犯罪率的需求。但不去改動47條,則會讓民眾認為自己對犯罪高升的焦慮被忽視。
南阳迷笛零元购虽然与这篇文章中的零元购有关联,但这篇文章中的零元购主要是指在微信上的关于美国黑人抢劫的假消息。而且本文也并不是一篇以美国治安情况为主的报道,也并没有否认美国存在有组织犯罪。
说白人的犯罪人数远远比黑人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基数问题, 犯罪人口占一个族裔的百分之多少? 到底是不是一个族裔就比另一个族裔,因为文化、社区,教育等问题,就更容易犯罪? 我觉得你说了半天最后也没有说到点儿上
@雨田 不懂你想表達的意思。另外『零元購』一詞是中文,並不存在對應的英文詞彙。所以即便涉及黑人的歧視內容並不僅限於中文,但刻意將其放入『零元購』內涵之中加以傳播的,必然是中文使用者。
簡直就是加油添醋,一拍即合。
再正經報導的新聞,內容沒有一個字談到犯案人士的種族,下面留言都可以出現歧視黑人的言詞。那麼你怎麼定義誰是這個謠言的貢獻者?
@雨田 想一下,你的解釋其實是佐證了『零元購』如何易於傳播以至於成為「加州『第一』謠言」,
而不是這個謠言本身有多「正確」。
“相信“零元购”真实存在的中国人,你要是问他们嘴里的窃贼是什么族裔,没有一个不是矛头只会指向黑人或拉丁裔”
这倒未必吧,比如疫情封控期间上门“消毒”的“大白”,还有楼下朋友提到的南阳音乐节你……
问题的关键是,法律修改过后,哪些入室非法盗窃金额在950美元💵以下的犯罪分子有多少被抓的?
一般被偷的店都有上保险,店员也不用跟人家拼命,等保险公司赔付就行了。而因为小额偷盗(指的是950刀)出警所需要的开支远大于偷盗金额本身,所以在警察不管这种小额偷盗案件以后,钱的损失反而变少了。
这不就是实际意义上的0元购吗
@Weber 應該是這麼說,大家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已經不會去考慮是否是反美文宣。之前河南音樂節,大家也是用「零元購」去形容。也就是說,「零元購」已經是指向一個「沒有法律監管的小額偷竊行為」。
中國人普遍歧視有色人種,這個不只是在美國,也不限於零元購。老一輩的特別是這樣。當然我也希望我父母輩能夠放下微信,多閱讀不同角度的報導;但正如文章反應的,語言能力有限,而海外中文媒體又要有傳媒素質又要有大眾閱讀趣味,還不夾帶私貨,基本上是零。
我想辨別的是,我們說謠言也要分謠言的類型是「無稽之談」還是「空穴來風」?如果純粹是前者「吃鹽可以抗輻射」這種,科普一下就結束了。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個謠言的持續能力還有反擊能力就更強。在處理的時候不可以迴避其現實的土壤。譬如福島核電處理水排放,在日本的中國人跟本沒在理會微信在傳什麼,基本放棄跟內地親戚吵架,就說他們消息閉塞盲目仇恨就結束了。而比對美國零元購,加州的華人跟內地親朋講起來是一起抱怨治安變差,馬上就接受那一套。為什麼?我個人認為這個分別就是在加州住的人切身感受有關,不是「純屬文宣」可以解答。
詳實
如果說「零元購」是「加州第一謠言」,那就好像是在唐山打人和鐵鍊女事件的留言區說中國女性的生活環境其實很安全一樣吧(逃🙈🙊
这篇文章根本不是讨论治安及犯罪,而是假消息与歧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批评这篇文章没有如实、深刻的反映治安问题?
相信“零元购”真实存在的中国人,你要是问他们嘴里的窃贼是什么族裔,没有一个不是矛头只会指向黑人或拉丁裔,所以无论他们怎么自我辩解,其种族主义都已经堂而皇之、昭然若揭,这还有什么继续争论的必要?
@雨田 換個方式來說,對本地居民,尤其是華人而言:
為了『凸顯』犯罪增加的問題,所以造謠攻擊黑人群體,以及成為中共官方反美文宣的傳聲筒,
是可以被接受的。
這裡端友的留言應該已經多到可以讓端再出一篇文章來分析華人如何傳播與利用『零元購』這個詞彙。
希望大家能夠踴躍發言。
沃爾瑪,home depot跟target已經在推動47條修訂。你可以說「零元購」這個詞是中國製造,然後中間混雜謠言;但是它所指向的現象,就是不違法偷竊增長,零售商家需要承擔更高的保安成本等,卻是本地居民的實際關切。
很快小額偷竊也會跟毒品除罪化一樣形勢逆轉。
我今天晚上浪费时间读了两篇标题吸引人但实际又臭又长和新闻毫不沾边的散文。端传媒的作者中缺乏基本新闻学训练的实在是太多了。希望端传媒以后能够附上作者简历以便读者提前甄别要不要花时间往下看。
虽然同样反对狗哨政治,更反对种族定性,但对作者“无视”生活在加州的普通人关于治安的日常生活经验感到非常反感。从街头店铺的防范,到每天警局发送的案件警报,到生活在这里的人目睹的治安案件,作者的“视而不见”并强行说服大家也“视而不见”是更可怕的,更反而让其他本可以站得住脚的论点失去了说服力。
“看见”别人是有意义的,是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论点的第一步。如果你反对的是狗哨政治、种族定性、基于propoganda的新闻操纵,那完全不必假装岁月静好,完全可以分析治安问题的根源并说明右翼的理解和做法问题何在——请自己先“看见”“尊重”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用condescending的态度告诉大家治安就是好的,是你们只盯着粪堆看。
转发此类谣言的人可能本质上根本不在乎是否是「零元购」、主犯是否是非裔、非裔是否有得到惩罚。反而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围观「美国傻事」,只要有shoplifting事件发生在你美国,我心里就乐呵满足了
不知道作者是哪里生活,但加州各种shoplifting确实层出不穷。SF城里的药店连洗护用品都会装在锁柜里面。
无风不起浪,视频为真起码说明美国真实的犯罪状况。作者强调“简中”媒体来试图增加对视频真实性的怀疑,通过对极个别美国人的采访来试图证明这一点,而去部分否定并不是全都在加州发生。就我而言,我也可以通过本文作者发自纽约来质疑加州的情况,因为你并不是身处那样的环境,并没有真实经历过。作者既然要写具有争议性,而且能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度影响力的文章,是不是应该采访一下真正经历过零元购的商家或者遇到过抢劫的群众,我相信这应该并不难找。因为铺天盖地的视频下都是一个个在美国发生的事情,至于在不在加州发生,这并不是作者所谓的“简中”媒体关注的焦点。
shoplifting---入店行竊.......零元購這個稱呼可取,不説偷和搶,這不就避免了對【社會積極分子】的歧視和刻板印象了嗎? 下面是加州州長的零元購和現場釋法經歷:https://www.latimes.com/california/story/2024-02-03/gov-gavin-newsom-goes-viral-for-shoplifting-at-target
@yourongxu 回頭檢視相關資料,可以確定的是犯罪以及造成零售業損失增加。而在美國也確實有人將四十七條跟犯罪增加做連結,但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證實兩者相關,零售業者不願意提供詳細數據。
主要闢謠(?)的有幾點:1.輕罪不等於無罪,仍然可以關六個月,但監獄空間持續爆滿 2.某些地方警員缺額超過20%,可能才是該地犯罪率增加主因 3.部分犯罪金額超過950美元,本就不屬於討論範圍。
轉角國際啊…不知有沒有機會聽到七號關於這篇文章的意見呢?
從查核轉角這篇文章發現一件事,就是該篇文章中提及『沃爾瑪』、『Apple』等店家或是特定地點時,原以為點入連結會是相關案件的報導,但結果卻是品牌、地點的Wiki (???
谢谢二位能支持我的想法,这让我在这个令人有些窒息的世界里看到了一些希望。
太可怕了,无新闻可信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它是假的吧,有时又发生了这些事件;说它是真的吧,其中又有很多部分是假的。
同意樓下對於「事實」的再思考。近年大陸官媒也有各種來自官方,官媒的闢謠。跟政治極化下不同政治光譜的闢謠其實也很像。
支持楼下@Mingagi 对事实的再思考。 Fact check过誉了,传播真相意义有限。一是因为,孤立的事实本身意义就有限。语境不明或者转换都没意义 (比如加州和其他州,大城市小城市),语境一致也未必有代表性。二是更严重的原因,核查现在都被weaponized,目的用于诱导读者。左右各派媒体,只辟谣不利信息,只报道有利信息。几个月前你看看Fox和Vox的加沙新闻,大体事实信息没大问题,但framing和筛选如此不同,仿若两个平行世界。所以除非bbc那样平衡报导的媒体,否则对pro核查cliches也只能讲so what?因为我知道你的核查本身可能可靠,但立场一致你谣言都发表,观点当事实,立场不一致你就开演critical thinking。
哇!沒想到轉角國際的重磅文章也是假新聞的受害者。讀過那篇文章,作者是在美國的台灣人
這個案例實在經典,無論中國、美國、台灣,哪個地方都一樣。事實是甚麼已經不重要,訊息如何順從自己的偏見互生互長,成為攻擊對方陣營的武器,才是目的
純粹就是靈光一閃的政策back fire而已,與「胚胎等於兒童」一樣
假亦真来真亦假
你们在做任何的事实核查之前是否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事实?」如果你们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深入地思考「事实」的本质,那也就不应该惊讶于近年来阴谋论越来越猖獗。
更不用说这篇文章本身就有大量的逻辑漏洞,它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你在抛出任何论点之前,应该先想一想如果你是阴谋论的信奉者,你会怎样去反驳它。你的生命中是否有任何一刻曾试图不带立场地跳出舒适圈去了解那些右翼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如果你没有,那这应该成为你下一篇文章的主题,而且你脑海中假定的读者不应该是左翼而应该是右翼。
美国治安议题总是观点极化,我看到美国的左派华语媒体,永远在辟谣,永远fact check,结论永远加州好。右派是拿着放大镜找黑人事件。国内就是枪击每一天。在这个阶级种族居住隔离,州县法规各异的国度,想把它治安描述清楚,简直是不可能。
很精彩的文章,整理出這樣一篇分析真是功德無量。
因为更多的抢劫活动而把橱窗封住和加装防护措施的商家不少见。警察对数额较小案件的忽视也是存在的事实。确实有很多不顾事实的视频,国内治安也不能说就更好,但零元购的存在也不是假的。
看了半天,没有搞清楚到底法律或者执法宽度是不是纵容了零元购?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美国某些地方超市商铺的货架上锁,需要时必须请店员开锁才行。请问这种现象是早已有之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上锁的原因又是为何?旧金山撤店潮是不是真有其事?原因是什么?
“Looting”破坏行为其实不是为了抢劫财物,而是为了政治发声,所以示威者攻击“权威的象征,比如警车,而不是有更高金钱价值的公寓楼”。
這個結論太高尚化整個示威活動了,我2020年在紐約,SOHO區發生的的looting還歷歷在目,當然也可以說搶劫者和示威者是不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