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仅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却拥有四座核电厂的台湾,到了2025年,将迎来第一个没有核电的夏天——如果2024年总统大选中胜出的执政团队,没有立即启动修法的话,蔡英文自2011年第一次参选总统就祭出的重要政见“2025非核家园”将会实现。
以比例计算,世界上最多核电厂的美国,平均每10万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核电厂,台湾则是九千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其中一号核电厂(核一)、与二号核电厂(核二)与四号核电厂(核四),密集座落在北海岸85公里距离内,距离首都台北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目前,头两座已除役,核四厂则未完工;它在计划开始时,就受到地方政府、民意代表与地方反对,并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战场,2011年福岛核电厂事故推进这股力量,核四于是在2015年封存,且2021年全国公民投票决定它不能重启。
直至2023年10月,核电仅提供全台湾6%的电力需要,来源是唯一还在运转中的核三厂。而这个唯一座落在南部屏东的核电厂,随著一号机组与二号机组即将在2024年、2025年届满40年之期,进入除役程序。换句话说,除非政治介入,否则在2025年,台湾土地上将不会有任何一座核电机组运转。
蔡英文将2025作为非核家园实践之期,便是因为最后一座核电厂在这一年役退。尽管2025由她所设,但“非核家园”一直是民进党创党就有的愿景——从党外时期,民主人士与知识分子便将反核与环境运动当成公民权的争取与实践,1986年民进党成立后,“非核家园”位列党纲之内,自2000年民进党首次执政,就朝这个方向前进。
因此,民进党反对者,常讥讽这个党的神主牌有二:“台独”与“非核家园”。
与之相对的,是国民党向来将核电厂视为他们经济建设的荣光,未可割,不能弃。因此,当蔡英文于2016年胜选,履行“非核家园”政见时,她竞选连任途中的对手、2020年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便将“非核家园”当作攻击点,嘲讽这是“用肺发电”;2024年,蔡英文将卸任,接棒参选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自然是延续“非核家园”路线,但这次不只国民党不以为然,连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都随之奚落:“非核家园,绝无可能。”
在野党如此自信满满,无非论定民进党再生能源进展不顺利,至今能源配比,仍有近半是燃煤,恐无法追上为应变气候变迁的国际净零共识;以制造业为重的工商界,长年来也对“非核家园”有所质疑,既担心停电,又怕没有绿电,影响经济与发展。面对这份焦虑,蓝白两党认为解方只有一种:使用核电。因此,侯友宜与柯文哲都主张核电厂延役,甚至不排除核四重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