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台灣深度

台灣核電的政治競技場:大選是最後一翻,或非核家園的最後一哩路

2025,究竟是不是台灣核電的終曲?

2021年11月27日,台北中正紀念堂,反核團體在自由廣場擺放一千雙鞋,呼籲民眾核四公投投下不同意票。攝:陳焯辉/端傳媒

2021年11月27日,台北中正紀念堂,反核團體在自由廣場擺放一千雙鞋,呼籲民眾核四公投投下不同意票。攝:陳焯辉/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黃奕瀠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12-26

#非核家園#核電廠#核四#核電#民進黨#國民黨#柯文哲

土地面積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擁有四座核電廠的台灣,到了2025年,將迎來第一個沒有核電的夏天——如果2024年總統大選中勝出的執政團隊,沒有立即啟動修法的話,蔡英文自2011年第一次參選總統就祭出的重要政見「2025非核家園」將會實現。

以比例計算,世界上最多核電廠的美國,平均每10萬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核電廠,台灣則是九千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其中第一核電廠(核一)、與第二核電廠(核二)與第四核電廠(核四),密集座落在北海岸85公里距離內,距離首都台北直線距離只有30公里。目前,頭兩座已除役,核四廠則未完工;它在計畫開始時,就受到地方政府、民意代表與地方反對,並成為台灣社會運動的戰場,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推進這股力量,核四於是在2015年封存,且2021年全國公民投票決定它不能重啟。

直至2023年10月,核電僅提供全台灣6%的電力需要,來源是唯一還在運轉中的核三廠。而這個唯一座落在南部屏東的核電廠,隨著一號機組與二號機組即將在2024年、2025年屆滿40年之期,進入除役程序。換句話說,除非政治介入,否則在2025年,台灣土地上將不會有任何一座核電機組運轉。

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將2025作為非核家園實踐之期,便是因為最後一座核電廠在這一年役退。儘管2025由她所設,但「非核家園」一直是民進黨創黨就有的願景——從黨外時期,民主人士與知識分子便將反核與環境運動當成公民權的爭取與實踐,1986年民進黨成立後,「非核家園」位列黨綱之內,自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就朝這個方向前進。

因此,民進黨反對者,常譏諷這個黨的神主牌有二:「台獨」與「非核家園」。

與之相對的,是國民黨向來將核電廠視為他們經濟建設的榮光,未可割,不能棄。因此,當蔡英文於2016年勝選,履行「非核家園」政見時,她競選連任途中的對手、2020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便將「非核家園」當作攻擊點,嘲諷這是「用肺發電」;2024年,蔡英文將卸任,接棒參選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自然是延續「非核家園」路線,但這次不只國民黨不以為然,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都隨之奚落:「非核家園,絕無可能。」

在野黨如此自信滿滿,無非論定民進黨再生能源進展不順利,至今能源配比,仍有近半是燃煤,恐無法追上為應變氣候變遷的國際淨零共識;以製造業為重的工商界,長年來也對「非核家園」有所質疑,既擔心停電,又怕沒有綠電,影響經濟與發展。面對這份焦慮,藍白兩黨認為解方只有一種:使用核電。因此,侯友宜與柯文哲都主張核電廠延役,甚至不排除核四重啟。

「核電就是經濟的象徵」

「沒有核電,就會缺電;有核電,經濟才會發展。」

「2025年要繼續使用核電,唯一還有可能的只有核三廠,如今反對黨主張核電延役,心中打的主意是勝選後修法,讓核一到核三廠可以突破40年執照期限而延役。」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直言,核一、核二廠已經除役,而核二廠甚至提早除役的原因,就是貯放核廢料的燃料池非但不夠,還處於硬塞的狀態,如果要延役,不但得花上一段時間,經過安全檢查等程序,核廢料貯存的問題也還是要解決,才有可能;以實況來說,只有核三廠燃料池因為當年建得比較大,還有延役的空間,其餘的老舊核電幾乎無可能延役。

至於核四,崔愫欣強調,當年正是因為核四工程問題重重引起爭議,連試運轉測試都無法通過,才會在未完工的情況下被封存,若要重啟,不僅要再追加高達500億以上的鉅額預算,須經過立法院審查同意,並且還要召集國內外專家重新體檢,經過嚴謹的安全檢查程序,如果要讓工程準備逐一到位,恐怕還要花上10年到15年的時間,並且誰能保證過程中還沒有人反對、阻止?核四工程這麼多年來始終都沒有順利完成,更不用說原有的燃料棒早運到國外。「重點是,2021年重啟核四公投之所以沒有通過,原因之一是在核四廠所在地發現了新的斷層證據,證明核四廠目前的耐震係數根本不夠,使得核四不符合繼續興建的條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