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优先”,就职冰河期世代不安,日本参政党异军崛起更加右转?

一时之间,一直不算议题的“外国人问题”成为选战焦点。
2025年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参政党的神谷宗币在东京港区举行街头演讲。摄: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达志影像
国际 日本 政治 意识形态

日本7月20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执政自民党及公明党罕见未能取得过半席位。外界焦点落在异军突起的“参政党”。该党以“日本人优先”为号召,成功将移民议题推上选战核心,引发对日本排外化倾向的忧虑。而这一选举结果,也将日本首相石破茂推向风口浪尖,一度传来他留任、辞职、留任的矛盾资讯,部分自民党党员也将失败责任推给石破茂。

曾几何时,当民粹主义在欧美迅速蔓延之际,日本常被视为例外。参政党的崛起是否意味著民粹主义终于登上日本政治舞台?这现象又与西方的民粹浪潮有何异同?参政党又会如何左右日本未来走向?

2025年7月20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自民党总部计票中心向媒体发表演说。摄:Francj Robich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自民党失两院多数

日本参议院共248席,今次改选124席,另加1席补选,合共125席(过半),但最终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只赢得47个改选议席,未能达成选前总议席过半目标所需的50席;连同原有75席,合共只取得122席,未能过半。加上自2024年日本国会选举中,自民党受黑金丑闻打击已丧失多数议席,参议院的是次选举结果则意味著自民党创党70年来,首度在执政时期同时失去国会和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在野党中得票最多的是2020年成立的国民民主党,获得762万票,是上次的两倍多,议席增加13席,达到22席。第二名则是2020年成立的参政党,获得742万票,是上次的4倍多,议席大增13席,达到15席。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虽然得票比上次增加62万票(约9%),达到739万票,但得票数退居在野阵营的第三位。至于执政自民党得票则减少了3成,仅剩下1,280万票。

参政党和国民民主党两个新兴政党的崛起,都源于日本选民对主流政党的不满。据《读卖新闻》的票站调查,“不支持石破内阁”的受访者有18%投票给了参政党,16%投给了国民民主党,14%投给立宪民主党。

国民民主党成立于2020年,党魁是玉木雄一郎。针对日本生活成本上升,该党去年在众议院选举中以“增加实质工资”(手取りを増やす)作口号,令该党由7席增至28席,成为关键少数。各在野党亦纷纷效仿该党在众院选战的选举策略,将重点放在物价上升,多个党更提出削减消费税的主张,网络上“减税”亦成为重点,令不同意减税的自民党更陷于劣势。

2025年7月20日,东京新宿区参议院选举结果出炉,国民民主党党魁玉木雄一郎出席记者会。摄: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达志影像

主打“日本人优先”诉求的参政党,这次风头明显盖过了国民民主党。参政党于2020年4月由神谷宗币等人创立,口号是“既然没有想投的政党,那就从零开始创一个”。神谷29岁担任大阪府吹田市市议会议员,2012年获自民党推荐参选众议员但落选,随后开设网台,讨论历史、文化及社会议题,逐渐建立知名度。

6月30日,一名参议员转投参政党,使其国会议员人数增至5人,正式达成《公职选举法》所规定的政党条件。神谷因而获邀参加各大电视台举办的政党代表辩论会,使参政党得以突破网络同温层,触及更多主流选民。这也进一步促使其他偏右政党纷纷提出针对外国人管理的相关政策应对,一时之间令一直不算议题的外国人问题成为选战焦点。

参政党比自民党更右?

参政党吸引了不少支持者,其政治立场本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先来看看参政党官方网站所列的政纲内容:

首先,在教育方面,该党主张建立依学生人数分配预算的“学券制度”,并强调要摒弃“自虐史观”,推动令人以日本为傲的教育。

第二,在食品、健康与环境保护议题上,该党提倡建立不依赖药物与疫苗的治疗与预防系统,强化国民自身的免疫力;反对因推动大型太阳能与风力发电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声称要推进比再生能源更高效、可实现“零排放”的次世代火力发电。

在“守护日本”的政纲部分,参政党主张“建立防止外国势力干预日本治理的体制”,反对过度全球主义;反对外国资本收购公用土地、企业与水资源;不如优先促进本国国民的就业与所得提升,而非接纳移民。

这份政纲融合了日本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核心观点。例如,“摒弃自虐史观”即指否定日本在二战中作为加害者的角色,而应培养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这一点与日本保守派一贯主张一致。参政党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诠释倾向极右,其构想中的新日本国宪法也充分反映这种立场,引起不少自由派警剔。

在自民党内部,近年来保守派与温和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诸如夫妇别姓、性少数权益等议题持续引发争议。再加上现任首相石破茂一向不受保守派青睐,导致部分保守选民流失。参政党在维护传统价值与文化方面立场鲜明,正好吸引了这些出走的保守支持者。该党高举“日本人优先”的旗帜,也成功推动其他保守派政党纷纷将外国人政策纳入政纲,使之成为保守阵营的重要议题。

2025年7月23日,东京千代田区,日本《读卖新闻》的号外刊登日本首相石破茂决定下台的报道,人们纷纷购买号外刊。摄: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达志影像

民粹主义终于来到日本?

然而,参政党亦与传统保守派有所不同。该党在食品、健康与环境议题上的立场,显露出对主流医学与主流环保政策的怀疑。参政党的政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同様反移民,也反对再生能源。特朗普政府的卫生部长小罗拔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则素来对疫苗及医疗体系抱怀疑态度,以“让美国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为口号整顿美国医疗体系。参政党的论述与这类观点有相似之处,也与阴谋论式思维重叠。

参政党的崛起是否标志着民粹主义的来临?

“民粹主义”一词向来难以明确界定,原因在于被归类为民粹主义者的政治主张往往南辕北辙。美国政治学者Cas Mudde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简化的思维框架,其核心是“纯洁的人民”对抗“腐败的精英”。民粹主义政客的危险在于它倾向于简化问题,自诩为“人民的代表”,进而否定其他立场的正当性。在这种论述下,民粹主义往往以“人民的名义”压倒一切,将法治精神与对少数的尊重抛诸脑后。

日本一度被视为对民粹主义“具有免疫力”的民主国家。综合过往分析,民粹主义在日本发展缓慢,其一是因为日本政党制度的入门门槛较高,令像特朗普这类以局外人身分骑劫主流政党的情况甚难出现。此外,促成西方民粹主义崛起的条件——如城乡差距扩大与外来移民压力——在日本并未构成显著问题:自民党长期稳固农民票源,外来移民在日本社会的比重亦相对较低。

在西方,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常与去工业化有关,导致蓝领阶级失去工作与身分认同,而原本代表劳工阶层的左翼政党,则逐渐远离群众,转向气候暖化等议题。然而,日本的情况与西方不同。自1955年起,自民党几乎长期执政,除了1993至1994年、及2009年至12年短暂失去政权外,始终主导政治。左翼政党如日本共产党亦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虽然日本缺乏强大的左翼势力,但中间偏右的自民党长期推动社会福利政策,令日本社会较为平等。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日本2021年的基尼系数在税前达到 0.57,为有纪录以来最高;再分配(如税收与社会保障)后则为 0.3813。该省指出,随著人口高龄化,基尼系数逐渐恶化。不过,自2014年调查以来,贫富差距的变化趋于平稳,并未出现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政府与学界仍对世代间贫富差距的扩大表现担忧。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的贫富差距更常体现在不同世代之间的落差。近年来备受政界与学界关注的“就职冰河期世代”,正是这一现象最具体而鲜明的体现。

22025年6月5日,早高峰期间的上班人士在东京新桥站搭乘地铁出行。摄:Philip Fong/ AFP via Getty Images

就职冰河期世代的不安

“就职冰河期世代”指的是指在1993年至2004年左右后大学毕业投身职场的一群人。他们目前约40多至50多岁,正渐步入高龄,约有1700万至2000万人,占全国六分一人口。

他们投身职场正值日本经济泡沬爆破,加上随后亚洲金融危机,令人输在起跑线,工作待遇跟泡沫世代相比大幅下降。“冰河期世代”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 69.7%,比1985年至2020年的整体平均低10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至2003年度的就业率更维持在55%多的中段水准。

就算日本近年经济好转,整体薪酬亦现增长,他们却未能受惠。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熊野英生分析了2019年至2024年不同年龄层的薪酬变幅,发现薪金增长最多的是20至24岁年龄层,增幅达10.8%,但中高龄的增幅却很少。40至44岁仅增0.1%;45至49岁增2.1%;50至54岁甚至减少3%。熊野指出,在冰河期世代之前,企业大量招募“泡沫世代”,他们的薪酬与福利偏高,企业在经济差时要削减人事成本,很可能转嫁到了随后进入职场的冰河期世代身上,形成长期的不平等待遇。

能够获企业正式录用的冰河期世代尚面对不公,一直只能做散工或兼职的冰河期世代人生更艰难。日本毕业后首份工作十分重要,若毕业后一两年内无法获企业雇用,便会影响一生的职涯,之后更难以正式进入职场,只能从事兼职等非正规雇用,收入及福利都远不及正职。此外冰河世代现正步入高龄,因为晚婚及寿命延长,他们就算已经成家立室,亦正面临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照顾子女的财政压力。适逢日圆低迷,生活负担更大。

职涯不稳定的一群则更困难,他们储蓄不多,年金供款亦较少,退休后能领取的年金自然亦较少。日本传媒及政府今年都特别讨论这群人的处境。据估计,目前有约80万人仍处于非自愿的非正规雇用状态或长期无业,需要援助。

参政党的主要支持者正是来自“就职冰河期世代”。《朝日新闻》的票站调查显示,投票给参政党的选民中,有60%是男性,最多来自40多岁及50多岁两个年龄层(各21%)。日本放送协会(NHK)、《读卖新闻》与日本电视台・NNN联合进行的票站调查,则发现40多岁选民中参政党以18.7%的得票率居首,50多岁则以15.3%紧随自民党排名第二。这两个年龄层正好跟“就业冰河期世代”重叠,显示该世代正是参政党的核心支持基础。

不过,除了就业冰河期世代,参政党在年轻世代的支持率亦较高。据上述票站调查,该党在18、19岁的组别中以23.2%;20至29岁的组别以24.2%得票率,在各政党中排名仅次于另一新兴政党国民民主党,30至39岁组别中亦以23.2%居众党之首。在职世代在今次选举中倾向两个新兴政党,反映这些仍在工作的选民对执政党的不满。

日本人口老化严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支撑多久亦成悬念。年轻一代尤其担心年金制度是否仍可持续。自民党政府不少政策都被质疑向投票率远为高的长者倾斜,未有照顾年轻在职世代的需求。而参政党最未能吸引的选民,正是70岁以上的选民。​​

2025年7月28日,炎热的一天,游客在东京浅草区购物街上行走时,共用一把传统遮阳伞遮挡阳光。摄:Philip Fong/ AFP via Getty Images

把“外国人”看成一个问题

日本长期物价平稳,但日圆跌至30多年新低却改变这情况。由于日本不少食材及能源都依赖进口,物价涨了不少,连一般平民吃的牛肉饭及拉面都纷纷涨价,电费及天然气价格高涨,但工资升幅却未追上。日银开始利率正常化,亦对正在偿还住宅贷款的家庭构成压力。去年开始的“令和米骚动”,日本各地闹米荒,米价一度翻倍,政府迟迟未能抑制米价,更令民众失信心。

不少分析都认为,这些就职冰河期世代的选民,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感到不安,而参政党为他们提供了简单的答案,即把日本的问题归咎于外国人涌入。这点跟西方的反移民政党相近。参政党党魁神谷宗币7月3日在记者会上提到他所感到亲近的政党,包括主张排斥移民的德国极右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以及法国极右政党“国民联合(RN)”。他在街头演说中也称,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人“有着相同的问题意识”。

跟西方的移民比例相比,日本的外国人数字一直偏低,但日本政府就着劳工短缺问题近年扩大引入外劳,加上日圆近期疲弱,外国旅客大幅增加,日本民众突然发现不少生活场所都出现外国人,网上不时出现抱怨外国游客不守秩序的贴文,而关外国资金大举买进土地及房产、外国驾驶者出交通意外的负面报道也大量被转贴,进一步巩固日本遭外国人入侵的假象。

日本传媒在参议院选战中进行不少事实核查,针对外国人问题尤其有不少报道。如朝日电视便引述数据说明大众观感跟事实的差距,2023年包括所有短期居留者及拥有永久居留身份的外国人数字为3,772,372 人,30 年来增加了一倍多。不过,非法居留者人数今年1月的统计数字为7万多人,较前年减少4000多人;数据亦显示,在日本国内的外国人中,涉及刑法犯罪的人数长期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都跟参政党渲染外国人犯罪问题大相迳庭。

朝日电视台访问了政治分析员伊藤惇夫便称,在物价高涨与国民负担率上升的背景下,对未来及当下生活感到不安的人们,当听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外国人”时,往往会觉得“好像也有道理”。他称,虽然事实不尽如此,但他们希望有人消除他们对未来的不安、提出具体对策。“外国人问题”的提出便填补了这个空缺。

2025年7月20日,参政党的神谷宗币于参议院选举后接受采访。摄: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达志影像

虚假资讯膨胀,参政党的未来?

参政党党魁神谷宗币在本次参议院选举后坦言,没料到能获得如此多的支持。该党在选战期间多次因不实或夸张言论引起媒体关注,成为事实查核中被点名次数最多的政党。神谷虽承认发言有时欠缺谨慎,但同时强调,媒体对其言论的批评,反而激发了党员的斗志。目前他已将目光投向下一届众议院选举,意图效法欧洲小党在联合内阁中扮演关键角色。

不少分析指出,对于人口老化日益严重的日本而言,限制外国人政策根本不具可行性。限制外资投资与外籍劳工的措施,不仅与促进经济成长背道而驰,也难以应对劳动力不足的现实。然而,“日本人优先”这一口号背后的讯息,却令人担忧其可能助长对弱势族群的歧视与社会排斥风气。

此外,参政党所主张的减税与降低社会保险负担政策,表面上虽然回应了中低收入阶层面临的经济压力,实际上却可能削弱所得再分配机能,反而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恶化,对其支持者并无好处。

日本政坛过去不乏昙花一现的新兴政党,参政党能否持续壮大仍有待观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参政党的崛起本身,已清楚反映出日本社会深层的不安,其所引发的政治与社会效应,可能在未来长期笼罩日本政局。

对于参政党及其支持者针对外国人的不实言论,例如声称涉及外国的的罪案增加、日本税务政策优待外国人、新冠疫情期间因外国企业加剧大流行等,日本主流媒体已进行事实查核与反驳,但成效成疑。该党的支持者本就对主流媒体与体制高度不信任,资讯获取主要依赖 YouTube 等社群平台,冰河世代中更有73%表示重视社交媒体。因为参政党成为不少事实核查的对象,也惹来支持者反感,认为传媒故意针对参政党。

据《朝日新闻》跟大阪大学心理学教授三浦麻子的调查,参政党支持者对传媒的信任度(5为最信任)只有2分,对政府的信任度只有2.1分、警察及专家的信任亦只有2.9分。即使媒体投入大量查核与澄清,也难以触及其核心受众,资讯与价值观的断裂恐难以弥合。如何真正回应民众的焦虑与及挽回民众对体制的信任,将是日本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