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60岁:这份得奖名单有谜团,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要破坏它非常容易,要出一口气很容易,可是要呵护文化的事情、细水长流一直不断泉源不绝地去做,非常难得⋯⋯”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李安与吴慷仁于后台交谈。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 香港 电影 风物

中国独立制作这次抱走的奖项数目是近年之最,乍看颁奖结果,会觉得是中国独立制作全面胜出的一届。但确切来说,其实是中国“纪录片/半纪录片式”创作方法的大获肯定。

六十岁一甲子,耳顺之年的金马奖颁奖结果看上去有些惊奇难料,不只是以中国女大学生意外怀孕后决定偿还母债为题材的《石门》夺下最佳剧情片出乎很多人预估,中国独立制作这次抱走的奖项数目也是近年之最。香港作品在长片和短片领域亦有多项斩获。反而赛前备受瞩目的两部马来西亚电影最终只获两奖(其中影帝还是台湾人)。

我们如何理解这份金马六十的获奖名单呢?最一目了然的答案,就是典礼结束后评审团主席李安在新闻中心见媒体时的发言。

今届的投票结果大部分是一轮过。李安说:“我做主席最主要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更表示“我鼓励他们以喜欢为重”。

根据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对评审过程的分享,今年的特别之处是没有预投票环节,每位评审都必须说出自己支持某部作品的原因。各个评审虽领域不同,但都是专业电影人,因而“更希望他们在专业之余,能提出自己所喜爱的影片。一轮讨论结束后才会进行投票。”

评审个人的“喜爱”,能够成为共识吗?

李安表示,当然给奖会评审很多东西,但他建议大家第一轮讨论时以“我为什么喜欢它”为主,再来衡量一部作品是否该得奖。“大部分我们选出来都是我们心里面喜欢,觉得它真的在发光的。”而《石门》,如闻天祥所说,是最多评审们“作为一个电影人”在看今年入围作品时“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所以如果我们觉得赛果难料,或许是由今年的入围作品本身所决定的。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电影《石门》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剪辑得主廖庆松(左)、导演黄骥(中)、大冢龙治(右)上台给媒体拍照。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电影《石门》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剪辑得主廖庆松(左)、导演黄骥(中)、大冢龙治(右)上台给媒体拍照。摄:陈焯𪸩/端传媒

最佳剧情片名单之谜

鼓励评审们以个人的“喜爱”为重,就是一种回归影像直觉的选择。这大概是面对“难为”的选择题时,最依循本心去求取共识的逻辑。

李安导演说“评审电影很难为”。而今年一些奖项的抉择过程,大概又自带超高难度。

以“最佳影片”来说,入围的两部台湾电影一看就不可能得奖,而拿下最佳导演等四奖的《老狐狸》为何没入围,则是个谜。

根据闻天祥对评审过程的解画,评审们“非常欣赏”萧雅全在《老狐狸》里透过“重塑年代的能力、场面调度的手法和看待人情世故的包容和理解”所展现的“细腻和纯熟”,且认为这是萧雅全迄今为止“最成熟动人”的一部作品。

既然如此,那么该片从内涵到技术上颇具优势,如果去角逐最佳影片想必也有一定竞争力。至少不会出现“最佳影片”一项是由马来西亚、香港和中国(中日联合制作)的三部电影相竞争、而台湾电影完全在状况外的局面。

我个人对《五月雪》、《石门》、《年少日记》的看法是它们都不尽完美,没有哪一部具有绝对碾压无可置疑的优势。一定要比较的话,《五月雪》相比另两部,缺陷会更明显一些。而《石门》综合质素略胜一筹。

《年少日记》有巧妙转折的可观技法,但前半段节奏比较平铺,力量是在中后段集中爆发。《石门》影像专注沉稳,节奏成熟畅顺,但有些半纪录片式的日常状态呈现,如果再做减法也未尝不可。

如果按照评审们的意见:认为《石门》“表面上从女性和身体出发,但其实扩展到了家庭、社会、时代。手法克制但余音非常强大……是一部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好作品。”那《年少日记》也是表面上从个体的童年创伤出发,但其实扩展到了家庭、社会和时代,至于“余音”,恐怕对香港人来说,更是看完久久缓不过来的震撼。那么《石门》是赢在“人物的刻画相对立体”吗?

其实,所有的理由当然都重要,但也都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每个人喜欢一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角度。既然鼓励评审们以个人的“喜爱”为重,就是一种回归影像直觉的选择。这大概是面对“难为”的选择题时,最依循本心去求取共识的逻辑。

纪录片《青春(春)》。图:网上图片
纪录片《青春(春)》。图:网上图片

更久完成的作品更好?

更传统的创作方法、更素朴写实的影像美学,今年更被青睐有加吗?那这是否意味著金马今年取态保守?

而根据闻天祥的分享,评审们叫苦连天表示难选的,是被外界称为“死亡之组”的最佳纪录片。这一项最后集中在《诗》、《诊所》和《青春(春)》三部作品上,中国导演王兵获奖的原因是评审认为该片几乎可以“雕刻时间、雕刻日常”。

这就引出了这届金马奖里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面向:是否更倾向于去肯定那些需要花更长时间去完成的作品?换句话说,更传统的创作方法、更素朴写实的影像美学,今年更被青睐有加吗?那这是否意味著金马今年取态保守?

如果乍一看颁奖结果,我们会觉得这是自2018年《大象席地而坐》获奖之后,中国独立制作再度全面胜出的一届。但确切来说,其实是中国“纪录片/半纪录片式”创作方法的大获肯定。

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短片都由中国创作者获得,其中纪录短片《备忘录》以上海封城为背景,“以电影捍卫记忆”的独特题材,让其很容易受到瞩目。

而《石门》虽然是剧情片,但黄骥、大冢龙治夫妇从一开始就决定按照女性怀胎十月的自然时长,去呈现女主角孕期每个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所以电影是用纪录片方式,扎扎实实足足拍了十个月。

《石门》剧照。图:网上图片
《石门》剧照。图:网上图片

没有一丝一毫取巧的雕刻日常,并不意味著保守和笨拙,而是创作者甘愿扎入现实深处的诚意。金马奖则依旧珍视这种诚意。

而根据大冢在典礼后的分享,他把剪好的片长三小时版本拿给廖庆松看,廖桑说没抓到中心,让他们继续又补拍一个月,才得到最终想要的素材。这样的苦功,和王兵前后拍了五年的《青春》三部曲,其实同样都是在“真实时间”里锻造而成的作品。

闻天祥有特别指出《青春(春)》不是因为苦劳而获奖,而是在用那么长时间去记录时,打破所谓“拍摄者和被摄者的界线”之余,却不沦为猎奇和廉价同情,能让评审透过观赏去“理解与共感”。

在此意义上,《石门》同样有高水准表现。片中涉及到了诸多有噱头的中国社会现象(捐卵、代孕、微商、人口贩卖、新疆人遭遇的日常歧视、疫情下的口罩紧缺),却用非常冷静的机位和日常的视角,呈现出一个年轻女性回到县城老家后,她身上的每一寸价值,怎样被盘剥消费殆尽。

至少我个人很久都没有看到一部用如此传统的手法,专注、准确又脚踏实地介入中国现实、关照此地女性之痛的作品了。

中国的独立制作(或说小成本电影)形式愈加多元,方法也愈加巧妙,但内容本身的力量,是否真正超越了多年前那些用苦功和心力在时间里磨出来的作品,是见仁见智之事。只是整个华语世界,如今大概也只有金马奖还会嘉许这样“传统”的创作路数。

没有一丝一毫取巧的雕刻日常,并不意味著保守和笨拙,而是创作者甘愿扎入现实深处的诚意。金马奖则依旧珍视这种诚意。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获得最佳新导演奖。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获得最佳新导演奖。摄:陈焯𪸩/端传媒

也不是获奖的水准都很高

但也并不是所有获奖的中国独立制作水准都很高。《大山来了》和《年少日记》在最佳原著剧本和最佳新导演这两项上的“分配”,就很有趣。

这两部作品在新导演奖上竞争激烈。评审们肯定《大山来了》在叙事结构上环环相扣的设计,同时认为《年少日记》是卓亦谦编剧、导演、剪辑一把抓,他作为新导演对作品的全面掌控力毋庸置疑。

《年少日记》以剧本配合剪辑实现视点的巧妙逆转,拿下最佳新导演当之无愧。但我比较迷惑的是,《大山来了》的文字究竟是好到什么程度从而能获得最佳原著剧本(不过,闻天祥老师说评审们是有阅读过影片剧本的)。

因为从成片来看,《大山来了》十分很粗糙,给人一种后期没做完就来报金马的感觉。影片的气质很像十几二十几年那种资金有限、拍得也很凑合的中国独立电影。剧本固然有黑色反讽,但环环相扣而且以农村为场景的中国作品,早有《心迷宫》珠玉在前,所以这部给人的惊喜有限。而且如果该片有“挥洒奔放”的亮点,很大程度也得益于大量素人演员的参与。所以半纪实风格营造出的野生感,恐怕也是加分点。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图:金马影展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图:金马影展

呵护电影的隽永心意

《年少日记》是2019年初获选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当时的香港时局和今天自然不同。集体创伤并未被好好弥平的当下去看待该片,又让人有情绪代入到电影之外的延展力量。

今年金马奖也是疫情以来区域面向最丰富的一届。既有中国独立制作绕道海外来参赛,也有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入选作品(《年少日记》、《但愿人长久》)备受好评,而马来西亚作品《富都青年》则滋养了台湾演员吴慷仁成为影帝。

在表演类奖项上,评审们特别强调今年是台湾男演员的丰收年。“连眼神都是戏”又兼具爆发力的吴慷仁拿到最佳男主角当属众望所归,且李安导演的妈妈以前教过听障学生,据说他完全被吴慷仁的诠释所说服。

爆冷的是12岁的林品彤创下史上最年轻金马影后得主纪录——最佳女主角公布时,新闻中心一片沉寂,好像大家都一时反应不过来,更完全没人能料想得到。

我个人没有看过《小晓》无从评价,但根据评审过程分享,影后诞生其实没有太多悬念。讨论主要是在《菠萝,凤梨》里的胡伶和林品彤之间——前者演出了一位母亲对女儿之爱的“扭曲感”,但最后评审们的意见很集中在林品彤身上,认为连大人都很难做到她那种演出“细腻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金马奖中,香港创作者在台上的获奖感言与他们作品之间的互文。获得最佳剧情短片的何思蔚说“在说话不可名状的日子”,她希望自己和生活在香港的人可以更勇敢坚强,直到看见彼岸。

而她的短片是拍童真视角下香港的离散潮。她在自己生长的屯门,问了很多素人小朋友对“失去”这件事有何感受,其中刚好有一个要移民去澳大利亚。于是她发现“这好像是这个年代小朋友要面对的事情”,大环境会影响到他们。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导演何思蔚《直到我看见彼岸》获得最佳剧情短片。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导演何思蔚《直到我看见彼岸》获得最佳剧情短片。摄:陈焯𪸩/端传媒

不可名状又不得不说的,当然还有创伤。导演卓亦谦在获奖感言中说,他希望《年少日记》“会让留下来的人互相拥抱”。巨大的死别之后,活著的人同样破碎了,不可能再好整以暇走原本的人生路——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这件事。

《年少日记》是2019年初获选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当时的香港时局和今天自然不同。但在集体创伤并未被好好弥平的当下去看待该片,又让人有情绪代入到电影之外的延展力量。述说不指向宽慰,至少有少许缓释。

最后,则是六十岁的金马奖这份得奖名单,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什么?我想,大概是它的公开,和它呵护电影的隽永心意。

正如李安导演所说:“我们不能说人去评判的时候就是公平的,因为我们人的意见都是偏见,可是我们都开放进来让它公平竞争,慢慢它变成一个蛮有向心力的影展非常难得,我个人非常珍惜,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珍惜。”

他也谈到:“办影展高高低低,不是都很顺遂,要破坏它非常容易,要出一口气很容易,可是要呵护文化的事情、细水长流一直不断泉源不绝地去做一个文化的事情非常难得⋯⋯”

唯愿下一个六十年,金马奖依然会被所有喜爱电影的人呵护始终。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3年11月25日,第6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摄:陈焯𪸩/端传媒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啊虾说的非常好👍

  2. 金馬算不算電影人的樂土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這是一片「净土」。在中國人看不到中國人拍的影片,香港人看不到香港人拍的影片的今天,金馬的存在價值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頒獎禮,它讓更多(自然不可能是全部)值得被看見、被關注的電影觸及普通觀衆,從這個層面上來説,獎項本身已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