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们都以综述的形式持续对康城影展进行过专题报导。今年,我们有幸促成了两岸三地的资深记者们一同参与到本次的讨论里。我们希望能以圆桌的形式让大家以不同的经验和视角共同聊聊影展作为一个发声平台,除了展映电影本身之外,还牵扯到怎样的社会议题与政治议题。我们的讨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女性电影人的崛起、影展的争议与丑闻、以我们自身参与影展的经验出发对影片的评判标准、以及围绕得奖影片 The Zone of Interest 所引发的关于“大屠杀”在艺术作品呈现中的探讨,最后也聊了一些亚洲电影。希望这次三方对谈能够带来一个更有趣、更新鲜和更全面的综述,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整个影展,甚至一窥欧洲艺术领域目前的发展与变化。
潘泳辰 = 辰(现居巴黎,笔名十二辰子,电影与艺术评论作者,端传媒欧洲电影节期间报导记者)
何阿岚 = 岚(来自香港,记者、访问与评论文章散见两岸三地,兼任电影节目策展及制作。)
沈怡昕 = 昕(坐标台湾,资深电影评论者、诗人、电影创作者,文章散见网路各处)
I 从金棕榈到入围片单,女性导演崛起的一届影展
辰:戛纳影展前天夜里已经落下帷幕,法国女导演 Justine Triet 凭藉 Anatomy of a Fall 一片拿下了今年的金棕榈大奖,也是迄今为止第三位拿到金棕榈的女性导演。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电影的叙事方式和表现视角都很有力。比起前作《西比勒》,这部在节奏处理上显然更加具有掌控力。其中法庭戏中对于婚姻生活和自我的审视几乎占满了电影的大部分比重,却丝毫不让人觉得冗长。想必各位也都看了这部作品,你们的评价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