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防疫工作很难科学归科学、政治归政治?一场知识与意识形态的斗殴

疫情或疫苗这类高度科学知识相关且具有明确物质基础的议题,在意识形态的催化之下被严重地泛政治化。
2022年6月3日,台北,一名孩童注射2019冠状病毒疫苗。
台湾 公共卫生 公共政策

【编者按】台湾防疫三年后,台湾人对于防疫成效的事实与评价为何?在科技社会复杂的治理因素下,尤其受到哪个变项的影响?本主题另有学术论文〈科学知识遇上意识形态?民众对于 COVID-19 疫情讯息的态度与认知〉发表于《传播研究与实践》期刊,如欲了解问卷设计与完整调查过程的读者可参考阅读。

(黄俊儒,台湾国立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防疫中的不安与躁动

病毒的终结仍得倚靠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公卫战略,而不是靠投票来决定牠的去留。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4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給柯文哲來做就會有差別!

  2. 不要大動作宣示跟力挺國產疫苗??
    看看民眾黨當時的提案:『行政院及其相關部會之政務官應全面接種國產疫苗』
    還有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事後受訪也特別回應,「響應蔡總統她之前就有講說,她這一針要留給國產疫苗,呼籲除了蔡總統以降我們的官員」,更再一次的向民進黨黨公職人員支持者丟直球,信心喊話「一起都來打國產疫苗。」』
    現實情況是行政院長、衛生部長帶頭打第一批進口的AZ疫苗,總統是施打國產疫苗。我不知道作者怎麼得出「執政黨不表示支持反而會提升疫苗施打率」的推論(這裡不確定作者指的是「打疫苗的人」會變多還是「選擇打國產疫苗的人」會變多),但執政黨官員不帶頭支持所會造成的政治風暴反倒顯而易見。
    在國產疫苗先天不利的情況下,政府推動該政策就必須承擔失敗風險,而「承擔」跟「力挺」本就是一體兩面,不力挺就意味著這東西爛到你不願意去承擔。
    陳時中若不帶頭施打AZ也是一樣:難道AZ爛到連部長都「非莫不打」?

  3. 關於政府能不能逃避意識形態施政呢--對我來說,這比在不打擾巨人的情況下,偷到下金蛋的鵝還難。
    以BNT疫苗受阻為例,要討論問題出在哪裡,從合約、代理、大中華區等議題,政治是根本「繞不開」的;就算隱約知道那是合約與代理的問題,要怎麼面對困境,卻又必須回去討論政治、還有背後的意識形態。
    疫苗要由政府出面,但疫苗被外國政府阻擋,怎麼辦?或是,政府到底有沒有為了一己之私,而阻擋疫苗購買?這些問題,能用科學回答嗎?官員答過、端傳媒也寫過,但追(吵)究(架)起來就是一團亂。更何況台灣旁邊還有一個什麼都要政治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