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禾炚”门口时,一场急雨刚好结束,细密的光线从云层间穿透出来,老屋门口陈列的陶瓷器皿里盛放著小型植栽,在暴雨之后显得温和。近处基隆河水流声湍急,除此之外一切都很安静,沿途有一两家食店开著,却几乎听不到人声。站在门口等候片刻,到了约定的时间,店主阿燊从屋内缓缓打开门。他一身素色衫裤、踢著拖鞋,简单招呼后,又转身回到屋子里,开了灯,默默执拾。
就在这扇窄小的玻璃门后面,藏著一间开在台湾北部深山、以香港为主题的图书馆。而它的前身,是一处矿坑附近、废弃了几十年的澡堂。

如何走进一间隐世图书馆
现实中的解散与离开,却不断提醒著人们:废墟或已成为一种普遍状态。活在废墟中,该如何重组、构筑起新的空间?
這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呀
文章不夠深入啊。
這間“圖書館”真的好有趣。
天哪,那浴缸應該是很多台灣人童年的回憶。
很有特色的圖書館
感動......
書店文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