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21年部分,报告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 实现良好开局。报告并提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
每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最受关注部分。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设定为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
除主要发展预期目标外,端传媒梳理发现,在持续两年高于3%的赤字率后,今年中国赤字拟安排2.8左右%,重回疫情前水平;“双减”方面,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不过,见于去年报告的“规范校外培训”未再提及;春节期间引发中国舆论轰动的“徐州八孩母亲”事件也在此次报告有所回应,报告提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GDP预期增长5.5%左右,赤字率重回疫前水平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首次没有制定具体的GDP增长目标,当年GDP同比增长2.3%。2021年中国预期GDP增长6%以上,实际GDP增长8.1%,高于预期。在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内容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预期GDP增长5.5%左右。这一数值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1月所发布的预期4.8%。
不过,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稳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称,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财政政策上,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较去年3.2%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应对疫情连续两年赤字率超出3%之后,赤字率重回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在2022年中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
此外,报告确定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CPI涨幅的预期目标是3%,但实际增长只有0.9%。对此,中国官方解释称,2020年对2021年的翘尾影响为-0.1个百分点,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影响有0.9个百分点。“3%左右”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各种潜在因素,留有一定余地,也与去年目标一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财政支出方面,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报告称,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专项债券拟安排额度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额度6400亿元,比去年扩大300亿元。
减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减税2.5万亿元
“保就业”是中国实现“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关键。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总规模预计达到1067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较2020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但16岁-24岁年轻人调查失业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12月份,16岁-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4.3%。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与2021年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较2021年的5.5%左右略有降低。报告同时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3月5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吹风会上,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指,“今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
为纾困中小企业稳定市场主体,今年继续出台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包括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今年还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此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义务教育继续减负,再提改善职教办学条件
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颁布文件和提交法律修订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2021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期间,指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
同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要求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在改革不断推进下,“职业教育”也未缺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要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尽管2021年因多所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本科,曾引发学校学生普遍的不满情绪。
“双减”也在报告中有所体现,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曾引发中国校外培训机构倒闭、转型与裁员潮。不过,今年的报告与去年相比,未再提及“规范校外培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培训学校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并禁止上市融资。随后,中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一二年级不能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原则上只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
中国长年面临低生育困境。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人口老龄化”的会议中宣布,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作为对“三孩”政策的回应,报告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与低生育率相伴而生的是“老龄化”。2021年5月,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出生人数仅为1200万人,创下自1960年以来的最低出生人口。同时,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全部总人口的18.70%。
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2022年中国“两会”前,有学者预计,本届两会将在人口政策的表述上有“方向性”的宣示。亦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写入报告
2022年初,江苏省徐州丰县“八孩铁链母亲”事件轰动中国舆论。关于收买妇女儿童罪责量刑的问题引发法学界新一轮讨论,有法律学者指出,涉拐卖妇女儿童应“买卖同罪”。
依据中国现行《刑法》,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拐卖妇女、儿童罪,基准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在中国“两会”召开前,中国公安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今年3月1日持续至12月31日。公安部牵头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求集中摸排一批线索,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要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今年“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打拐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一位长期关注女性权益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建议提高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者刑期,实现买卖同罪,提高震慑,同时对妇女拐卖情况进行普查普救,并建立后续综合救助机制。
首提“落实中央对特区全面管治权”
在港澳台部分,政府工作报告如过去一样提及“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以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
此外,还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称会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并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其中包括行政长官选委会中的区议员议席、立法会的超区议席取消,参选人需由选委会审核“是否爱国爱港”等诸多“完善”选制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的台湾部分则提到,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去年报告中同样提及“台独”分裂内容,唯“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部分去年出现在香港,今年出现在台湾。
回首层,是即时新闻概述评论
這篇怎可能是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