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密码:做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媒体人

煽动民粹,有偿新闻,当政府喉舌……系统就是这样运行。我们劝自己:你若光明,结果就是公司倒闭,全员失业。
大陆 媒体 社会运动 科技

前几天跟香港的同行闲聊,谈到我平时的工作内容,便如实相告: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早已存在于互联网上的资料,整理发送,然后等待软文广告的降临。我本以为,这是很常见的工作内容,是每个当代新媒体工作者都在经历的三点一线。但在香港传媒工作的朋友对此表示大吃一惊,告诉我这些行为在香港相当罕见。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司空见惯的大陆媒体工作盈利模式,其实是自成一体。

在高校学新闻

我没有新闻理想,至少之前没有。一定要追忆的话,高中老师在课堂上放过柴静的《穹顶之下》;有节自习课,我买来《南方人物周刊》看《白银往事》;我还加入了负责出版报纸的学生社团,起初当记者,后来做主编。但我从没有在某个时刻问自己:要不要把记者作为职业?

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对职业仍然没什么概念的,只对专业有一些道听途说:工科生要下工地,理科生要掉头发,只有文科看起来轻松,还不用学数理化。但我高中是理科生,可选的文科专业实在不多。正好看到一所传媒类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便前去报名,最终顺利通过,如此就成了新媒体专业的一名新生。

在大陆的高校,新媒体专业是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课程内容跟新闻学没什么差别,教学模式则与美国的密苏里模式一致——轻理论,重技术,课程主要传授采访、摄像、剪辑、写作等工作方法,意在培养可以直接进入新闻工作的准记者。部分课程的内容很有中国特色:在需要提交作品的实践课上,老师鼓励大家制作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的短片或出版物。我们还专门有门课叫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案例分析”,每节课老师请一位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前来分享工作经验,让我们深刻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意涵。

课程如此设置,显然是为了让我们迅速与业界接轨。可惜,学生们大都认为学得不够——毕业之后,我的同学们几乎都选择了继续深造,不是在国内读研,就是出国留学,只有寥寥数人同我一样直接进入社会,其中还有一位考上了公务员。毕竟,学校认为与我们接轨的“业界”,其实是早已过时的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社。这些单位工资低、待遇差,远不如互联网公司。对于我们这些985大学的新传学子而言,除非能考上提供户口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机构,一般是不会想进入传统媒体工作的。

2020年5月6日,武汉市一所高中正在上课。
2020年5月6日,武汉市一所高中正在上课。

而我选择媒体工作则是无奈之举。高考结束后,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台iPhone SE,开通微信,第一次知道有“微信公众号”的存在。而要读的专业与新闻传播有关,便迫不及待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分享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起初反应平平,每篇阅读量只有几百,大都是我的微信好友,只能算自娱自乐。直到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中泰网络骂战、H&M疑似“辱华”……社会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互联网成为舆论战场。我也参与其中,为方方、泰国网友和H&M摇旗呐喊,每篇文章都有几万的阅读量,最高的甚至十万加,粉丝量也因此从几百飙升至几千。

临近毕业,面临未来出路的选择。彼时我的公众号粉丝数已经破万,但是做一名全职自媒体人——即通过运营社交媒体账号糊口,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行的。我的公众号常做时政话题,时政类自媒体处于互联网审核的灰色地带。我的态度与官方常常相左,如果每天辣评热点话题,不到一周就会被微信封禁7天,下次再犯就是15天、30天,最后是永久封禁——也就意味着“失业”。就算不被封,微薄的流量收益也无法维持我的日常开支。公众号的收益来源主要是广告,而又有几个商家愿意找“恨国党”来做代言呢?
我只能找全职工作。但我错过了大部分企业的秋招,春招的笔试和面试也都没有后文,便考虑通过实习转正的方式得到媒体的工作岗位。思索再三后,我向一家位于北京的聚焦综合类社会新闻的市场化媒体投递了简历,希望获得实习的机会。

工作只用四个按键:command、C、V和#号键

或许因为缺人,我很快通过了筛选,成为了一名社媒编辑,负责这家媒体微博平台的运营。工作内容相当单调:在微博主页看看别的媒体发了什么新闻,将新闻导语和视频链接全文复制,把核心内容变成话题词(微博热搜上的短句),然后直接发送。比如当时有一条有关大陆男明星丁真的新闻,标题是《理塘县文旅公司回应丁真抽烟:小孩子对电子烟感兴趣》,我直接复制全文,加上#丁真抽烟#的话题,直接发了出去,效果拔群。因此,每天基本只需要用到键盘上的四个按键:command、C、V和#。Command+C/V用来复制粘贴,#用来打标签。

粘贴很简单,困难的是选择需要复制的内容。微博的阅读量和互动量越高,我的工作就越出色,领导对我就越满意。那么,如何发出微博获得数百条评论,或是获得成千上万的按赞,甚至登上热搜榜单呢?工作数日后,我发现了诀窍:单条微博的点赞数是微博原文点赞数和评论区点赞数的累加,而评论区网友语言激进,获得的点赞数甚至要比微博原文更多。如果想要让总点赞数飙升,就需要引发网友讨论甚至骂战。通俗地讲,就是煽动对立。

2020年4月15日,北京的高峰繁忙时段,乘坐地铁的乘客戴著口罩看手机。
2020年4月15日,北京的高峰繁忙时段,乘坐地铁的乘客戴著口罩看手机。

除了官民对立之外,一切都可以煽动。男性与女性,企业家与工人,狗肉爱好者和动物保护论者,甚至北方人和南方人,让他们吵起来就是我的任务。其中男女对立是最安全、效果最好的。我一般先发一条男性杀妻新闻,女性用户便蜂拥至评论区,批判“蝈蝻(大陆女性网民对部分男性的蔑称)”的恶劣行径。过几个小时,我再发一条女司机交通事故新闻,男性用户便无所不用其极地嘲讽、侮辱“女拳(大陆男性网民对女权主义者的蔑称)”。有时人们会在评论区爆发骂战,互射的子弹就是我月底的绩效。

不过,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其中最常见的失误并非是使用过激不当的措辞,也不是发布了指令所不容的内容,而是把广告当成了新闻,免费给企业发了公关稿。

一切都是广告,广告就是一切

你们看过《南方公园》第十九季的第九集吗?在剧中,导演透过吉米之口讲述这样一段话:“广告跟得上时代了了,它们变得更加聪明,它们伪装成新闻,全世界的人们在阅读新闻时,都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读广告。”看这一集是我还在读中学,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反乌托邦的想像,或是对美国社会的讽刺。直到我开始工作,才意识到原来这是对当代新闻业的朴素白描。

上班第一天,领导就给我讲述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分辨广告。

我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看起来有新闻价值的文本,因为其中一些只是披着新闻外衣的广告。广告分为硬广和软广,硬广往往露骨,像是企业宣传册的摘抄内容,让人丝毫没有点击和阅读的欲望。而软广则是含蓄的,品牌名不会出现在导语里,logo也不会印在封面,而是在视频中一闪而过,紧接着评论区的水军便会提问:视频中的品牌,不会是XXX吧?

除此之外,软广内容翔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一应俱全,看起来与真正的新闻别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软广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画面总是那么的清晰,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总是那么的简洁凝练。软广比新闻完美太多,它更像是电影,或是舞台剧。

分辨软广是门学问,看多之后,我练出一双慧眼:主人公是外卖员的“新闻”——比如外卖员和客户搞笑对谈,或是外卖员做出了职责外的事情,让消费者感动落泪,一般都是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等)的广告;在手机里发生的“新闻”——比如某农村主播靠带货让全家奔小康,或是有人靠短视频创业实现财务自由,多半都是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的广告;双十一期间的“新闻”,以及含有薇娅、李佳琦等名字的“新闻”,则都由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手炮制。

或许是我煽动对立和分辨广告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领导突然找到我说,追热点没意思,来创造热点吧。所谓创造热点,就是从主要工作为转载的微博部门离职,入职主要工作为原创的内容部门,负责公众号的写作和短视频的制作。到了新部门我才发现,原来我创造的不是热点,而是广告和广告的陪衬。公众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次,一周七天的头条里,有一半的文章都是广告。而大部分的广告需要由记者来进行采访、编写,以求和账号整体调性保持一致。我入职后写过几篇广告,老实说比原创文章好写很多——整合企业主页上的宣传稿,再按照甲方的需求填补一些溢美之词,就大功告成了。

2021年3月3日,戴著口罩的人们走过北京地铁站的一则广告。
2021年3月3日,戴著口罩的人们走过北京地铁站的一则广告。

在不发广告的日子里,记者则需要撰写原创文章——即对当事人的采访或整合别人的稿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粉丝,以接到更贵的广告。正因如此,在选题汇报阶段,记者需要时刻把广告主放在心上。工作手册中明确写道:A企业和B企业是我们的重要客户,有关他们的负面新闻一律不做。C企业虽然也是金主,但最近广告投的有点少,可以“敲打一下”。此外,记者还需要化身水军,为广告撰写评论,让广告主觉得投放效果不错,产生继续下单的欲望。

媒体对此毫不掩饰,在各大招聘网站,你可以轻松搜到广告专员的招聘信息,只是命名各不相同。有的叫BD,有的叫商务,还有的叫创意策划,职责描述是:

“从媒体的角度,进行媒体平台下商业合作相关内容的主题及传播策划,确保高品质的内容输出”。

有些媒体在官方网站释出刊例文档——广告位的报价单,让想要投放广告的企业根据需求自行挑选:微信头条30万,次条15万;微博直发5万,转发4万;抖音快手一条3万,其中包含制作费用。

金主不止企业,还有政府。有些二线城市想要提升知名度,就会找到媒体购买版面,刊登城市规划蓝图。据我一位同事讲,与我们这种市场化媒体不同,人民日报等党媒接到政府广告的比例更大。某地脱贫攻坚政策效果拔群,某地少数民族与汉族其乐融融,某地扫黑除恶取得重大胜利——这些都有可能是明码标价的软文,广告费则出自地方财政,即纳税人的腰包。

一切都要为广告让路。如果河南水灾泛滥,但刚刚接到河南省政府的广告,那么水灾选题就要搁置。如果文章发出后企业公关找上门来,这篇文章大概率会被删掉。涉及商业的报导,最后的审核并非由编辑负责,而是由商务负责。

我将这种工作模式称为:不是在写广告,就是在写广告的路上。

为了流量

企业并非只能靠广告来侧面控制媒体。在当下中国,报纸接连倒闭,电视早已过时。对于年轻人来讲,获取信息的渠道几乎只有互联网——准确的说,是手机应用程序。非新闻从业者一般不会下载财新App、新京报App等单一新闻客户端,他们要么选择腾讯新闻、凤凰网等门户网站客户端,要么选择Zaker、今日头条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要么直接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中阅读新闻。

因此,新闻媒体争先恐后地涌入这些属于其他企业的客户端,在各大平台建立账号,发布文章。但是平台推送规则相当复杂,纸媒时代的老媒体人难以完全把控。想要获得更多的读者和阅读量,媒体需要与平台方对接,讨要获得流量的秘诀。

秘诀很简单:配合平台的议程。以字节跳动为例,今日头条和抖音的运营人员会向媒体方提供选题和新闻线索,并表示一旦出稿,就可以获得官方的流量扶持,甚至登上热搜榜单。在某些计划的框架内,媒体也可以获得物质的奖励——比如在已经终止的“青云计划”中,每个月会有20篇“优质长文”获得5000元的奖励,而这些长文大多是新闻媒体的深度报导。因此,记者的选题在经过编辑、主管等领导的审核后,往往还会经过字节跳动运营人员的判断。如果字节跳动方认为稿件不符合站内标准,这篇稿子也许就会被搁置或放弃。

就算不与平台方进行沟通,仅仅通过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数据分析,媒体也会发现有的作品数据出奇地高,有的作品则点击率寥寥,甚至直接被禁止分享——这都是网络平台审核和运营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的结果,他们依靠平台内部规则对媒体作品评级,胜出的作品可以获得更多流量。

我并不知晓平台的评级标准,但我曾听说业界流行的“正能量算法”:据说许多依靠算法分发信息的平台,在被网信办约谈后,都开发出一套“正能量算法”,即对平台内的正能量内容给予更高的权重。

2021年9月25日,人们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待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时,举著写有欢迎的横幅和标语牌。
2021年9月25日,人们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待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时,举著写有欢迎的横幅和标语牌。

我总结出一套“正能量密码”:外国的坏事,台湾的傻事,中国的好事。
所谓外国的坏事,就是在美国、日本等国发生的天灾人祸,或是西方国家元首的出糗传闻;台湾的傻事则主要取材于中天电视台和台湾人民共产党,那些台湾人民唱红歌、要投降的样子,总是能让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双击点赞;中国的好事范围则极大,电竞EDG夺冠,孟晚舟回国,一切能让民众感到“沸腾”的新闻都在此列。当然,外国的坏事和台湾的傻事,本身也是中国的好事。

或许是拜“正能量算法”所赐,所有符合这15个字的选题,大都动辄几百万播放量,屡试不爽。不过或许根本没有“正能量算法”,而是像我这样以为有“正能量算法”的人多了,正能量视频多了,就真的有了“正能量算法”。我一直靠着自己总结的“正能量密码”工作,直到有一天,领导找到我说,“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底线,台湾的那些还是不要做了”

结语

不用你说,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煽动民粹,有偿新闻,当政府喉舌……这些行为要么违背新闻伦理,要么违反法律法规,要么两者皆是。

可悲的是,系统就是这样运行的。我们劝自己:你不去接广告,会有别人接广告,你不去煽动民粹,会有别人去煽动民粹。你若光明,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倒闭,全员失业。

这或许是一种犬儒,但是做一名新时代媒体人,谁又敢理想主义呢?

读者评论 6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评论说是不是校花驴的,乐死我了

  2. 全世界媒体环境都这么烂吧,都是煽动情绪为王。都tm后真相时代了,你以为就中国这样吗?

  3. 国内新媒体从业员分享他的经历,管中窥豹,大陆媒体越来越失去媒体功能“堕落”的原因,可见一斑。

  4. 同情他,但同时又鄙视他…

  5. 全文透露出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无奈,感觉像是踌躇满志的传媒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大喝一声:我要揭露世上的不公,为人民发声。结果突然一棍子打在膝盖上,给武举人老爷请安了~

  6. 這篇討論也不少了,但也想多提一筆,「教育辨識假新聞」,這真的是國安教育啊。
    假新聞,以及帶風向等,也可用資訊戰心戰或鬥爭視之。須知戰場上,有用的兵器還是不須分敵我,好用就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教曉辨識假新聞之術外,怕還是要再強調假新聞之源率皆非我,我們或否仍是第一原則,兵器重要,誰拿著誰用更重要。否則把兵器都否定盡了,有事就來不及了。

  7. @one1 我负责任的告诉你是真有这样的人,我几个同学就是,一开始可能是网评员带节奏,但带着带着就会有大批人相信

  8. 大陸如果能同時看到環球時報和自由時報,輿論環境是不錯的

  9. 新自由主義環境下財團對媒體控制力不如不受限制政府權力親自控制厲害,法治控制下環境還是有異議的空間。以前紙媒時代挺厲害的,社交媒體時代打破這個格局,當然這樣也造成民粹崛起,這好像顯得紙媒時代沒有那麼糟糕了,算是回不去時代了。

  10. 以前在評論區見過大陸的國家主義者大致的觀點認為評論區都那些批評當局都是陰謀論,當局為大陸人設置防火牆是有好處的,覺得牆外輿論環境很糟糕還不如回牆內刷抖音;這也有可能是機構的網絡評論員的評論,不清楚是否大陸真有一批國家主義者是這個觀點,如果真有這種國家主義者,既然這些人認為牆外輿論很糟糕幹嘛費力氣翻牆,為什麼認為當局願意看到它們這些人翻牆瀏覽資訊,這種觀點在牆外表現出來有些行為藝術。牆內資訊言論管控把人的思維塑造什麼樣

  11. 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一般读者也能想到,财新都只能读节选,其他媒体诸如虎嗅这类都是全文阅读,还没广告的那种,它总要有收入来源啊

  12. 我的天,连穹顶之下都能当作启蒙了,现在学校已经到这程度了

  13. @Siamei 認同。
    很多人認為台灣的自由就是好,但是沒想過中國的媒體被中共把控,台灣很多媒體也是被大財團把控。
    在新自由主義下,這些大財團的資本權力,就和中共的政治權力一樣,是不被監督,不能被制衡的存在。

  14. 题外话,配图看得我密恐

  15. 角色互换一下,立刻可以从环球时报切换到自由时报。

  16. 牆內有真正的媒體?

  17. 在中国,要么填饱肚子,要么承受一种身份的撕裂,你只能从善良和薪水中取其一。这是这片土地的生存之道。

  18. 很特別的分享。最後看來作者有點為自己的平庸之惡找借口,不認同,但能理解。每天清醒地在做明知的傻事,痛苦和身份的撕烈感受強嗎?心口不一,如果是我,我做不到。

  19. 看到不少台灣人留言似乎認為這只是中國共產體系下才產生的問題,事實上台灣也早就已經是如此。
    對財團來說,經營媒體並非為了成為監督、為民喉舌,只是想掌握「話語權」。
    更不用説多少上位者本身專業根本與新聞專業八竿子打不著,故整體的氛圍,營運模式皆會連帶影響到底下的員工,如文中作者所述,當你身處的環境即是如此,要說推翻幾乎不可能,只能黯然離開,但現實不一定允許。
    台灣的讀者,建議你們去讀看看
    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黃哲斌
    https://www.feja.org.tw/39909
    你或許再一次打開電視,打開網站
    眼睛可以戴上一層濾鏡
    如果你覺得為什麼看個「純」新聞要這麼麻煩
    那就花錢支持願意堅持新聞專業意理的媒體。

  20. 啊,感谢分享。当然,这件事和从事烟草大麻酒精饮料职业差不多,就看良心有没有卖个好价钱…

  21. 归因难免片面。但其中新媒体工作的细节,能帮助大家增加过滤信息的经验。在算法引导及流量引诱下,内容生产者是如何一步步失守,成为“元宇宙”中失落的纵火者。

  22. 你若光明,就会被封杀。
    这样的结局不限于传媒行业。

  23. 至少感谢你写了这篇文章

  24. 感谢分享,难得的新闻内幕👍

  25. 感谢分享可以帮助大家迭代过滤信息能力的细节与经验
    新媒体除了需要警惕逐利的算法推送,另外和公共教育一样都是墙国系统性扭曲信息的重灾区,专门生产一些服务于党国统治并合理化其既得利益的大是大非

  26. 无能为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媒体人,真的既可怜又可悲。可怜没有独立施展的空间,可悲也成为庞大洗脑机器中的一环。在这个强大的专政机器下,每个人都在所难免,可每个人都在共同炖制一锅毒汤,不知何时是个头。
    生活在这里,你总是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着,鲜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在这里,所有理性的探讨都被迫消失,那些为真相而进行认真调查的记者,不是在监狱,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或者在他国流亡,最后这片土地只剩下无知者的狂欢

  27. 很可悲的是雖然中國在意識形態控制和市場結合方面做得很露骨或「出色」,社群媒體時代一切訊息都在廣告化卻是全世界存在的問題,這大概是為什麼衰仔樂園會創作出廣告化身的人。Influencer在包裝精緻的內容中間夾入商業內容,只要吸引觀眾什麼內容都可以製作,而只要能夠賺錢什麼商業內容都可以夾雜。人們越來越享受把時間花在觀看質量優美的廣告。曾幾何時我們都非常痛恨電視裡插播的廣告,而如今我們使用YouTube跳過插片廣告的功能來跳至正片廣告(廣告就是正片,正片就是廣告)。我們吝嗇為新聞支付的費用,寧願讓我們閱讀的食糧變成企業或政界炮製的迷魂藥。即便在香港和台灣,有多少相信了川普關於大面積舞弊的假新聞?有多少youtuber和政治人物高度綁定充當傳話筒?

  28. @第十一個觀察者
    但依照文章內容所說的「台灣傻事」很多取自台共或中天,這些頻道所流出的新聞應該不像您舉例的美軍駐台一樣對中共是屬於負面消息的新聞吧?反而絕大多數是讚揚中共、貶低台灣的新聞,這些新聞應該不會被官方找碴吧?
    還是說文中的主管怕被莫須有或是不小心踩到雷,所以先矯枉過正的把自己腳給砍了?
    望指教

  29. 文字精煉。形象及意思都達到了,謝。

  30. @Weber @天上人间
    根据我的经验,“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底线,台湾的那些还是不要做了”这句话里“底线”指的应该不是老板自己的“良心”或者什么“道德困境”,这里的底线应该指的是“政策法规”的“红线”。
    所谓的政策法规底线即《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规定》,这个政府监管主体要求文中类似的自媒体未得到批准不得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规定。因为台湾问题在大陆的敏感程度是要高于其他“国际新闻”的,比如美国xx地发生枪杀案死了xx人这种,其实在分类里敏感度其实不是很高,所谓“时政内容”大概率是涉及到中国政府本身的,比如美军在台协助训练这件事情,当时在大陆很多自媒体从推特或者其他外媒上得到消息认为是个爆点,起了很吸引眼球的标题比如“美军已经驻台xx”云云,这种标题当然很吸引人,也更容易炒作起来民族主义情绪来增加流量,但是他们犯了个错误,就是他们的速度比外交部和官媒表态还要快了,这其实是会惹怒监管机构的,监管机构想要的是对媒体的控制力,而不是让自媒体逾越“权威发布”的官媒,对外交事件的“定义权”必须在官媒手上,其实“上头”(中国外交部,几大中央媒体)没定性之前,美军到底是否驻台是个严肃的外交问题,毕竟“协助训练”和“驻军”在政府层级的外交辞令上是完全不同的含义,这就导致自媒体太过于追求爆点反而有可能会触怒监管主体,导致自媒体的账号被删除或者封禁,所以我想那位老板大概是害怕自己公司的自媒体人僭越了导致得不偿失吧。

  31. “台灣人民共產黨”是啥?

  32. 其實做好防護,看一看把廣告偽裝成新聞、煽動對立、進行意識形態灌輸的媒體也是有用的,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好反洗腦工程。

  33. 可悲的是就算将此文的内容告诉内地的普通人,也没有多少人在意,一方面是被愚弄久了反而说你是标题党引战,一方面是根本就不care因为要忙着赚钱

  34. 作為媒體消費者,假若沒有給予金錢,看了包裝成新聞的廣告,這不太能抱怨,但前提該廣告寫明「廣告」。這前提下,立場新聞的廣告新聞,我能接受。
    反而,蘋果網上新聞(雖然已被消失)的做法令我反感,連付費用戶都要看廣告。app廣告太佔空間,又有廣告新聞,我寧願給多些錢去掉廣告。最後為了去除廣告,我放棄用app用browser算了。
    插入式廣告都有高手低手之分,太低手衹會令人反感。香港媒體而言,低手代表為TVB,先不談他們新聞觀點如何偏頗,單是那些「直插式」廣告已令我避之則吉。

  35. 哎,真是不知地说什么好。

  36. 第一次听到把广告伪装成新闻这种说法,受教了。幸亏我平时没看短视频、今日头条,也没看新京报这一类的。我是没理由,也没权利说作者是逐利之人,年轻人谁不想赚钱养活自己。我也是看了你的文章,以后会记住广告和新闻的区别

  37. 那位領導會認為台灣傻事的報導突破底線,我想要不是對台灣有感情跟了解,就是很單純是一個常識人:看中天新聞是很有趣,可變成自己名下的東西可是恥辱到無以復加。

  38. 另外做個補充,例如台灣『報導者』這家優質新聞媒體就是純網媒,而且是不收廣告跟商業贊助的。

  39. 端新聞很專業,很有價值,因為這些專題非大眾最關注的話題,亦不是其他媒體有興趣寫的,

  40. 『配合平台的議程。』
    『以字節跳動為例,今日頭條和抖音的運營人員會向媒體方提供選題和新聞線索,並表示一旦出稿,就可以獲得官方的流量扶持,甚至登上熱搜榜單。』
    這部分讓我好奇,所謂『議程』,從根本的源頭是由『誰』來決定的呢?
    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吧,這篇文章所有亂象的根源也源自於此。

  41. 这不会是笑话驴写的吧

  42. 是說,中國網路媒體的畸形發展其中一個原因應該也是源自它們沒有資格自行採訪報導吧,所以文中主人公才會反覆複製貼上。

  43. “或许是一种犬儒,但是做一名新时代媒体人,谁又敢理想主义呢?”还挺骄傲哈哈哈哈哈

  44. 我不懂那個領導的底線,相較於「外國的壞事」的天災人禍,「台灣的傻事」又不會死人,真要有底線也應該先是「外國的壞事」吧?

  45. 有意思,納稅人繳錢給政府在各大網站app下廣告洗自己的腦,自己努力工作為了自己更穩定的被壓榨,絕妙

  46. 真情實感勸作者轉行吧,我也曾經是媒體人,挖過企業黑料,批評敲打過地方政府,但大多數時間是給甲方寫稿恰飯。跟我同時期的記者編輯們有的重新司考當律師了,有的下海賣茶葉了,有的去公關公司給車企策劃活動,而我上學深造改行搞保險了。轉行之後終於覺得自己賣保險是實實在在為社會做貢獻…

  47. iPhone拼寫錯誤,寫成ipone了

  48. 為什麼報導「台灣的傻事」對領導來說是突破底線的新聞?

  49. 親共分子解釋下,何謂“煽動情緒顛倒黑白”。以黨給予你們的罐頭話術條件反射式地回覆,只可證明到馴化的成功罷了。
    動輒以此類模糊不清的表述,來指責自由世界的媒體,倒讓人想起一則笑話。
    “這個媒體辱華”
    “如何辱華?”
    “他把中共做的事重複講了一遍”

  50. 好文章,認識了大陸新聞製作方式。謝謝端及作者。

  51. 嘿!整天看著黨操控的媒體的人,卻認為自己能知下天事,以為香港媒體“顛倒黑白”。其實最顛倒黑白的,從來都是隻手遮天的共產黨。

  52. 新時代下可悲的傳媒

  53. 比烂是最不可取的,就算真的有香港媒体这样,也不代表这件事情正当起来了。

  54. 真的不知道香港的媒体有啥脸面批评大陆媒体啊….煽动情绪 颠倒黑白的事儿干的还少吗……呵呵 真的很好笑……

  55. 然後呢?繼續為正能量算法添磚加瓦?那作本文有何意義?

  56. 从今年8月某件事开始就发现了,自媒体早就不要底裤了,要底裤的干不了这个。不管多大的title,多高明的话术都一样。

  57. “我不偷,也会有人偷,不偷的话,老大会打我。”其实,你可以做一个人。

  58. 而且你只想做挣钱的工作,不愿意做比较有新闻理想的传统媒体,还怪啥工作没有新闻理想呢。因为这工作的目标是挣钱啊。

  59.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认为新媒体其实不太是媒体。。。谷歌创造的这套算法奖惩机制下的媒体就是鼓励这种媒体的诞生。
    这种媒体获得的广告费用较传统媒体多确实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不值得。。。

  60. 错别字… iPone SE,配图为啥要配武汉高中?

  61. 这篇的延伸阅读没做好: 应该链接中国大陆媒体人全面审查自述那篇,再链接一篇网络审查员自述

    1. fisherman,謝謝你的建議,我們已添加你推薦的這兩篇。

  62. 饮鸠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