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代:不愉快的记忆,原住民在台湾影视剧中的变与不变

原住民本身甚至接受了这些被观看的视角,自我否定以致可能产生精神人格分裂危机,影视强大的亲民性,绝对是其中的主凶。
台湾 族群政治 电影 社会 风物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希望未來真的有主要由原住民造成的電影工作團隊。只不過這是改善下面引述的情況的必要條件嗎?
    //拍攝製作完全由他者/非原住民所主導,影片很難沒有一種想當然爾的一廂情願,很難不是導演的某種私慾的投射,或者為增加奇情的浪漫想像,又陷原住民成為「想像的異己」。//
    要避免一廂情願的幻想,靠的是製作者的身份,還是更準確的考證呢?例如對斯卡羅人的描述,對出征儀式、部落關係等等的落差。
    這些問題似乎是事實考證的問題?這樣一來製作者的身份就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了。

  2. 首頁大圖很明顯是《賽德克巴萊》劇照,註解卻寫「《斯卡羅》劇照」,作為一篇探討原住民影視形象邊緣化議題的文章,這種錯誤還真是諷刺......另外,文中一直寫「羅姝號」(Rover),但一般翻譯應該是「羅妹號」或「羅發號」。種種細節顯示編輯與校對的不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