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台湾软封城逾月,人们持续自律吗?“在家工作”状况如何?

一份网上流传的问卷,写满员工对台湾企业防疫政策的不满。我们替你做了初步归纳,并问了问台积电、纬创与和硕等大厂的防疫思路。
台北捷运站,乘客戴口罩进入车厢。
台湾疫情 台湾 公共卫生 公共政策 商业 政治 生活方式 科技 科技公司

在毫无预警之下,COVID-19 显然促发一场全球“在家工作”(WFH)的大规模试验。整整晚了世界一年爆发疫情的台湾,因疫情爆发又急又快,突显许多防疫的问题,也被民众放大检视是否真正落实“超前部署”,以及企业是否有效实施在家工作。

此前,端传媒曾在全台湾升至“三级防疫警戒”后,刊出一篇数据分析报导,探讨“软封城”后人流的变化与去向,结果显示三级之后,各地的人流降幅确实很大,逼近去年实施更强硬封城手段的城市降幅。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比较不同场所的人流变化后,前往“工作场所”的人流虽有所下滑,但降幅不到 20%,不只低于其他场所(如公园、零售店等),与其他国家的封城措施之下,也相对较低。此数据可以佐证,台湾的分流上班、居家上班的情况并不理想。

三周后,端传媒持续以相同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查看实施三级警戒后三周,台湾的人流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大家是否因为关太久而“自主解封”?此外,我们更搭配分析一份在网路上流传的“企业防疫政策普查”问卷调查结果,对照台湾的企业是否能跟得上“在家工作”的趋势,而身处其中的员工对此又是如何看待?

疫情之下,全球“在家工作”元年

由于全球已经历经疫情一年多,对这场大规模的“在家工作”早已有许多讨论,以美国来说,对在家工作的趋势预测,显然出现了两种分歧的看法:一个是对在家工作的生产力提出质疑,另一个则是对在家工作的趋势持乐观态度。

前者是一份针对来自亚洲的一家科技公司里的一万名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前疫情时期,这些员工的总工作时数大约多出 30%,生产率却下降 20% 左右,当中沟通成本明显提高。此外,如果家中有小孩的员工,工作时间增加更多,且生产力下降的幅度也较其他员工更高。

后者则是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对“在家工作”的调查,将近两成的美国民众有意愿继续在家工作,甚至有部分民众宁愿减薪换取更多在家工作的时间。这份报告进一步显示,去年 4 月至 12 月期间,其中有五成在家工作;疫情之前,这个数字只有 5%。与此同时,欧盟统计局也在 2021 年 5 月公布一份在家工作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15 至 64 岁的从业人员当中,去年有近 12.3% 在家里工作;疫情之前,这数字也是不到 5%。

一些科技公司也在今年提出新的工作指引,调整员工办公的型态。Google 在五月宣布,20% 的员工之后都可以在家办公;Facebook 也表示,未来员工若获得主管许可,可在家工作。

尽管“在家工作”的趋势尚未明朗,但也有媒体已经开始探讨,即便在家工作成为新常态,此间依然有工种与阶层的差距。《大西洋周刊》的报导提到,“在家工作”的好处更多是落在那些本来就在高营收企业里的高收入员工,以软体工程师为例,他们的工作只是换个地方做一样的事,并领一样的薪水。此外,那些位处市中心的商办房东或是商家将会因为上班人流减少而受到冲击,进而改变城市的样貌。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中国大陆,2020年初,COVID-19 在大陆爆发,对中国远端工作人口的渗透率起了很大的作用。截至 2020 年 2 月 3 日,阿里巴巴旗下的线上办公平台“钉钉”有超过 1000 万家企业,近2亿人用此软体进行线上办公。另外,市场分析公司亿欧智库则整理出一份数据,显示三月期间,全中国有1800多万家企业、超过3亿人选择在家工作。这些数据都远远大于过去几年。

2021年5月17日,台北市,一位市民在行人天桥上走过。
2021年5月17日,台北市,一位市民在行人天桥上走过。

台湾情形:一份初步的调查

在台湾,在家工作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迄今,尚未有任何学术单位进行正式研究。不过,自5月23日开始,一份名为“企业防疫政策普查”计划制作了一份问卷,在台湾知名论坛PTT与各大科技工作相关版面,以人际关系方式扩散,试图调查各企业是否确切落实企业防疫政策,或是如何落实。截至 5 月 31 日为止,这份问卷一共累积 了5424份回应。这份问卷也在六月持续收集劳工意见,并加入同一Google 帐号只能填写一次的规定,增加数据严谨程度。

此一问卷的资料公开,已经获得多家媒体转载、报导、引用,端传媒与数据分析顾问公司 Precoo 就此问卷资料进一步分析。端传媒将问卷结果聚焦于疫情比较严重的北部(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基隆市、新竹市),并将回应员工的所属公司,征询行政院主计处意见后,以行业统计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最终扣除掉无效问卷,一共有 4336 份有效问卷,当中有 1699 间企业的员工进行回应。

由于此份问卷是采取人际网络的方式扩散,取样过程中,不免会相对聚焦在特定产业,造成样本误差,另外不同公司也因回应数量,回应员工所属部门差异,而有不同的结果,以上皆为本问卷可见之限制之处。但本问卷已经是台湾疫情爆发以来,唯一一份大规模访问企业员工在家工作情形的问卷,依然可以就产业的居家工作情形,进行初步的概况描绘。而问卷的局限本身,亦可以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建议。

首先,我们先来追踪,在台湾宣布三级警戒后三周,人们移动的趋势有何变化?

“Apple 移动数据”的资料主要是计算所选国家或地区、次行政区和城市的“Apple地图”导航要求数量,并以 2020 年 1 月 13 日为基准点,凡是接续的人流量高于该基准,皆以大于 100 表示,反之,小于该基准则是以小于 100 表示。

结果显示,自 5 月 15 日台北市、新北市宣布升三级警戒至 6 月 11 日,全台湾的人流都出现明显降幅,此后两周的人流则保持在相对平缓的曲线。

北北基桃因地理位置相近,原先就有许多人是在台北市工作,但居住地在新北、桃园、基隆,因此周间因为工作通勤出现人流反弹的状况则更为明显。

至于作为科学园区的新竹市,因主要是积体电路、电脑及周边设备、通讯、光电等电子产业的所在地,其人流状况与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北北基桃明显不同。整体人流的绝对值高于台湾整体,以及北北基桃,也显示整体的移动需求。

不过无论是北北基桃、新竹市,乃至于全台湾,人流明显从 6 月 4 日开始出现明显爬升。

若将 Apple 的数据交叉对照 Google 人流数据也出现有趣的发现。Google 人流趋势报告主要根据开启 google map 定位记录设定(预设为关闭)的使用者,经匿名和汇总后产生。不同于 Apple 纯粹以总体数量为分析,而是进一步以场所作为区分,细分各场所人流下降情况,数据以 2020 年 1 月为基准点,观察全球人流的变化情况。

从 5 月 15 日升三级警戒以来,前往“住家”、“日用食品店与药局”的人流几周下来还是保持一定高点,至于“工作场所”的人流,除了前两周有比较明显下滑,接下来几周几乎没有太大的降幅,而整体的降幅也不如其他场所,像是大众运输、公园等场所高。此外,从整体趋势也能看出,周间、周末的人流差异明显,而周末结束后,周一的人流明显上升。确诊者居家隔离、市场人流的管控、工作造成的移动与群聚,成为三个最有可能的疫情破口。

减少“上班”造成的风险,是防疫重要关键

从许多传播案例皆可发现,工作场所的群聚,具有极高传染风险。比方说,台湾苗栗县在今年六月初爆发电子工厂的群聚感染案,18 天内,追踪 8 间工厂,累计 471 人确诊,其中又以京元电子的确诊数最多,共 342 人确诊。

即便是 5 月 22 日经济部长王美花已经先行公布“企业防疫指引”,呼吁各企业尽快进行分舱分流,减少非必要人力到公司,但随后爆发的电子厂的群聚事件无疑点出“分舱分流”的现实困难。

当然王美花也有提及台湾本地企业实施防疫政策的难处,表示台湾制造业是全球重要的供应链,落实防疫的同时得确保产能,“坦白讲,现在这个时刻因为每家公司状态不同,无法强制公司要怎么作业。”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于今年二月所公布的“国民所得统计及国内经济情势展望”,2020年各产业的GDP产值,制造业以 31.72% 位居第一,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占 31.26%,接着是批发零售业占 15.3%。不光是 GDP 产值,目前台湾一共有一千一百多万名就业者(不含移工),当中制造业就占了两百八十五万人,高达四分之一,说明制造业在台湾社会的主导地位。

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影响民众在家工作的落实程度。

能有效进行远端工作必须具备三大特征,高度数位化、具备分离性与灵活度。通常这样的特性更常出现在那些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产业。

反之,制造业更偏向人力密集的集中式办公,在生产产线上也时常需要人力操作机器,确保产能不中断,在家工作或分舱分流的灵活度,相对较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台湾政府宣布升至三级警戒时,许多企业几乎都无法快速落实分流政策。

根据这份“企业防疫政策普查”问卷结果显示,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周,“不能在家工作”占比为 28.53%;分流在家上班占比为 23.48%;开放自由在家上班的则为 21.77%。光是前两者的就超过一半以上,显示台湾企业难以完全落实在家工作。

此外,本问卷也有请员工针对所属公司的防疫政策进行评分,满分 5 分。在回应数最多的前十名产业中,平均分数排名最高的是“资讯服务业”3.939 分,其次为“广告业及市场研究业”3.673 分。而平均分数低于问卷的总体平均 2.6 分的则有“零售业”、“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专门营造业”。

实际上,不能在家上班比例高的产业员工,对公司的防疫评分多为低分为主,反之开放自由在家上班的则予以高分。这也说明,那些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并且在实体建置成本耗费较少的产业,通常能获得更高的评分。

若进一步细看不同产业的居家工作状况,会发现在本份问卷中,“电子零组件制造业”、“批发业”、“金融服务业”、“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的“不能在家上班”比例都偏高。其中单看电子业(含“电子零组件制造业”与“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也是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问卷里的员工最常反应的问题,多半是所属企业没有事先应对疫情的措施,导致三级警戒之后,分流的情况混乱,显示许多企业几乎没有制定在家工作的指引或是应对措施,也有部分员工反应老板明显对于在家工作的不信任感,认为员工在家就等于偷懒。

事实上,通过这次因疫情而被迫大规模居家工作的“实验”后,不少人也认为,台湾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社会,所衍伸出的特有工作文化,像是长工时、打卡文化、非得见面开会等特质,以及老板对于“没见到员工、便担心他在偷懒”的直觉反应,都是导致企业防疫措施可能无法落实的原因。

然而,若再深入细究问卷,可以看见更多比“制造业体质较无法在家工作”更细腻的议题。这份问卷所做数据,自有其局限,但从这“局限”出发,仍可看见不少台湾企业防疫政策的问题,甚至管窥各企业近年来在台湾仍保有多少实体制造部门、或者已经以研发与管理部门为主。若是前者,WFH的难度自然大大提高,反之则否。

以龙头企业台积电为例,在台湾的三大科学园区都仍设有晶圆厂,部分工程师与产线人员必须在线上顾机台,在家工作的幅度,相对受限。在问卷中,台积电员工的匿名回答,亦可展现此一景况。

有员工指出,台积电员工虽然被分为“红、蓝军”分组上班,但实际上分组并不确实,许多部门仍并不允许WFH,或者公司内部的“(工作)系统权限不会开,(在家工作)只能收信,进度如果做不完,考绩就会变差,分红就会减少,等于变相禁止WFH”,指台积电内部仍存在防疫隐忧。

对此,端传媒特地征询台积电对员工意见的看法、也请公司说明当前防疫措施。台积电公关部回应,自5月19日起,公司即启动分组营运模式,各组织将依规划与工作属性执行分组分流与居家办公,餐厅与其他厂内商店,也以梅花座、分时段入场方式进行防疫。

台积电公关部说,针对这份问卷内员工抱怨台积公司的部份,公司有持续密切注意疫情发展、并滚动式调整(指随时检讨调整)防疫相关措施,据了解,“(问卷内)反映状况如今皆已改善。”

台湾新竹市台积电总部大楼外。
台湾新竹市台积电总部大楼外。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的核心产品“晶圆”(制作晶片 / 芯片的材料),原本就在无尘室内制作,有员工批评,疫情严峻时,台积电仍有副总级管理人员要求员工进无尘室工作,无法保持社交距离。台积电也对此特别回应端传媒,在他们看来,“在无尘室内,由于环境之安全性及同仁防护措施完整,以及考量工作内容性质,较无一般情况下严格控制社交距离之必要。”

确实,晶圆厂的无尘室内特殊的生产环境,理应使传染机率大大下降。不过,也并不保证万无一失。根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发布的“建议企业强化分舱分流作法”当中便提醒,因为无尘室仍设有“休息室”让不同人员轮流休息,无尘室仍必须让员工分组错开休息时间,清洗、消毒口罩等耗材抛弃也必须做到确实。无尘室本身的换气频率,也要维持每分钟1次的频率等。若台积电员工所指“无尘室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场景,也发生在休息室,就仍有机率成为防疫破口。

另一台湾指标企业鸿海,近年来“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经营方针下,在台湾以研发、管理部门为主,在问卷中,收到鸿海员工投诉的比例,并不算高。

而在问卷数高于 20 份、员工评分的级距落差较大的公司中,除了台积电之外,另有知名代工厂纬创,其在台湾几乎没有工厂,厂区设在中国大陆,但仍有不少员工投诉,纬创在疫情爆发后的种种措施,并不符合防疫标准,使员工人心惶惶。

举例而言,纬创虽有分流政策,但仍“有主管要求同仁违反规定,任意更改组别轮流进公司上班,让分流失去意义”,或者园区传出确诊时,依旧要求员工进入危险区域上班。

对此,纬创公关暨行销企划处周文玲回应,公司自5月18日起便启动分流管制,虽然还针对“维持一定运营暨必须使用公司设备进行工作者”采分组分流,以确保企业持续运作,除此之外,“70%以上的同仁都在家上班”;园区传出确诊时,都采取比中央指挥中心更严格的标准来管理,“除中央指挥中心的隔离规定外,公司都会再延长一周,让同仁可以居家上班以维护其个人暨家人的安全。”

另一间知名的代工厂和硕,亦针对问卷中员工批评做出回应。和硕表示,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公司便开始实施人流控管,量测体温,每日请员工填写健康管理调查以监测员工健康状况,同时亦拟订异地备援相关计划及配套措施。在2021年五月后,和硕也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分流演练,保证员工有“选择在家办公以及给予请假的弹性”,也以问卷调查居家办公所需的设备需求,进行系统升级。

此外,和硕特别强调,公司有与医疗院所合作,提供员工专用快速抗原筛检站,以保障员工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在苗栗竹南爆发移工疫情的力成科技(超丰电子母公司),在这份表上有 9 位员工填表,虽然对公司平均满意度分数是2.4分,低于问卷总平均2.6分,但9位员工全部回应为“有条件在家上班”。一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或许是因为这份问卷以中文写成,“填表的多是台湾籍的管理层,所以可以在家上班,基层移工并不会来填写此份问卷。”

以本问卷中员工填写数最多的“广达电脑”来说,5 月 23 日确认一名员工确诊,隔天企业宣布员工在家上班。不过,到了 5 月 29 日,广达却发公告表示,将在31日恢复全员在公司上班,不分流,并说会加发员工口罩、调整公司内部工作动线以因应疫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校也宣布在家上课,导致市场上对笔电、平板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有通路商就表示,因为疫情关系,全球的笔电、平板电脑的供需本来就很紧张,现在台湾的这波疫情使得内需增加。无论是台积电、纬创、和硕与广达,都是在全球对3C产品热潮下,需求大旺的公司,各企业莫不希望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所以不会让产能轻易松懈下来。就连爆发出严重移工疫情的苗栗竹南京元电子,亦在短暂停班之后,宣布疫情获得控制、提前复工。

另外,一名业界人士也分析指出,许多企业不想让员工在家工作的原因,是担心资安风险,“但平日资安做得差的企业,即便员工待在公司,也照样可以把资料拷贝出去;反之,如台积电、鸿海这种龙头企业,即便你在家工作,也有很多加密措施,让你没办法外流公司机密。”这名业界人士指出,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各公司检视自家的资安规格是否今得起考验。

交叉分析之下,这份问卷的贡献,可谓留下疫情爆发第一周众企业的防疫措施群像,也在局限之中,照见不少未来有心研究者可能的调查方向:

首先,除了公司总部所在地,亦可调查员工所在的厂区位置,方便了解同一企业的各厂区、各部门是否因工作性质(究竟属研发、经营管理或生产)不同,而在WFH上产生不同难题。此外,亦可增加英语问卷,有利于外籍工作者填写,而企业究竟属于本土企业或外商,也应列为问卷调查项目之一。如此一来,这份问卷除了可以作为“疫情时在家工作”的实情调查,亦可成为台湾产业生态普查、看见台湾作为“世界晶片制造重镇”工作现场面貌的一次机遇。

(本文数据分析部分与Precoo公司合作进行)

(特约撰稿人江怀哲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倒數第三段「『今』得起考驗」應為「『經』得起考驗」。

  2. 生產設備都在工廠裡,各金融分行零售店面也都要有行員店員,大眾運輸也要保持一定服務,除非停工停業,不然本就不可能全都在家上班

  3. 本文是以產業的居家上班來調查,個人觀察這次防疫措施,影響最深遠的應該是校園學習的改變,不知道端傳媒是否會將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各級學校)自5月18日開始實施停止到校學習做一份調查報導?很期待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