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5日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台北市、新北市进入“三级防疫警戒”以来,不时会在网路社交平台上,看到媒体、网友分享台北“空城”的街景,并表示台湾人进入了封城状态,或者夸奖台湾“自律”,甚或配上“看好了世界,台湾只示范一次,在两周之内解除三级(警戒)”等充满信心的字样。
确实,台湾的三级警戒措施,就强制力与限制范围,远不及于一些国家如中国大陆、法国、英国曾实施过的“封城”措施,但许多舆论从冷清寂静的街头、门可罗雀的商家来观察,认为台湾民众自发的表现已经进入准封城阶段,有助于短期战胜疫情。
如果从公开可获取的数据来看,台湾民众的防疫表现又是如何?端传媒整理了几项关键数字,描绘台湾在经历“人流控管”后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明显改变?是否已经达到国外的强力封城效果?有没有仍有一些防疫的可能漏洞?
台湾:从“平行时空”跌回“现实世界”
过去一年当中,台湾曾在 2020 年时保持过连续 252 天的本土零确诊的纪录,即便后来“破功”,多数时候也都将本土确诊人数压在个位数字,被外界认为是“防疫模范生”,不时地会被与其他国家对照,显示台湾内部的生活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与世界处于“平行时空”的状态。
若回顾台湾过去一整年的疫情变化,在 2020 年上半年,台湾社会看着国际疫情蔓延,多少还是有修正生活方式、相对小心谨慎;但到了下半年度开始,“252 日零确诊”的“记录保持”期间,社会逐渐恢复成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回顾“Apple 移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注:采用“Apple 地图”匿名收集的汇总资料,呈现各大主要城市以及 63 个国家或地区的移动趋势。这些资讯,是透过统计向“Apple 地图”提出导航要求的数量所制成,接着会比对这些资料集,反映出世界各地驾车、步行或搭乘大众运输的人流变化),台湾从 2020 年 1 月初至今年 5 月中旬,整体人流仅在疫情发生前三个月,尤其是三月中旬,受到境外移入个案的影响,案例数上升,最多一天新增 27 个确诊案例,直到 4 月 8 日,累积 379 例确诊、出现 5 例死亡案例后,才导致台湾整体人流有明显降幅。
确实,台湾政府在 2020 年便发布了“社交距离注意事项”、“搭乘大众运输戴口罩”等政策,但在严格控制边境的情况之下,台湾的疫情受到了控制。截至 4 月 8 日为止,台湾境外移入案例为 326 例、远大于本土个案 53 例 ,这使台湾在前半段主要将防疫战略重点摆在边境政策上。
而平缓的疫情曲线,也让台湾的人流趋势从五月开始慢慢爬升,七月的人流甚至有超越疫情前的情况,这样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鲜少出现整体大幅下滑的情况。
总体而言,台湾社会过去一整年的人流趋势,不算受到疫情太大的冲击,直到今年五月,华航诺富特出现群聚感染事件,间接引发社区感染,才导致台湾出现的大量本土确诊个案。
接连几日破百确诊使得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相继宣布双北(台北市、新北市)、全台湾提升至“三级防疫警戒”。
“三级防疫警戒”宣布之后,全台湾的人流趋势直线下滑,以台北市来说,自 5 月 15 日宣布三级警戒前七天的平均与宣布后当天至 5 月 21日 的平均比较,共下滑了 33.3%;新北市则是下滑了 35.3%,从下图(编按:即“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台湾整体人流有何变化”一图)来看,宣布三级防疫警戒后,人流成悬崖式急降,并且从5月15日开始经历周末及周间上班时间,人流持续维持低点,降幅为去年疫情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
虽然“三级防疫警戒”算是软性封城(soft lockdown),但从数据来看,台湾人流下降幅度,的确不输给国外的强硬封城。
各国比较:台湾自主封城
现阶段台湾所实施的“三级防疫警戒”(避免不必要移动、活动或集会。停止室内五人、室外十人以上的家庭聚会和社交聚会。营业场所及洽公机关落实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就强制力与限制范围来说,其实都不及于一些国家如中国大陆、法国、英国曾实施过的“封城”措施。
端传媒特别挑选七个于去年实施过不同程度“人流控管”的城市,试图了解不同力道的管控政策下,各地的人流受到怎样的影响,比较前后七天的人流平均值。诚然,各地的人流趋势,不光是受到政策影响,还包含疫情曲线,甚至是各地不同民情的影响。但同样面对首度“人流管制”依然可以看出明显差异。
以法国来说,3月17日累计确诊达到 9134 例时,法国总统马克宏表示“我们正在作战,一场卫生的战争,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刻宣布实施全国封锁(Nationwide Lockdown)政策,这段期间所有民众都必须待在家,任何离家的民众都必须填写一份官方表格,并注明外出原因,没有表格的违规者会处以 135 欧元的罚款。如此强硬的手段使得巴黎市在封锁前后七天的人流平均值,下降了 44.6%。
美国加州州政府则于 3 月 16 日,实施居家避疫令(Stay Home Order),限制所有加州民众除了外出执行必要工作,或购物以满足必要需求外,均须待在家中,使得洛杉矶在封锁前后七天的人流平均值也下降了 38.1 %。至于纽约,实际上是在 3 月 20 日政策宣布的当天(政策则是两天后生效),人流就已经出现显著下滑。
当然,也有国家希望在不影响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同时实施人流控管,比如说,2020年 4 月 7 日时,日本政府宣布的“紧急事态宣言”,呼吁民众尽量避免“三密”活动,也就是避免密闭空间、密闭人群、密切接触,但这些措施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更多是呼吁民众配合。在此种管控情形,东京市在封锁前后七天的人流平均值则仅下降了 17%,并且维系时间不长,很快就往上爬升。
以限制力道来说,台湾的“三级防疫警戒”在这些城市当中顶多位于中间,但就结果而言,无论是开车、大众运输、走路的数据,前后一周的平均降幅皆超过 30%,在七个城市当中位居前位。也就是说,若观察现阶段的数据,确实可以表现出双北确实进入一个“自主封城”的状态。
台湾的分流上班、居家上班的情况,在“自主”的情况下并不理想,雇主的防疫措施及政府防疫假要如何加强分流上班、居家上班的幅度,应该是未来防疫的重点。
“自主封城”后,人流去了哪里?
5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台北市、新北市进入三级防疫警戒,人流立刻有了显著的变化。
根据 Google 人流趋势的数据显示,大众运输、公园、休闲场所等地方的人流明显下滑,至于日用食品店的人流数据,的确反映了台湾5月15日宣布三级警戒后,人潮挤满卖场、市场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往日用食品的人流在高峰后有减缓,但仍有在上周有上升的情况,并且始终维持基本人流,台湾民众在日常采买上的移动需求仍然很大。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通往“住家”的人流大幅提升,工作场所的人流虽然有所下滑,但下降幅度不到20%,比起国外的强力封城措施下,工作场所的人流有更显著的下降幅度,如洛杉矶31.30%、纽约26.34%、巴黎63.18%、新加坡43.09%,台湾的分流上班、居家上班的情况,在“自主”的情况下并不理想,雇主的防疫措施及政府防疫假要如何加强分流上班、居家上班的幅度,应该是未来防疫的重点。
同一天宣布三级警戒的台北市、新北市面对“人流控管”也有着不同的人流结果。尽管两者在人流控管前后平均降幅皆在 30%-40% 之间,但仔细观察,两者的数据还是有些差异。
自从 5 月 10 日台湾开始出现本土案例以来,台北市的人流,无论是开车、大众运输、步行的数字逐步下滑。新北市的人流下降趋势虽然高于台北市,但在疫情爆发前,新北市民众就有比台北市民更高的移动需求(譬如由租金较低的新北市区域通勤至台北市中心上班)使得人流下降的绝对值仍偏高,这或许是目前新北市疫情较为严重的客观因素之一。
从疫情人流数据趋势来看,确实可以看出,台湾民众面对“人流控管”政策时,第一时间确实愿意高度配合。而随着疫情升温,希望政府进一步“硬封城”的呼声也从未断过。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研究,若针对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九个国家封城措施与疫情发展情况进行案例探讨,最终会发现,封锁政策要有效,关键不在于采取严厉措施,而是必须“及早开始,逐步解封”。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国家在实施强力封城措施之后,过一阵子还是没办法顺利压制疫情,使得后续必须反反覆覆颁布不同标准的封城措施。毕竟,封城措施需要考量的并不是严格就好,还必须考量民众对政策的接受与实践程度,各地可忍受的程度,也与当地情形、民情差异有关。万一民众“忍不住”开始出现较为剧烈的移动,又会进一步影响疫情。
而台湾,正要面临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经面对过的挑战。截至今日,台湾进入三级警戒才刚满一周,本文所能收集与观察台湾三级警戒后的数据,仅到5月21日。台湾未来的趋势如何?民众是否仍愿意配合政府的命令,少出门、少移动?仍值得持续关注。
专家:封城的“效果”,要一段时间后才能看见
从台湾封城前后的总体人流可以看出,在五月下旬疫情爆发之前,台湾的日常生活,其实大致上保持“正常”状态,除了边境封锁,国内的移动可说是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美国奥瑞冈州立大学教授、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分析,五月这一波的疫情,“绝大多数确诊案例,是在我们尚未得知社区感染已经开始的时候所传染的”,纪骏辉分析,从扩散感染的途径来看,母亲节应是扩大传染的一个重要契机。
纪骏辉表示,指挥中心开始实施三级警戒之后,只要管制措施有效、民众配合减少活动,第二周应该就可以看到新增确诊人数曲线趋向平稳,甚至下降。
不过,纪骏辉也以去年美国经验提醒,若一时之间,新增确诊认数并未下滑,可能是因为短期内确诊与筛检人数暴增,若超过筛检能量,便会有结果上的延滞,也就是台湾近日爆红单词“校正回归”的源头。
纪骏辉认为,而若以“七日滚动平均确诊人数”来观察,便比较能够精准反应感染时间,避免不准确统计,也能较清楚地看见人流移动管制措施的效果。
综合台湾当前的确诊数、采检阳性率与未检验的检体数量来看,尚无法肉眼看出“三级警戒 / 自主封城”的效果。但正如当前的疫情扩散,是自母亲节始,接下来一周,若台湾民众能维持首周的“少出门、少移动”状态,才有可能争取在未来的两至三周内,看见疫情曲线逐渐被压平的曙光。
(作者卞中佩为政大创新国际学院助理教授、李家豪于澳洲Monash大学金融双主修计量经济系)
(台湾社会的韧性能否安然度过疫情?欢迎参加5月27日周四 20:00 - 21:30 GMT+8,专门向端传媒会员开放的“小端夜谈”,本期话题为:疫情突袭,台湾能否维持疫情防线?接下来必须注意什么?)
幾好的分析比較,知識公共化
无论如何,台北的人流确实是自主减少了,这一点上台北新北确实很了不起,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比不上。
這數據僅限於使用iphone的人們。只能分析出上層消費階級人們的移動數據,更有趣的是,大概沒有人知道自己無償地提供了自己的移動資訊吧。
可以校正回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