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轻菜鸟炒股热:我还有理想,只是多了一个钱字

“我不是对香港绝望, 而是我发觉如果我尽快做到(有钱), 我就会变成有希望的人。”
美国 香港 世代 商业 科技 经济 金融

“我每一次交易,都是all in(全下)进去,all in 出来,”去年年底,林俊豪第一次开通网上证券商户口,就将3万港元——几乎全部积蓄,投身美股市场。4个月后,户口赚到了19万港元,他转身又将19万全数投入美股GME。

林俊豪今年24岁,出身基层家庭,目前在大学传理系读四年级,同时也是一名网络作家。以前大部分闲暇都用来写作,读书,玩游戏。这半年来,他的眼睛离不开手机的券商app,又或上网研究GME(美国上市公司游戏驿站,英文为GameStop,美股代号GME)。

2019年9月,程志康第一天上大学,他打开电脑,屏幕一半是课堂的Power Point,另一半则是虚拟货币的实时升跌图表。旁边的同学看到,说起自己也有投资美股,几年前已买入特斯拉汽车的股票(Tesla,美股代号TSLA)。程志康后来发现,近乎他新认识的所有同学,都有接触股票。有些学兄,会带同十几个同学每天举行“大会”,讨论某股票的财务报表,应否买入等等。

2019年以降,香港前景未明,疫情又起,一波又一波新转变,令城市蒙上阴影。然而资本世界有如平行时空,一路高歌猛进。一间蚂蚁金服未能在港上市,后边有数十间公司排队,等待成为最新的IPO,衍生巨额新富。据香港交易所数据,2020年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及各种衍生产品成交量,均创下历年最高纪录。

股市热潮亦见于外国。美股迎来新一波牛市,今年4月道琼斯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同登历史新高,受此消息刺激,台湾的加权股价指数同月亦创新高。牛市之下,散户纷纷入市,不乏众多年轻人和学生身影。在美国,知名券商应用软件“Robinhood”2020年第1季增加了300万用户,其中半数都是新手投资人;根据Robinhood数据,该平台用户年龄中位数为31岁。另外,由腾讯、经纬创投等持有的富途证券国际(香港)去年表示,美港股网上交易平台富途牛牛,90后用户增长快速,目前占该平台用户量约43%。

一边是北水与大户的盛宴,一边是低迷压抑的政局,投身股海的香港年轻人在想什么?他们的投资模式和以往的散户有何不同,又如何面对政见与利益的矛盾?我们采访了四位22-25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透过港股赚到房子首期,有的炒卖虚拟货币、每天平均赚取1000港元,亦有人瞬间输掉一半积蓄,从此决定不再投入市场。

林俊豪觉得,这些年日常里的娱乐、生活也停了,就连学业也停了,每天就是浑浑噩噩地生活。“唯一你能听到不断更新的消息,不是疫情,就是股市,”对于将来,他这么形容,“我不是对香港绝望, 而是我发觉如果我尽快做到(有钱), 我就会变成有希望的人。”

将19万港元全数投入美股GME的大学生林俊豪。
将19万港元全数投入美股GME的大学生林俊豪。

散户的直觉

2021年1月初,一个星期五晚上,林俊豪按著手机,眼晴离不开一家手机券商app的区间涨幅榜。

盯了4个小时,凌晨4时50多分,美国股市就要收市了,突然,一只代号为FTFT的股票急升,很快直升涨幅榜首位。林俊豪打开另一家网上证券行SoFi的应用程序,快速点击两下,买入。三万元从户口消失了一秒,又出现在属于FTFT的界面上。

“ 都不管它是什么, 感觉上会升就买入了。”林俊豪说,当时的股票知识还是菜鸟级,买卖全靠“直觉”。紧接著的星期一,他准时打开应用程序,数字显示赚了80%,他连忙卖出所有股票。

他第一次对股票产生兴趣,是2020年8月的政界大事——警方大规模搜查《苹果日报》,包括创办人黎智英在内的壹传媒4名高层因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被捕,大量愤怒的市民选择购买壹传媒股票(股票代号:0282)来表达支持,壹传媒股价一度飙升344%。一个月后,香港警方拘捕15人,称其涉嫌操控股价。

以前只关心时政新闻的林俊豪第一次旁观到股市的魔力。“它(壹传媒股票)最高升到19元,除以2毫半(爆升前的价钱)——76倍。我就想,我如果放5万元进去,就变成380万。”12月,他开通了总部位于美国的券商、SoFi香港的户口,又下载了富途牛牛的应用程序。

早期,他对股票投资近乎一窍不通,连盘前盘后的概念亦是懵懂:“我以为这只股票在5元收市,下次开市应该也会于5元开市。”他最初的投资策略,是瞄准涨幅榜中急升的股票,不问基本面,不问财报,凭直觉进出。

70后的孔雪茵,今年初也突然感受到身边年轻股民的浪潮。一个平常从来不关心财经的朋友,突然问她是否是否应买入汇丰的股票(股票代号:0005)。“这个朋友20多岁,以前爱买名牌手袋……上年,她突然过来问我,应否买汇丰(的股票)。”其时,汇丰因于去年宣布不会派息,股价正值低位,“她跟我说,就是买手袋的概念,之前40几蚊,现在30几蚊,好抵,有折扣。”

孔雪茵现就职于证监机构,以前是资深财经记者,面对后生无畏,她感觉自己一时跟不上时代步伐。“网上不是说吗,现在年轻人是买了股票,才开始查“what is stock”……就像是后生的牛头角顺嫂……以前她们是被耻笑的对象,现在(的风气)则会耻笑看基本面的人,”今年年初的GME事件,也让她颇为冲击,在她眼中,投资不应该投放感情,“竟有人说,为了要对抗大户,不会理会公司的基本因素。”(编注:“顺嫂”是香港上世纪八十年初的电视角色,后来被用作形容无知妇孺。)

震惊之余,她也下载了富途牛牛等交易软件,观察新世界。在她看来,投资应用程序的流行,可能是引致冲动炒股热潮的原因之一。回看2004年,她第一次投资股票,虽未至于要打电话给经纪下单,银行及证券行亦已开始有网络服务,但操作复杂,也必需使用电脑。

孔雪茵说,现在一部手机在手,就随时随地可以买股票。另外,这些网上证劵商不时会以送出“碎股”以作招徕,例如SoFi,近期标榜只要成功开户,即可获赠价值100美金的亚马逊公司(Amazon,美股代号:AMZN)股票,而每天登入SoFi,即可累积分数以换取特定股票。

以前作为散户,如果想获得股票相关新闻、公告、各项报告等信息,需要逐一搜索,现时一些券商的网络交易平台,连即时的图表技术分析、以数据研判市场讯号、趋势等功能,亦一应俱全。

前资深财经记者,现就职于证监机构的孔雪茵。
前资深财经记者,现就职于证监机构的孔雪茵。

孔雪茵说,金融数据供应商彭博也有推出一部名为彭博终端(Bloomberg Terminal)的电脑系统,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上述信息。“这个系统每个月的订阅费用约1万港币,现在(某些券商平台)是免费。”

她也留意到,新技术和应用程序,几乎将整个投资理财的生态圈囊括其中,除了投资,还提供讨论区。例如富途牛牛,每一只股票都有专属的讨论区,中港股民各自用繁体字、简体字,快速讨论,若该股票为话题焦点,近乎每一秒就会有一条新评论。“里头好搞笑的,什么人都有,我甚至学会了一些大陆用语。”孔雪茵说。

财经专栏评论员徐风对端传媒指出,以前大家会在香港讨论区、高登的财经版讨论,用户一般会认真讨论数据、讲财务知识,现时连登和富途牛牛等,则充斥了迷因、趣味性的言论。“炒股票除了是想赚钱,也可能当它是一种娱乐,”徐风观察。

例如,网民会随著方舟创新ETF(ARK Innovation ETF,美股代号:ARKK)的股价升跌,改变对其行政总裁Catherine Wood的称呼,股价上升时称其为契妈、圣母,反之则称其“臭X”。又例如,在特斯拉股票的连登讨论板中,第一个帖子必然是将行政总裁Elon Musk“神圣化”的绘图,下边附有彷照圣经写法的马斯克(Elon Musk)福音:“TSLA是你们的方舟,信者必得救(1:1)”。

孔雪茵表示,这股新手投资的浪潮,并不专属于年轻人。“现在信息蔓延得更快,以前可能只是师奶围著讨论,现在漫天信息,不只香港,美国也在谈,炉大了,信心也大了就会投注。”她指,以前已有不少股民单凭消息入市,现在不过是社交网络发达,让这类股民更容易浮现在公众面前。

观察身边朋友,林俊豪觉得,身边不少朋友买股票时还是相对谨慎。“保守的比较多……会做研究, 入少少钱试一下的那种。”

他说,朋友Ken是他的股票启蒙者。2017年,21岁的Ken于副学士毕业不久后,就投入股票市场,最初以月供股票形式,投资香港中华煤气(股票代号:0003)。后来他留意到,连登用户“面咪妈”极受关注,因为他几乎每次的股市预测,都被认为和结果相反,Ken开始专门去买“面咪妈”说会跌的股票,后期也买入不同的焦点中概港股。

股龄4年,Ken表示自己赚得近60万,足以支付小型房屋单位的首期。不过他自言,最近在投资理念上,和林俊豪等朋友出现分歧。

“2019年之后才投资的人,会觉得投资是一件好简单的事。”Ken认为,股市投资一年有10%回报已经非常出色,但反观身边好友,没有30%回报的话就诸多不满。在Ken看来,GME事件对市场来说并不健康,“纯粹靠消息涌入去…… 所有(股票)基本面, 已经不Work(行不通)。”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对端传媒表示,冒进无关年龄,更多取决于个人性格和股市是否畅旺;通常于牛市阶段加入的散户,其投资心理亦自然期望高回报。他进一步指出,其实随著工具与信息的普及化,年轻人所作的投资决定,理论上有可能更加稳建。

“以前炒股,可能什么信息都没有,人家说你就信。现在年轻人则习惯信息科技,可能有google,参考了很多意见才决定……本质上是好事。”麦萃才说。

富途牛牛有关GameStop股票的讨论区。
富途牛牛有关GameStop股票的讨论区。
网上证券商SoFi的应用程序界面。
网上证券商SoFi的应用程序界面。
外国社交网站Reddit上的r wallstreetbets讨论板。
外国社交网站Reddit上的r wallstreetbets讨论板。

“赌徒”的风险管理

投入资本世界之后,程志康的心脏大起大落。

2018年暑假,他无事可做,表哥跟他说起以杠杆炒卖虚拟货币这回事。回家后,他尝鲜心态,放入4000港元试试。相比普通股票,虚拟货币全天候开市,几乎每一秒都在上落,幅度甚大。

程志康说,当时初次接触投资,表哥已教他玩杠杆,他一开始没多想,以为杠杆是投资的必然与基本。初生之犊,他每一次交易的杠杆逐步攀升,由一开始的5倍,到10、20、50,最夸张的一次,是75倍,即实际上只需要投入4000港元,却可以买入价值30万港元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的杠杆是以保证金制度运作,不同的杠杆倍数,就会有不同的保证金率。假设75倍杠杆的保证金率是1.3%,即该虚拟货币的价格,只要下跌1.3%,交易平台就会强制卖出投资者持有的虚拟货币 ,保证金全失。而1.3%的上落,在虚拟货币的世界,可以是刹那之事。

程志康觉得,自己最初的投资心态有点病态,“升一元好像赢了整个世界,跌少少心情好像破产一样。”

经历最初的刺激以后,程志康跌入对数字的麻木。最多的一天,他交易了近30次,“好像入了部机,钱已不是钱,只是数字。“我一个早上就赚了二万,我起床按两个键,然后过了一小时就有二万元。”今年2月,币价狂飊,他帐户的数字跳到15万。同月22日,数小时内,他投资的以太币由1900美元跌到1100,十几万利润没有了。

经历这次损失,他开始改变投资方式。“我觉得没有理由像赌徒去赌,就去买书看,看了十二三本书,”他亦使用一个名为Trading View、为投资者提供不同技术分析工具的网站,“我就逐个逐个工具search,到底这个工具在说什么。”

现时,他说自己整理了一套技术分析方法,亦会执行风险管理——每赢两万元,就会抽走一万元。截至目前,他实际赚取了4万多港元,平均每日可于币市赚取1000港元。

改变了的,还有投资动机。最初赚钱,是为了游戏课金,最近则开始思考买楼和未来的生活水准。他今年22岁、攻读商科,去拜访一些社会地位颇高的亲戚时,已经思索将来怎样才可以达到他们的生活水准。

“你想你每个月人工,这样慢慢等,等到不知几时才买到楼,所以我才开始会专注多点下去投资……你不去管这些钱的话,它只会越来越贬值。 ”

多次孤注一掷之后,林俊豪也开始看书,透过youtube影片学习财经知识。不过,投身实战之时,他认为这些知识“真的没有用,你看市场反应会更好”。

今年1月19日,专门沽空股票的美国空头机构香橼研究,发布了对美国公司游戏驿站GME的沽空报告;其创始人安德鲁·莱夫特(Andrew Left)称买入GME股票的散户是“蠢货”(suckers),瞬间激怒一众网民。加上GameStop本身是老牌游戏零售店,莱夫特的态度亦令美国网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愤怒。

以美国社交网站Reddit的r/wallstreetbets讨论板为首,网民以对抗做空的对冲基金、华尔街大鳄为口号,号召人们买入并持有GME,令股价急升,迫使沽空机构为履行期权合约,购回股票,令股价再次飊升,产生轧空(short squeeze)现象。一时间,大量撑GME的口号席卷整个网络,大量meme图以至分析文章,飘洋过海到连登、富途牛牛等网上讨论区。

林俊豪最初只是在涨幅榜看见GME气势如虹,是以于40多美元时购入,70多美元卖出,资金瞬间翻上数倍。他后来开始从网络吸收各种有关GME的信息,从而坚信一套GME的股价将会一路狂飊的理论。

2021年5月9日中环,互联网券商平台富途牛牛的广告。
2021年5月9日中环,互联网券商平台富途牛牛的广告。

说起这套理论时,他彷如基金经纪——从轧空、裸沽空、Gamma Squeeze (伽玛挤压),6月9日的股东大会、Proxy Card、Control Number,2008年大众汽车事件,一连串名词及术语连珠炮发,解说了30分钟。“GME的股价,理论值是无限大,”4月15日,他将积蓄19万港元再次投向GME。

同样买入GME的,还有24岁、已毕业工作的罗家伦。2020年年底,他第一次投身美股市场。他说自己性格稳重,最初计划以一半积蓄、约二万港元买入Apple,当长线投资,“打算几年之内都不会动它”。

今年1月,罗家伦也在区间涨幅榜留意到GME,在“半明半解”的状态下,他以数千港元小试牛刀,转瞬赚得数千。后来,他将Apple的二万元尽数抽出,连同刚才利润,共计29000多港元,一并买入GME。其时,股价一度升至500多美元,他觉得仍有上升空间。

“好像有参与到一件财经界的历史事件,”他说自己当时被网民情绪感染。同日,多间网上券商禁止买进GME,股价急泻,触发多次熔断。跌到60多元之时,罗家伦无法忍耐,全数卖出,后来他为追回损失,不断做短线交易,虚转一轮,打个平手。

看著红红线线的图表,罗家伦说自己只感到累。最近,他放弃了投资。

轧空(short squeeze)

又称空头挤压,是股市术语之一,通常发生在沽空交易中。所谓沽空,即交易者判断某一只股票未来价格将会下跌,先从经济商或证券机构借入相应股票并立刻售出,待股价下跌之后以低价买入,还给出借方,从中赚取差价。当股票价格并没有下降,沽空者为减少亏损,及出借方的压力下,被迫以较高价购入股票,是为轧空。上述行为有机会令股价继续上升,引发更多沽空者买入股票,做成循环,可能导致股价有更大的涨幅。著名例子为2008年的福士汽车(Volkswagen)事件,当时因轧空,福士汽车一度成为世界市值最昂贵的公司。

不是善忘,是认命

美股港股虚拟货币一路亢奋,对比香港的压抑时局,彷如平行时空。

Ken每天都要从将军澳到港岛上班。反修例运动后,他响应“罢铁行动”,每天更早起床坐巴士。起初选择投资平台时,他坚持不用中资背景的富途牛牛。

不知何时,他发现自己开始坐在地铁车厢,看著富途牛牛的界面。他说,自己不是善忘,而是“认命”,“接受我会依赖地铁,依赖中概股”。他说,自己平日会尽量在饮食上选择“黄店”,即那些支持反修例运动的餐厅来消费,以作弥补。

然而他想起,自己以前都会批评吃“黄店”来赎罪的人。“有点像,以前被批评的人,就是现在的自己,”他顿了一顿,“真的没办法。”

程志康说,自己政治立场偏“黄”,即倾向支持香港抗争,而使用的投资平台是一家中国公司。他说自己对此并没有太多挣扎。“最简单,也是最不合逻辑(logical)的例子,东江水。你在家中的用的东西,也可能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的。”他认为,身处此地,没可能完全避免所有和中国有关的事物。

面对香港如斯境况,程志康近来也有想过移民。“ 但不是短期内的事。我预计我移民以后不会做任何打工的事情。 等于退休吧。”

2021年5月9日中环,银行外的恒生指数牌。
2021年5月9日中环,银行外的恒生指数牌。

平日生活里,林俊豪坚决不吃“蓝店”,即被认为支持政府和建制力量的餐厅。最初开始投资,他只利用富途牛牛作为追踪股价、收集信息,拒绝在上面开户,“不会给它钱。”

他的第一桶金,FTFT,未来金融科技集团,亦是一家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他起初没有留意,知道后亦没有挣扎,后来也陆续购入不同的中概股图利。“赚钱起来,有点像六亲不认,”他举例,就好像是富途牛牛的讨论区,大家会自动回避政治,感觉投资盈利和政治光谱是两回事。

“我觉得中概股有点像是condom(编注:避孕套,比喻用完即弃),我对它没有感情。”然而,富途牛牛就有一点“感情”了,实在太方便,“是有少少合理化自己。”

他开始意识到,运动炽热之时,为社会的想法,比为自己更大,但随著运动落幕,“自己”又占上风了。

一天,在荃湾一条天桥上,他和女友在人来人往之间,谈GME,谈staycation。依稀,一曲“愿荣光归香港”,在一个街头卖艺老伯的二胡中传出。随著步伐,声音渐响,那一刻,勾起他许多记忆。“我当下的内疚感全部爆发出来,”他和女友突然陷入静肃,直到听不到二胡声后,才再次开口聊天。

林俊豪承认,自己有点自私。他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历年辛苦工作,女友的家境比他好,今年快将毕业,他自然有些压力。“香港一直都是向钱看……已经入了骨。大三大四, 准备入社会……我们全都处于准备步入将来的阶段,在一个很大的转折位置。”他也是网络作家,笔名叫木鎷紫柃,曾出版《流星少女》一书。

访问前几天,正好是他生日。踏入24岁,他想起从前自己卖出一本书,大约只有6港元的收入 。“我以前讲理想,现在不是不说, 而是关乎利益。我的理想会有一个钱字。”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程志康、罗家伦、Ken为化名。)

(端传媒实习记者林咏祺、何颂盈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读者评论 1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omg, 如果端的其他文章用林鄭月娥這個字用了20/30多次,是不是又收了政府錢/林鄭錢寫繕稿XD

  2. 怎會是廣告,太敏感吧

  3. @MCHEY 第一, 你憑什麼肯定端傳媒是收了富途牛牛的廣告費? 第二, 如果大部份受訪者都是用富途牛牛, 自然會多次提到富途牛牛。例如去訪問網絡影片製作者, 我相信絕大部份都會使用到 youtube。 那麼如果在文章中多次提到 youtube, 又是否在為 youtube 賣廣告?

  4. 順帶一提,作為富途與SoFi的用戶,我想要點出的是富途能購買的金融產品較多,例如期權,牛熊證,認股證之類的,但缺點是美股交易要收佣。而SoFi介面雖然較簡單,但是勝在美股交易免佣金。兩者之間的取捨不能完全等同於「中資v.s.美資」 或者是黃藍之爭。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富途牛牛,usmart以及華盛三家互聯網券商都是有中資背景,而且他們比本地及外資券商在用戶的社交體驗上都有更多著墨,就例如文中提及的每隻股票的討論區。

  5. 如果我哋睇翻鏗鏘集同樣會涉及到某些特定品牌的集數,例如是香港製造,以及防疫用品的集數,就會發現,節目的旁白從來都不會直接點出產品或品牌的名稱(即使畫面上不斷地都會展示出)。同理,這篇報導中的 「富途牛牛」可以用(某中資科技巨頭戰略投資的)某中資交易軟件代替,SoFi用美資交易軟件代替。有用過的自然心照不宣,未用過的也不會因而覺得是被推銷。這理應是記者基本功吧,事實上是否點出產品名稱對於理解本文核心思想根本沒影響,畢竟又不是像D&G事件一樣是某個特定品牌/產品發生的事件。

  6. 不認同是證劵商廣告,的確該券商在近兩年成為香港,特別是年輕股票新手的首用投資平台,確實準確描述題目的風潮,令讀者有共鳴。就如Facebook成為社交媒體應用程式的代名詞。
    利申,本人90後,沒有使用該平台。

  7. @ everydaydreamer 「點解一定係牛牛的鱔稿,而不是sofi的?」全文牛牛一共出現17次、sofi不過5次左右……提及牛牛,行文多為強調,sofi更似陪襯罷了。洗地就沒意思了,沒必要再討論。btw,應該係嗰個不是果個。挑剔錯字當觀點更無意思。

  8. @MCHEY 點解一定係牛牛的鱔稿,而不是sofi的?篇文都好多次講sofi,而且我睇完更加想用sofi,果個受訪者話債券,都係美國總部的公司可靠啲。而且,牛牛點需要係端落廣告⋯⋯ btw,應該係鱔稿不是線稿。

  9. 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大陆的年轻人们也是这样想的…..”

  10. 第一次留言。太失望,明年不會繼續訂閱!端已經淪落到不敢承認廣告線稿了?那就應該將文中某牛換一種說辭,你們是電子傳媒,文字可以立即改正。
    還回復kkk留言說「其中幾家不同的券商應用平台是作為一種新聞現象而被提及和報導的」,更是混淆視聽,大家都知道你只是不斷在提一家券商某牛,而不是幾家。如果此文不是廣告,那編輯部就應該管管了。

  11. Strong Hold🚀💎

  12. 如果这篇稿子是在给券商做广告,那应该明确标识。

    1. 謝謝讀者查詢提點。這篇報導沒有涉及任何廣告活動,其中幾家不同的券商應用平台是作為一種新聞現象而被提及和報導的。端傳媒在深度報導中不涉及廣告成分,廣告相關活動一定明確標示,謝謝讀者提點和支持。

  13. 心酸:
    一天,在荃灣一條天橋上,他和女友在人來人往之間,談GME,談staycation。依稀,一曲「願榮光歸香港」,在一個街頭賣藝老伯的二胡中傳出。隨著步伐,聲音漸響,那一刻,勾起他許多記憶。「我當下的內疚感全部爆發出來,」他和女友突然陷入靜肅,直到聽不到二胡聲後,才再次開口聊天。

  14. 過分多次——絕對不必要地——提及一個特定投資app的名字,令人懷疑記者的企圖

  15. 受惠於各國在疫情期間的放水,還有幣圈的火熱,散戶炒股回報率贏過大機構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此產生的,對自己投資能力的高估最為可怕。

  16. 富途牛牛的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