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亚裔长者遭袭击致死、亚特兰大枪击案等多起仇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爆发了反亚裔歧视运动,要求社会正视亚裔族群长期以来在美国遭遇的不公平对待。本文作者是一位先后在美国加州和德州生活的华裔女性移民,她向端传媒投书,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在美多年的经历与观察。
在德州青年David的Facebook页面上,我几次见到他转发与Covid-19疫情和种族歧视相关的内容。一次是一幅漫画,中国国旗被改成蝙蝠的形状,五颗星旁边写著“virus corona”;还有一次是一篇悼念疫情逝者的文章,他转发并评论“一切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吃蝙蝠”。
我和David算是朋友,在不同场合的派对上交谈过几次,也互相关注了社交媒体帐号。当我问他究竟是怎么看病毒、中国和种族的问题时,他搓著手,想了很久。“我并不讨厌你,”他对我说,但他相信因为中国政府在疫情上没有说实话,所以疫情才会在美国蔓延,他认为美国人现在经济和健康上遭遇的困境,都是中国人带来的。
这些言论是疫情的“遗产”之一。疫情前,David打两份工。白天,他开Uber;晚上,他是奥斯汀市中心一间酒吧的调酒师。一个月收入3000至4000美金。奥斯汀每年三月举行South by Southwest电影节, 每逢那时,他生意特别好,还能够拿小费,一个月可以赚八千到一万美金。这些钱足够他在当地过上平均线以上的生活。但因为疫情,生意都走了,坐Uber的人越来越少,酒吧几乎撑不下去,电影节改为线上举行。他不是全职雇员,因此不符合领失业金的标准,连续几个月收入不足一千美元。他后来去送外卖,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月收入也只有两千美金左右。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他五十多岁的母亲感染了病毒,病情迅速恶化。他叫了救护车把母亲送进医院,却发现医院人满为患,不得不在急诊病房躺了两天,直到病情进一步加重之后,才被推入加护病房。如今母亲出院快三个月,但身体仍未复原,“她现在走一点路就喘得厉害,晚上也睡不著,有时候会胸口痛,”David说,“我总觉得不公平,是‘中国病毒’毁了我的生活。”
作为一个生活在俗称“红脖子州”的亚裔人士,疫情之前,我并不觉得自己在这有多显眼。但现在,一张黄色脸孔可能招来横祸。前不久,一位韩裔朋友去德州奥斯汀本地的超市H-E-B购物,排队结帐时被两个高大的白人男子堵住,他们指著她的口罩说,“既然你戴著口罩,就肯定是‘中国病毒’。”说著就动起手来。这件事在亚裔群组里传开来后,人人自危,大家不再单独出门,唯恐遭遇危险。
面对David,我解释道,美国政府应该为应对疫情不力而负起责任,同时,美国政府不合理的经济纾困政策,令广大底层和工薪阶层承受了许多压力,甚至让贫富差距在疫情中进一步拉大——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中国的错。那么,让普通的中国移民甚至亚裔群体来承受这些愤怒和不满,是不是太过分了?
最近这一年多以来,我在美国感受到的种族歧视由隐性变成了显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但我的立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听得进去。有时候,在大国竞逐、对抗的时代背景之下自证无辜,亦是徒劳的努力。
我,究竟是“模范少数”,还是“入侵者”?
德州休斯顿西部郊区有一个小城叫做Katy,环境优美,公立教育质量排名全美前列,因此吸引了许多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住在Katy的休斯顿人Adam有一天发现,自家门口进驻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地产商,在这买下土地,准备建造带有商舖、娱乐设施和公寓的高级社区。Adam看到黄皮肤的工人日夜不停地施工,工程进展非常快。福克斯电视台(Fox News)每日新闻播报都会提到中国人抢了美国就业,中美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Adam开始担心自己安逸又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被中国改变,他开始“害怕丢掉工作,害怕赚不到钱,害怕无法维持家计”,而最先在中国武汉爆发的疫情令他将恐惧发泄到中国人的身上,他在Twitter上用“Kung Flu”指代病毒,“我觉得就是他们的错”。
“与其说我歧视中国人,不如说是害怕中国人。”Adam对我说。现在,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只有两万余居民的小城Katy里,有“亚洲城”(Asian Town)等商圈,有华人经营的幼儿园和中文补习学校,遍地可听到华语。
德州首府奥斯汀也有类似的情况。本地居民抱怨Cisco等科技公司进驻城市北部的科技开发园区,而科技互联网业多华裔、亚裔员工,他们的迁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亚洲超市、中餐馆、韩国烤肉店,渐渐蚕食本地店舖。移民也抬高了房价。不久前,我家附近有一间开价八十万美金的翻修别墅被一对亚裔夫妇以全现金的方式买下,在社区里引发许多怨言。德州的房产税2%,业主参照每年浮动的最新房屋估价额来缴税,而房价的飞涨让许多本地居民为了缴税而节衣缩食,甚至因无力负担而搬家。在社区的聊天群里,有人直言“这个社区不欢迎这对亚裔夫妇”。
一些美国左派媒体将“亚裔仇恨”归结为前任总统特朗普宣扬的仇外主义和由共和党主导的排华政策。前文提到的David和Adam确实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看作是“病毒阴谋论”的消费者。而作为一个通过留学、工作、移民的常规路线留在这里的移民,我看到很多亚裔组织都通过论证“自身是美国合法公民”来强调亚裔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不时自疑:我,究竟是“模范少数”,还是“入侵者”?
几年前刚刚来美国留学时,曾以为自己如果尽可能地融入美国社会,吃汉堡和牛扒,看橄榄球和棒球比赛,和同学一起去酒吧玩Beer Pong的游戏,就可以被认可。那时在加州读书,我努力让自己的英文带上加州女孩的口音,在社交平台上只发英文的状态,但我发现针对自己的偏见和歧视并没有因此减少。那时我总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幽默、开不起玩笑,是不是我小题大作了,是不是我没有理解美国文化⋯⋯过著这种如履薄冰的生活。
我的朋友Nguyen是越南裔,她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称自己是“100% made in USA”,却依然在街上被人骂“滚回你自己的国家去”。Nguyen曾骗自己,“当疫情过去之后,针对亚裔的歧视也会过去”。但是,当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之后,她分享相关的文章、数据给非亚裔的朋友、同事,尝试告诉人们自己的恐惧,“那些人都耸耸肩而已”。
同样地,当我阅读到枪击案受害者的生平,流著泪对白人朋友说我很害怕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十分茫然。我才意识到唤起人们对亚裔的同理心和关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只得不断地解释,“那样针对亚裔女性的仇恨犯罪,针对的就是我”。
亚裔被称作“哑裔”,并非大家心甘情愿做哑巴
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后,全美各地都有反亚裔歧视的游行。一位住在首都华盛顿的朋友去了现场,她说游行的人群“乖乖的”,“安静地举著牌子站在广场上”。
很多亚裔是第一代移民,拿著学生签证或者工作签证,对走上街头这类事情格外谨慎。并非他们天生软弱,而是许多客观条件约束著他们。譬如参与社会运动,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时常与雇主的公司政策相冲突,一旦出现什么意外,被公司解聘,丢掉工作,也就意味著没了签证,在美国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亚裔被称作“哑裔”,并非大家心甘情愿做哑巴,碍于移民的身分,通常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长久以来的忍气吞声,有时对于歧视和偏见,许多亚裔自己都像免疫了一般。
记得在南加州大学念书时,曾和美国同学一起逛学校书店,里面有售印著大学校徽的T恤、马克杯、文件夹等纪念品。大家都是新生,一个白人女同学兴冲冲地拿起一件套头衫在身上比划,另一位白人同学翻出套头衫上印著的“Made in China”标签,说“中国生产的东西劣质,不要买”。后来我在硅谷为一家投资公司工作,遇到投资人,直言“绝不投资中国公司,因为他们的财务报表都是假的,专利都是偷来的”。这些以偏盖全的言论,我听过很多,习以为常。
种族兼性别歧视也有。念书时有白人男同学约我喝咖啡,闲聊几句便想带我回他的公寓。我明确拒绝后,他一边试图拉著我的手,一边说“你就是太害羞了”,“你们中国女孩最喜欢白人”,他当时的话我至今都记得。同班有一位香港女生,穿礼服和高跟鞋去好莱坞参加舞会,在路口拦出租车时,竟遇到两个中年白人上来询问“一个小时多少钱”。这些苦水,我们也默默吞过。
有些歧视是更隐晦的,甚至连歧视者自己都不自知。亚洲同学曾经被助教私下称赞,“你现在穿的很漂亮,像美国女孩一样。”从海边度假回来,皮肤晒成了小麦色,做完视力矫正手术摘掉框架眼镜,也要被称赞“你看起来真棒,不像是中国来的”。
还有的歧视是暗箭伤人。搬进富人区的华人朋友,在家附近慢跑,看到邻居种的花草很美便驻足,用手机拍照,没想到警车轰鸣而至——有人报警称发现她行为可疑,觉得她想要偷东西。不容她辩解,两个警察押著她步行回家取身份文件。半路上遇到了她的白人丈夫,警察见状立刻变得十分客气,马上放了她走,还与他们挥手道别。
随著口罩在美国的政治化,许多种族歧视因口罩而上升到暴力的程度。华人朋友在中餐馆的门口,被人拉扯脸上的口罩,“一个白人男性,一边动作蛮横地拉扯口罩,一边骂脏话”。中餐馆的店员抄起铲子从店里冲出来,从店员和路人的反应里,朋友才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有时候,沉默就是一种“共谋”。许多仇恨、偏见和污名化言论被淡化成“人们缺少对多元文化的认可”或是“党派斗争”等等,消失在嘈杂的社会舆论当中。许多亚裔也下意识地待在自己的“泡泡”当中,不愿追溯亚裔在美国面对的系统性问题,直到层出不穷的仇恨事件将他们拉回到现实当中。
“在美国的华人,有些并不真正明白歧视的含义”
“亚裔本身要先团结起来,但可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Selina Li对我说。她是华人,高中二年级来美国念书,大学毕业之后在奥斯汀一家媒体公司做数据分析,如今在美国也呆了十几年。
她的公司闹过一场风波。项目经理投诉,因为项目中的华人员工喜欢在午休时间聚在一起说中文,经理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觉得非常不开心,于是写邮件给公司,希望禁止华人同事讲中文。公司的高层回应了,给所有华人员工写邮件要求他们改正行为,“多说英语,多融入公司文化”。
Selina Li感到不公,“大家在工作中都使用英文,只有休息时间才会私下讲中文”,她认为公司的反应属于歧视,并侵犯员工自由。她决定联合公司中的华人同事一起写联名信投诉给人力部门和公司高层。她开始收集证据、查阅公司章程和员工手册、撰写文稿,很多华人同事也表现得义愤填膺,称赞Selina热心有担当。
可是,当她真的写好联名信之后,绝大多数人都退缩了。他们中有些人害怕因此被辞退工作、签证作废,有些人觉得这件事本身也没多严重,还有的华人同事本身不在这个项目里,觉得事不关己。最后,她只收到寥寥几个签名,还有华人同事怪她多事,觉得“这样一搞,老板会给所有华人员工‘穿小鞋’(指故意刁难)”。最终,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但是,一年之后,当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印度裔同事身上时,所有的印度同事都签名了,事情闹得很大,涉嫌歧视的人立刻被辞退。”Selina说,印度裔同事也是亚裔,但反应与华裔截然不同。
“我去过一些反对歧视亚裔的游行,人很少,非常少,比BLM等运动少多了。虽然说亚裔(在美国)人数本来就少⋯⋯你看,媒体报导的也很少。”Selina说,“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怎么能感召其他种族的人来帮助我们呢?”
“在美国的华人,有些并不真正明白歧视的含义。更有甚者,一边说着抵制针对亚裔的歧视,一方面又歧视着其他族裔。”在美国生活十一年的的华人Giselle说。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之后,她参加了一个华人微信群,里面大多数人都不支持BLM运动,并非常抗拒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使用“Asian Lives Matter”的标签。
“群里的好些人说出歧视非裔美国人的言论,抱怨一个非裔被压死之后,非裔就能打砸抢这么多个城市。也有人用‘黑垃圾’称呼乔治·弗洛伊德,说他得到了巨额赔偿。也有支持警察的人,生怕自己被认为是反对警察的暴民。”最后,Giselle在微信群里成了不受欢迎的那位,群组成员建议群主踢掉她,她便主动退了群。
作为支持BLM运动的华人,Giselle说自己“被各种围攻,骂是‘跪妇’,‘舔黑人的脚’”,“被‘房东群’、‘妈妈群’、‘投资群’等各种微信群踢出来过”。她觉得,现阶段华人内部的分歧太大,更不要提和韩裔、日裔、越南裔等不同族群的亚裔联合起来。“华一代和华二代的政治观点存在巨大差异,学习理工科的华人和学习人文教育专业的华人看世界的角度又有不同,特别是她遇到的川粉(指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不愿意进行理性讨论,摆事实讲证据,而使偏向于人身攻击,煽动性语言,这就很难沟通了。”
令我困惑的还有来自中国国内的冷嘲热讽。微博上关于亚裔被歧视的新闻,最常见也最多赞的评论往往是:“他们又不是中国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即便很多受害者是中国留学生、是旅游探亲的普通人,也会被骂“怕被歧视就滚回中国”。在一些中国网民眼里,日本人是“鬼子”,韩国人是“棒子”,于是我看到一个高赞评论说“日韩在国外不待见中国人的少了?你想要挺人家?没听过‘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吗?”
最近,我开始在德州本地的亚裔Facebook群组里学习防身技巧。有人分享了免费的防身课程,是本地一些健身教练联合起来做的公益项目,教授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里一些基本功。在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时刻,保护自身安全为先。如Giselle的一些活动人士,仍在社群内寻找求同存异的可能。她认为在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有少数持不同意见的华人组织能够磨合,倾听彼此的声音也是好事,因为“对抗种族歧视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来日方长”。做这个国家的异乡人,亚裔已有百余年历史,但争取平权的道路,却才刚刚开始。
要是我是美國人我也會稱這是中國病毒美國人也沒什麼不對吧 不對的是你明知道有歧視還要移民過去的人吧
最近有个微博挺火的 叫“华人造反,十年不成” 讲反亚裔仇恨游行直接被内斗瓦解了 绝了
华人可能确实是世界上最善于内斗的民族......从评论区的留言可见一斑。大家都缩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对素未谋面的人恶语相向。用一个个扁平、片面化的标签贴在对方脑袋上,仿佛自己已经洞彻对方的每一个想法与观念。殊不知不论是个人、组织、社会还是国家都是复杂且多元的,加之媒体的偏向性报道,使得每个人的偏见更加根深蒂固。
回到文章本身,作者对于在美华人所遭受的歧视描写地鞭辟入里。由于第一人称视角,尽管文章中存在许多主观情绪上的判断以及描写侧重,对于American Asian这一群体精准的心理描述与剖析使得其仍不失一篇好文章。试想作为移民群体,时时刻刻身处这样的环境工作生活,遭遇歧视算是习以为常了,正说明基于种族的刻板印象已经相当严重。作为描写在美亚裔处境的文章,评论区许多人似乎搞错了重点。“因为大洋彼岸的CCP做了什么什么”而遭受不平等对待难道是一件合理、理所应当的事情吗?同样有部分评论试图通过将在美亚裔分割为“普通移民”“留学生”等不同群体割席,来说明亚裔的境遇“可能”没有那么糟糕。但实际生活中的racism可不管你是何种群体,他们认的只有你这张Asian脸。可能要等到事态发展至进一步流血的地步,一些人才能认清自己是谁,不论是墙里还是墙外。希望在那之前,我们仍然有可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与余地。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madlex 美国亚裔是特有名词,因为白人至上主义美国人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分不清。
在一個沒有公民活動、利己主義社會成長的人,去到外地怎麼就可以突然醒覺過來?
爭取甚麼的,最好是你來付出、你承擔風險,我(無成本地)背後支持一下
怎麼可能組織團結起來、動員起來?
回錢錢,我明白這是自述,但這若傳出去是有危險的。後面的段落就算了,作者可是利用「讓普通的中國移民甚至亞裔群體來承受這些憤怒和不滿」來偷渡(不論作者有意無意,我認為這是偷渡)「這並不是中國的錯」,我記得美國前後兩任政府對此都是持相反意見的。更別提不少亞洲人覺得這是中國政府的鍋。作者這樣輕描淡寫地忽悠過去,恐怕會讓不明究理的人覺得這是多數亞洲人的想法。
對,我再重申一次,我明白這是自述,只是作者似乎想為亞裔發聲,卻把許多亞洲人以及美國政府不認同的意見寫進去,我認為不妥。
求译成英文,增加亚裔所遇的能见度谢谢。其他大媒体还不会这么细致的供一个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但你们做到了。
既然是自述,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然客觀正直無錯誤。所以樓下可以提出異議,但真的不必覺得作者在為某些人及國說話或撇清責任。
倒是很同意 @TomN5A 的觀點,我們(中國國內)真的甚少接觸有關平權的一切事宜哪怕這些事關自己,我們太習慣了在地下工作哪怕只是抱怨。說得悲涼點,這是命,是一生下在這一國度就註定的,如果不認命的,要麼早就逃離了,要麼已經被碾碎消失在風裡。如果從記憶中都找不到抗爭的痕跡,又怎能期望僅憑後天的努力獲得力量?也許努力過了,也失望了;耳聞目睹失敗者的慘狀了,就不敢了。
當然,我的這番話不是為這群生活在紅色陰影下的人辯解什麼,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尚未開化,對“抗爭”嗤之以鼻,對外國人的“假貨”“無誠信”的指責不明就裡,更不明白我們背負上的很多罵名其實已自近代開始。而我們想要擺脫這些罵名的唯一可能,可能並不是靠比狠鬥勇,而是真正意識到我們究竟少了一點什麼,能使我們昂起頭的不是“長技”,而應是人本來就有的自尊/自信/自愛。不想在此再追根溯源討論小農經濟造成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影響(篇幅所限),但古代畢竟也有宗族鄉長來維護一方安寧呀!如今卻是“四不像”,就好像一副副精美堅固的皮囊“為阿中出征”,但內心是空的,一擊即碎,便作鳥獸散。
亚裔在美国受到的歧视里,ccp要负多少责任呢?包括美国人对中国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的指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希望作者周知
大多數段落可以理解,但是這作者在頭幾段就把中國該負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實在有些看不下去。真想問問這位作者知不知道李文亮這個名字。
另外,我的親朋好友們(其中有的出差過,有的就住美國)都有分享過黑人歧視亞洲人的經驗,所以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何不少亞裔不願支持BLM。
還有,多個城市商家因為BLM被搶被砸是事實,我就有美國的朋友分享過他很喜歡的義大利餐廳被砸就不做了,他們又何其無辜?我不覺得這有多難理解,但作者寫得好像是完全無法理解似的。
作者當然可以不認同,但是完全沒有提到反對方的論述,後面甚至直接說對方都不願理性討論,wow,我美國的親朋好友也不超過15個,就有不少理性的經驗分享,很難想像為何作者偏偏都遇到不理性的人。當然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啦,但我覺得作者如果真心想理解的話,不應該太難才對。
_Tangvictor
你装什么外宾?你不知道中国人无法团结的障碍就是CCP吗?你知道大陆有多少民间组织被取缔吗?你不知道现在大陆当局对公民空间的容忍度是零吗?
哈哈哈哈哈,那作者赶紧,把华大妈的娃杨洁篪的娃无数中共官员的娃无数央视主持人的娃从美国救回中共国吧!!免得他们被歧视呢,没准作者还能有一袋狗不理包子吃呢。
笑死了,就算世界上的亚裔只剩评论区的各位,估计也团结不起来吧,或许这就是现实。
這就是中國人不惹事,怕事的表現!在中國長大到十來歲的,後來移民到美國或者歐洲的一代實際還是沒有受到多少民主思維的影響。他們根本不了解權利是要爭取和維護的。至於國內的中國人,很多時候都是排外和不知道如何於其他種族共存的。到現在,中國都沒有多少真正上的移民。
文中提及到亞裔被稱作「啞裔」,「啞裔」一詞的英文原文是什麼?有沒有人知道?
不买made in china实在算不上歧视吧,国内不买国产奶粉的父母又算什么?
看到楼里的各种评论就能知道诸位在国外被歧视真是一点不冤枉,有些人到现在都不明白,你再怎么喊着自己不是中国人自己不一样,在欧美人眼里都只是黄皮肤小眼睛的chink罢了,仅此而已
表述里用了“都是”,这本身就已很难逃开“以偏概全”的逻辑问题了。就好像说,大陆人都是被洗脑的,美国华裔都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这种明显的以偏概全,不至于看不出来吧?
同意Katiefish,美國政府當然對疫情負有責任,但把中國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撇得一乾二淨也說不過去吧?就算有太多分不清楚「中國政府」不代表「中國人」或「華裔」的美國人,也不需要跟著中國政府的口徑昧於事實。
直言「絕不投資中國公司,因為他們的財務報表都是假的,專利都是偷來的」。這些以偏蓋全的言論……確定這叫以偏蓋全而不是事實???
討厭一個國家的政權/政府/party不等於在種族歧視你。
这些种族偏见都来源于一种模糊的归罪,比如文章里说的因为“病毒从中国来”,或者“亚裔移民太多导致本地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其实把亚裔换成欧洲白人,甚至是外星人,问题都是一样存在的,本质和亚裔并没有什么关联。
要不被歧视,很简单,就按人类本能来行事,对这些侮辱予以还击,就算是打架也在所不惜。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不管是white trash还是WASP。
受到主流社会尊重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这是华裔的一个困境。在美国,要挣脱这个困境,恐怕还是需要全族裔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学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走非体制路线(犯罪,黑帮),但可以学印度裔捧出自己族裔的杰出代表,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可惜,华人太善于内斗和算计,这种路线未必能够有效。
母國本身就是極度碎片化的社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同時又對政治、群體行動畏之如虎,對自身權利的範圍和保護都沒有概念,又如何能在走出黨國母親營建的「溫室」後,忽然學懂站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武汉病毒喊得爽,逃英就进火葬场
自食其果咯,求仁得仁。港台亚种依然是支那人,舔得再凶都是chink
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倒是刻画得有几分形象
一楼真是太孤陋寡闻了,哪天也让你遇一遇开开眼界吧,这些事情多了去了。
從文中稱呼可看出,“亞裔”“華人”“中國人”“黃種人”……作者似乎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寫作對象爲何,此類彈弓手文章只反映了作者恐懼到語無倫次,既然如此困苦,不如回去?回何處?亞洲?日本?新加坡?中國?CHINA TOWN?作者一定有答案。
性别与种族相交织着
一樓才是大外宣吧,笑死我了
楼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佩服了。
這位劉文,是大外宣的寫手吧,怎麼報導上的歧視見聞全都被你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