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末,香港电台清谈节目《五夜讲场》主持之一、艺术家黄宇轩和其他主持在录影厂拍了一张合照。那天,港台正好放宽了主持戴口罩拍摄的限制,久违地,众人在绿幕前毫无拘束微笑留影。黄宇轩当下半说笑、半认真问,“好少这么齐人影相,是不是收到风就快被cut,要好好留念?”
6月28日星期一,该节目多位主持收到消息,本来第二天预定好的录制取消,节目被中止。黄宇轩发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那天合照很古怪,监制以往好少一起拍照,我好像有点预感。”
事后想来,预感也来自当天下午,新闻传出资深传媒人区家麟被停担任港台政论节目《自由风自由Phone》主持,也许更可来自近期《苹果日报》停刊事件。对于《五夜讲场》,港台翌日回应,称不时会检视及更新不同频道节目组合,包括推出全新节目取代旧有,但具体未有正面解释停播安排。
黄宇轩也从节目监制传来的信息中理解到,港台7月后要有节目调动,是大变,“像show trial(公开审判),是否要透过这样告诉你有一个新港台,不会再做以前的东西?”
“现在的气氛是,7月之后,社会要有很多大刀阔斧的事情要发生。”
在香港,来场学术清谈
“香港没有其他节目可以让学者尝试用普通人听明白的方式,去认识一个平时大学课堂的话题”,“港台作为公共电视台,mission就是做公共教育,普及知识,适合这类节目。”
同是“学人串社科”板块的主持,张天心(化名)也于28日收到停播消息,一切始料不及,她说因此早前录影时,各位主持甚至没能在节目中同观众道别。
身为全港独有学术清谈节目,《五夜》拥有2017创立至今累积下来的大量粉丝观众。在香港大众媒体上开讲被视为“票房毒药”的文学、历史、哲学?书生三五,清谈大学课堂里才会出现的课题和议题,而竟能吸引以年轻人为主、实则隶属不同代际的追随粉丝?四年多以来,《五夜》在做的,却就是这样一件事。
监制罗志华于2014年港台初开电视台时构思此事,彼时高层说要做成本低的清谈节目,他便提议做“文史哲”主题。对电视台而言,清谈节目编排直接, 节省人力物力。他参考欧洲流行的类似节目,想通过《五夜》尝试由小众市场缔造出面向更广的自由讨论空间,填补公共媒体中文化学术缺失的一环,以凸显港台作为公共媒体的特性,“文化学术这块没人做,我们就去做。”
2017年,节目开播,涵盖文史哲及两性话题, 以主持人互动和性格模塑各单元, 拍摄手法模拟直播(live),一刀不剪,且绝不写定文稿,摆脱主持和来宾一问一答的生硬。彼时,世界乃至华语界台湾的哲学普及热潮初成风潮,《五夜》乘风将学术变得轻松入屋。甫出台已获奖项提名,其中哲学、文学两个单元获“2017 香港电视大奖—访谈节目奖”提名,前者更在“2017香港电视大奖”排行第一,胜过众多娱乐清谈节目。在“电视节目欣赏指数2018”报告中,历史单元又在各电视台80个非新闻财经报导节目中高据第四。更有观众分享视节目为教材,翻YouTube影片当上课 。
2019年节目重新策划再出发,每周连续五晚深夜11点播出,分为“哲学有偈倾”、“历史系咁话”、“学人串社科”、“文学放得开”、“真系好科学” 五单元。主持人与嘉宾多为年轻学人及文化新秀,一时风云际会,坊间反响持续热烈。至2021最新一季,YouTube频道上平均每集观看近5万次。
张天心讲述自己参与主持的“学人串社科”,计有十余位合约聘请的主持人,来自政治、社会、传播、经济、心理等学科,“香港没有其他节目可以让学者尝试用普通人听明白的方式,去认识一个平时大学课堂的话题,”她说,这节目因此亦是学术走入公众的一个平台,“让多些人认识年轻学者,也让年轻学者把大学课堂和研究中的东西带给观众。”
她印象最深的,是节目有一期谈论“谣言”。“乍听‘谣言’,很多人应没想到可用社科方式切入,那期请了‘历史系咁话’的主持客串,讲以前皇帝如何处理谣言,又有学者从传播学解说,”她眼中这种跨学科组合分析社会议题的方式,是很好的公众教育和知识普及。
“学术清谈节目在香港很商业化的环境里,真的没什么空间去做,但港台作为公共电视台,mission就是做公共教育,普及知识,适合这类节目。”她自述主持人和嘉宾都十分认真对待每次录制,“讨论多次才开始做”,而港台工作人员也十分专业严谨,“会帮我们做fact check,核对数字等。”
原来很多人愿意认真思考
作家邓小桦自2017年担任“文学放得开”主持,每每拿著一本簿和一支笔,在绿幕前的沙发上与其他嘉宾开怀大笑。她觉得节目最重要是有个人意见和风格,可信,亦能切中重点,而“文学放得开”做到了她心目中知识和娱乐二者的平衡。
开播至今,古今中外或雅或俗的作家作品,“文学放得开”都有涉及。邓小桦很喜欢去年讨论张爱玲、叶灵凤、沈从文的几集,“有大学课堂水平,有趣味,亦和时代有对照,讲到我们的时代为什么要读这位作家。”
节目亦有意连结大众心中的高冷文学与身边时事,如针砭香港书展,将时政议题溶入文学解读。亦有一集讨论林夕歌词,嘉宾们“连续引用歌词,好似比武”。 这一集在网上播映本达19万次,只是后来影片被 YouTube港台频道移除再上传,目前次数仅逾4000。
“五夜讲场”播放至今,邓小桦在大街上、学院里都曾遇观众来分享观看感受,“很多人愿意认真对待思考,发现文学、思考和深度可以解决当下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人愿意这样,比我成长时多很多。”
她收到停播消息时正和朋友办大食会,当下却继续有说有笑,形容自己是“启动了灾难应变机制”。被牺牲掉的,是原本准备在7月1日录影的大制作:香港作家西西专辑。
三月定风波
“精神养分很紧要,你(会因此)觉得有第二个天地,不只是见到社会上有事不开心,不只是没得走、死定了。”
其实邓小桦早有心理准备会迎来节目终结。 原因是今年3月,新任广播处长李百全上台,“五夜”制作一度被喊停。张天心回忆“当时监制说节目录好了要送审”。据悉当时曾有内部管理层形容节目为“黄丝大本营”,但未能证实这是那次叫停的原因。后终如期播出。而4月底,港台再表示要播放特首林郑月娥主持的新节目《选委界别分组面面观》,需占用夜晚11点档期,《五夜》因此一度暂停,后来复播。
作为香港唯一公共广播机构,港台近年频繁受压。2020年3月,港府通讯事务管理局曾撤销生效逾30年、本地免费电视必须播放港台节目的要求,大大缩窄港台的观众接触面;同年6月,逾廿载历史的讽刺时弊节目《头条新闻》亦被裁定侮辱警方而遭停播。自今年3月1日李百全新任香港电台广播处长,履职数月已发出多项引致争议的内部指示,包括要求港台记者退出竞逐新闻奖项,又抽起多宗节目。近两星期又解雇《疯show快活人》主持、亦是已停播的《头条新闻》前主持曾志豪,及前述撤换区家麟。和《五夜》同时被腰斩的,还有逢周二播出、由公共事务组制作并屡获奖项的《视点 31》 。
3月那次事情,黄宇轩自言比起其他主持不算很有危机感,“3月都pass了,我想它会放过这节目的,所以我很积极去想今季,起码想录15集。”他所在的“学人串社科”有4组主持,黄宇轩同组还有城市研究者何雪莹、学者邓键一等,至今已拍摄7集,9月前的主题也已计划好。
这段时间,团队的确避谈直接相关的香港政治议题,但并未完全跳过政治讨论:已录影或构想好、未及播出的主题,包括移民、动荡时局下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等;亦有无关政治题目如运动社会学和漫画。
邻居文学组,邓小桦则形容数月来制作团队加倍小心,“忍辱负重啰,大家都不想累团队,不想制作后出不到街啊,大家很小心,斟酌用字。我狂做古典文学,做些安全性高的文学。”
到底多敏感?红线在哪?
“最重要是不屈的心,不可以就这样被它打残。我要拣我想看的东西,做我想做的事。”
尽管如此,没想到依旧大限忽至。究竟节目内容有多“敏感”?网上不少观众为之抱屈。3月时有观众写信至李百全,称“《文学放得开》推介传统中国文学”,“节目中不少内容,都有令年轻人增加了解中国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效果。”信讲的没错,文学单元确曾介绍不少中国文学经典如《红楼梦》、李商隐。
虽则如此,在正常免于自我审查的情况中,学术毕竟植根于时代,大众节目也需回应当下。《五夜》在反修例运动前后便常回应时事,本是大众节目本分,但奈何红线游移难定。
譬如“真系好科学”,主持余海峰一直认为“是五晚之中,最无机会踩中红线”,邓小桦也认为这档一同被杀实属最无辜,“hit rate又高,又安全:地质岩、细菌、大脑神经科学,有什么造反?”但6月初“真系好科学”的一集“忘记你我做不到”,疑因于六四前夕探讨“记忆的构成”,生物学讨论竟激起网民两极留言:有人在留言墙写上悼念字句,如“人民不会忘记”;亦有人斥责制作团队“死性不改,又想暗示什么呢?”,呼吁港台解雇该集编导。
又如哲学单元的一集讨论法治是否已死,当中提到社会运动与法治的关系、公民抗命亦可尊重法治。本为哲学命题,但这类学术讨论却在近年香港饱受建制抨击,特首林郑月娥就曾公开批评“违法达义”违背法治精神、公民应有的价值观。
邓小桦认为港台的决定并不单看节目内容。“在中共建党一百周年他们不想有任何杂音、冒任何险,亦不会仔细考虑有否杀错良民。7月1日后是全新港台,大家不要有幻想。”她说,以往若机构想换走一个主持人也需步步舖垫,“现在是嘭一声没有了。那是一条新的线,不是我们习惯的线,不是香港人习惯的方式。”
红线设在哪?这刻仍没人确切知道。张天心惋惜《五夜》曾拥有的自由,主持人构想什么主题,请什么人做嘉宾,“监制都很少干扰”。自然而然的自我审查或曰谨慎,始于国安法的生效,张天心说,尽管未曾收过直接审查指示或施压,但大家会变得“小心不要请有案底的人来做嘉宾,因担心不能过审”;并安排相对安全的议题,如贫穷、房屋、城市这些“政府也在处理的事 。”
而她心里觉得,港台受到的整顿还没到停的时候,“我们本以为港台的整顿,可能到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就停止,原本觉得对Radio(电台)那部分是比较宽松些的,但没想到也这样。”又或者说,当权者对香港各个面向的整顿和审查,都“未见几时会停”。
未来在自媒体?
“知识变成可随意去听的东西,是很重要的。这节目是很特别的存在。我想很难有能与之比较的东西。”
一块绿幕,一张咖啡桌,两张沙发,几个主持与嘉宾坐下便是一集。背后花费许多工夫心血,数年间凭不断改进内容,才吸引到固定的观众群。
而“五夜讲场”没有会怎样?
网络各处数以千计留言,表示惋惜、不解或愤怒。邓小桦认为这意味著香港公民社会也随之失去了如此时势下自我疗愈的精神养分之一,“失去了一个避风港,”她说,“以前常说大家今天不开心,听我们讲讲古诗词;之后没得听了。精神养分很紧要,你(会因此)觉得有第二个天地,不只是见到社会上有事不开心,不只是没得走、死定了。”
而令黄宇轩觉得可惜的是,港台与这些知识分子、制作人员和观众建立的关系已被破坏,往后很难重新累积。他说,教育大众、问拓民智,本应是香港电台身为公营机构多年致力的形象与核心价值。“知识变成可随意去听的东西,是很重要的,香港可以出现更多这些产物;本来难得有个缺口,没有了。”他觉得对比外国电视台,香港电视工业以往未见训练本地学者面对镜头、跟大众说话,“特别对于香港公共知识史来说,这节目是很特别的存在。我想很难有能与之比较的东西。”
但他也相信,青年主持们仍会找到新平台继续天南地北,“传播知识有太多新方法。港台创造了一个社群,嘉宾、主持、监制在其中有共同理念。”
Patreon或Youtube可会是下个选择?
其实自3月开始,邓小桦已用Patreon直播延续公开的文学讨论。“最重要是不屈的心,不可以就这样被它打残。我要拣我想看的东西,做我想做的事。”虽则这当然无法完全取代港台这样的公共放映平台,“像苹果、港台等较大众的channel,一旦被破坏是很难cover的。”
乱世中如何走出舒适区,是她眼中节目参与者和观众都要想的问题。“(课金)钱课去哪里,不要聚在一起,要懂得分配,让多些东西有空间。大家要珍惜已有的establishment,像没了港台,(我们)可以做直播但没有剪接、没Panel,没人Call time。好多我们看到觉得消费得很轻易的东西,要是一倒塌,后面的世界就会没了好多东西。”
“希望大家将就著一起过乱世,”邓小桦已经准备好,翌日跑到Patreon直播了。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张天心为化名。)
某組織痛處太多,讓你天南地北地談,總會戳到。
很可惜, 好喜歡這個節目
希望五夜講場主持人可以透過其他渠道繼續向大眾傳授知識
畢竟這個時代, 電視已非主要傳播工具
或許轉個方式會吸引更多不同的觀眾
致 李慧筠:
《消失的香港》一文第8節:…人放工趕回家追劇,食肆和街道變得「水靜河飛」…
寫錯了,應該是「水盡鵝飛」才正確。
自己还有一些默默期待的theme 没讲到就失去了..
「不是我們習慣的線,不是香港人習慣的方式。」
也不是香港人*應該*習慣的方式,即使現在用了這個方式。「應然」命題與「實然」命題,是截然不同的。
喜欢的节目一个一个没了。
⋯終於到了2+2=5的時候。
《五夜講場》系列陪伴我多年,雖然早已預料會被封殺,但看到腰斬消息仍然感到無比失落和無力。不知另一長壽通識節目《講東講西》會否也難逃一刧…
之前聽過商台某時評節目,主持人指港台過去太偏重政治,作為公共傳媒應著重文化藝術方面。殊不知現在就把其中一個重量級文化節目殺掉。
真的太可惜了,很好的節目。
對於需要大量奴隸的統治者,開啟民智就是紅線了。
喜歡文學,但鄧小樺講紅樓夢實在不夠好⋯⋯還不如去看臺大歐麗娟老師的公開課。老實說就算沒有五夜,網民也會懂得找別的看,就是新聞審查時代下的be water
其實只要銘記納粹德國和民主德國的下場,事情也許就不同了
但,就是沒有很多人願意讀歷史,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自甘墮落的劊子手最終也要接受審判
五夜这个尺度,10年前如果电视台不行的话,但应该可以上内地的网站没问题的…现在,香港都不行了。
!!五夜講場都⋯天吶
记得节目里有句话说古代中国:“乱世是思想的混乱”。统一思想,抹杀个性,是他们追求所谓“治世”的手段吧,且看是谁的治世。
学粤语的时候就是反反复复听《歷史係咁話》,这个节目陪伴我度过人生中最低落的时光,为生活增添了好多乐趣。是我最钟意的历史节目。
我觉得香港很可爱,就是因为有他们这些可爱的人。
如果继续有的听,我愿意付费支持。
謝謝端
心痛
十分心痛,五夜是我最喜歡的節目 😭
你們在大學的教席也將被褫奪。
昨日恰好看了走向反啟蒙這期,講到對於宏大敘事的消解問題。與今日現實對照,可發現,縱使講學術,亦難免會觸到中共的敏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