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连结:A面与B面,我们听到的那些台湾独立音乐

在香港乐评人的眼里,台湾独立流行音乐为何如此吸引?歌声之中的哪些细节跨越了地域界限?
端传媒五周年 音乐 风物

【编者按】端的五周年连结,文化组希望以互换的视角,让台港两地的乐评人异地而论,推荐充满个性的跨地域之声。今天身在香港的黄志淙和江慧枫书写自己喜欢的台湾音乐,明天则换由台湾乐评人陈玠安分享自己对香港独立音乐的想法。尽管这些音乐并不陌生,但平日熟悉的观点和说法,换到另一种角度,会出现怎样的改变?音乐总是最直接的方式,让我们贴近另一种生活。

注:文中有 YouTube 歌曲试听,以网页版浏览为佳。

A面:天与地之间,又嫉妒又羡慕

黄志淙(音乐/文化/媒体/教育人)

上一次台北旅程是今年一月大选的时候,当时台北的音乐会活动都因选举而让路,但像之前每一次,我在唱片店书店收获丰富。今次更在几个月后要结业的敦南诚品流连忘返,亦十分怀念张铁志在华山青鸟书店的讲座(《我们如何走到这里》),那是我们大选学习考察团上机回港前的最后一个活动。张铁志在讲座上提过几个关于当下台湾文化及创意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概念。

在后解严时代,台湾年轻人兴盛后物质主义(美国学者 Ronald Inglehart 于1977年提出新生代对非物质如自由、平等、环保等理念更多重视),重视公共意识、正义感、参与感、自我实践等价值。讲者提出台湾当下的时代特征:小确幸、小清新、小日子。因大家勇于诚实重返/重新想像历史、土地、空间,台湾文化因此渐渐迈向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中,独立文化 Indie Music, Book store 和 DIY culture 的蓬勃,也在数码社交媒体的催化下,大大提升自由度和可能性。这同笔者在2010年完成的论文(《数码复制时期对流行音乐文化的研究》)也有方向相同的论述和结语。而因为讲者身为杂志人和美艺人,他相信“用设计改变城市”,并且一边推动,一边发现美感经验、美感教育的健康进展。例如金曲奖近年的视觉设计更新,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以下向香港音乐同好推荐五只台湾乐队,以说明台湾这种时代潮流的发生和演变。

01 生祥乐队/林生祥

首次欣赏他们的现场演出,是2014年度的“野台开唱”。感激香港台湾两地音乐串联人钟锦培(Thomas,香湾人)的邀请, 令我看到一个由皮肤、到心肺、到脑细胞都感动的音乐会。土地的气味、公义;山水的描绘、拥抱。在半露天场地呼吸清新自由的空气,流动的不止是汗水、清水、啤酒,还有血脉。

林生祥的作品客家语、台语及国语都有,也得到奖项或提名。钟永丰的文本、诗词、故事、人物生动,历史感与活在当下紧密交缠。林生祥以个人名义出版的电影配乐 《大佛普拉斯》(2017)、《阳光普照》(2019)、《男人与他的海》(2020),从影像到音符的配合和结合,让人进入荒谬/残酷世界,共同呼吸人生的高低跌宕。


配器独特!东方美学的弦琴、唢呐碰撞西方乐器,电结他配上1960年代 Surf Rock 音效或当代 Post-Rock 后摇氛围。当然还有爵士、蓝调的底蕴。队员也包括来自日本的大竹硏(电吉他)、早川彻(低音提琴),纯熟的合作,看他们在台上何等享受,我们也自动能量互动,心声互诉。

他们在香港的演出,包括九龙湾、中文大学及柴湾青年广场等,每次都令人十分感动。特别难忘的,是2019年正值香港动荡之际,他对香港的支持、鼓励及启思。最令我感动的时刻,是歌曲《远行》催泪飘缈之音,钟孟宏导演贴心、浪漫、勇敢而超脱的歌词:

幸好 我不怕恐惧
我把恐惧给了云
让它带去 无尽的森林

我走向 遥远神秘的星空
幸好我什么都不是
我只是微不足道的烟尘
飘荡在妳的身边⋯⋯

02 王榆钧与时间乐队

王榆钧对香港的关注关心,“系爱呀!”她的《HK》(2014)是送给我们香港的一首音乐。她曾在2015来到香港的 live house“Hidden Agenda”演出;2019年11月又谱曲赠给香港——2019,对香港来说真是布莱希特所谓“这是人们会说起的一年”。而她也是因在香港表演所以无法出席金音奖领取再一次的奖座。因此,我作为香港人想对她连声感谢,但仍是不足够,便很想借以下听后感,抒发更多思绪。

点燃无力改变的冷漠
点燃无法直视的情感
点燃彼此的心房
点燃遗忘的记忆

《原始的向往》(The Initial Longing)是王榆钧2018年出版的专辑,乐评人马世芳推介语为“以梦入歌,梦会变得可信/炼诗为歌,诗会变得坚硬”。来自高雄念戏剧的她,曾以2014年出版的大碟《颓圮花园》(Abandoned Garden)夺得是年金音奖“最佳民谣专辑”。此后,她心中再有一团火,想和你和我一起在时间长河、历史洪流里,找到一点一滴的人文心迹。

在《原始的向往》中,她的作品包括本土与外地的跨界合作,包括阿根廷、日本、法国等朋友在音乐及视觉上的协力,也开启了某种“后现代嬉皮”的心态。作品中的诗词翻译更包括英、法、西班牙及日文,在华文唱片中极为罕见。《原始的向往》全碟虽然只有七首作品,但中长篇居多,拥有足够空间,凸显诗词的社会性、批判性、思考性,令人可以好好细味,慢慢咀嚼和生活。其音乐编排与演奏,充满斑斓的波希米亚、吉卜赛色彩,民谣/新古典染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味,化学作用神奇。而她的唱腔,令我想起美国的音乐传奇 Nico(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 Patti Smith——后者更是活跃的诗人和社会运动份子。


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争取公民社会的公义,是原始?是自由?《沉默的左手》、《妈妈请不要担心》和《正在开凿的出路》的内省和低迥,都不能不重温多几遍。当然大碟的重磅作品还有《暴民之歌》,13:26时长的史诗式巨构,来自诗人鸿鸿的诗作,以尖锐聪敏的笔触,回应2015年政府对台湾示威学生的“暴民”标签,并拉阔钻深近代学生运动的悲壮历史历程。

笔者也曾身处2020年初台湾大选的时空,在倒数中的敦南诚品音乐店找到《原始的向往》这张美不胜收的唱片/诗画集。也在台北当代艺术馆(MOCA)遇上鸿鸿的诗书,感觉很幸运幸福。无论这些是命运抑或缘份、历史的偶然或必然,过去数年两地各种运动的互动,政治的变迁,一切都像冥冥上天已主宰和安排。缘份,是可遇不可求!

03 灭火器

高雄 Pop Punk 乐队灭火器行军20年,与香港最贴近的一次,要数由林夕填词的《双城记》。两地的互动,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命运,在今年初大选前也变得特别微妙。笔者在台北观选时,很多台湾人都十分感激香港人。旅程中,我也买了灭火器的最新大碟《无名英雄》,而且这个特别精装版还附上另一张单曲《自信勇敢咱的名》,这首正是2020年度选举歌曲。

回带至另外一首历史性歌曲《岛屿天光》 (2014),灭火器从太阳花运动到2016大选再到2020大选,一直肩负起台湾人民乐团的使命。特别是台语歌,用自己的语言唱出在大时代中自已的心声和诉求,别具历史意义。


Sam、Orio、JC 三位高中同学由一齐追梦到梦想成真,故事真实动人。新碟内的英文歌《California Dream》(新歌五号),分享了他们另外的一些音乐梦。事实上,他们也极之庆幸能够在疫症爆发前顺利在美国举行巡回演唱会。爱造梦的他们,在2017年8月 发起和主办的“火球祭”音乐节终于可以在高雄举行,一连两天,梦成真。他们邀请了日本 Punk Rock 乐团 BRAHMAN、韩国乐团 HYUKOH、加拿大天团 Sum41、香港 Supper Moment、日本的MONGOL800等前来表演。

在当下世界极度黑暗的日子,也但愿灭火器继续燃亮大家的希望,能像他们碟内的国语歌《航向远方的船》那样:

当寒风一再地吹起你的思念
你头也不回
你知道自由才是你的终点
无论它 多么地遥远

04 以莉高露

她从花莲阿美族到台北到宜兰南澳种稻,也于台东池上稻田美地生活创作,和人生及音乐路上的伴侣陈冠宇,共同度过多年美好时光,创制令人暖心舒怀的独立/民谣/民族/爵士唱片,也曾获得金曲奖的奖项。

《轻快的生活》(2011)是风潮音乐(1988-)出品。我曾经到访她们于华山的大店及小店,宜兰绿博山林中的 pop-up 小亭店,也在那些游子路上遇上了她的动人嗓音。

这张专辑内的作品,让我们深深体会在地生活提炼出来的音乐,自自然然便能够感动人。再加上她很多首作品都用原住民语言唱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身份、氛围,交织出一座座在台东原住民族村口的图腾。《结实累累的稻穗》这首开场曲,轻柔得像掏耳般,既舒服又快慰。田园之外、太阳、星星也散发大地的气息和灵气。用国语唱的《休息》拥有另一种生活情怀。结合西班牙语的《晚安太阳》,柔软而浪漫,飘于手风琴的音频间。


但,别误会她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相反,对历史对公义,她同样会发声。 2015年的专辑《美好时刻》由海岸音乐出版,开场曲《优雅的女士》 是向勇敢坚毅受尽委屈的高菊花女士致敬,并由日本蓝调结他大师菊田俊介助阵,促成了一首极度感人的献曲,也为她的父亲及家族所受到的白色恐怖迫害而追思,更替未来和自由的渴求,送上冀盼。

狂风暴雨曾吞蚀森林
小花被打落不再开
人们哼唱著安魂曲
她说不要忘记啊
这是命运的旋律
自由飞翔⋯⋯

05 Cicada 四重奏

这是来自台北的四重奏组合(木结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2009年组成。她/他们以“蝉”为自己的名字,声音比形体的存在感更强烈。然而,她/他们的题材和探索,都勾划出一幅幅土地、海洋、山林的地图和意像,个中的色彩和想像空间,有如电影配乐、生活配乐、旅行伴乐。

或者有些朋友会用 Neo-Classical 和 New Age 等称呼 Cicada 的生活配乐,但这些都只是方便大家较容易切入和理解。不过,音乐分类从来都不是欣赏和爱音乐最重要的一面;反而,在 Cicada 的辽阔情绪、情感光谱中游历,放空自己,让思想菲林(底片)走光,然后又会对自身及身边重要议题反思。舍下肩头背包,心灵如有颂钵自然响奏。沉幽、平和、愉悦,无论是淡淡的、委婉的、澎湃的、激昂的,都很动听入心。而他们的唱片封套设计也如诗如画,美艺感浓烈。


香港也有一个叫“海岛小轮”的四重奏室乐组合,希望他们也能够向前行更远的境地,甚至有机会和 Cicada 合作合奏。梦仍在发之际,Cicada 能够在8月初往台南巡回演出,确是幸福!另外,生祥乐队也替张铁志的新杂志《The Verse》启航以乐打气。而望向香港此刻,疫情第三波个案跳升,相比台湾的稳定,音乐文化及民间活动的恢复,我的心情实在百感交集,在天与地之间,有妒忌又羡慕。

B面:没有分界的第一首歌

江慧枫 (商台DJ,“听枫的歌” 节目主持人)

在电台里,我用连续五个晚上每晚90分钟的时间,分享我喜欢的台湾音乐,然而,这对于贪心的我来说实在不够用。我一直觉得台湾音乐在变化与进化,愈加可爱和有型,当然也有庸懒、轻松⋯⋯无论在电台,还是这里的文字,我都想跟大家一起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一直以来,“独立音乐”一词都让我感到困惑,到底何谓独立音乐?即是“地下音乐”?“非主流音乐”?随著网络发展,各地的音乐种类都变得更多元化,什么独立不独立、地下不地下、主流不主流的界线,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最近2020年金曲奖入围名单公布记者会上,评审主席陈镇川也提到,在现在的环境下,真的太难再把独立音乐跟主流画出分界了。纵然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会以音乐厂牌来分辨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而台湾近年亦有很多后起之秀没有选择加入传统唱片公司,但他们也非常值得大家的关注。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介绍这五个音乐单位不如就由我认识他们的第一首歌开始吧(是令我认识他们的第一首歌,不是他们的第一首作品)。

9m88

这位女歌手出道的时候顶著头怀旧 Afro hairstyle,身穿复古系服装,外型上已很吸睛。我听她的第一首歌恰巧也是她的第一首作品:《陪妳过假日》。刚开始简直觉得她是 Featuring Queen,在她还没正式推出自己单曲前已有三首 feature 不同男歌手的作品,先有跟Leo王的《陪妳过假日》,异乡人的《SWAG午觉》,ØZI 的《B.O.》;再来一首跟马念先合唱的复古恋爱歌曲《你朝我的方向走来》。而她的声音配上不同的男音乐人,也会有不一样的化学作用。


她在大学念的是服装设计系,再特地跑到美国念音乐,所以她的歌曲跟她的外型都给观众很特别的冲击和感觉。但我觉得真正能感受她的,就是现场演出!第一次看她表演是在台北香堤大道广场,那天天气闷热得要命,但看到她在台上自然地唱出很 chill 的歌,有点奇怪但又搞笑逗趣的律动,实在令人忘却那一阵阵包围著我们的闷热感。因为台下的观众都能感受她的投入,所以我们也不自觉地走进了她的律动里面,观众即使没有大胆舞动,但我们的头跟手脚也会不自觉地跟著打拍子。

她自信地喜欢著自己的兴趣,在2019年推出自己的首张专辑《平庸之上》,唱片里充满她的想法。当中我最喜欢的是《Aim High》,也就是专辑的首波主打,一直努力是为了看到自己的进步,忘记了休息,也忘记了跟其他人比较,那种为了自己而追求更好的感觉,听了也觉得爽。

The Fur.

每年金曲奖入围名单出炉,都像是指著我的头跟我说“你啊,过去这一年怎么没有留意到她/他?现在入围了你都没有听过他们的作品!”2019年去台北采访金曲奖,典礼前一天我坐在咖啡厅,继续恶补过去没有听到的音乐。在音乐串流平台上打上“The Fur.”,然后出现了一张可爱的 CD cover,卡通的色彩缤纷的,蓝蓝的天空,有一间小屋冒出一头白色的小鬼。


他们当年入围了最佳新人,专辑第一首歌《Short Stay》是轻快的感觉,像是在喝一口波子汽水,甜甜的然后冰冻的感觉走到喉咙,气泡又在口腔里跳动,是一种没有顾虑的快乐。来自高雄的 The Fur.,因为一场音乐节而决定走在一起,然后一个接一个参与,其中因为去过了“贵人散步音乐节”,就开始从高雄走到欧洲,英国、荷兰、德国、西班牙⋯⋯有人形容他们的音乐是 Dream Pop,也有人说是 Surf Music。他们的歌曲以英语为主,大部份的作曲作词都来自主唱柚子,她大学主修外文系。《Town》这张专辑整张听下去都是轻松的,但说的就是一个城镇的故事,也是成长的矛盾故事。

25岁这个关键年纪,叫人又爱又恨,迷恋足球员美斯的小女生在歌里面变成了老婆婆依然喜欢著这个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牛油果在台湾因为外形不讨好,所以没有人喜欢,就像社会上不被了解的人物。The Fur. 即使已踏入多个国际舞台,但依然没有签下任何公司,一直以独立乐团的身分及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他们喜欢的音乐。

岑宁儿

“让我带著你对一切的期望 让我为你的期望装模作样⋯⋯”这是我哥中学时期的手机铃声,没有伴奏,就一把忧郁女生的声音这样子唱著。后来翻查一下才知道原来这首歌,这个版本是岑宁儿首张两天港台完售个人 EP《{4-6pm}》里面的作品。

岑宁儿是一位有多重身份的音乐人。她是香港人,但在台湾发展。她是唱作人,是不同歌手的演唱会和声,也是 Eason and The Duo Band 其中一员。她儿时加入了合唱团,长大后曾经跟著李宗盛大哥做跟音乐剧有关的工作,在大哥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她从完全不会结他到今天,已经是自己的专辑《Nothing is under control》的全创作者了。记得她曾经说过刚开始写歌的她,就是躲在房间里乱写乱哼,当时大哥也会听她写的 demo,给给意见。后来的她认识了更多音乐上的朋友,甚至比赛每天要邀上一首 demo。就在这样的情况,她愈写愈多,然后把这些demo都放上 streetvoice 这个平台上。


曾经听到有人说过,岑宁儿的声音,可以溶化所有的东西。是的,我觉得尤其在你难过,在你很累的时候,她轻柔的声音就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完全是我们所说的“治愈系”。就像有一个好朋友带著结他在你旁边跟你分享聊天的那种悠闲轻松。当中当然有轻松的,忧郁的,伤心的,梦醒的,而这些感受都透过她的歌声和音乐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记得2018年采访金曲奖,那一年她的专辑入围好几个奖项,她穿著黑裙子走在地毯上,看到我的第一下,她居然是用口型和肢体动作跟我说“好热啊”。哈哈哈她真的是一个很随兴自然的女歌手。

Julia 吴卓源

Julia 是令我最想把她的声音带到香港的新晋女歌手。她于台湾出道,但在澳大利亚长大,从小学习古典乐,直到遇上 Mariah Carey, Christina Aguilera 等歌手发现了流行乐的转音跟技巧,就一直研究。她很喜欢跟自己同一所音乐学院的 John Mayer,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最拿手最喜欢的音乐种类就是 R&B。


接触她的第一首作品是她第一张专辑《1:28》里的《台北的夜空下》,感觉是一个很酷的女生,在夜里硬撑著失恋后的失落感。接著听到——也是我最难忘的——她的翻唱作品:《为你我受冷风吹》。她为这首歌加上电子R&B的改编,变得完全不一样。感觉多了一点现代都市的味道,但还是《台北的夜空下》那个倔强的女生。后来她还改编了齐秦老师的《原来的我》,她成熟厚厚的嗓音唱著自己改编的老歌,让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看到她跟齐秦老师的合唱。

《1:28》给了大家很鲜明的曲风和形象,但没多久她就跟台湾的 Hip-pop 歌手吕士轩、熊仔、RGRY等人有不同的合作,让她的形象再突破了一点,从 R&B 走到 Hip-pop 的领域。她还推出过一张实验性质的《1994依旧事事》大玩复古风,成为活泼跳脱的小女生。最近这张《5am》是有点回归 R&B 的怀抱,躲回房间忧郁也坚强地唱著她的生活和感受。我认为 Julia 给大家的律动,有点不一样,是有点骚也有点自信的那一种。

吿五人

2018年香港 TTN 举办了小呼叫音乐节,请来很多不同的台湾独立乐队在 TTN 这个音乐重地演唱一个周末。我看著名单,留意到一队叫做告五人的乐队,脑子里冒出来的是好奇心“告五人这个名字好像很奇怪啊。”后来才知道告五人这个团名是他们当时在广告版上乱挑而成的。


如果到 YouTube 搜寻告五人,点击率最高的那首会是《披星戴月的想你》,这也是我第一首接触他们的作品。这首2015年推出的歌曲早在 streetvoice 已经被听翻,我认为歌里浓厚的音乐元素,递进的情绪跟淋漓尽致是让人不断单曲循环的主因吧。三人乐队,女主唱是犬青,男主唱兼结他手是云安,哲谦是一位看起来很文静的鼓手,挂著眼镜的他在每一场现场演出里总是用力地挥动他的鼓棒。

记得跟他们访问时,他们说过他们很喜欢香港文化,从电影、食物、交通工具到建筑都很感兴趣。就在最近的这一张入围多项金曲奖的专辑,有一首歌就不停的提到“西多士”这款港式食物。来自宜兰的他们,对外在的东西特别是大自然都很敏感很有感觉,所以他们在音乐上做的比喻和描绘都做得很细腻。比如说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的《你要不要吃哈密瓜》,或在为“查无此人-小花计划展”而制作的概念专辑《查无此人》里面,讲到消失这个话题的《鹿》,都是很值得细味的作品。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想到的是像killerblood这样的普通人,他们生活的城市浸润在合唱队排练的辉光里。人生,真好。

  2. 台灣獨立音樂真的發展的很不錯 就連我這種歌單凝固在上一個十年的都聽過吳卓源 9m88 顏社他們的作品。這大多數是從我一直訂閱的YouTuber之間互相串場認識的。感覺台灣的創作人特別是網絡Youtuber之間有一種港澳Youtube圈子里沒有的一種氛圍。彼此間互幫互助互相客串交流,讓觀眾能認識更多的YouTuber 反之香港本地Youtuber之間相互競爭甚至偶爾攻擊的氣氛不一樣

  3. 喜欢喜欢🌻🌻

  4. 令人感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