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人群,作者们的私藏好剧

面对严峻疫情不得不在家自我隔离时,他们最想看的是⋯⋯
2020年4月10日,香港维港旁的一部电视模型。
电影 风物

【编者按】我们希望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大家在久居家中时保持心情愉快,网络上已经有很多食谱,很多直播表演,很多活用弹力带的方法。最后我们决定找一些分布在各地的作者向大家推荐自我隔离时的心水剧集。

剧是居家生活的一种环境音色,有时情绪饱满,有时懒惰粗浅。它可能是与薯片、可乐同级别的发明,充满工业气息,从粗糙到精致,附带各种口味。在社交活动结束时,剧集原本应该填满空荡的起居室,给杯盏灯影加入一些回音。它为人生增添了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打发时间。

但我想我们自己总是不能被时间潦草地打发吧。况且眼下可以做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我们倒是有了理由沈得最深。这七部剧集如何霸占作者们的小荧幕呢?既然突然有了最充裕的时间能够煲最久的剧,我们可以听他们细细道来。

注:按作者笔名首字笔画排列。

《宋飞正传》。
《宋飞正传》。

就像是好友重逢,《宋飞正传》

十二辰子——电影学者在巴黎

如果提一部最经典的情景喜剧/处境剧,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或许是《Friends》、是《Modern Family》、是《How I Met Your Mother》?这两年,随着《2 Broke Girls》烂尾,《The Big Bang Theory》完结,一度情景剧荒的我才终于打开了朋友推荐多次的《宋飞正传》(Seinfeld)。

这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的剧,是对普通人生活中最琐碎小事的解构和调侃。虽然其年头已经超过30年,可其中的一切看起来都不过时,都仍是我们身边会出现的有趣的人或事。《宋飞正传》的看点正在于其“社会观察”的属性。剧中担任主演宋飞的是美国栋笃笑/脱口秀演员 Jerry Seinfeld,每一集都从他观察生活日常、社会现状或两性关系的段子开场,一段简短的脱口秀后再正式开始一集的故事。剧中四个主角是生活在纽约的普通人,有时斤斤计较,吹毛求疵,爱贪小便宜,但真的遇到事还是热情又仗义。不论是“地下铁”的经典,“停车位”的争夺,或是“中餐厅”的等位,《宋飞正传》都以独特的幽默方式讲述生活。

在巴黎,闲暇时间我不是泡在拉丁区的独立院线,就是和朋友约在高蒙百代看场新片,看剧一直都不是我的首选。然而,不爱追剧的我却对这种独立又轻快的节奏的情景喜剧情有独钟。独身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随手打开一集看看,就像和国内三五好友重逢,换得一时轻松。

一个评价这样写道:“正是空无一物,所以包罗万象”。《宋飞正传》从1989年首播到1998年完结,九季180集渐入佳境,评论和口碑甚至还从第三季开始一路高升。这部来自上个世纪美国的生活百科指南,被众多电视杂志称为“史上最好的情景剧”。可惜的是,这样一部美国人心目中“最经典的情景喜剧”没有搭上千禧年后互联网的快车,也基本消失在了中文世界里。

《The Killing》。
《The Killing》。

缓慢感受生命重量,The Killing

何倩彤——火炭骏洋邨隔离街的艺术家

改编自 2007 年的丹麦电视剧《Forbrydelsen》,冷峻压抑的北欧风移植到无晴有雨的西雅图,小小城镇,少女被杀,警探二人组明查暗访,牵引出镇里错综复杂的瓜葛。赌场、卖淫、政治等让城镇得以运作的静脉暗流,像解剖尸体一样被呈堂细看。这样的犯罪题材也许是司空见惯了,许多作品想变出新意,往往把受害人的尸身摆作装置艺术,要以腥红来勾引观众,或者援引更多陌生的学术名词,让侦探背负更多的病理包袱,使猎奇的猎人满载而归。但这部电视剧所采取的却是减法。死者只有一名,不连环,不花巧,连尸身也不着墨,如它的名字 The Killing 一样,干㿜而纯粹,不是更具情绪的 Murder 或 Slaughter。一宗命案,一个少女,花了两季二十六集的篇幅去梳理,那缓慢的节奏颇为使人讶异,这竟然都只是为了一个人。

在疫症期间,暴跳的死亡数字容易使人忘记生命的重量,在一切停摆的当下,或者正是让我们慢下来,去静观一部这样缓慢的剧集,重新感受生命的重量,我只能说,你必定会记得 Rosie Larson 这个名字。第三季第十集〈Six Minutes〉也是经典。警探想为今天即将行刑的死刑犯翻案,名副其实的死线临头,时日无多。案情反覆,死刑犯的体重亦同样浮动——如果无法准确拿掐生命的重量,那末当绞刑的地台下陷,身体将不能借作下堕的冲力把颈骨折断,他将花六分钟的时间在空中慢慢断气⋯⋯ 几多人在手续与流程里被消磨,几多人仍在继续推动着这部吃人的机器,是使观众也感到窒息的一集。

《火花》。
《火花》。

以莹光叫阵黑夜的志气,《火花》

马欣——在保鲜膜中隔离的影评人

尽管韩剧如今再怎么流行,批判多么让人痛快。他们仍是一种被群像化的对抗,主角多是一眼可识别的标签人物,做着各种形式的反抗。

但以个人为主,细细梳理他的人心,是过往日剧的强项。主角在磨砺后,掏洗出内在还没崩坏的部分。尤其他们所拍出的日子感,仍有着如水一般,即便出口阻塞,各种情绪淤积淌水,日剧总不忘以这样的轻来描写生活之重。

如同你捡到一只受伤的兽,顺毛后,让牠再度回到那人间黑森林的厮杀。比起许多剧锁定大环境与议题来搏眼球。日剧让你细看那渺小的人站起来的过程,并且以散文的节奏,疏散之中,更重视人过活的背影与细节。

日剧《火花》就是一种梦想之火烧不暖的概念,但那仍它们依靠的是希望的火,敢与暗夜叫阵的年轻志气。主角们无论如何被生计挤到边缘,漫才世界的竞争,泡沫经济后年轻人的惶然与只剩求生,将新宿那点盛世的残渣收整起来。

这个表面充满光的东京,反照着几个主角如萤火般的人生。无论台词的意在言外,情感的不足为外人道,理想燃烧不全后的野火飘散,以极收来表达爆裂。加上主演如林遣细腻的演技,可收看也像阅读的细腻,总能捂暖这世道的七分寒凉,三分暖。

《金牌救援 》。
《金牌救援 》。

比赛背后是人生,《金牌救援》

陈玠安——作家/乐评人往返于台北与花莲

即使作为一个棒球狂热者,也很难想像真实世界会发生这种事情:一部讲述职业棒球故事的影集,话题热度不输隔壁棚《爱的迫降》或《浪漫医生金师傅2》,最终回收视率还冲破19%⋯⋯更有甚者,剧的重点不在于“热血”与“竞技”,英文名称“stove league”,讲明了这是属于棒球“休赛季”期间的故事:球员交易、球队派系内斗、找寻外国人选手、组织重整、选秀策略⋯⋯

以棒球为命题,《金牌救援》是献给众生的颂歌,献给对“人的处境”有兴趣的剧迷。编导把人物生存条件深刻紧扣,是棒球迷与否,绝对都经历过类似本质性的危机或事件。

在每一个修炼场上,比赛背后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

编剧的棒球新观念与写实上的坚持,很令我感佩:即使是小品,也要搞定专业,才能从事物的核心,打造迷人的故事。本来以为,会不会是“Moneyball”?看着看着,这真是属于韩国的故事啊。韩国职棒多么幸运,能得到如此真实的时代记述。

此剧播映期间,正值疫情升温,2020年初始,全世界的职业棒球赛季,史无前例的延后再延后,讲述关于棒球的休赛季的《金牌救援》,在各种情势下,注定更显得不凡。

《伦敦生活》。
《伦敦生活》。

深刻洞察的小确丧,《伦敦生活》/Fleabag(第一、二季)

贾选凝——在北京隔离的台大博士候选人

这套小确丧的迷你英剧,两季加起来十二集,体量轻巧却力道惊人。尤其难得的是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好看更升华,对于一部主角单一、困境又不复杂的短剧来说十分不易。故事虽然是喜剧设定,讲一位看起来很“作”的豪放姑娘与她一塌糊涂的生活,但最后带出的主题又都充满悲剧性:孤独、创伤、中产生活的伪善乃至人人都活在泥淖里的悲悯。

探讨都市女性境遇的影剧向来不少,而这套的力量则来自直接戳破所有岁月静好的表象,甚至会让观众觉得尴尬不适——因为女主角集合了一切最丧的特质,自毁又伤人,怎么看都不讨巧。但当剧情展开,我们看到她与父亲、继母、貌似成功的姐姐、以及周围男性之间的相处状态时,会发现她只是比“正常人”更随心所欲更勇敢真实不怕受伤,所以也就显得更负能量更自作自受也被伤得更彻底。生活就是如此荒谬,它以痛吻你,你却要报之以歌,否则就会备受嫌弃。

必须赞叹扮演女主角的 Phoebe Waller-Bridge,她不但凭第二季横扫金球奖、艾美奖和美国演员工会奖,而且更是本剧编剧。其实剧本原本就是她创作的独角戏,在2013年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首演时走红,其后被 BBC 改成剧集。她以对现实惊人的敏锐,挖掘出了当代女性看似独立的生活状态下像筛子一样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而在因疫情被打断日常秩序的当下,这套对生活之于女性的困缚进行深刻洞察的剧,非常值得一看。

《出境事务所》。
《出境事务所》。

防疫时代的台剧,《出境事务所》

郑秉泓——WFH 十余年的影评人

今年有出“台剧”比被称神剧的《想见你》还神,从第一季到第二季越演越热烈,每天下午准时记得收看,从晚间新闻到谈话节目都忙着讨论今日“剧情”,若有突发状况还会在早上加码播映最新“集数”,这出目前仍无下档态势的超夯台剧,正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为因应“武汉肺炎疫情”所开设的每日记者会。

全民关注疫情记者会是为了活命,把它戏称为追剧,只是苦中作乐的玩笑话,若真要推荐一部防疫时代的台剧,我的首选是2015年三月底首播的《出境事务所》,此剧虽然有点年代,知名度不算高,但是编导演表现具佳,加上题材触及生死,算是和疫情蔓延的当前氛围有点呼应。

《出境事务所》透过几名礼仪公司新进员工的视角,来讨论长辈们向来避之唯恐不及的殡葬议题,编剧吕莳媛过去两年分别因为电影《谁先爱上他的》及电视《我们与恶的距离》一跃成为当红炸子鸡,而这出职人剧当初却因题材敏感而在电视台间多方流转,最后终于落脚客家电视台,全剧二十集为客语发音。

此剧由曾与吕莳媛合作客语校园剧《牵纸鹞的手》的许肇任执导,他以一贯活泼灵动的生活化手法去呈现礼仪师的工作日常,举重若轻刻画种种生离与死别,在一干优秀演员的帮衬下(包括已是金钟奖视帝、视后的吴慷仁、黄姵嘉和戏精级的柯淑勤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拍出了草根味且充满生命力,而吕莳媛的剧本对于人际关系的宽容理解及弱势族群的格外关注,则令这个故事超越职场剧格局,成为当时台湾社会最传神的缩影。

《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理想主义是可贵的,《新闻编辑室》

钱佳楠——在美国中西部自我隔离的作家

疫情期间我在重温艾伦·索金编剧的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艾伦·索金是我在对现实感到迷惘和焦虑时的慰借,他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我也看了好几次。这两部剧受到的批评常常在于太过理想主义,完全不符合现实:华盛顿的政客不可能抛开个人利益而一门心思为公众谋福利,也没有传媒集团会抛开商业利益,允许新闻从业者不追随大众关注的热门八卦,只播报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但是,恰恰在疫情或者各种天灾人祸的时候,我觉得索金的理想主义是可贵的。

疫情之所以会到今天这个地步,正是在于我们所谓的“现实”早就千疮百孔。资本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都有着利益至上的潜在思维模式,因而疫情袭来的时候,我们想的不是要全球性的合作,而是相互推诿责任,以便自保;全球化的大公司在这个时候应当最先生存医疗物资,但是我们却看到他们想着如何保护自己原有的产业不受侵犯,如何削减劳工以便平衡营收。而对大众而言,这种自保,逐利都是再“正常”不过,完全可以“理解”的“现实”。我不接受。在索金的剧集里至少有个理想主义的避风港,让我知道去做“对”的事——而非让自己“得益”的事——不会受到耻笑。

读者评论 1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裡面提到的花火看了一點開頭,但是怕後面太沉重接受不了,所以暫時沒看。但是是一部好看的劇。
    The Newsroom 當年戛然而止也是很可惜。
    歪個小樓,最近趁著學校聽課一周,把West world 給煲了。作為一個從小看警察辦案,解刨屍體,人在電影電視裡被殺被傷的畫面也比較抽離。但可能結合最近的疫情,WW裡面不斷以傷害和殺害作為輪迴,竟然開始讓我無法面對這些傷害鏡頭。
    裡面描述的無論是西部世界樂園還是人類居住,都有所謂天才暗中操控一切。雖然感覺有點隔應,但還是很好看的。

  2. 虽然我(大概和很多人一样)被The Newsroom富有批判性和挑衅意味的开场吸引去看了这部剧,但我并不是很欣赏这部剧。我不认为这部剧的“理想主义”是很多影评所说的“不同于腐朽现实的崇高志向“;恰恰相反,我觉得它正是这一腐朽现实的遮羞布——正是在这种装腔作势的”理想”的伪装之下,现实中肮脏的部分被掩盖起来,甚至有的时候被呈现成“伟大”。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拉登被杀的那一集中最为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我觉得真正追求理想、努力向公众传达有价值的严肃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现实的新闻工作者,所做的应该是努力挖掘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政治、社会以及经济背景是什么(其背后当然少不了美俄等帝国主义的身影)。但是剧中角色的态度只是把拉登作为符号化的邪恶化身来对待,把美军杀死拉登当成是”正义的伟大胜利”,对其歌功颂德,并呈现一种漫画式的黑白分明、正义战胜邪恶的叙事。说白了,它并不是在宣扬真正的理想主义,而不过是一种特定意识形态的propaganda。

  3. The Newsroom超棒!!

  4. 我爱 Jane the Virgin

  5. the newsroom只有三季真的不忿啊啊啊啊

  6. 每年重溫The Newsroom~Will對八卦記者解釋甚麼是真正的新聞工作者的一番話到現在依然值得回味。劇本中往往不太符合現實中的理想主義,正是人們在現實生活裡追求理想的動力啊。

  7. 一月份在长途飞机上看完了 第二季 (没看过第一季),很赞。现在回想起来,长途飞机,熙熙攘攘的伦敦,又恨又爱的人际关系,以混乱为常态的生活,好像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啦 ...

  8. 《火花》真的是人生日剧。当代青年追梦的冷暖人情尽囊括其中。导演技艺精湛,演员细腻沉静。有别于近年来日剧的虚浮,非常脚踏实地,是Netflix式的电影,质感十足,比又吉的原作还要更上一层楼。

  9. 我太愛端了 以上都是精選 the news room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10. Newsroom一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