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3月3日星期二,美国十四州及美属萨摩亚的选民将前往开票所或集会场所,从仅存的五位民主党人士中选出一位总统候选人,这位候选人将会在11月的大选中,挑战寻求连任的共和党总统川普。相对于其他州较晚且分散的初选时间,这15场选举均发生在同一时间、所需选出的代表人数又多,于是,美国将每场固定发生大选年的二月或三月其中一个星期二的选举,称为“超级星期二”(Super Tuesday)。
然而,美国总统大选十一月才登场,即使是决定最终各党所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也要等到七月的各党全国代表大会(National Convention),距今仍有四个多月,为什么这场“超级星期二”选举值得各界关注?美国看似复杂的选举机制,究竟是一个完善的表征,还是制度不民主的体现?什么类型的候选人将从中脱颖而出?本文将参考过去的超级星期二选举,向读者说明它对各候选人乃至整场大选的意义。以及稍后即将上演的超级星期二,将对哪一位特定候选人带来优势?
连美国人都摸不着头绪的选举办法
在进入超级星期二的谈论前,我们必须先针对美国初选办法做基本介绍。不像其他国家典型的民主选举机制,美国的制度有不少独特之处。首先,无论是总统初选或最终的大选,都非直接选举(direct election),而是间接选举,即是由选民先选出所谓的代表(delegate)或选举人(elector),再由这些代表或选举人分别支持一位候选人,最后由拥有最多代表支持或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得胜。
而其中,代表又可区分成宣誓(pledged)与非宣誓(unpledged)两种。宣誓代表必须先行揭示自己最终会支持的人选;而非宣誓代表则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在最终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选择候选人支持。严格来说,各州的初选皆是在选出不同候选人能得到多少代表的“席次”(delegate slots),但有些州是以比例代表制分配席次、有些州却以“赢者全拿”方式进行。而宣誓代表的选举,有时会在几天或几周后的该州、该党的代表大会中选出,有时也会与分配席次的初选同时发生。这些宣誓代表最终将出席七月举办的该党全国代表大会,参与总统提名,并支持各自宣誓支持的总统候选人。
也因此,宣誓代表只是选出来填补初选时所决定好的代表席次,由于他们的数量以及最终支持的候选人皆已决定好,比起非宣誓代表,他们仅有形式上的存在意义。在极罕有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不忠代表(faithless delegate),但近代选举史上较少发生,迄今也没有相关法规能处罚这类违背自己誓言的代表。非宣誓代表的角色则截然不同,他们不是透过民选产出,而是由该党国会议员、州长、前任总统以及其他党内大老所组成,也因此这类的非宣誓代表通常倾向支持较为温和、保守、意识形态与己相近的候选人。
此外,初选的形式也会因为不同州或政党而异,主要有两种区分方式:初选过程以及初选结果。初选过程可分成一般初选(primary)或党团会议(caucus)。“一般初选”是一种较为常见、也为大多国家所采用的作法,其透过直接投票来决定,得票较高者得胜;党团会议则是透过民众参与会议,经过数小时的讨论后,再透过数人头或举手的方式来决定此会议决定支持哪一位候选人。
党团会议的程序则较为复杂,其设有得票门槛,若某位候选人支持率低于15%,该候选人的支持者便必须选择下一个他们愿意支持的对象,而其他与会群众便须极力说服这些人来支持自己的候选人,直到再也没有候选人低于15%,党团会议才算结束。若要细分,其中又可分为封闭式(closed)、开放式(open)、混合式(mixed)。
简单来说,一个封闭式的初选只开放给该党的党员投票,开放式则不分党派,一般人都能参与,混合式则同时开放给该党党员以及中间选民。初选结果出炉后,有些州采用比例代表制、有些州以“赢者全拿”为游戏规则,这是由每四年该党中委会决议决定的。
总的来说,“党团会议”通常对反建制派或非主流的挑战者有利,而“一般初选”则对主流候选人较为有利。举例而言,非主流候选人如桑德斯多半会倾向草根竞选模式,期望带动以往没有话语权或对政治冷感的选民前往党团会议支持自己,而一般初选则较难彰显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地方组织能力。
有趣的是,美国主要两大党民主党与共和党,均针对今年的初选办法做了大幅修改。去年二月,共和党的中委会一致通过支持总统川普,将不少州的共和党初选取消,并且鼓励各州多采用赢者全拿、而非比例代表制,尝试营造出一种党内无异议地“挺川”、和乐融融的景象。
相反地,民主党的中委会则取消不少党团会议,期望能削弱反建制派的桑德斯团队在号召及组织草根势力的组织能力,并且将所有州的初选结果订为比例代表制,若没有一位候选人能单独取得过半的代表席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由非宣誓代表或所谓的超级代表(superdelegate)介入,选出这些人所偏好的候选人,以目前多达五位候选人的拥挤程度来看,七月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确不会出现一位单独取得过半席次的候选人。
选举人团:民主灾难?天才设计?
与初选制度相似,美国11月的大选也是间接选举制,不分党派的各州选民将会在同一时间投下总统大选选票,得票数较高的总统参选人则能拿下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赢得全国累计最多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则胜出总统大选。
2012年,当时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川普,曾发推文批评“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这项制度对民主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在四年后,担任现任总统的川普则一改先前立场,推文夸赞这项制度,称“选举人团实际上是天才般的设计,因为它带所有州进入政治,包括那些小州,竞选模式非常不一样!”
在选举人团制度下,每一州分配到的选举人票数不同,这源自于美国创国之初各州代表商讨下的妥协,每一州分配到由总人口数除以711,000人(2010年的规定)的选举人票。此外,为了避免大州的影响力过大,每一州都至少被分配到两张选举人票,这让小州不至于因为人口数少,而不受到总统参选人的重视。
然而,这个制度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包括总得票数比例与总选举人票数比例的扭曲,甚至输了总全民票数的人却可能因为获取较高的总选举人票数而当选总统,2000年的布希、2016年的川普都是典型案例。而与初选制度雷同,“不忠选举人”以及“非宣誓选举人”的问题一样困扰着美国的民主制度。
以撰写《湖滨散记》闻名的美国诗人及废奴主义者梭罗,曾写道:“我听说,在巴尔的摩或别处,要举行一个主要由出版编辑和职业政客组成的大会,选一名总统候选人…… 这些人毫不迟疑地认定大家所推崇的人为唯一最好的选项,且将自己奉献给这种蛊惑民心的政客。他们的选票并不比任何一个无原则的外国人或受雇的本国人更有价值,他们是可以被收买的。”
梭罗所批判的,便是初选制度中,这些非宣誓代表可以出席全国代表大会、进而影响该党总统提名。对梭罗来说,这类的非宣誓代表或选举人,无论是在初选阶段或在最终的大选,皆象征了制度污点,即可以透过利益交换被收买。
长久的初选季节中,有望一战定胜负的“超级星期二”
理解基本架构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即将来临的“超级星期二”究竟为何在大选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美国各党的总统初选普遍从一月底、二月初开始,由五十州加上华盛顿特区以及其他美国海外领地先后举办,耗时半年之久,最后一场选举通常在六月中才告一段落。也因此,大多数的人称这段时间为“初选季节”(primary season),正因为它从大雪纷飞的爱荷华州初选,一路到夏日炎炎的纽泽西州初选,最终结果才能被揭晓。
然而,在这历时长久的初选季节中,出现了一个所有参选人都十分重视的初选日,也就是所谓的“超级星期二”。与其他国家的选举过程类似,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初选与大选时必须面对的选民性质截然不同。初选较多针对国内议题,候选人主要需要说服党内的党员或支持群众;大选时的议题较为多元,且所需面对的选民也包括了其他政党及中间选民。其次,初选过程冗长,且包括了一般初选以及党团会议,这更进一步造成其所产出的候选人较符合该党的基本盘,而非直接反映出全国选民的民意及需求。
超级星期二的概念发轫于1984年、在1988年被采用。其产生的背景,是由于美国政治生态日渐两极化,“超级星期二”意图创造出一个区域型的初选(regional primary)。当时主要由南方各州开始倡议,主张成立一个区域型初选日,让候选人能统一回应该区域的民意。除了透过聚集代表席次数量,选举日也被往前拉到初选的前半段,相当大程度地提升了南方州的初选重要性。但由于南方州较为保守,也因此“超级星期二”的出现,对当时相对保守的候选人是一大福音。
尽管参与超级星期二的州在每届选举中多少都有变动,其占有的代表席次数量一直都可说是相当庞大。以数量来看,制度初始仅有21州参与,以南方州为主;1992年时只有11州参与,但到了2008年则达到高峰。
2008年,一共有24州、1,688个代表参与,超过宣誓代表总量的47%,同时日期也往前拉到了2月5日,为此制度实施以来最早的一次。这造成了该年二月初时,高达52%的民主党总代表数以及41%的共和党总代表数已经被选出;于2000年的同一时间相比,当时只有1%的代表被选出。也因此,2008年的超级星期二,也被称作“海啸星期二”(Tsunami Tuesday)。
比起复杂的选举办法及冗长的初选季节,超级星期二的确提供了各候选人一战定胜负的契机。尤其如果这次的超级星期二比往年更提前,可说更“超级”。自1988年以来,不分政党,所有赢得超级星期二者,都接着拿下了最终的政党提名。其原因相当明显,在于超级星期二平均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总宣誓代表席次,又发生在许多州的初选之前,是一个滚雪球、一举摆脱党内竞争对手的大好机会,在超级星期二这天表现优异的候选人,尽管没能奠定绝对优势,也能乘着这股气势,拿下接下来至关重要的大州。
以1988年共和党初选为例,当时老布希没能在初选一开始的几个关键州拿下领先定位,但却在超级星期二中大胜,赢得十七州中的十六场选举,奠定了那年的胜负。1992年民主党初选更是一个超级星期二的模范案例,南方州当初创立超级星期二的初衷,是为了让各党候选人不受初选阶段竞争激烈影响,希望能选出一个意识形态上较为保守的候选人。当时阿肯色州州长柯林顿(Bill Clinton)代表着民主党内较为保守的势力,取得所有南方州的胜利,包括了佛罗里达州,几乎逆转了先前的劣势,击败了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聪格斯(Paul Tsongas)。
今年的超级星期二将在美国时间3月3日登场,对于仅存的五位参选人来说意义重大。这次十六场选举一共占了34%的总宣誓代表数量,以目前的代表数来看,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暂时取得些微领先,拥有60个代表数,而前副总统拜登则紧追在后,取得53个席次。原本暂居第三名的南湾市长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和第五名的参议员克罗布彻(Amy Klobuchar)在南卡罗莱纳州初选中大败后,纷纷宣布退选,让目前的民主党初选逐渐形成两人竞赛。
以先前超级星期二的经验而言,象征民主党建制派势力的拜登情势看好,尤其刚取得了南卡罗莱纳州初选决定性的胜利。反观代表反建制派势力的桑德斯,虽然在前四个州的初选中赢得了其中的三场,但超级星期二的选民性质与前三场胜利截然不同,尤其是四年前,桑德斯未能在超级星期二中打败希拉蕊,让他在尔后的初选路上困难重重。
其他值得关注的黑马也包括了亿万富翁及前纽约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虽然目前尚未取得任何代表数,他的竞选团队的选举策略是将所有资源及重点放在超级星期二的十四个州上。
以目前情势看来,今年的超级星期二将持续过往的保守特质,并且所有的选举结果皆以比例代表制分配席次,无疑是对目前暂居领先的桑德斯想取得过半代表席次来说是一大挑战。尽管目前桑德斯在超级星期二的大州,加州以及德州的民调上领先拜登及其他候选人,比例代表制意味着他仍无法取得足够的代表数。此外,以中间及温和派选民为主的布塔朱吉和克罗布彻在超级星期二前夕退选,对同样争取中间及保守选民支持的拜登团队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布塔朱吉和克罗布彻皆已公开支持拜登,尽管最新的民调显示,大多数布塔朱吉支持者的第二选择将是桑德斯(21%),再来才是拜登(19%)和华伦(19%)。
美国政治千变万化,温和派在超级星期二前夕大整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而进步派选票持续分裂在桑德斯与华伦之间。或许,最终没人能独自赢得超级星期二。若真如此,这也意味着到了七月的全国代表大会时,也很有可能没有一位候选人能单独取得过半的宣誓代表席次。届时,我们将会看到梭罗所批判的超级代表们一一出现,根据自身利益,亲手选出一位民主党总统参选人。若在今年七月,民主党的超级代表们选择了拜登,是否会重演四年前戏码,使希拉蕊输掉关键摇摆州、进而输给川普?
总体而言,无论三月三日的选举是否能产出赢家,超级星期二毫无疑问地都将影响初选结果,甚至是最终的总统大选。这的确是2020年漫长的总统初选季节中,最不能被低估的一个重要日子。
民主黨加油
@Deadone
可以理解你的看法,但是美国也有数量非常庞大的、十分的渴望国家能回到特朗普时代之前的政治和社会气氛的郊区与年长的选民。这些选民大多对特朗普的非常规的领导方式与粗鲁的言行十分反感,但他们又在政治上偏向维持现状的政策,所以这些选民大多对桑德斯是不买账的。民主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的胜利很大一部分是出自这批选民的支持。虽说桑德斯被很多的年轻人支持,但年轻人的投票率一直十分的低,实际上完全不能取代中间选民的票数。
优秀的文章,清楚地梳理了美国总统初选的规则和背景,感谢作者和端。
希望勇于对抗资本主义弊端的桑德斯能够过得了这关。如果民主党建制派胜选的话,最终无法回应对现状不满的选民而败给特朗普几乎是必然结果。
没太读懂...
希望桑德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