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觀戰指南:今年有何不同?誰能出線?

數小時之後,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超級星期二」即將登場。在漫長的初選季節中,為何唯獨這個星期二廣受世界矚目?它的制度初衷為何?今年的進行方式有何不同?將可能利於誰勝出?
2020年3月1日,支持者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參加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的競選集會。
2020美國大選 國際 美國 選舉

美國時間3月3日星期二,美國十四州及美屬薩摩亞的選民將前往開票所或集會場所,從僅存的五位民主黨人士中選出一位總統候選人,這位候選人將會在11月的大選中,挑戰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川普。相對於其他州較晚且分散的初選時間,這15場選舉均發生在同一時間、所需選出的代表人數又多,於是,美國將每場固定發生大選年的二月或三月其中一個星期二的選舉,稱為「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

然而,美國總統大選十一月才登場,即使是決定最終各黨所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也要等到七月的各黨全國代表大會(National Convention),距今仍有四個多月,為什麼這場「超級星期二」選舉值得各界關注?美國看似複雜的選舉機制,究竟是一個完善的表徵,還是制度不民主的體現?什麼類型的候選人將從中脫穎而出?本文將參考過去的超級星期二選舉,向讀者說明它對各候選人乃至整場大選的意義。以及稍後即將上演的超級星期二,將對哪一位特定候選人帶來優勢?

連美國人都摸不著頭緒的選舉辦法

在進入超級星期二的談論前,我們必須先針對美國初選辦法做基本介紹。不像其他國家典型的民主選舉機制,美國的制度有不少獨特之處。首先,無論是總統初選或最終的大選,都非直接選舉(direct election),而是間接選舉,即是由選民先選出所謂的代表(delegate)或選舉人(elector),再由這些代表或選舉人分別支持一位候選人,最後由擁有最多代表支持或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得勝。

而其中,代表又可區分成宣誓(pledged)與非宣誓(unpledged)兩種。宣誓代表必須先行揭示自己最終會支持的人選;而非宣誓代表則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在最終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選擇候選人支持。嚴格來說,各州的初選皆是在選出不同候選人能得到多少代表的「席次」(delegate slots),但有些州是以比例代表制分配席次、有些州卻以「贏者全拿」方式進行。而宣誓代表的選舉,有時會在幾天或幾周後的該州、該黨的代表大會中選出,有時也會與分配席次的初選同時發生。這些宣誓代表最終將出席七月舉辦的該黨全國代表大會,參與總統提名,並支持各自宣誓支持的總統候選人。

也因此,宣誓代表只是選出來填補初選時所決定好的代表席次,由於他們的數量以及最終支持的候選人皆已決定好,比起非宣誓代表,他們僅有形式上的存在意義。在極罕有的狀況下,可能會出現不忠代表(faithless delegate),但近代選舉史上較少發生,迄今也沒有相關法規能處罰這類違背自己誓言的代表。非宣誓代表的角色則截然不同,他們不是透過民選產出,而是由該黨國會議員、州長、前任總統以及其他黨內大老所組成,也因此這類的非宣誓代表通常傾向支持較為溫和、保守、意識形態與己相近的候選人。

2020年2月29日,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大學選舉之夜集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贏得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初選。
2020年2月29日,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大學選舉之夜集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贏得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初選。

此外,初選的形式也會因為不同州或政黨而異,主要有兩種區分方式:初選過程以及初選結果。初選過程可分成一般初選(primary)或黨團會議(caucus)。「一般初選」是一種較為常見、也為大多國家所採用的作法,其透過直接投票來決定,得票較高者得勝;黨團會議則是透過民眾參與會議,經過數小時的討論後,再透過數人頭或舉手的方式來決定此會議決定支持哪一位候選人。

黨團會議的程序則較為複雜,其設有得票門檻,若某位候選人支持率低於15%,該候選人的支持者便必須選擇下一個他們願意支持的對象,而其他與會群眾便須極力說服這些人來支持自己的候選人,直到再也沒有候選人低於15%,黨團會議才算結束。若要細分,其中又可分為封閉式(closed)、開放式(open)、混合式(mixed)。

簡單來說,一個封閉式的初選只開放給該黨的黨員投票,開放式則不分黨派,一般人都能參與,混合式則同時開放給該黨黨員以及中間選民。初選結果出爐後,有些州採用比例代表制、有些州以「贏者全拿」為遊戲規則,這是由每四年該黨中委會決議決定的。

總的來說,「黨團會議」通常對反建制派或非主流的挑戰者有利,而「一般初選」則對主流候選人較為有利。舉例而言,非主流候選人如桑德斯多半會傾向草根競選模式,期望帶動以往沒有話語權或對政治冷感的選民前往黨團會議支持自己,而一般初選則較難彰顯一位候選人競選團隊的地方組織能力。

有趣的是,美國主要兩大黨民主黨與共和黨,均針對今年的初選辦法做了大幅修改。去年二月,共和黨的中委會一致通過支持總統川普,將不少州的共和黨初選取消,並且鼓勵各州多採用贏者全拿、而非比例代表制,嘗試營造出一種黨內無異議地「挺川」、和樂融融的景象。

相反地,民主黨的中委會則取消不少黨團會議,期望能削弱反建制派的桑德斯團隊在號召及組織草根勢力的組織能力,並且將所有州的初選結果訂為比例代表制,若沒有一位候選人能單獨取得過半的代表席次,在全國代表大會上,將由非宣誓代表或所謂的超級代表(superdelegate)介入,選出這些人所偏好的候選人,以目前多達五位候選人的擁擠程度來看,七月的全國代表大會的確不會出現一位單獨取得過半席次的候選人。

選舉人團:民主災難?天才設計?

與初選制度相似,美國11月的大選也是間接選舉制,不分黨派的各州選民將會在同一時間投下總統大選選票,得票數較高的總統參選人則能拿下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贏得全國累計最多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則勝出總統大選。

2012年,當時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川普,曾發推文批評「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這項制度對民主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在四年後,擔任現任總統的川普則一改先前立場,推文誇讚這項制度,稱「選舉人團實際上是天才般的設計,因為它帶所有州進入政治,包括那些小州,競選模式非常不一樣!」

在選舉人團制度下,每一州分配到的選舉人票數不同,這源自於美國創國之初各州代表商討下的妥協,每一州分配到由總人口數除以711,000人(2010年的規定)的選舉人票。此外,為了避免大州的影響力過大,每一州都至少被分配到兩張選舉人票,這讓小州不至於因為人口數少,而不受到總統參選人的重視。

然而,這個制度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其中包括總得票數比例與總選舉人票數比例的扭曲,甚至輸了總全民票數的人卻可能因為獲取較高的總選舉人票數而當選總統,2000年的布希、2016年的川普都是典型案例。而與初選制度雷同,「不忠選舉人」以及「非宣誓選舉人」的問題一樣困擾著美國的民主制度。

2020年2月29日馬里蘭州,於CPAC會議特朗普總統將頭放在美國國旗上。
2020年2月29日馬里蘭州,於CPAC會議特朗普總統將頭放在美國國旗上。

以撰寫《湖濱散記》聞名的美國詩人及廢奴主義者梭羅,曾寫道:「我聽說,在巴爾的摩或別處,要舉行一個主要由出版編輯和職業政客組成的大會,選一名總統候選人…… 這些人毫不遲疑地認定大家所推崇的人為唯一最好的選項,且將自己奉獻給這種蠱惑民心的政客。他們的選票並不比任何一個無原則的外國人或受僱的本國人更有價值,他們是可以被收買的。」

梭羅所批判的,便是初選制度中,這些非宣誓代表可以出席全國代表大會、進而影響該黨總統提名。對梭羅來說,這類的非宣誓代表或選舉人,無論是在初選階段或在最終的大選,皆象徵了制度汙點,即可以透過利益交換被收買。

長久的初選季節中,有望一戰定勝負的「超級星期二」

理解基本架構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掌握即將來臨的「超級星期二」究竟為何在大選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美國各黨的總統初選普遍從一月底、二月初開始,由五十州加上華盛頓特區以及其他美國海外領地先後舉辦,耗時半年之久,最後一場選舉通常在六月中才告一段落。也因此,大多數的人稱這段時間為「初選季節」(primary season),正因為它從大雪紛飛的愛荷華州初選,一路到夏日炎炎的紐澤西州初選,最終結果才能被揭曉。

然而,在這歷時長久的初選季節中,出現了一個所有參選人都十分重視的初選日,也就是所謂的「超級星期二」。與其他國家的選舉過程類似,美國總統候選人在初選與大選時必須面對的選民性質截然不同。初選較多針對國內議題,候選人主要需要說服黨內的黨員或支持群眾;大選時的議題較為多元,且所需面對的選民也包括了其他政黨及中間選民。其次,初選過程冗長,且包括了一般初選以及黨團會議,這更進一步造成其所產出的候選人較符合該黨的基本盤,而非直接反映出全國選民的民意及需求。

2020年3月1日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在競選集會期間向支持者講話。
2020年3月1日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在競選集會期間向支持者講話。

超級星期二的概念發軔於1984年、在1988年被採用。其產生的背景,是由於美國政治生態日漸兩極化,「超級星期二」意圖創造出一個區域型的初選(regional primary)。當時主要由南方各州開始倡議,主張成立一個區域型初選日,讓候選人能統一回應該區域的民意。除了透過聚集代表席次數量,選舉日也被往前拉到初選的前半段,相當大程度地提升了南方州的初選重要性。但由於南方州較為保守,也因此「超級星期二」的出現,對當時相對保守的候選人是一大福音。

儘管參與超級星期二的州在每屆選舉中多少都有變動,其佔有的代表席次數量一直都可說是相當龐大。以數量來看,制度初始僅有21州參與,以南方州為主;1992年時只有11州參與,但到了2008年則達到高峰。

2008年,一共有24州、1,688個代表參與,超過宣誓代表總量的47%,同時日期也往前拉到了2月5日,為此制度實施以來最早的一次。這造成了該年二月初時,高達52%的民主黨總代表數以及41%的共和黨總代表數已經被選出;於2000年的同一時間相比,當時只有1%的代表被選出。也因此,2008年的超級星期二,也被稱作「海嘯星期二」(Tsunami Tuesday)。

共和黨歷年總統黨內初選 在「超級星期二」前後的變化。
共和黨歷年總統黨內初選 在「超級星期二」前後的變化。
民主黨歷年總統黨內初選 在「超級星期二」前後的變化。
民主黨歷年總統黨內初選 在「超級星期二」前後的變化。

比起複雜的選舉辦法及冗長的初選季節,超級星期二的確提供了各候選人一戰定勝負的契機。尤其如果這次的超級星期二比往年更提前,可說更「超級」。自1988年以來,不分政黨,所有贏得超級星期二者,都接著拿下了最終的政黨提名。其原因相當明顯,在於超級星期二平均佔了約三分之一的總宣誓代表席次,又發生在許多州的初選之前,是一個滾雪球、一舉擺脫黨內競爭對手的大好機會,在超級星期二這天表現優異的候選人,儘管沒能奠定絕對優勢,也能乘著這股氣勢,拿下接下來至關重要的大州。

以1988年共和黨初選為例,當時老布希沒能在初選一開始的幾個關鍵州拿下領先定位,但卻在超級星期二中大勝,贏得十七州中的十六場選舉,奠定了那年的勝負。1992年民主黨初選更是一個超級星期二的模範案例,南方州當初創立超級星期二的初衷,是為了讓各黨候選人不受初選階段競爭激烈影響,希望能選出一個意識形態上較為保守的候選人。當時阿肯色州州長柯林頓(Bill Clinton)代表著民主黨內較為保守的勢力,取得所有南方州的勝利,包括了佛羅里達州,幾乎逆轉了先前的劣勢,擊敗了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聰格斯(Paul Tsongas)。

今年的超級星期二將在美國時間3月3日登場,對於僅存的五位參選人來說意義重大。這次十六場選舉一共占了34%的總宣誓代表數量,以目前的代表數來看,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暫時取得些微領先,擁有60個代表數,而前副總統拜登則緊追在後,取得53個席次。原本暫居第三名的南灣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和第五名的參議員克羅布徹(Amy Klobuchar)在南卡羅萊納州初選中大敗後,紛紛宣布退選,讓目前的民主黨初選逐漸形成兩人競賽。

以先前超級星期二的經驗而言,象徵民主黨建制派勢力的拜登情勢看好,尤其剛取得了南卡羅萊納州初選決定性的勝利。反觀代表反建制派勢力的桑德斯,雖然在前四個州的初選中贏得了其中的三場,但超級星期二的選民性質與前三場勝利截然不同,尤其是四年前,桑德斯未能在超級星期二中打敗希拉蕊,讓他在爾後的初選路上困難重重。

其他值得關注的黑馬也包括了億萬富翁及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雖然目前尚未取得任何代表數,他的競選團隊的選舉策略是將所有資源及重點放在超級星期二的十四個州上。

2020年民主黨初選總統參選人。
2020年民主黨初選總統參選人。

以目前情勢看來,今年的超級星期二將持續過往的保守特質,並且所有的選舉結果皆以比例代表制分配席次,無疑是對目前暫居領先的桑德斯想取得過半代表席次來說是一大挑戰。儘管目前桑德斯在超級星期二的大州,加州以及德州的民調上領先拜登及其他候選人,比例代表制意味著他仍無法取得足夠的代表數。此外,以中間及溫和派選民為主的布塔朱吉和克羅布徹在超級星期二前夕退選,對同樣爭取中間及保守選民支持的拜登團隊來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布塔朱吉和克羅布徹皆已公開支持拜登,儘管最新的民調顯示,大多數布塔朱吉支持者的第二選擇將是桑德斯(21%),再來才是拜登(19%)和華倫(19%)。

美國政治千變萬化,溫和派在超級星期二前夕大整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而進步派選票持續分裂在桑德斯與華倫之間。或許,最終沒人能獨自贏得超級星期二。若真如此,這也意味著到了七月的全國代表大會時,也很有可能沒有一位候選人能單獨取得過半的宣誓代表席次。屆時,我們將會看到梭羅所批判的超級代表們一一出現,根據自身利益,親手選出一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若在今年七月,民主黨的超級代表們選擇了拜登,是否會重演四年前戲碼,使希拉蕊輸掉關鍵搖擺州、進而輸給川普?

總體而言,無論三月三日的選舉是否能產出贏家,超級星期二毫無疑問地都將影響初選結果,甚至是最終的總統大選。這的確是2020年漫長的總統初選季節中,最不能被低估的一個重要日子。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民主黨加油

  2. @Deadone
    可以理解你的看法,但是美国也有数量非常庞大的、十分的渴望国家能回到特朗普时代之前的政治和社会气氛的郊区与年长的选民。这些选民大多对特朗普的非常规的领导方式与粗鲁的言行十分反感,但他们又在政治上偏向维持现状的政策,所以这些选民大多对桑德斯是不买账的。民主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的胜利很大一部分是出自这批选民的支持。虽说桑德斯被很多的年轻人支持,但年轻人的投票率一直十分的低,实际上完全不能取代中间选民的票数。

  3. 优秀的文章,清楚地梳理了美国总统初选的规则和背景,感谢作者和端。
    希望勇于对抗资本主义弊端的桑德斯能够过得了这关。如果民主党建制派胜选的话,最终无法回应对现状不满的选民而败给特朗普几乎是必然结果。

  4. 没太读懂...

  5. 希望桑德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