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的奥斯卡与韩国电影的疯狂秘密

就这一句充满个人主体性的大实话“写剧本不是为了代表国家”就远非绝大多数香港和大陆电影人能够说得出来。
2020年2月9日,奉俊昊凭电影《上流寄生族》夺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及“最佳原创剧本”四个奖项,成为史上首部赢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非英语电影及亚洲电影。
2023 奥斯卡 韩国 电影 风物

2020年2月9日晚,好莱坞大道,杜比剧院再度呈现辉煌。美国电影界一众明星齐聚于此走过红毯。颁奖典礼进入高潮,最重要的奖项渐次颁出后,人们发现,这个夜晚最耀眼的荣光与辉煌属于奉俊昊及其作品《寄生虫》(台译《寄生上流》、港译《上流寄生族》),也属于韩国电影。最大胆、最迷狂于这部电影的人也会承认,事先没想到奉俊昊会把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小金人都捧在手上。

奉俊昊和这部电影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不仅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还一举囊括奥斯卡最硬核的四个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两项个人奖;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两项集体奖;此外它还创造了另一个记录,即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

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四个奖项,中国电影人心理上蹭红毯沾光,一时也感觉颇有荣光。
面对今年的奥斯卡,香港和大陆电影人作何感想?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9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就我自己的觀影紀錄,從2015到2018年,連續四年我都把中國電影排在我的TOP 1,它們分別是【路邊野餐】Kaili Blues (2015)、【不成問題的問題】Mr. No Problem (2016)、【大世界】Have A Nice Day (2017)、【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2018)。它們的共通點都是中國新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除「大世界」外,它是導演劉健第二部長片動畫),我仍然對中國電影抱持得著期待,期待中國新電影浪潮的到來。但是有前提,除了本文作者提到的「電影審查」,還有中國電影要有「分級制度」,以及電影審查不只存在拿不拿得到龍標上院線,還在中國各大影展內橫行,甚至伸進國際影展(可以參照2019年柏林影展,張藝謀導演新作「一秒鐘」因技術問題撤展事件),扼殺新電影的生存舞台。
    不過,還是有一群人在為中國新電影搭建舞台,苛護它們,那就是「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它們挖掘了忻鈺坤、張大磊、馬莉、周子揚、文牧野、胡波等中國新導演,我只是列舉了幾位經First洗禮後,轉戰金馬與大師較競的新導演,實則還多更多。不幸的事,去年中共叫停中國電影參賽金馬影展;不幸的事,去年First影展閉幕片「寄生上流」(寄生蟲)放映前一日被「技術問題」撤展。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 Leonard Cohen〈Anthem〉(1992)
    願中國電影陽光普照。

  2. 先感谢作者的梳理。不过还是想批评一下。标题到行文,读出了公众号流水线的感觉。这个秘密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那有没有可能做一些具体分析或者具体比较呢,又或者是作者个人的见解。文中大部分对韩国片子的剧透必要性不大。另外就是反过来说,除了审查压力,大陆电影的一直没起来和香港电影的回不去,还有许多因素,在对比的时候也值得去提一提,不然审查或许会变成做不出好东西的托辞。

  3. "最具創造力的表達,就是最個人化的表達。“
    這是這次 Parasites獲獎后,奉俊昊在Oscar領獎臺上致敬臺下的Quentin和Martin Scorsese時,引用的Scorsese對電影表達的看法。
    從奧運會獲獎戰績到其他領域的傑出人才獲得認同時,媒體或者得到認可的人,時不時會習慣性地把這份榮譽歸於國家。作爲一個集體主義社會,縂少不了先考慮大局再考慮自我的情況。
    而奉俊昊的這句,“拍電影只爲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國家”,更是突顯出了優秀的電影表達,首先需要藝術家/導演忠於自我,無可避免地要從individual出發來構造故事的世界觀。
    説到審查,其實審查制度哪裏都有,就算是在歐洲的戲劇界,審查制度更是細化到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準。創作者完全可以根據情況進行修改。在中國内地的情況,審查制度雖然嚴,但好作品仍然稀有,主要原因可能并不完全是因爲廣電的存在。電影除了是藝術,也是商品。在國内,藝術電影沒有得到像在歐洲那樣的重視和別具一格,商業電影也還沒到達到Hollywood那樣的較高的藝術水平,大部分時候國内的電影創作經常是被資本,愛國情懷,和庸俗的大衆口味綁架。
    像中國這個魔幻的社會現實和錯綜複雜的身份認同危機,單單從素材來講,其實非常豐富。可是對於年輕有能力又有追求和要求的電影工作者來講,國内的創作環境的確是糟糕。知識產權沒有保障,創作型為不被尊重的情況很多。想起前幾年自殺身亡的青年導演胡遷。雖然他的離世后在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我還沒看,國内也沒有機會上映。但我有看他的文學作品,的確是個才華橫溢,能夠捕捉到這一代中國内地年輕人内心困苦無奈的精神世界。但他沒能熬到頭就放棄了。真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上演。
    内地電影發展路且長。觀衆的口味是要創作者們主動挑戰和培養的,而不是一味順從。
    最後,還是想恭喜奉俊昊,Parasites和韓國電影工作者。這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

  4. 有剧透,最好在前面说一下😫

  5. 只有我一个人注意到文章的链接里“奉俊昊”是用汉语拼音写的的吗。。。

  6. 我想知香港點"咱"???
    香港面對的電影環境同大陸一樣咩?? 廣電幾時理埋TVB???
    從審美或者創作人上 你可以添加上香港電影界去比較,但一講到審查環境,就將同大陸一概而論,就好粗疏囉。
    你唔講埋十年???驚比番公安上門咩???
    文章一味只講南韓,的確比唔到好多中國或香港既叛逆例子既。
    連出租車司機都無可能係大陸睇到。
    其實分析都好似無咩用。
    政治審查 創作環境窒息係大陸仲洗講既咩,係人所皆知既事實。
    成班人仲好苦中作樂地話審查制度係"戴著鎖銬跳舞"。。。。有咁荒唐就得幾咁荒唐。

  7. 这篇文章一下子剧透了这么多好电影的结局………

  8. 《新世界》跟《无间道》只有警察做卧底的梗撞了,剧情完全没有关系。买啥版权。这文章一波三折,有几段写的还可以,但大多都太无聊了。

  9. 綠魚的主角不是張東健、是韓石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