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之时,正值高雄两件大事同日发生,来台生活两三年的我,发现不少台湾朋友大清早就搭高铁或是开车南下,有的为参加挺韩游行,有的为参加罢韩游行。
“其实台湾内部就有两岸。”我想起一个台湾朋友几年前说的话。在台湾生活了几年,我终于明白了她在说什么。
“光复高雄”、“夺回高雄”,我的脸书版面上不断出现这样的字句。有来自高雄的同学自从去年11月24日韩国瑜高票当选市长后,就把此事视为高雄的耻辱。当这位高雄市长要竞选总统,网路上就有人开始说,都是高雄选民的错,现在害整个台湾要来一起承担韩国瑜可能选上总统的风险,所以是“高雄欠了台湾”。这样的一口闷气,我的这位同学怎么咽得下去呢?于是他冲上高铁,冲回高雄,回去罢韩。
而另一位同学来自东海岸,已经几次开车南下高雄参加韩国瑜造势大会,甚至还带上年迈的老母亲一起去。这位同学是原住民,来自公务员家族,有亲戚是警察。在他所处的原乡,国民党比民进党更早带著资源进入,军警、公务员、教师三种职业,是村子里老一辈人获得社会位阶上升的重要手段。生活塑造了他,他怎么能背叛那支撑自己家族的资源?于是他驱车南下,直奔高雄,去挺韩。
对只是在台湾短暂生活几年,没有选票的我来说,每逢选举临近,周围上演的这些真实故事,都像是一场又一场大型奇观。一张选票,可以让许多人与事“现形”。然而,选举并不是游戏,选举带来政局的改变,后果非同小可。旁观选举的我,见到越多,就担忧越多。更何况,没有选票的我,也并不是这一场场选举的局外人。两岸政策的变化,随时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小到父母还能不能用自由行签证来台湾看我,大到国台办会不会突然煞停陆生来台就读,影响我的签证和学业,甚至人身安全。而这一切,都与大选有关。
出租车与小吃店里的选举政治
同温层其实只存在于网路,脸书算法把我们都关在自己的泡泡里。当我打开门,走下楼,去买个早餐,吃碗面,偶尔搭个出租车,就发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选举政治无处不在的日常里。
在今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被暂停之前,我父母曾几次来台湾探望我。他们跟团旅行过,也自由行过,神奇的是,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无一不是国民党支持者。这当然跟行程的设计有关,陆客团的导游当然会说陆客爱听的话,去中正纪念堂,不会提醒你去看另一端有个牌匾写著“自由广场”。不少出租车司机做游客生意,包车一日游或是机场接送,也吃陆客这碗饭。而聆听他们与我父母的对话,就像是听北京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的翻版,使用的语句几乎是一样的。“台湾经济还是要靠大陆啦。”“民进党上台以后我们生意都少了,你们陆客都不来了啊。”“其实我们台湾大部分人都是想统一啦,都是这个小英喔,在煽动年轻人啦。”这更令我父母确信了他们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那些台海新闻都是真的。
而不管走进路边卖卤肉饭的小店,还是排队才能进去的连锁火锅店,中天电视台、东森新闻、TVBS新闻台,几乎霸占了食客的视线。我曾试过在一家学校旁的小店慢慢吃一碗面,半小时的时间里,电视里没有出现过某总统候选人之外的任何其他新闻。他的光头、他的语录、他的造势大会、他的老婆、他的女儿、那个抹黑他的坏蛋、他的那个邪恶对手……这画面当然荒谬,但也不禁让我觉得很熟悉。自从习大大上任之后,北京中央电视台CCTV-1每晚最重要的节目《新闻联播》,就有越来越大的篇幅和时段,只讲关于习大大的新闻。他在北京开会了,他去下乡视察了,他发表新讲话了,他要出访某国了……这是一人电视节目,一人电视台吗?我本来以为,大家都很清楚这样不寻常的新闻操作一定有特定势力和资本在背后操纵,但这种怪异的日常,却在自由台湾持续了超过一年。
“真爱粉”与“选举财”
走出都市场景,一个更陌生的台湾展露在我眼前。农民、渔民,明明说著道地的台语,却有人完全不把语言与本土认同连结,而更在意“货卖出去,钱进来”,对自称为基层、“土包子”的候选人有奇妙的“共情”。从小在都市长大的我,实在欠缺与农民对话的能力,在象牙塔里伶牙俐齿,到乡下就是秀才遇上兵。
后来,我在一次凯达格兰大道的选举造势大会上,见到一位淋著大雨四小时而不走的“真爱粉”。他戴著红帽子,从中南部上来,再大的风雨也动摇不了他。我发现再用象牙塔里学到的那些分析架构去看待这件事,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人做到这样的地步?除了盛传的钱权利益之外,我想那种奇妙的“共情”也应记一功。这些农民、渔民爱说,自己被城里人,被菁英和知识分子霸凌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送了家里小孩到台北来念书、工作,结果年轻人回家,还要骂他们没知识、好骗,又蠢笨。用“真爱”、“真心”去支持一个候选人,不惜淋四个小时的雨,其实是在撑自己。
我还有一个在虾皮网购平台卖选举周边的朋友,大选还没有开始,他就已经率先发了大财。我听过国难财、战争财,没想到在台湾,还见识到了“选举财”。因为支持候选人而买选举周边的人,跟因为喜欢舒淇而买“KIKI 面”的人,抱持的是同样的心态吗?戴上“一支穿云箭”的红蓝帽子,手举中华民国国旗,站在人群中大喊他的名字,就能感到自己和周围的人群连结,成为一分子,获得某种身份的认证吗?这又让我想到一部大陆的爱国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每个人都是“种花家”(谐音中华家)的那只兔子,我是千千万万只兔子中的一只,中国是我,我是中国。一些候选人支持者组成团,在网路上出征的样子,也像极了几年前帝吧出征蔡英文脸书的小粉红军团。这到底是在台湾土地上自然生长的网路军团,还是中华民族主义的跨海移植,互相模仿?
当然,任何社会都有保守势力。基进的(非指基进党)、左翼的、年轻的政治势力,总是晚一些才来到世上,而在世界向右转的大势中摇摇欲坠。而这两种势力,从来都是比邻而居的。就如我的同学中,有人参加挺韩游行,也有人参加罢韩游行,而礼拜一回来,大家还是一起上课。同一个家庭中,韩粉家长会说,投票日不要让孩子出门投票,要把他们锁在家里;而挺英的孩子则会说,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在选举日把父母带出国旅行,一票换两票。这也不是只在选举年才发生的事。
选举,其实是这座岛屿上无数裂痕的现形记吧。
“台湾选举太乱了,早点放假回家吧”
这次台湾大选对陆生群体最早的影响,恐怕就是7月31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宣布暂停47个大陆城市居民的赴台自由行。这是大陆官方第一次暂停自由行陆客来台。实际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在读的陆生还是可以用学生签证自由进出,父母还是可以用探亲签证来台湾探望。但恼人的,就是这种风向在家长群体中引起的恐慌。
这种群体恐慌时不时就来一次,在几起共谍案有人被抓时,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宣称有美女间谍对陆生挖取情报时,在北京每一次强硬的表态后,在每一次台湾的某个大游行被北京报导成“台湾又乱了”的时候,这种群体恐慌都会上演一次。两岸会开战吗?我的孩子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变成人质?会不会来不及撤侨?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欺骗,留下什么政治污点,毁了一辈子的前程?怀著这些担心,陆生家长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问孩子什么时候考完放假,催著快点买回家的机票,“台湾太乱,快点回家吧”。
经过自由行暂停事件,就算再不问世事的陆生和陆生家长,也会知道台湾大选有多挑动北京的神经。有来自大陆不同省份的陆生被当地台办催促回家,避开大选,也有台湾的大学发内部声明给陆生,提醒选举临近,建议学生买好机票,放假就快快回大陆。家长们也三天两头来劝:“台湾选举太乱了,早点放假回家吧。”回去了就没事了吗?有的省还很热衷于找放假回家的陆生去“喝茶”、谈话,告诉你,不管你走到哪里,国家永远“关心”著你。这恐怕是只有陆生才能体会到的“选举文化”吧。
从《返校》到芒果干
《返校》上映的第一周,我和一个美国朋友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这是我们俩人生看到的第一部关于政治迫害、白色恐怖的剧情片。从电影院出来后,我们都有很多话想说,而一个最大的共同疑惑是,所以《返校》里面那个加害者的党,就是去年11月地方选举大胜的那个党?而这个党,直到今天也没有因为历史上在戒严时期、白色恐怖时期做下的这些恶事而消失,反而在一人一票的选举中得到民意的支持。这是为什么?
对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我来说,最不能理解的部分就是,那些投票给国民党的台湾人,难道是集体失忆了吗?真相明明流传下来了,受政治迫害的记忆明明还在,还能被拍成电影,还有这么多人去观影,为什么选举结果还会这样?难道所有投票给国民党的人,都是加害者阵营的既得利益者后代吗?对许多大陆年轻人来说,上一辈政治受难的记忆,几乎已经完全失传了。因为没有自由,所以不利统治的历史就被抹煞。我们期盼著等到自由的那一天,就像《返校》电影的结尾一样,有人记得,可以说出来。但原来即使有人记得,国民党还是有市场,有选票。这让人迷惘、失望、惊异,也让人明白,转型正义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这次的台湾大选还让我学会一个词,叫“芒果干”,原来是“亡国感”的谐音。国民党一直批判民进党和其他第三势力小党向民众贩卖“芒果干”,制造恐慌。另一边厢,国民党的支持者也觉得很有“芒果干”,因为国民党如果输了,就形同中华民国输了,亡党就是亡国。初到台湾的时候,我就发现台湾芒果有好多种,不同产地的芒果大小、口味和价钱都不同。今年选举,我才知道原来“芒果干”也有好几种。
然而,芒果干不是由谁贩卖的,这就如同,并不是因为某人在跟你推销芒果,芒果才存在。芒果一直都在那里。芒果干一直都存在每个台湾人的生活点滴中,不是吗?在铺天盖地的中天新闻里,在台湾总统候选人到香港拜访中联办的那个行程里,在瞬息万变的两岸关系里,在你不知道脸书和华为又把你的个人资料给了谁的那个瞬间,芒果干存在著。
今年的11月24日,香港区议会选举,有撑香港的陆生群组在网路匿名发出呼吁,希望香港人珍惜每一票,选出自己想要的未来,署名为“一群没有选票的人”。在台湾,我也没有选票。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两岸关系的一个微妙变化,都可能影响我未来几年的生活和学业,甚至更多。但是,同样的呼吁也适用于台湾人。“我以死者之名,恳求你罢工。”这是香港年轻人用喷漆写在墙壁上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们没有人是这场选举的局外人。请投票,台湾。(本文作者为已来台三年的工科研究生)
(本文由新活水杂志与端传媒共同策划)
“白色恐怖死的多是外省、左傾人士,或是支持共黨的台灣人。簡單來說,是『紅統』。台獨人士譴責當年國民黨舉動,說該些受害人都是言論自由、遭受國家暴力。
部分獨派人士是矛盾的。若要譴責蔣經國打壓紅統,那麼現在何來正當性罵統派?(還不分紅藍統,連文化中國人與認同祖先源於中國人都被罵)若現在譴責統派有正當性,那麼又有何正當性譴責蔣經國打壓紅統?”
@Weber 蓝营的支持者是否还有四成恐怕成疑吧?另外台独的支持度在假设无大陆武力威胁的情况下也是占据大多数的。可以说台湾已经具备法理台独的民意基础。现在不能做纯粹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允许。台湾人不像大陆这边一样“抛弃幻想,准备战斗”,台独恐怕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仇中恨中去中国化都只能让独派赢得内部选举,而不能让他们迈出任何实质性的一步,也不会伤害到中国的发展步伐。台湾人要有以色列人的意志力,看看他们的军费占GDP的比例吧。
@明知道:亡國感只是一種被簡化的說法,你對台灣追求獨立的建議也過於簡略了:考慮一下,藍營支持者占台灣人口四成以上,其中有支持與大陸統一者,亦有認為軍備無用、或妄圖以和平協議取代國防之人。因此在相關決策上並非那麼容易獲得共識,如果你的父母都是閱聽外部敵對勢力製播的新聞節目,那就不只是國民間不合,而是連家庭都有可能爆發內戰。
@明知道:目前轉型正義相關解密上的瓶頸之一就是涉及情治單位。相關人士受威脅時是否會狗急跳牆也是難說,更何況前些年推行年改時,軍警的忠誠度就被人質疑過。
@YM_T
民进党或者任何台湾政府如果能彻彻底底不双标地把转型正义做了,那绝对是让人钦佩的。
关于“芒果乾”,没错,如你所说,民进党那边的“芒果乾”是来自于中国大陆这边的统一诉求(或者威胁)。不过这个好像没什么贼喊捉贼的问题,统一诉求这个是“阳谋”嘛。带着受害者心理去贩卖“芒果乾”与你们有何益处?“仇中”能让你们去除“芒果乾”吗?“芒果乾”被拿出来讨论纯粹是为了选举时打击自己内部的对手,对中国大陆这边没有任何伤害,也不会阻止北京继续压制台湾的主权啊独立啊这些诉求。
你们要是真想独立自主就应该想办法增强自身实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有最重要的,提高军备。仇恨只会蒙蔽人的双眼,而不会让人变得更强。宣扬对北京的仇恨、或者断绝两岸交流不会让你们更容易实现你们心中对于台湾的未来定位。
@liwords 同意你对于转型正义的解释,我还很感兴趣的是蔡政府推动转型正义的障碍是什么?国会完全执政,除了修宪什么都可以干,任何法案一声令下就可以过。已经过去了快四年时间,什么时候可以转完?转型正义不速战速决是否有留着这个议题做长期鞭尸国民党的政治考量?毕竟转型正义只管台湾光复之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而不去考虑日据时期的受害者,比如慰安妇,而她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真希望台湾政府和社会能如你们的目标一样,尽全力去做好你们想做的亚洲自由民主灯塔。不要因意识形态而双标而算计、也不要向既得利益者妥协。
@明知道
同意樓上大大的回覆,除了形式上的道歉以外更重要的是真相的還原,尤其是某些被刻意隱藏起來的資訊,否則任何道歉都只是虛應故事罷了。我另外想說的是,轉型正義不是只有228。幾十年的黨國威權統治下面有多少白色恐佈的迫害和冤案,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等,罄竹難書。
或許芒果乾、亡國感等名詞是這次選舉才被提出來沒錯,從這角度來說我是同意的。但真實的威脅這幾十年來一直以來都在,不只是選舉的時候才出現。它在台灣代表無法進入世界衛生大會的時候出現、在品牌網站上的Taiwan, China出現、在留學生簽證上面被註記CHN的時候出現⋯。中國一直以來忽略台灣實質上獨立的事實,並千方百計的促統。民進黨充其量是芒果乾的商人罷了,中國才是最大的生產者。這就是做賊的喊抓賊。
@明知道
轉型正義不是只有道歉,道歉誰都會講。是要實際的作為。例如,政府情治單位機密檔案解密,還原當年冤案、不正義的各種案件如何形成,誰又該負責。光檔案這一塊,蔡政府就曾為了利益關係人仍在世而不肯解密檔案而遭受質疑。
台灣這種情節很難解。簡單說,像被家暴還說對方好一樣,權力不對等下,扭曲自己的思想來配合現實,即使有選擇權了,仍會為了生存利益接受,也很難有新的想像。另一個狀況是,如同文章提到,一些偏鄉早前是國民黨帶著執政利益在耕耘,分利益分慣了,不拿更多利益出來,民進黨買不動這些鐵票和地方派系。
好文章,笔触细腻,观点诚恳。如果在海外的大陆知识青年都有这样的胸襟和见识就好了。
其實就是這些熱愛國民黨的人當時受的是跟你們一樣的獨裁教育,所以他們不會有那些歷史記憶。
作为大陆人,会有一种失语感。
「對出生在中國大陸的我來說,最不能理解的部分就是,那些投票給國民黨的台灣人,難道是集體失憶了嗎?」
1. 就好像中國共產黨發動了文革、大躍進、六四,至今內部仍然高壓統治違反人權,但是大多數中國民眾還是感念中共的治理能力,國民黨在七八○年代的治理還是很有成績的
2. 國民黨在李登輝領導下的本土化,某種程度與過去的黑歷史切割。台灣民主化也是在迴避清算過去歷史達到寧靜革命的目的。時間久遠還是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國民黨跟白色恐怖的國民黨是兩回事
"選舉,其實是這座島嶼上無數裂痕的現形記吧。"
你用現形,而不是說選舉造成撕裂,我覺得很中肯。
"對出生在中國大陸的我來說,最不能理解的部分就是,那些投票給國民黨的台灣人,難道是集體失憶了嗎?真相明明流傳下來了,受政治迫害的記憶明明還在,還能被拍成電影,還有這麼多人去觀影,為什麼選舉結果還會這樣?難道所有投票給國民黨的人,都是加害者陣營的既得利益者後代嗎?"
我想,有些台湾人想到国民党时,也会想起土地改革、十大建设、发展电子工业和高科技工业等推动台湾从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转型成为现代的工业化经济体的成绩吧。而且即使有白色恐怖的事实,经国先生在其晚年仍未以其一家一党之私利为先而开放党禁、解除戒严,为台湾的民主化打开了序幕。没有国民党在其戒严时期的政绩,会有今天民主自由而且富饶发达的台湾吗?也许会,但是事实上台湾今天的基础仍是戒严时期所打下的。
任何政权都有功有过;或许国民党人认为国民党的功还是大于其过的,仅此而已。
說到「轉型正義」,這四個字在一些大陸論壇和社交網絡,居然是敏感詞,不能完整地打出來⋯⋯ 可想而知台灣開始轉型正義後對CCP的刺激之大。
@YM_T
民进党转型正义不是搞了四年么?马英九不是年年去“二二八”忏悔么?国民党似乎已经认错道歉了,但什么时候才能不被鞭尸?恐怕只要存在政治舞台一日就会被鞭尸下去。所以,我想国民党最好还是早日自我了断算了。
“文攻武嚇”搞了几十年了,以前是双方都搞,现在是只有大陆这边搞。但是“芒果干”为什么选举的时候才有?还有国民党那边的“芒果干”是什么原因?问题是,不管蓝绿谁上台,大陆这边的反独促统压力一直都在啊。所以我认为这是只是选举语言。我并没有说外部势力推动了这个“芒果干”,而是中美贸易战和香港反修例的外部“反中”大环境使这个问题更加容易发酵。
回某樓:
「如果国民党因为历史黑点就应该万劫不复,那恐怕国民党在宣布台湾解严之后就应该立即解散。不然,国民党在台湾做的所有错误政策都会被一只鞭尸下去。」
那你真的是小看了幾十年的一黨獨大和黨國教育。國民黨幾十年下來累積的資源怎可能讓他們立刻解散,更別說還有那些長年被中華民國意識型態教育出來的民眾的支持。錯誤的政策不只要被拿出來鞭屍,還除了面對與承認錯誤、賠償損失以外,更需要的是給所有受害者與台灣人民一個真相。這就是轉型正義。用歷史黑點來帶過發生的事,也太輕輕放下了一點。
「“芒果干”不是本来就有的,需要被制造、被贩卖才有热度。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执政,都不会“亡国”,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愿意支持统一也没有一个敢推动法理台独。两党现在的主张和过去的执政历史都表明了这一点。在选举时为了选票制造和贩卖“芒果干”,岛内政客行之已久,只不过就着外部大环境在这次选举中其影响力尤甚以往。」
整段沒有提到中國的文攻武嚇,彷彿芒果乾是天上掉下來的一樣。這種有意識的為自己脫罪並推給外部勢力的說法,真是熟悉的好滋味。
謝謝你的文章,很有溫度。
“對出生在中國大陸的我來說,最不能理解的部分就是,那些投票給國民黨的台灣人,難道是集體失憶了嗎?”
如果国民党因为历史黑点就应该万劫不复,那恐怕国民党在宣布台湾解严之后就应该立即解散。不然,国民党在台湾做的所有错误政策都会被一只鞭尸下去。
“芒果干”不是本来就有的,需要被制造、被贩卖才有热度。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执政,都不会“亡国”,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愿意支持统一也没有一个敢推动法理台独。两党现在的主张和过去的执政历史都表明了这一点。在选举时为了选票制造和贩卖“芒果干”,岛内政客行之已久,只不过就着外部大环境在这次选举中其影响力尤甚以往。
真是好文,易懂又有兩度角度對比和自己的觀察,有共嗚,谢作者和端
如果一個政黨牽扯到一個大團體的利益,那就不用太過意外為何依舊有那麼多人投給他了
有意思的视角!
很诚恳,让真的很让人有感触
”為什麼還有人為投給國民黨?“ 我倒覺得驚訝為什麼有人覺得驚訝。而且這也不是台灣唯一的現象。八九六四的時候,很多人懷念吃大鍋飯的年代。以後若是大陸民主化了,肯定有人繼續支持共產黨。
文笔好,想法也好。
寫得真好
Kerry說「民主政体相对专制政体最大的进步,不在于人民在民主政体下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恰恰在于他们被允许试错和犯错。」正是如此!
寫得真好!觀察入微,很有獨立思考的好文章!
同意作者的很多观察,也同意下面的两条评论。很高兴看到端传媒刊登这类来自于大陆人清醒的认识和评论文章。
同意楼上的观点,我感觉中国人(包括我)在和台湾交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优先,把对中国政府的想法投射到台湾上去。但作为生长在民主政体下的新一代台湾人,我感到他们的想法是“少谈一些主义多谈一些问题”“不看(主义/初衷的)对错只看(效果/落实的)利益”,民主政体下的成熟公民看的更多是具体的议题而不是宏观的立场,但是由于我们社会议题的缺位,我们无法不通过立场来审视一切,从而得出了选国民党是否昧良心的结论。其实民主政体相对专制政体最大的进步,不在于人民在民主政体下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恰恰在于他们被允许试错和犯错。
作者在文中说“选举,其实是这座岛屿上无数裂痕的现形记吧。”不同的人支持不同的政见应该是多元化的体现吧,这难道不该是正常的吗?而认为是“裂痕”这很“大一统”,前提是对于“大局”民众就该“团结一致”,也许这是从小到大在对岸的我们被驯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