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之城自由港: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走上历史路口

美国国会将于今日复会,各方讨论多时的《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或有机会通过,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将正式走上新的历史路口。
2019年9月8日,有网民发起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随后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
逃犯条例 香港 中港关系 公共政策 政治 经济

香港反《逃犯条例》修例运动进入第三个月,在美国国会复会(9月9日)前一日,有市民发起“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祈祷会”,并于会后游行前往美国领事馆请愿,诉求盼望美国国会通过《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集会后,警民再次发生严重冲突,直到深夜,警方甚至连开数枪驱散旺角警署外民众,冲突情势不断升高。

在9月8日,香港抗争正式将《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拉上街头;9日,也是美国国会正式复会,或将启动程序通过该法案的第一日。若法案通过,美国国务卿将每年向国会提交《香港关系法》年度报告,报告中将评估有关香港自治状况,评估香港“一国两制”情形是否名存实亡,若否,国务卿将可向国会提议取消独立关税区在内的各种香港特殊待遇。以独立关税区为首、美方给予香港“不同于中国”的系列特惠政策,接下来将一步步成为中美关系之间的筹码,香港自殖民时期留下来的百年基业,来到一次风云变幻的关口。

衡诸独立关税区的诞生,本身是香港百年历史的缩影。独立关税区,并非专属于香港的地位,也并非美港之间专属的经济特权,乃是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成立之初,为了处理当时尚未获得独立主权的殖民地而设置,让这些还未正式分娩的国家,能先在经济上享有自主权,成为一“非主权实体”。不少独立关税区,如印尼,在正式独立之后,便以国家的身分加入组织,不必再以独立关税区的地位行走江湖。

然而,不是每个独立关税区都能以这种方式终结“临时”状态,部分经济体的并未走上一般独立国家之路,因故长久以独立关税区的方式参与经贸活动。香港是其中一个案例,“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即是另外一个近似案例,在这一点上,台湾与香港确实法律地位近似,以非主权实体的方式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尽管台、港形成此等地位的原因,实可说是南辕北辙。

“独立关税区”是什么?

台澎金马缘何成为独立关税领域,暂且不表。回顾香港的历程,一开始是与英方一同、以英方代表团的身份参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中国政府同意继续保留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1995年,WTO成立之后,香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成为 76 个创始成员之一,加入时间比中国早了七年。

独立关税区的前世今生。
独立关税区的前世今生。

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

1944年7月,44个国家通过《布列敦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作为联合国之特别机构,当时拟议中的经贸组织包括: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及国际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ITO)。不过,由于联合国所通过的ITO宪章草案遭到美国国会反对,使得ITO无疾而终。
ITO的创始会员为筹组ITO,在这一年就展开关税减让谈判,谈判结果达成4万5千项关税减让,影响达100亿美元,约占当时世界贸易额十分之一。各国为免筹组ITO之努力完全白费,且美国政府参与关税减让部分之谈判业获国会之授权,因此包括美国在内之各国最后协议,将该关税谈判结果,加上原ITO宪章草案中有关贸易规则之部分条文,成为众所熟知的“关税暨贸易总协定”。
【注】ITO的23个会员国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缅甸、加拿大、锡兰、智利、中华民国(1950年5月5日退出)、古巴、捷克。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外资来源,更是各国货物进出口中国的枢纽。1989年,北京发生六四天安门事件,各国政府与外资群起抵制中国,多项贷款与计划因六四而延期讨论。虽然外资回锅的速度要比他们所宣称的更快一些,仍带给香港莫大的“97恐慌”。为了平息相关声浪、保护美国人在港的利益,1992年,美国通过《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赶在主权移交前,确保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拉出一条中国与香港之间的体制防火墙。

《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俗称《香港关系法》)在这种气氛下出台,主要阐明香港在 1997年回归之后,依然享有“独立关税区”的待遇,无论是政治或是经济,美国都会把香港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地方,让“美中关系”并不全然等同于“美港关系”。对于美国来说,《香港关系法》除了有经济目的,无疑也有牵制北京政府的用意。

而自从1992年制定法案之后,法案的内容未曾有过正式修改。然而,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爆发之后,开始有部分国会议员试图以《香港关系法》作为杠杆,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国务卿对香港的自治程度进行认证,以决定《香港关系法》下维持的独立关税区地位是否仍具备正当性。

随着雨伞运动79日的潮起潮落,当年的草案立法无疾而终。但自2018年底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2018年11月,隶属于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下称“USCC”)发表年度报告 。文中指出,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期间,香港的自由受到严重打压,像是港府拒绝香港民族党的参选香港外国记者协会(FCC)副主席马凯(Victor Mallet)入境香港遭拒,以及港府首次拒绝美国逃犯的请求。委员会表示,这是回归之后从未发生过的事。

报告中,上述事件被解读成北京政府的干预,并建议国会应该重新评估军商两用的技术出口管制,“因为这关乎美国对香港与中国分成两个关税区的做法。”这份报告很快地就在香港社会引发风波,还有香港议员前往美国进行游说,表示不该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

现任众议院议长对华强硬,89年曾参与声援六四行动

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现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在本次修例风波中,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无疑是这次法案争议中的关键政治人物。被外界普遍视为“对华强硬”派的佩洛西于1940年出生,家族是巴尔的摩知名的政治世家,父亲是12年的巴尔的摩市长,后来跟着丈夫搬到旧金山,因其出名的募款手段,成为民主党内一名急速窜起的新秀。1987年,佩洛西第一次进军国会,两年之后,中国便爆发六四天安门事件。1991年,六四事件发生后两年,佩洛西与其他美国官员一同到广场举布条声援,并在国会提出《中国学生保护法案》,为六四流亡学生提供庇护。法令颁布的六年内,美国政府一共提供了5.3万张绿卡给予相关人士。

佩洛西曾担任众议院民主党党团领袖16年之久,更在2007年成为美国众议院史上“第一位女性议长”。2018年期中选举后,民主党翻转众议院,佩洛西重拾两年前失去的议事槌。对于进步派(Progressives)来说,佩洛西在外交及经济议题上过于保守,与共和党并无不同;对于反建制派来说,佩洛西也只是另一位职业政治人物,为了自身利益努力挽救问题百出的既有秩序。

佩洛西的声量曾在去年期中选举时达到高峰,各项民调显示她的支持度已逐渐下滑,且在七月达到过去半年来的新低。这主要归咎于佩洛西无法有效凝聚党内团结,不但在整整两年的“通俄门”调查(Russiagate)中耗尽人力及资源,最后在弹劾川普上也举棋不定,因而引发党内支持者不满,此外,她与党内年轻的国会议员们也有不少摩擦,继今年二月嘲笑她们因应全球暖化所推出的“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后,在七月初透过与《纽约时报》的访问,更批评她们只会仰赖推特来宣泄情绪与不满。

尽管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佩洛西在党内的地位仍屹立不摇,其原因在于她擅长拉拢亲信,透过利益交换来奖励那些对她忠诚的人,以巩固自己的势力。此外,过去三、四十年来民主党意识形态已右倾成“共和党的温和派”(moderate Republican),以至于佩洛西显得相对“进步”。

在长期亲中的民主党菁英环境中,佩洛西是少数一直对中国人权议题保持密切关注的政治人物。“多年来,美国总是拒绝使用其经济优势来向中国争取更公平的贸易协定,来阻止飞弹和其他先进的科技在流氓国家中扩散,以及促进中国和西藏的人权发展。北京政府对香港和西藏人权的攻击挑战了这世界的良知,我们如若只因为经济利益而不向中共抗议,那么我们便失去了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谈人权的道德权力了,”在美中贸易战前,佩洛西已向川普谏言希望他在贸易谈判上态度更强硬。

除了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佩洛西对六四事件的立场,也从未改变。事件三十周年时,佩洛西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就说,除了持续纪念六四事件,她也希望中国能进行政治改革,她已向川普提出“应将人权和民主问题纳进中美贸易战的谈判之中”。

佩洛西对1989年六月的纪念与致意,很快就脱离历史感怀,走向现实。2019年六月开始,香港因《逃犯条例》修订而引发连串抗争,《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今日国会复会以前,美方就已经多次与港方人士进行意见交流,讨论不断升高的香港局势以及法案内容。曾参与相关讨论的香港议员涂谨申告诉媒体,美国很可能在几个月内通过法案。

虽然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已于9月4日宣布正式撤销《逃犯条例》,同时提出“四项行动”来回应香港示威者的五大诉求,但佩洛西随即发表声明回应林郑月娥:“香港政府延宕多时,终于正式撤回危险的《逃犯条例》固然是好消息,但要充分实现“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众对于法治的愿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来国会复会,我们将迅速推进两党合作的《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重申美国在北京的打压之下,依然坚持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承诺。”

目前看来,《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通过可能性很高。若法案通过,美国国务卿将每年向国会提交《香港关系法》年度报告,报告中将评估有关香港自治状况,若有必要,国务卿将可向国会提议取消独立关税区在内的各种香港特殊待遇,等同将香港视为中国“一国一制”的地区。除此之外,法案亦要求美国查明侵害香港自由者(如涉及铜锣湾书店案的相关人士等)身份,可拒绝相关人士入境美国与冻结在美资产;保护美国公民免受《逃犯条例》影响;保证美国政府不会以“前科”为由,拒绝发出签证给因参与和平抗议活动而遭到逮捕、拘留的香港人。

2019年9月8日,有网民发起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随后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
2019年9月8日,有网民发起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随后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

独立关税区还重要吗?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通过的消息甚嚣尘上,香港成为中美贸易战的重要筹码,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各方争辩重点是:今日的香港,究竟对中国还有多重要?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是否还能牵制中国?

若将第一个问题放置在改革开放前夕发问,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改革开放前,中国银行体系由国家垄断,唯一的银行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开放之时,香港是体制健全的“自由港”,实行贸易自由、汇兑自由和企业经营自由,这让中国得以持续拒绝开放资本帐、不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保持国内的金融安全,又能透过港币达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自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设分行开始,香港银行开始进驻中国,高度国际化的香港金融体系成为为中国金融体系借鉴学习的范本。与此同时,香港成熟的司法体系与商业仲裁制度,也大大降低了外资在中国活动的交易成本。

回顾过去三十余年,香港对中国的特殊性毫无疑义。即便是同样有雄厚商业历史背景的上海,要在二十世纪末重新打造银行体系,依然必须借力香港。上海市的许多重要项目都得益于来自香港的境外融资,香港金融机构可以对上海银行界进行放贷,上海银行界再将融通的资金转贷给企业、项目。直至今日,上海都仍难以完全取代香港的地位。

对于许多香港人士来说,若“自由港”的地位不再,受到外资信赖的健全法律体系与营商环境将出现变数,这些将冲击到外资投资信心。此外,不少中国内地的国企、民企通过在香港上市对接国际市场;过去20年,在香港登记的跨境银行贷款(很大一部分流向了中国企业)也增加了一倍多,而总部位于香港的跨国公司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一旦中美之间的僵局越演越烈、香港的体制因此受到影响,也将影响相关产业前途。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香港经济学者认为,美港之间的贸易情况已与三十年前有很大差异,时至今日,独立关税区是否能香港带来剧烈冲击,或许并不如外界所描述。

各界如何看待“香港取消独立关税区”?
各界如何看待“香港取消独立关税区”?

政界与商界认为取消独立关税区这是件大事,但不同党派也有不同的解读。 民主党议员黄碧云认为 :“特区政府,应要求北京政府停止干预香港事务,不然国际社会将香港和内地混为一谈,不利保护独立关税区的地位。” 公民党法律界议员郭荣铿也说 :“现阶段若取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身分,等同将香港推下悬崖”。

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林和立则表示 ,香港近期抗争是主权移交以来,对北京的最大一次反抗,这对习近平来说是一大挫败,部分西方国家可能想把这当作进一步向习近平施压的理由,特别是美国。

相较之下,香港经济学者的看法则相对淡定,他们大多以当下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并不如外界说得大。

2017年美国-香港货品贸易数据。
2017年美国-香港货品贸易数据。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庄太量以美港贸易数据的变迁举例,“香港本身是没什么直接贸易的,而且香港本来就是世贸的成员之一,美国这样做不太合理。另外,港美之间的贸易,不是香港在赚美国的钱,是美国赚香港的钱。如果我们不跟美国贸易,是美国要赔钱,对美国没什么好处。”

类似的说法不只一个,早前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雷鼎鸣曾发表一文《失独立关税区是否仍重要》,断言如果取消独立关税区,对香港的影响顶多十几亿。

确实,十几年来,香港本土的强势资金早已易主,以 2017 年来说,中国大陆投资香港的金额共1792亿港元,美国投资香港则是120亿港元,两者差异14倍。

“香港为什么能吸引别人过来,是因为我们的税低,以及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并不是因为美国给我们面子。美国以前就用这种外交方法,比方说经济制裁。这个方法或许可以制裁伊朗和北韩,但根本制裁不了香港,香港并不是只靠美国吃饭。”庄太量进一步补充,“如果香港在贸易上成本增加,对台湾也会有很大影响,因为台湾的货物都经过香港,再去内地。”

近一步观察香港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几十年以来都是进口与转口的业务占每年商品贸易货值的大多数。出口的数值从1993年的223亿港元下滑至2017年的43亿港元。

香港每年商品贸易货值(1993-2017)。
香港每年商品贸易货值(1993-2017)。

但,即便与1992年相比,中港经济落差早已缩小,但中国仍未富强到失去香港也无所谓。去年12月,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八个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前往北京向习近平及李克强述职时,李克强特别提到香港独立关税区,“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来之不易”。

香港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则分析:“香港作为特区对中国的最大价值,就是和美元联系的港元,以及被美国承认的单独关税区的身份。因此能够在不大规模改变内地金融及外汇管理结构下,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在金融市场吸纳外资或发美元债。反过来说,也因为香港金融制度同时兼负美国、中国以至本地金融贸易要务,自然也是负担两国三地的政治及经济危机,有着被冲击的原罪。”

根据港交所的资料显示,今年七月底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为3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0万亿元下跌3%。正如同商界人士的担忧,如果取消“独立关税区”,除了一定程度冲击到倚赖出口的业者,也会进一步影响外国投资信心,至于后者所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是难以量化的。

外商直接投资历年趋势(1993-2017)。
外商直接投资历年趋势(1993-2017)。
2017年美国-香港货品贸易数据。
2017年美国-香港货品贸易数据。

除此之外,若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当中将包含哪些细项措施?是否会将“双普选”写入报告项目?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是否会跟进,采取各种花式措施抵制中国、要求中国维护香港人权并坚守一国两制界线?都是各界关注焦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事已至此,香港的经济金融体系是否还能维持百年来的“独立”地位,将渐渐与香港街头的行动同声共振,在历史的潮流中,曾收纳无数“逃难”人士的自由港,这一次将要因“逃犯”条例,重新改写自由港的来源与定义。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中国仍未富强到失去香港也无所谓」论述太弱。下文也只提到国企,民企通过香港吸纳外资。但这不是颠倒了因果?是因为香港有独立关税地位资金自由进出,才选择香港,而不是说反过来有香港才能融到外资吧?阿里是在哪里上市的来着?

  2. 似乎好與壞,都沒法講得很清楚,很肯定。看來香港經濟制度雖然簡單,但在各種不相關的因素集中在一齊後,很難分析後續發展會如何。

  3. 我覺得挺好的呀,挺清楚的,深入淺出、回顧歷史。說寫的不好的人倒是也說說?看你評得好不好?

  4. 既然現在香港市民的憤怒已轉化成對警察濫權的不滿
    要成立獨立調查的後果只是三萬多人的感受
    相信當中不足三百人會被正式調查
    獨立關稅沒有想像中重要
    正值中美大戰
    香港的獨立經濟區的價值
    肯定重要過這三萬多人的感受

  5. 可以说这篇写得是真的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