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我们的到底是谁?《RoboCop》对武力失控的警察预言

“我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争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为了让全世界知道警察并没有在保护我们,他们在杀害我们。”
1987年的科幻电影《RoboCop 机器战警》剧照。
逃犯条例 社会 风物

三十多年前的好莱坞科幻电影《RoboCop 机器战警》(1987)的情节荒谬无比,以至于我们当年都轻而易举地忽略了电影背后暗藏的警世信息。只是如今后悔早就来不及,我们已然活在那部科幻电影所描绘的荒谬未来:在电影里设定的“近未来”,一切的政府职能都可以招商民营BOT,而警察武力有如军队一般强大无比,生死不计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执行值得怀疑的法令,即便是细微末节的轻罪,都比照战场死敌的规格歼灭。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呢?六月以来,香港警察对示威者进行暴力镇压,他们在不同地铁站动用催泪弹,以致昨晚冲进地铁车厢袭击市民的画面,都让人不免怀疑:对香港市民来说,哪还用得著好莱坞费尽心力重开机,《机器战警》的情节早在本港电视新闻中,一次又一次上演。

杀戮战场底特律

这种企图一枪毙命、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无疑也是一种RoboCop模式。

四年前,在《机器战警》这部电影的“故乡”底特律市,出现了一则带有 RoboCop 关键字的社会新闻:

一桩警察暴力事件发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离Ford汽车的总部Dearborn不远。Dearborn属于底特律市城区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厂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许住在Dearborn,所以这些工人多数住在更郊区的Inkster。

事发当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驾车经过Inkster某个路口时,被两名白人警察从车内拖出来殴打和电击,并疑似将古柯碱放入车内借以栽赃驾驶。

带头的白人员警名为William Melendez。在他过去担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间被投诉的次数遥遥领先同仁,并在接连12起诉讼中被控暴力攻击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封号——RoboCop。

《机器战警》的故事会选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车大厂的根据地,在20世纪中期之后和美国中西部、五大湖区几个工业重镇一起经历了“去工业化”的产业瓦解历程,因而被称作铁锈地带。随著汽车工业瓦解而来的是失业、贫穷、犯罪和政府财政窘迫。然后大家开始为这些混乱找寻解方。美国总统Donald Trump在就职演说中就指称这些所谓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泛滥是一场大屠杀(carnage),并主张这些混乱都是移民所导致,所以为了拯救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将削减对这些城市的联邦补助经费,直到这几个城市放弃维护移民权益政策为止。这种企图一枪毙命、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无疑也是一种RoboCop模式。

2015年4月3日,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当地有市民抗议两名白人警察殴打和电击黑人Floyd Dent,并疑似将古柯碱放入共车内借以栽赃驾驶。
2015年4月3日,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当地有市民抗议两名白人警察殴打和电击黑人Floyd Dent,并疑似将古柯碱放入共车内借以栽赃驾驶。

警力压制是多数城市选择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扫荡一家无牌照经营的酒吧,演变成一场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冲突,最后导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伤、超过7200人被捕、超过2000座建筑物被破坏。这场底特律骚乱是整个城市由盛转衰的关键,有钱的白人选择逃离该城,也进一步恶化底特律经济和政府财政。

《机器战警》除了预言美国监狱和警察业务委托民营的荒谬商业模式之外,最神准的预言还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请破产。底特律官员打的算盘是透过破产程序减轻债务负担之后,市政府可以继续降低企业税率吸引有钱人回流投资底特律。

《机器战警》故事背景正是这些资本主义大城纷纷经历过的泥淖:在政府民营化、服务商品化、警力军备化之间垂死挣扎,始终找不到出路的地狱之城。然后英雄从天而降……

以正义为名的暴力

具有先见之明的荷兰导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这个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发展之后的电影全数充斥著浮夸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对于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观点藏在电影的隐密深处,坐视观众毫无自觉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乐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必须和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分级审查交战多回,多次删减画面来求取R级分级(因为被分级为X级或是未经分级的电影会失去在大多数美国连锁戏院上映的机会)。他也因此创造了R级和X级电影(日后改名为NC-17级)的独特商业模式,并让恶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国舞娘》成为好莱坞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规模商业上映的NC-17电影。精明的好莱坞制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结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极一时(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业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华盛顿邮报记者谈及《机器战警》中的极端暴力时他这么说:

“电影《Patton 巴顿将军》中出现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当时画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烧,事实上整个战场上遍布著燃烧的坦克、濒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后巴顿将军见证这个景象,细细端倪之后他说‘请原谅我这么说,但我爱死了这个场面!’虽然这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的内心话,但我认为整个人类都是这样子想的。我认为许多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毁灭事物是因为这是人类灵魂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戏剧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没办法用‘美’和‘幸福’来打造一个戏剧作品。”

Verhoeven骨子里对于这种以暴制暴的美式正义是不以为然的。对他来说《机器战警》就是一个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但正因为故事发生在美国,所以死而复生的美国耶稣当然是要用枪枝暴力来实现正义、普渡众生。

“我的动机是在批判德州极端保守的司法系统,因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钟内被定罪然后几小时内火速被处死。”Verhoeven企图用《机器战警》嘲弄这种得来速式的美式正义。

1989年,Spike Lee导演的电影《Do the Right Thing 为所应为》。
1989年,Spike Lee导演的电影《Do the Right Thing 为所应为》。

脸书直播之后的英雄末路

真正让警察形象彻底颠覆的不是电影或电视剧,而是21世纪的社群媒体。

好莱坞电影和香港电影中的警察长期扮演正义无私的角色,几乎不太可能在电影中看到占领华尔街或是反送中运动中警方滥用武力的情节。即便《Die Hard 终极警探》、《Dirty Harry 紧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类电影中的警探选择使用极端暴力手段,甚至当场击毙歹徒时,你也不太有机会怀疑他的时机、手段、对象有没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警方协拍的机制中经常让警局有机会筛选剧组的剧本,选择他们想要被呈现在银幕上的模样。

1989年Spike Lee导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为所应为》电影中,出现了好莱坞难得描绘警察暴力误杀民众的情节。同一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透过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枪时机的判断标准:“客观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换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状况下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真正让警察形象彻底颠覆的不是电影或电视剧,而是21世纪的社群媒体。

抽掉了说书人这个有时没那么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脸书直播取代了电影、电视剧的地位,讲述了更接近真实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苏达的妇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开枪射杀后,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间的互动,以及四岁的女儿全程目睹枪击之后冷静地安抚大人的心碎画面。

妈妈事后向记者表示:“我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争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为了让全世界知道警察并没有在保护我们,他们在杀害我们。”

警察武力的军备竞赛

穿戴上类似军人的服装,拿起和军人差不多的武器,这些警察也开始在心态上和行为上日渐“军人”化,警察从此不再是守护社区治安的力量,而是枪口朝内的战争机器。

《机器战警》表面上依照好莱坞公式颂扬警察打击犯罪的绝对效率(并借此吸引大量热爱暴力的观众),但实际上却在警告世人一个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会问题:警察武力的军备化。

终结太阳花运动的台湾警察霹雳小组最早成立于1980年代,终结占中运动的香港警察机动部队成立于1970年代。事实上这两个特种警察编制都源自于1960年代洛杉矶警局首设的“SWAT特种武器和战术部队(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员警的训练完全比照军队,配有破门槌、闪光弹、装甲车等武器,并得到法院的许可得以不经敲门表达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后SWAT的数量在全美各地不断攀升,出勤次数随即也从1970年代的每年几百次,到21世纪后杀鸡偏用牛刀的一年数万次之多。比如2006年发生过赴美访问的西藏喇嘛签证过期却出动全副武装的SWAT逮捕,2010年也发生过SWAT突袭酒吧,只因为怀疑未成年人饮酒,在在证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滥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则的轻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战争、2001年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都进一步使包含SWAT在内的各地警方编制进入军备竞赛的疯狂游戏。他们争相运用国会通过的天文数字预算购买战场上才用得到的装甲车、M-16来福枪、手榴弹、机关枪甚至侧扫声纳心态等先进军事装备。其中又以国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计已经耗费数百亿美元在提升警察军备之上。

穿戴上类似军人的服装,拿起和军人差不多的武器,这些警察也开始在心态上和行为上日渐“军人”化,把美国本土当成战场,把美国人民当成敌军。警察从此不再是守护社区治安的力量,而是枪口朝内的战争机器。

失控的军备竞赛最大的受害者几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种。2014年发生在密苏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骚乱,起因正是员警轻率地开枪射杀没有前科、没有武器的18岁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随后的抗议行动中,警方还一路动用装甲车、催泪弹、橡皮子弹等各式军事装备,让冲突不断升级,直到整个城市完全化身成为《机器战警》中的杀戮战场。

1987年的科幻电影《RoboCop 机器战警》剧照。
1987年的科幻电影《RoboCop 机器战警》剧照。

机器人三大法则

我们对于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机。他/它究竟是来帮助我们的好帮手,还是会害死我们的死神?

2018年底举行的联合国传统武器大会,88个成员国聚集在日内瓦试图针对“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统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规范,借以喝止AI和自主性机器人在战争上的研发运用。会议以失败收场,但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会议的构想其实源自于《I, Robot 机械公敌》科幻小说家Issac Asimov的“机器人三大法则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
第三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巧合的是联合国传统武器会议中反复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统”英文缩写正好是LAWs。

电影《机器战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机器人三大法则,只是把它改成三条指令以及一条不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为人机合体的Cyborg,《机器战警》还进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谓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学怪人情结”——我们对于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机。他/它究竟是来帮助我们的好帮手,还是会害死我们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创造出机器人三大法则的Asimov后来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原创,人类打从开天辟地以来就用类似的逻辑来评估我们发明的所有东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到:

“事实上机器人三大法则可以适用在人类日常使用的每一种工具上头。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则就是必须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会轻易割到自己手指,没有人会安心使用刀这种工具。所以从此之后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来切割的工具都必须提供类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这不正是在说我们另外一个发明多时的两面刃——警察吗?

读者评论 3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说实话,总爱拿美国警察来举例对比香港警察已经很克制的人,有没有想过美国警察使用武力程度大环境前提是,美国是全民合法持枪的社会,也就导致警察会假设每个嫌疑人都有突然开枪袭击自己的可能性,不先下手为强可能自己小命随时就没了。这个副作用已经导致了非常多警察误杀无辜平民,本来就已经争议很大了。但对于一个并没有枪支的社会,警察需要采取的武力水平完全没有可比性。

  2. 在影片中,他們沒有要拘捕的意圖,也沒有制伏車廂中的人,只見速龍小隊在車廂亂棍揮舞,發射胡椒噴霧,然後離去,這是制伏?還是你不明白制伏的意思。
    用了多少武力清楚在影片中看到,大家心中有數。

  3. @75 dark 制服示威者。由示威者停止攻擊,到警察停止攻擊,相隔幾秒?在現場混亂環境下,這是否合理時間?

  4. 就算示威者先出手,不代表警察有權打示威者,除非你認為831 在車廂中的警察一直打人是自衛。
    警察對市民的武力只限於驅散、拘捕或制伏,我想問831 是哪一種情況?

  5. @75dark 你肯定不是示威者先出手,然後警察才揮棍打人嗎?當然你會問,如果是示威者先出手,為何警察不拘捕他們?那你要注意,不是每次示威者衝擊,警察都會拘捕人,要看人手、證據等等

  6. 我真的很奇怪,这群维护警察的人,自己莫名其妙被打了以后和说的出这么“客观理性中立”的话么?言行要是不能一致,那不就是欺骗甚至诈骗?

  7. 不需要再說示威者也很暴力,他們是有被拘捕起訴的。退一萬步,即使示威者殺了警察,警察也不可以用過份武力去施加懲罰,警察有的只是將疑犯拘捕的公權力,當疑犯沒有抵抗或不能抵抗時,警察不可以再施加武力。但在新聞裡看到的可是一群發瘋了的狗在亂打人,甚至打完車廂裡的人就轉身走人。
    大家要記得普通法的意義,無罪推定。警察沒有資格去「懲罰」人。

  8. 美国警察“不克制”不是什么值得学习的事啊,美国警察也不是世界警察的标杆——美国人还能合法持枪呢

  9. @Weber: 没错,问题的症结在政府,不在警察。美国的地方长官是当地民选的,但是香港特首是中央任命的,这是根本差别。(所以香港人要求林郑下台,她下不下台是她自己能决定的吗?)但是这些都扯远了。回到正题,无论什么原因导致警察跟平民发生了冲突,都应该是服从指令为第一。一旦升级到武力对抗,那就不可能存在什么对等或者适度,警察有理由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确保自身的安全及政务的执行。警察在明,平民在暗,人数上也是以寡敌众,所以警察使用更高阶的武力是完全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批评警察,我觉得没有意义。港警已经比美国警察克制了不知道多少倍。

  10. @lz253:
    另外美國人民要把總統、州長趕下台都沒問題,對付政府有一百零一種方法,不需要直接與警察衝突。
    看到會直接跟警察衝突的多半都還是跟警察、司法有關吧?

  11. @lz253:
    可是警察也有平民身分而非特權階級,是否有例子是政府影響到警察作為人民的利益時、警察仍然二話不說槍指民眾的?

  12. @YCZ: 警察的雇主是政府。当政府保护平民的时候,警察就会保护平民;当政府和平民对立的时候,警察只能站在雇主一边。你以为平民直接给警察发工资的么?警察就是政府行政机构的暴力执行队,不要幻想太多。我觉得你们有这种幻觉,正说明香港警察的好。住在美国的人对警察就从没有这种幻觉。

  13. @brice:
    這其實也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如果政府跟港警相對冷處理,激進派遲早會跟反對者發生衝突。這個時候出重手掃除激進派也是名正言順。
    民調顯示衝突升溫後,更進一步衝撞的支持率反而提升,若如你所說的藍衣人會越來越多,應該可以預期死傷會大幅增加。

  14. 这个观点其实多见于英美的影视剧,这算是现实的影射
    但是这样的视频的youtube上有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oFKpmMHk)
    恐怕也不需要政府了,普通站出来的蓝衣人会越来越多
    还是要夸奖一下端传媒的编辑,真的比较努力,环球时报技术还是欠佳

  15. 你国人又在自欺欺人了,人民公安人民军队的职责什么时候成了保护你们这些屁民,怎么眼红二等公民上街不用被维稳嘛

  16. 什麼成功?

  17.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亚洲没有一个国家民主可以搞得成功。

  18. @YCZ
    有「佩槍」代表是警察?很多人已經說了那很可能是汽槍
    至於栽贜嫁禍,你說的是竹枝那段片吧?我看到的視頻,全部都拍不到竹枝從何而來。可能的確是栽贜嫁禍,但也有可能是示威者本人或旁邊示威者掉到地上的。你若有完整視頻,麻煩傳上來

  19. 我很喜歡好多人每次都用美國來做例子。
    因為我覺得他們都覺得香港要和美國一樣,大家都合法擁有槍支,都要有完善的司法體系,都要有民主體制和投票權,警察開槍後還可以被控上法庭。
    原來你們那麼支持香港的示威者,真感謝你們。

  20. @lz253:
    香港現在已經禁止人民上街,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服從的選項,依你的說法也就注定武力會螺旋升級。

  21. @lz253:借問一下,依你的印象美國人在進行暴力抗爭的時候,如果有機會,是不是會企圖殺死警察?

  22. 香港警察混入示威群眾臥底、丟燃燒彈的示威民眾竟然被拍到配槍、多部影片證明警察栽贓示威群眾,以及濫用暴力和武器毆打群眾,這樣還有人會要求完全服從警察才是對的?
    一開始的示威遊行都是和平抗議,示威人民還會體諒警察互相打氣,但五大訴求合情合理卻完全沒有商量餘地,港府完全無視民意,記者會回答文不對題...是誰養出了暴力示威?誰讓人民變得激進?
    警察的職責不是應該是保護人民嗎?淪為國家機器之後,人民只能忍氣吞聲?報紙應盡監督責任,但盡責後卻被說立場偏頗?

  23. 我原本是非常支持香港人的抗争,但是现在的事情我越来越看不懂。我住在美国,这里跟警察打交道的第一条准则就是先服从指令,有问题,上法庭去讲。执法现场只有暴力和服从,没有争执的余地。你服从指令的情况下,警察才更可能控制武力的限度;你表现出不服从和攻击性,警察就有权使用比你高一级的武力。理由很简单,警察也是人,也要平平安安下班回家。对于扔燃烧弹这种极度危险行为,讲真,我觉得警察用什么武力应对都不过分。

  24. 除了權力如何得到制衡之外,過度專業化也許也值得我們思考。使用大量危險武器的警方,和其他專業性極強的部門一樣,隨時令普通民眾對他們監察無法進行,而必須通過中介「專家」來展開。但專業化程度越高,專業人士的數量就會越少,合資格進行監察的人員往往和某個領域的專家(被監察者)是同一個圈子的人,甚至是同一人,「利益衝突」是非常現實的存在,無資質的普通民眾往往是需要做出妥協的一方。
    這一段時間內,警察(持牌黑社會)的新聞發佈會反覆強調警察的行動是本著「專業」訓練的經驗,對現場狀況進行「專業」判斷後才做出的「合理」處置。這種以「專業」排斥監察的論調,和林鄭說的某些人不是社會的「持份者」一脈相承。
    也許我們不能指望這個為了生計而被迫全城篤信「返工教」的城市會有足夠的人手來檢視警察行為守則和使用的武器是否有必要性,但還是希望會有不同的普通市民和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坐在一起,用學歷大約是中四中五程度、不諳外文的通俗形式去討論一切事關民生的「專業」知識。

  25. 31號的示威明明就沒有批准,是違法的,上街阻塞交通不說,還用燃燒彈攻擊警察,但你們從來沒有一篇報導有點出來這一點,從來沒有一片報導關注這些暴徒的極端暴力行為。捫心自問,你對的起你自己的良心嗎?

  26. 我初初訂閱端新聞是因為報格中立、報導深入全面,但近來越來越偏頗,看來也是中間路線沒有市場。非常失望,已經停訂。

  27. 歸根究柢,其實就是要權力得到合理及足夠的制衡。當政府不斷縱容包庇警察的罪行,而人民也缺乏在制度上有效地制衡政府作為,在政府與人民利益對立時,就會令警察變成殺人武器,而不是維持治安的有效工具。

  28. 唯一原则就是技术结构不能阻断人类发展的可能性:人类应当是工具的主宰,而非相反
    如果有朝一日武器和技术(或者制度)真的能完美实现对人的控制,那这种技术就该被禁止,因为不管谁拿到这种技术,最终结局就是一潭死水(或者就是现在?)

  29. 現在這局面,我不知道該悲觀或樂觀,因為根本看不懂。

  30. 即使警察失控也不等于示威者可以使用暴力
    真正把話說反了。他要殺你不等於你可以自衛。

  31. 暴力的毒酒,愈饮愈醉。

  32. @Fai 这件事情中不止是示威者和警察两个主体,警察天然负担起对整个社会的执法和安全保障,即使警察失控也不等于示威者可以使用暴力,似乎两家都在预设立场攻击对方的缺陷,而没能达成共识进行谈判解决,我对反修例的结局持悲观态度,港府缺少技巧和策略来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说传达出公信力和解决问题的态度,示威者太过沉醉于民主自由的梦,无视逐步升级的武力冲突,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没法妥协的进行谈判,紧抱着5大诉求,无法应对多变的两边关系。

  33. 我个天,还有人选择站在高墙,用狼的角度思考鸡蛋可耻,绵羊活该的问题。
    现在哪个才有枪,哪个就是高墙,哪个就是狼!!!

  34. 示威者激進還有警察和法律、監獄,警察失控呢?
    警察和示威者之間不是私怨,不是小學生告狀,你怎麼不去看看他們做了什麼?
    警察不是以示威者做了什麼來決定他們的行為守則。有這麼難懂嗎?

  35. 媒体有个作用叫监督公权力,镜头对准示威群众才奇怪吧

  36. 為什麼你們總是把鏡頭對準警察,激進的暴力示威者都當作沒看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