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十岁了,谢谢你一路相伴,让我们有力量迎向下一个十年。现在订阅享十周年限定优惠:畅读会员首年75折、尊享会员首年75折,一起守护独立报导。
香港教育界近日爆出多宗丑闻,有中国内地补习社和学校声称与香港学校合办课程,可助学生报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涉及“借壳办学”、“影子学籍”,以及内地学生在香港“争学位”等问题。
率先被揭发涉嫌违规的是深圳补习社“摘星教育”。据《明报》报道,摘星声称与长沙湾私校崇正中学合办 DSE 课程 —— 摘星在社交平台招生,声称对象是下学年读中四、中五或同等学历的“港籍学生”,特别是“盼通过 DSE 升读香港或海外高校者”。
摘星广告标榜“崇正中学学籍保障,摘星 DSE 独家备考体系”,称学生可获崇正提供的“正规学籍”和校舍,摘星提供的 DSE 课程教学、教材及升学辅导,学生升至中六可以“学校考生”身份报考 DSE,学费连捐款为每年16万至19万元。广告还称,主办方会与香港酒店合作提供住宿,报读者每月额外支付1万元,可于“朝八晚八”时段获安排上课及课后托管。此外,报读者须于8月17日在深圳参加线下入学测试,考试费为700元。
《香港01》提到,教育局资料显示崇正中学获批收取中四至中六 DSE 课程的学费为28840元至32800元,即摘星“香港校区”的学费比教育局批准崇正收取的至少贵5倍。
《明报》记者通过微信向摘星查询,其中一名教师称上述课程“合规”,称“我们(摘星)和崇正合作办学”,但当记者追问摘星是否在港享有办学资格,则未有回应。《明报》多次联络崇正,但未获回复。
香港教育局回复《明报》,确认崇正中学是注册学校,获批开办 DSE 和个别非本地正规课程,但局方没有收过该校的改名申请。至于摘星,局方证实其非香港注册学校,也没有收到摘星于崇正办学或开办课程的申请,正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
官方收紧以本地生名义入大学资格,中港合办DSE课程涌现
另一宗丑闻围绕私校一诺中学。港府新闻处于7月25日发出新闻稿,祝贺5位“香港学生”在第5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夺得佳绩,其中一位金牌得主是就读“一诺中学(九龙塘)”的傅思敏。
然而,深圳高级中学同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祝贺就读该校高中一年级的傅思敏赢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深高于28日再发长稿,称傅比赛后长途飞行,“在归国当日直奔深高,只为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喜,向培育自己的师长道一声感谢”。祝贺文引发外界质疑傅思敏实际上在该校就读,但在一诺“挂学籍”。根据香港教育局规定,日校学生不可同时在两间学校拥有学籍。
网络媒体《集志社》展开调查,发现一诺也涉嫌与中国内地教育机构瀚海国际教育合办课程。瀚海曾在抖音上宣传,声称可协助“香港非永居身分学生”大部份时间在深圳上课,最后一年赴港学习,然后在港报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A-Level),以香港本地生配额申请大学。广告表明,课程适合“优才计划”受养人学生。不过,教育局7月底修订专上资助课程资格,订明持受养人签证入境的学生必须居港满两年才符合“本地生”定义,并由此获取资助学额,目的正是要杜绝“优才计划”子女借赴港考试完成移民。

调查还发现,一诺此前租用九龙塘达之路一个校舍,但因拖欠租金三个月,今年6月底已被该址第一手租户立德书院终止转租合约。立德在校舍门外张贴告示,指一诺在未经教育局批准下向家长收取20万元费用,立德已通过律师行向家长发信,澄清相关行为皆与立德无关,建议家长向当局求助。
《集志社》向一诺校长祁文迪查询,祁否认傅思敏“挂学籍”,指傅是“双非”港人,曾于深圳读书,去年3月转校至一诺,但长期请假方便准备和参加比赛。记者问到傅有否在香港上学,祁承认“少少,唔多(不多)”。不过,报道引述深高的老师称,不知道傅有转学。
另外,祁对《集志社》宣称与内地合办课程没有违规,但承认“宣传可能有些问题”,近日听闻摘星被揭“借壳办学”后也决定暂缓开办课程。祁又称是按“国际学校惯例”向家长收取20万元“建校费”,九龙塘校舍被终止租约后,正向教育局申请红磡新校址。
不过,教育局回复传媒查询,证实由于一诺管理和财政“不令人满意”,局方决定拒绝该校的注册申请,也不会延展一诺于今年9月底届满的临时注册,而且早于7月底通知该校有关决定。局方还证实,至今未收到一诺申请红磡新校址,至于一诺在未获得教育局批准注册之下向家长收取费用,局方已责成一诺尽快退款。
事件引发中港融合下争学位等争议
《明报》引述大湾区教育资源中心联席主席黎子杰称,摘星涉“借壳办学”的事件“离谱”,教育局有必要加强审批内地机构来港办学。他指出,近年听闻有香港中学向内地补习社售卖学籍,让内地生以该校学生身分报考 DSE,做法对香港学生构成不公,建议局方提高学校考生的资格门槛,加入居港规定。
不过,圣士提反堂中学校长麦伟麟对《明报》表示,家长懂得分辨哪些学校可靠,而香港教育除了助学生应试,还提供生涯规划、全人发展,补习学校较难做到,因此不担心这类课程威胁本地学校招生。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8月初以来则在 Facebook 接连发文评论人口政策,从港府近期采取措施杜绝“考试移民”、自己当年特首任内处理“双非婴”,谈到“摘星事件”、双非学生学额问题等。
就教育局新政策规定“高才”子女申请大专资助必须居港满两年,梁振英评价此为“德政”。他指出,内地教育和考试压力大,香港 DSE 和身份证受欢迎,因此出现形形式式想从内地人身上掏钱的旁门左道。他强调,香港和内地融合发展的方向是对的,但由于香港小、内地大,香港不能对内地中门大开,必须要设计好阀门。
谈到“摘星事件”,梁振英指内地教育仲介的原动力无非是金钱,“家长愿意付钱,就出现仲介和形形式式以至旁门左道的‘顾问’”。他强调,香港招收内地合资格中小学生,填补本地生源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在政策和执行上要做得精细,学校也要为协助内地学生适应做好准备。
评论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