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人还要买通胜?新春专访香港“蔡真步堂”第四代掌门

关于运算时间的传统方式,关于吉凶,在今天的香港,为什么通胜还是要在人们的生活里……
堪舆历学泰斗蔡伯励先生的长女蔡兴华,去年成为“蔡真步堂”第四代传人,每年与族中四位兄弟姐妹合力编修“蔡真步堂”通胜。
香港 风物

在上环一个旧式商厦的单位内,蔡兴华忙著为客人解惑。知道我们来到,她披上一袭枣红色银线外衣,把本本厚薄不一、版本不同的通胜搁在手底。“新年嘛!当然要穿得喜庆一点!”这位“蔡真步堂”第四代传人笑说,亲切得没一点架子,也毫不故弄玄虚。

通胜,亦即黄历、农民历的广东叫法,从前的日子,不少香港人新春买本通胜,放在家里,一年的吉凶都有了依据;时下年轻人未必要买那厚厚一本通胜,但有出版社就出版了一些方便携带的现代简易版通胜,要么也可以下载通胜App,做起什么事来,好多人还是觉得查一查比较稳妥。“蔡真步堂”每年向“广经堂”和“永经堂”等出版社售出当年吉凶宜忌版权,出版通胜,销量甚广,不仅本港,也有大量海外订购,而虽然中国境内不许出版通胜,但就有国内游客来购买香港通胜。

自“蔡真步堂”第三代传人、堪舆历学泰斗蔡伯励先生(1922-2018)去年仙游,其长女蔡兴华就肩负起“蔡真步堂”编修通胜的家族重任,每年与族中四位兄弟姐妹合力出版这部逾百年历史的文化活瑰宝。在承继自先父那堆满各式工具书的办公室里,蔡兴华娓娓道来通胜的源起。

“‘通胜’是我们广东地道的称谓,那是因为‘书’与‘输’同音,因此我们广东人把‘书’相反地叫作‘胜’”

一本通书读到老

“通胜就是历书,一本讲述年、月、日、时的书刊,里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物候反应以及每日宜忌等等。”她翻动著像一大本字典那样厚重的传统通胜,“古时人们没有历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广东人所谓的‘睇天做人’(看天做人)。于是他们透过观天看一日如何构成,画符号做记录;再观察月相和寒来暑往,从日、月、季节的变化组合中累积统计,计算出历法。”

她翻到“春牛图”解说,“人们问为何牧童每年站立的位置和衣服鞋履也不尽相同,那其实是经过编算的。中国以农立国,历书是天子制订出来让农民跟从的务农日志。天子每年在立春前颁布历书并进行大型祭祀仪式,通胜便把这个春祭以‘春牛图’的方式放进书里。该年有没有瘟疫、战祸,雨水是否充足,答案都在两旁的‘立命诗’里。因此通胜除了叫‘历书’、‘通书’、‘黄历’,也叫作‘农民历’。”

“春牛图”揭示一年中需注意的农耕事项,让百姓于一年之始及早计划农时。
“春牛图”揭示一年中需注意的农耕事项,让百姓于一年之始及早计划农时。
英文+书信称谓: 50、60年代巿民知识水平有限,通胜充当生活百科,内附基础英文教学及书信称谓列表等实用信息,让巿民应付日常所需。
英文+书信称谓: 50、60年代巿民知识水平有限,通胜充当生活百科,内附基础英文教学及书信称谓列表等实用信息,让巿民应付日常所需。
英文+书信称谓: 50、60年代巿民知识水平有限,通胜充当生活百科,内附基础英文教学及书信称谓列表等实用信息,让巿民应付日常所需。
英文+书信称谓: 50、60年代巿民知识水平有限,通胜充当生活百科,内附基础英文教学及书信称谓列表等实用信息,让巿民应付日常所需。
宜忌:通胜末载有由“蔡真步堂”编算的流年历法,附有当日的吉凶时间与宜忌,是择日的必备工具。
宜忌:通胜末载有由“蔡真步堂”编算的流年历法,附有当日的吉凶时间与宜忌,是择日的必备工具。
现代通胜:从传统通胜衍生出来的“通胜日记”以轻便的记事本形式设计,目录附有中英文使用方法,并以图象表达贴近现代社会的宜忌事项,以满足现代人要求简明方便的需要。
现代通胜:从传统通胜衍生出来的“通胜日记”以轻便的记事本形式设计,目录附有中英文使用方法,并以图象表达贴近现代社会的宜忌事项,以满足现代人要求简明方便的需要。

蔡兴华指,古时历法按天子喜好而定,每有新帝登基,历法即被编改,因此中国历法之多有逾百种。而鉴于古时运输不便,历法从颁布落到民间可能辗转数月,教百姓难以跟从,因此历法便由官府分判予民间印制。

“民间印制历法必须遵从皇帝谕告,编印后再加盖钤印作实,如有错漏杜撰即属死罪。民间历法后来慢慢加入阴阳家的五行术数,便从‘农民历’演化为一本择日的工具书。而‘通胜’是我们广东地道的称谓,那是因为‘书’与‘输’同音,因此我们广东人把‘书’相反地叫作‘胜’,‘一本通书睇到老’说的便是这本‘通胜’。”

生活指南,启蒙教育

现时巿面上出售的通胜以“广经堂”和“永经堂”为主,两者的历法部分均出自“蔡真步堂”之手。蔡兴华忆述家族自50年代中国“破四旧”运动自广州南迁香港,迎来的是通胜盛行的岁月。

“在50、6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通胜看门口,因为当时人们重视吉凶,做任何事,大至婚嫁、动土,小至裁衣、结网(编织鱼网)都会翻查日子趋吉避凶,带动通胜需求。”

另一大因素,则有赖商人的智慧。原来通胜除记载每日宜忌外,出版商因时制宜加插大量生活信息,在教育未普及的年代,通胜便是一本集医卜星相于一身,照应全方位的生活实用指南。蔡兴华翻开“华英通语”的部分,“从前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不懂英语只能从事劳力工作,通胜便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读者基础英语,以利谋生。”说著又翻到另一页,“旧时西方医学未流行,人们以中药治病,通胜又囊括了基本的养生医药知识。”随手翻阅,便可见通胜载有不少劝孝以至为人处世的传统哲理,在知识匮乏的年代,通胜便俨如触手可及的宝库。

然而时移势易,来到信息爆炸的年代,旧日的知识早如泛黄的竹简,乏人问津之余,亦象征著犹如老掉牙的封建灵魂,是过时的符号。蔡兴华不讳言通胜中的宜忌许多已不适用于现今世代,但作为窥视旧日风俗与民生的门户,通胜有传承的必要。

“我们一定要按时代需要改变,让年轻人或外国人有窥探中国传统智慧的窗口;但作为一切现代变奏版本的根,最详尽和最原始的通胜必需保留。”

“通胜可以衍生出许多现代化商品,像家家户户的挂历,办公室案头的迷你日历,甚至乎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它们在日期上标示吉凶的红点黑点,便是通胜的化身。当然,通胜里的许多宜忌,例如‘开井’、‘游猎’、‘裁衣’等早已不复见,但我们会按时代转变,挑选合现代人使用的项目。”“蔡真步堂”向来亦接受机构订制日历,以为银行客户制作的日历为例,蔡兴华便只挑选商业性质的宜忌,如“置业”、“建屋”、“交易”、“远行”等。

和传统字典般厚重的通胜相比,我们一般见到和使用的现代通胜是小本轻便的记事本形式,只用红黑点显示吉凶,用图像表示当日的相冲、宜忌,有时,目录还有中英文使用说明,让非华语外籍人士也可使用。蔡兴华解释说,“传统通胜较笨重,因此我们一定要按时代需要改变,制作简便易明的版本,以图像和符号显示吉凶,让年轻人或外国人有窥探中国传统智慧的窗口,但作为一切现代变奏版本的根,最详尽和最原始的通胜必需保留。”

巿面上出售的通胜以“广经堂”和“永经堂”为主,两者的历法部分均出自“蔡真步堂”之手。
巿面上出售的通胜以“广经堂”和“永经堂”为主,两者的历法部分均出自“蔡真步堂”之手。

通胜App不是这样说?

从曾祖父蔡最白先生(清末天文数学专科生)于光绪十七辛卯年(即1891年)编算第一本“七政经纬选择通书”算起,“蔡真步堂”编撰通胜已有128年之久,而“真步堂”寓意真正按照天象一步一步推算出来的历法。然而任通胜如何“修身减磅”努力赶上时代,始终不及人心变异之快。自少浸淫在历法术数中,每日见尽老、中、青不同客户的委托,蔡兴华笑谈现代人的心态。

“从前人们重视吉日,今天大家重视吉日以外,也重视自己的方便。好比结婚,旧时由双方父母择日,今天年轻人自定日子,父母现身出席便可。从前以好日子先行,现在以个人方便和喜好先行。但也没办法,现实使然,我们唯有尽力配合。”

托科技进步之便,今天要翻查日子吉凶,只要手机安装“万年历”,随时随地也可自行查找答案。对于“手机通胜”的出现,蔡兴华认为对传统通胜确有带来冲击。

“自从有了应用程序,不时会有客户挑战说:‘我的App不是这样说’,这是很正常的。应用程序里显示的全是规条,告诉你这样不行,那样不宜,但那是死板的,只有我们才懂得如何配合人、时间和地点的因素去判断吉日。所以应用程序确是带来了方便,但它不可能取代传统通胜。”

“明白世事藏著变化,绝对的事有天会变成不是绝对。未学懂的时候是无知,学懂以后便知有些事情不可强求,有些事情可以改变。”

在传统中国习俗日渐被遗忘的世代,守著家族堂口的蔡兴华没有被App吓倒,也从未忧心通胜的未来。

“我问你,嫁女饼今日消失了么?传统终归是传统,除非趋吉避凶的择日文化完全消失,社会禁绝学习玄学命理,否则通胜这本工具书还是会继续流传下去。哪怕‘蔡真步堂’不做,坊间仍然有许多学习通胜的兴趣班,变的不过是由另一个家族传承下去。说到由谁去做那便已是枝微末节。”

对于科技与客户的挑战,蔡兴华视作等闲。她形容自己并非执著之人,虽挂著家族的牌匾,背负传承的重责,但在这枯荣流转弹指间的速食现世,她明白巿场有现实的运作,不奢求。

“弘扬通胜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但就算人家邀请你做讲座,观众想听的也不过是一些攻略式的用法,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在通胜得到最大的著数。谁要听你又长又闷的历史呢?哈哈。”

“蔡真步堂”办公室的墙上悬挂了蔡真步堂三代继承人的肖像,包括第三代继承人蔡伯励、其父亲蔡廉仿及祖父蔡最白。
“蔡真步堂”办公室的墙上悬挂了蔡真步堂三代继承人的肖像,包括第三代继承人蔡伯励、其父亲蔡廉仿及祖父蔡最白。

世道在变,什么不变?

她表示族中已有子姪对学习历法感兴趣,但将来还要看他们是否志在于此。“坊间一直视我们的通胜为权威,那是大家给予的面子。其实我们没有甚么独门之处,也无需把我们神化,通胜的知识是一些基本的编算规条,任何人也可以自学,有自己的通胜心得。”

面对生于术数世家的她,我最后禁不住问她对命运的看法。

“那依你的看法,你认为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人只能按既定的剧本走呢?”

她心平气和地悠悠答道,“学习术数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明白世事藏著变化,绝对的事有天会变成不是绝对。未学懂的时候是无知,学懂以后便知有些事情不可强求,有些事情可以改变,选择一个空间和时间可以增加事成的机率,于是我慢慢接受了世间有这份玄妙的机关。但努力是基本,就算不是非常勤力,也至少要做好份内事。其实我很少为客人批命理,因为我无法肯定别人的人生只得一条路。说得太悲伤会影响人,说得太乐观对方以为自己很有运,左右命运的因素太多,变幻才是永恒。”

汲汲于窥探天机,说到底是源于对生活的不安。然而上承百年历史的现代通胜传人告诉大家,世上从无守株待兔,一步一步行出路径,才是人间正道。

评论区 4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寥寥几句,经已道出大部分人一生所求而不得的原因所在。

  2. @tclc 嗯,无论内容靠谱不靠谱,帮助学习文字是好事~

  3. @abc321 就是風水天文術數和古代農業智慧合一吧,老人家確實人手執一本。嫲嫲家裡的掛曆仍是通勝衍生那種副產品,婆婆識的字不多,以前沒怎麼讀書,會跟通勝和報紙抄着學。

  4. 这都是咋算出来的…还是随便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