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四问:官商民集体狂欢的背后,“数据利维坦”正在降临?

光鲜表象之下,中国大数据产业是在稳步发展,还是在野蛮生长?在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个人隐私与数据使用如何平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是会带来便捷高效的生活,还是让威权变得坚不可摧?
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著政府决策、商业活动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业内预期,中国有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图为2017年5月27日,贵阳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一位参加者在数据分析中心。
数洞 大陆 大数据 威权政治 隐私与安全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大数据”可能都没有在中国这般光彩夺目——最高层视其为重要的执政资源、社会治理变革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级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科技巨头们渴望透过它掌握用户行为、获取更大利润,不惜斥巨资对手中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普通民众则在数据带来的便利中自我陶醉——买着被精心推送的商品,看着被算法层层筛选过的新闻,随时随地扫码付账,却将个人隐私忘得一干二净。

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对待大数据这件事上吊诡地实现了高度一致。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政府决策、商业活动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也一举成为大数据领域的排头兵,不仅数据资源占有量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在数据分析和数据交易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政策的扶持、宽松的监管和民众对于隐私的忽视,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一起,成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所在。

然而,光鲜的表象之下,中国的大数据交易产业是在稳步发展,还是在野蛮生长?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个人隐私与数据使用如何平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是会带来便捷高效的生活,还是会孳生出“数据利维坦”,让威权变得更加坚不可摧?我们为你梳理了与中国「大数据」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2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有而的」應為「而有的」

  2. 社會實驗下的掌控數據,未來是否會發展成有錢人能夠透過方法避開自己被數據化,而中產、窮人階層能夠免費使用一些服務,只要他們能夠願意提供數據。成為一個大實驗體。

  3. “党管数据”真是扎心了,这位人民网总裁就不怕“党管数据”之后,自己的数据被党一分析发现政治忠诚度不够高,然后被封杀?

  4. 为什么文几乎完全忽略阿里腾讯两大横跨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巨头呢?这俩才是掌控无数人的社交言论消费兴趣的数据利维坦啊。

  5. 在 iPad 端上,最后的本文要点有排版问题,这个宋体的数字看着很不舒服,“10”看着像“IO”。
    作为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学生,个人在求职市场上的观察是,数据分析师(analyst)的需求远比美国小。多得是「数据平台工程师」,进行平台和分析工具的开发。觉得在分析端,如何正确的解读数据也许还有很大的缺口。

  6. 同意png兄的看法,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在国内虽然刚刚起步,但是行业垄断企业对个人信息进行商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加强,更不要说背后还有更强大的政府机构。而对于专业大数据企业而言,通过合法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举步维艰,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另一方面是数据垄断,这样的双重压力限制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7. 問題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是誰支配技術。

  8. 我本身是做大數據的,在網上,你一生所看過的文章、寫過的任何東西、你的手機去過的 physical 地點、你在所有網站/apps 做過的動作,這一切的資料基本上都有個 copy, 保留在某個地方。一個不受人民監控的結構(例如一些政府)若有渠道和能力整合這些數據,它對人的控制能力將會無法想像。還有,big data 科技還有非常多的發展。人類基本上開始進入了「零私隱」時代。我個人覺得非常可怕。

  9. 最可惡的是那些協助邪惡發展大數據來限制公民權利的爪牙!那個馬臉的阿里還沾沾自喜在台上示範如何使用大數據來侵犯個人的隱私,台下的吃瓜觀眾還很佩服的樣子,真可悲!

  10. 對此,人民網總裁葉蓁蓁提出了「黨管數據」的方案,認為須用行政力量強制打通數據壁壘.<.---- 如果明著來的"黨管數據"枇不是老大哥, 那無言了

  11. 技术水平太弱就别玩数据了。比如文中提到那个扒数据的,竟然说数据格式不对无法使用…… 格式都给你搞好了还要你处理个屁unstructured data啊?🙄

  12. 看來還有人不了解, 甚至有意不理會背後的問題, 地球上別的地方也出問題, 不代表你自身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13. 争来争去,到底科技革命利好垄断寡头还是普罗大众,取决于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但你就是没办法对抗科技发展的潮流

  14. 我個心穿左個窿说道:

    科技神

  15. 任何人在你国生活,本质上都和裸奔没有太大的区别

  16. 早日立法监管黑市,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才是正道。目前数据挖掘技术主要集中在几家互联网巨头手里,但早晚会普及,能否阻止“原始”的数据流入市场是确保隐私的唯一途径。至于商业数据壁垒,巨头们肯定不会自己打破,但不排除提供给政府的可能。一句话,个人信息的采集无法阻止,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有公信力的信息采集者,而数据产生后的交易行为需要立法来规范。

  17. 不懂技术的人瞎写技术的时候,满眼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而且越是零编程经验喊得越响。欧盟的“被遗忘权”是个人诉讼的依据,整体上不改变企业和政府收集数据的行为,而且GCHQ等情报机构一直有事实上的豁免权,五只眼棱镜门才过去几年隐私就喊得震天响了。大陆一发展点什么,就是太快了请等等你的人民,我看没什么问题。只能是技术改变隐私的边界,不可能反过来隐私改变技术。

  18. 看到积分那段,想起了英剧《黑镜》中类似的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