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在亚洲的成功,引起各方瞩目。韩国娱乐公司经营海外市场的企图心旺盛,除了发展出特殊的“造星”制度,也很早就善用网路行销,反转过往高度依赖电视台的偶像出道模式,更野心勃勃地立下“韩国不是要打造韩国明星、是要打造世界明星”的远大志向。许多人都在问,韩国是如何做到的?
前SM娱乐王牌经纪人金珉旭的职业生涯,或许可以窥见“韩流”自涓滴细流成为滔滔江水的过程。今年41岁的金珉旭,可说是近二十年来亚洲“韩流”风潮的实战代表。留学上海的他,第一份工作就加入知名的韩国经纪公司–SM娱乐,任职长达十一年。SM娱乐在韩国娱乐界的战功显赫,金珉旭本人亦曾担任韩国明星安七炫、Super Junior与EXO的经纪人。
金珉旭主要负责韩国明星在海外的活动,在中港台粉丝圈小有名气;离开SM娱乐后,他转战另一间制作公司HB娱乐,HB不但是中韩大热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制作公司,金珉旭本人也参与了该剧与腾讯的合作。金珉旭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韩流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韩流大举进军亚洲、走向全世界的此刻,我们与金珉旭聊了聊他眼中的“韩流”是如何炼成的。从“日本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用”、“要给他(韩庚)一个面子”、EXO走红史,乃至金珉旭感叹“幸好我们跟中国有语言问题”的珍贵体验,可以看见韩国主流娱乐产业面向海外市场的谋略与机运,也感受到韩国娱乐产业对自身处境的高度危机感。
“日本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用。”
端传媒(以下简称端):2004年加入SM娱乐时,是因为你已看好“韩流”在亚洲的潜力吗?
金珉旭(以下简称金):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从小到大陆念书生活,在上海念完大学后,单纯只想回韩国工作,SM娱乐是我第一间面试的公司,完全没想过未来会从事娱乐业。每天工作得跟大群迷妹相处,老是被外派长驻中国。
韩流现在看来很强势,但一开始我们是不知道自己产品在海外有什么价值的。
早年,港台与东南亚早年受日本文化影响比较大,90年代日本企业到港台与东南亚发展,把卡通片与电视剧也带过去,但韩国为保护自身文化,文化政策是全面禁日(编按:1998年才分阶段逐步开放)的。
对韩国人来说,(民族)情感是这样:日本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用。也因为这历史原因,韩国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文化,不断模仿学习,像西方有Backstreet Boys,我们就做H.O.T.,渐渐愈来愈多来自海外的需求,才发现韩国的文化产品可以走向海外。
2000年,《蓝色生死恋》等电视剧开始在亚洲大火。很快地,韩国的偶像明星也开始到海外发展,也是在2000年后没多久,宝儿去日本发展,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真是太神经病了,怎么可能成功?但宝儿就是成功了。后来,男子团体“东方神起”在韩国红起来后,也是去日本耕耘,基本上还是韩国本土已经很红的明星,再去海外发展的模式。但从2005年开始,Super junior出道,他们的翻红轨迹已开始不同:他们反而是海外开始红起,从中国大陆、台湾与泰国一路火起来之后,才又红回韩国。
端:那么,“韩流”一开始是怎么发生的呢?
金:当年我到SM应征的时候,向往的是海外事业部的职缺。与我一起参加面谈的应征者,一字排开全是韩国SKY(首尔大、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学历背景相当好,面试委员问他们的也是专业的管理问题。轮到我时,却是跟我闲聊中国最近流行什么,我想,无望了,连问我正式问题都懒,没想到隔天接到录取电话。
娱乐行业等市场变大再过去已经太晚,我们现在就先过去。
后来我才知道,SM娱乐之所以选我,不是因为我比较聪明,而是我真正在中国生活,比起其他人更了解中国。
2004年,李秀满老师(SM娱乐负责人)把我找去,要我准备向中国市场发展。李秀满老师说,按照市场规模来看,现在亚洲最大是日本,之后会往中国移动,估计大概十年后,中国市场会超过美国,“娱乐行业等市场变大再过去已经太晚,我们现在就先过去。”我当时心想,我在中国生活过,中国明明就还不行,先过去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更何况那时火的都是港台明星,他们(指SM娱乐)根本不懂。
现在回头看,SM娱乐的整体策略是对的。
2005年,李秀满带家人到北京两个月,带小孩在那里long stay。SM娱乐根据宝儿的成功经验(小学开始学日文,并长住日本半年修习),如果要发展海外市场,就尽量用当地语言,甚至发行当地语言的专辑,或者增加(当地)的外籍成员。Super Junior加入了(中国籍)韩庚,就是一个例子。
2006年,韩国SBS电视台在山东青岛开了一个音乐节目,Super Junior第一次13人一齐出现在中国。那次他们只是来参加、没表演,接机的粉丝却瘫痪机场!后来才知道,原来早在他们抵达之前,中国的社群网站就开始流传“有个中国的孩子在很牛逼的Super Junior里面,应该要给他个面子!”所以才出现这么多人接机,就是因为韩庚。主办方也吓到了,在那之后,就愈来愈多中国主办方与广告商找我们合作。
端:先前Super Junior子团Super Junior M曾到台湾Long Stay,也是基于在地经营的考量吗?
金:2011年,我跟Super Junior子团Super Junior M到台湾Long Stay两个月,学中文、上台湾的综艺节目、出演台湾电视剧。SM娱乐的想法是,港台是华语流行文化指标,大陆娱乐比较容易接受港台的流行文化跟明星,要去大陆宣传,港台同步做更容易。但之后我遇到的韩国公司,怎么跟他们解释港台与东南亚的重要性,他们都听不进去,还是只想去大陆、大陆,他们不明白。
“毕竟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每天都要问问自己,如果哪一天台湾的F4或飞轮海这样的团体再次出现的时候,那时候韩国还有竞争力吗?”
端:就你看来,在早年亚洲的“哈日风”与当今“韩流”有什么差别?
金:市场跟态度。现在韩国大部分的唱片经纪公司很愿意往海外发展,因为国内市场实在太小了,日本人口超过一个亿,不需要跑海外也能在国内赚钱,海外成功与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日本在国内能赚一百万,跑东南亚才赚几十万,根本没必要那么努力,但韩流在国内赚太少,可能才几万,跑一趟东南亚有十几万,中国更厉害,可以赚几百万,自然态度更积极。
总体来说,娱乐产业的未来怎么走?内容为王的时代,如何将生活、产业与IT结合?这些大问题,韩国大公司通常都是十年前就开始准备规划。毕竟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每天都要问问自己,如果哪一天台湾的F4或飞轮海这样的团体再次出现的时候,那时候韩国还有竞争力吗?
东南亚国家的人,正要开始“消费”
端:韩流何时开始注意东南亚的潜力?
金:SM娱乐最早是因为东方神起与Super Junior注意到泰国市场,东南亚市场是蛮乱的,只有泰国相对成熟,但是乱归乱,只要办过一场演唱会就知道,他们娱乐行业跟消费能力非常厉害。东南亚几个国家,这几年开始接受海外的东西,成长速度将超过中国。东南亚各国还有个特别的地方,一个模式只要在一个国家成功,其他地区也会受欢迎,例如艺人只要在马来西亚红,那么在印尼也行得通。
韩国电视台要去中国,限制很多,但东南亚很欢迎韩国的娱乐文化内容,整个东南亚人口市场,全包起来跟中国差不多,只要两三个地方成功,就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人正要开始“消费”。经济能力已经很发达的国家,国民更加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不一定爱追星;发展中的国家人民,生活就是“啊!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追流行、追名牌!”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他们现在也正经历这样的过程。以前他们要看到海外艺人没那么容易,现在有了网路,很容易就能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外国明星”了。
端:网路是韩流在海外扩张很重要的因素,对吗?
金:李秀满老师的观念是:SM娱乐打造的不是韩国的明星,而是全世界的明星,通过网络,没有国家的边界,谁都是朋友。
去泰国或马来西亚,你跟当地人聊周杰伦,大家可能一片沉默。但如果有人说起防弹(防弹少年团,韩国男子音乐团体),大家会说“哇!他们MV太棒了!”
2012年正式出道的EXO,可说是将他所有概念、想法都集于一身的精华团体。在韩国,传统新人出道有个模式:准备好歌曲,将专辑给电视台首播,接着等电视台发宣传,如果不在电视台公开,就是得罪电视台,电视台不理你,等于无法宣传。
但在EXO出道时,李秀满老师坚持,EXO一定要从透过网路、SNS宣传,他们也是第一组循这种模式出名的艺人。我们拍了20几个teaser(预告宣传),从正式出道一百天开始,在Youtube与Facebook上发,渐渐有些讨论,结果粉丝愈来愈多,媒体也关注,等到专辑在音乐排行榜正式公开,EXO已经第一名。这时候,反而是电视台开始急了,要我们快上节目。
通过EXO,我们学到很多。我们理解了各地年轻人爱玩的SNS平台,也学会Youtube、Facebook与Twitter的操作等。现在的年轻人很早用网路接触外面世界,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如果不知道GD(Big Bang主唱)就太土了,这是流行文化的力量,你不晓得GD就无法与其他人交流,韩国的娱乐一直在网路上推,希望年轻人透过韩国的音乐与韩国的综艺了解韩星,变成潮流的感觉。
你如果跟东南亚说些华人的明星,其他人不一定会知道,跟朋友没办法交流。例如去泰国或马来西亚,你跟当地人聊周杰伦,大家可能一片沉默。但如果有人说起防弹(防弹少年团,韩国男子音乐团体),大家会说“哇!他们MV太棒了!”
为什么新闻总是报导韩国艺人MV点击次数破几亿、破几亿?因为国内市场小,所以对外宣传Youtube的排名变得格外重要。最早开始经营Youtube的就是SM,韩国娱乐产业,不管是电视剧、音乐与艺人都会主动去寻找亚洲的潮流,主动出击。当然,艺人去各个国家,应该注意什么,有哪些禁忌,在SM娱乐这样大规模的公司都有一定的教育准则。
端:可否聊聊你离开SM娱乐后,加入HB娱乐的历程?你怎么看限韩令后的中韩合作?
金:我在SM娱乐11年,几乎没休假,一直在工作,离开时原本只想休息,回到韩国。但HB娱乐制作《来自星星的你》成功之后,因为中国本土市场资金雄厚,不惜耗费上亿钜资收购韩国公司,中韩合作的模式开始出现。然而说韩语的中国人大多没相关产业经验,我才因缘际会又回到圈子里。
中国积极收购韩国公司,是因为现在欧美日很看重韩国的电影、音乐与电视,他们希望借韩国作品,前进更大的市场,同时培养中国自己的制片人、明星与内容。
“幸好”,韩国到中国发展有语言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韩合作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多半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比如HB娱乐跟腾讯谈《来自星星的你》时,韩方并不知道腾讯在中国的地位,哪些部分应该给腾讯面子?他们不了解。我做的工作很多是翻译,需要帮忙注意,在敏感处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争议。以前在SM娱乐,我看的是大战略方向,现在在中国公司,我学着怎么把“娱乐”变成“商业模式”来卖,跟过去从韩国人的角度思考,是完全不同的。这挺复杂的,但我今年41岁,中文比我厉害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一定要增加市场的理解。
早年港台流行文化在大陆很强,主要是没有语言的障碍,优秀的(港台)导演、制片、歌手与明星几乎全去了中国。当然,韩国也很想像港台工作者那样,顺利地在中国赚钱。但我必须说,“幸好”韩国到中国发展有语言的问题,我们就只能在韩国先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再找机会到中国。如果港台与中国之间也有语言问题,不那么依靠中国,我想港台文化自己流失的速度,或许不会那么快。
同意最後的觀點
我國中時 台灣曾是華語音樂的霸權
從超級星光大道到超級偶像
朗朗上口的台灣流行樂
到現在大學即將畢業了
台灣華語音樂已流失大半
我是歌手 中國有嘻哈
象徵華語歌曲地位偏向中國
而近幾年台灣則開始轉向非主流的獨立樂團
個人覺得台灣華語歌曲文化
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創作靈感只是
從小清新的小情小愛
轉向對土地國家的認同以及對政策的訴求
针对评论区的一些评论,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
第一,@Endworld阁下在韩国见到的那辆车,个人感觉很有可能是比较冷门小众的大宇,双龙,三星(没错就是那个还造电子产品的三星)这几个韩系品牌的车型。韩人民族自尊心再强也没到这种偷换车标的地步。我在韩国待过半年,虽说大街上多数是现代和起亚的汽车,但如雷克萨斯,丰田和本田等日系品牌汽车也不是没有。
第二,韩娱三巨头之一的JYP公司,其创始人朴轸永(一译朴振荣)说到过自己受到杰尼斯事务所的成功的启发,后来创办JYP及训练艺人时也从杰尼斯那里借鉴经验。时至今日,韩系偶像培养也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经验。一般来说,严格训练并且未被淘汰的练习生会在各项技艺娴熟后出道,比如权志龙就做了长达8年的练习生。而日系偶像一般是早出道,然后让粉丝见证其如何一步步成长。中国的TFBoys便是效仿自日系偶像成长路线。端的文章并没有说到这些,但网易的微信公众号“浪潮”曾有一文提到过,@Kawasakiminami阁下若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没必要这样阴阳怪气。
另外希望可以在评论区直接回复,请端传媒再努努力。
不错不错
禁韩令后的中韩合作没回答……
笑死,敢说男团们没借鉴过SMAP,女团没取经过秋元康吗?真的挺可怜的,一直只会偷别人的还不敢大方认了,啧。
“日本的東西,再好也不能用” 想起我第一次去韩国时,来接我的车怎么看都是一辆初代尼桑天籁,但却挂着一个没见过的商标~这就是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么
又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幸好」韓國到中國發展有語言的問題,我們就只能在韓國先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再找機會到中國。如果港台與中國之間也有語言問題,不那麼依靠中國,我想港台文化自己流失的速度,或許不會那麼快。”
同意樓上~~這是關鍵所在,同文同種的共同市場注定是大吃小,什麼”大中華共同市場”就是個唬傻子的宣傳語,但有些人還是傻傻的飛蛾撲火。
最後一段很中肯,因爲沒有「先天」優勢,所以得讓自己很強大才能存活,台灣不僅是娛樂界,其它行業也應以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