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日本说起“艺术品”,通常只是指与集艺术之大成的茶道相关的器皿,日常所用器物则是平凡物,是“粗品”。而制作艺术品的才能被称为“X艺家”——陶艺家、木工艺家、金艺家,漆工艺家⋯⋯他们制造盛茶的茶碗、放抹茶粉用的茶枣、装废水的水指、插花的花器,而他们就是不造用来盛猪肉味噌汤的汤碗,装薯仔炖肉的大盆子,这情况一直持续到相对传统工艺的“生活工艺”出现。
其实“生活工艺”这个词很早便存在,但它的兴起则晚近至2000年。那一年,木工家三谷龙二为金泽市策划了“生活工艺展”,官方文案上首次出现的这四个字,令一个突如其来的生活文化现象名正言顺起来。三谷龙二看来,“生活工艺”笼统包含古董、民艺品、由工艺家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作品,其重点不在作品类型,也不在某些技术,甚至不论用途或定价,而只是在于它是否与日常生活“亲近”。
生活工艺潮流的兴起,令工艺品从装饰柜和展示架,走到橱柜里;同时也令餐具从百货店,踏进了艺廊与美术馆。生活工艺含糊了家品杂货与艺术品之间的界线——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担当策展人,在自己的餐桌上策划一场美味而美丽的工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