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亚洲出版协会“2017年卓越新闻奖”揭晓,此前获得七项提名的端传媒,最终摘获“卓越专题特写奖”、“卓越解释性新闻奖”、“卓越摄影奖”、“荣誉摄影奖”、“卓越女性议题新闻奖”及“荣誉调查报导新闻奖”六座奖项。
-
记者吴薇的《母亲、记者、警察、律师,持续21年的洗冤之战》获得“卓越专题特写奖”
-
记者邹思聪的《文革八问:为什么发生,为什么蔓延,为什么失败》获得“卓越解释性新闻奖”
-
摄影记者卢翊铭、Billy H.C. Kwok、林亦非等人的作品《消失的中港边界:从生死相搏到风水轮转》及《图集:旺角最长的一夜 十个震撼定格》分别获得“卓越摄影奖”及“荣誉摄影奖”
-
特约撰稿人赵思乐的《“7.09”家属:从受难者到行动者的一年跋涉》获得“卓越女性议题新闻奖”
-
记者陈倩儿、张洁平、孙贤亮的《重磅调查:铜锣湾书店一年后,禁书读者、作者与岀版商之死》获得“荣誉调查报导新闻奖”
吴薇:《母亲、记者、警察、律师,持续21年的洗冤之战》
1995年,河北鹿泉下聂村青年聂树斌被判处死刑;21年后,他和他的家人,终于迎来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2016年6月,最高法宣布将重审聂案之后,端传媒记者来到了下聂村聂家,近距离观察和记录了聂家洗冤的“最后一役”,和被聂树斌一案深刻改变的家庭和人生。

邹思聪:《文革八问:为什么发生,为什么蔓延,为什么失败》
已经过去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国仍然是危险话题。 虽然官方对其“早有定论”,并且不断回避──但五十年之际的种种古怪现状,从任志强遭遇的“十日文革”官媒大批判,到“五二红歌会”在人民大会堂高调演出引发的巨大社会忧虑,都让“文化大革命”的幽灵,闪烁浮现。
文革到底是什么?文革从何而来?文革造成了什么?应该如何反思文革?文革还有可能发生吗?…… 在漫长历史与不同回忆中,端传媒试图通过严肃的追问,提炼那些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消失的中港边界:从生死相搏到风水轮转
由五十年代起的“大逃港”,至八十年代偷渡潮,从深圳看香港是一片向往,多少人为了从北到南跨越边界死于非命;如今,从边界以北看对岸,却是百层高楼对荒芜原野的俯瞰。端传媒采访了三位居于中港边界──落马洲、沙头角、莲麻坑的居民,并用镜头摄下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边界一带两岸的强烈对比。在不久的将来,随著广深港高铁开通、港珠澳大桥落成、莲塘管制站启用,深港两地乃至珠三角之间的界线将要如何刻划?

图集:旺角最长的一夜 十个震撼定格
去年年初二(2月9日)凌晨,大批示威者在旺角聚集,与警方爆发严重冲突,及后有交通警鸣枪,参与者扔砖头、焚烧垃圾等还击,爆发骚乱,多名示威者和警员受伤。端传媒摄影记者现场亲见情况,并用相机纪录下旺角最长一夜的十个震撼瞬间。

赵思乐:《“7.09”家属:从受难者到行动者的一年跋涉》
2015年7月,中国各地多达300多名律师和维权人士被警察带走,不少人在数小时的“约谈”后获释,但从此失联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特约撰稿人赵思乐走访了多名一夜成为“颠覆国家政权”疑犯的“家属”,并纪录下了这些拖儿带女的女性,从以泪洗面、束手无策到依法申诉、国际游说的故事。

陈倩儿、张洁平、孙贤亮:重磅调查:铜锣湾书店一年后,禁书读者、作者与岀版商之死
香港“禁书”出版业当下面临灭顶:作者不敢写,出版社不敢接,印刷厂不敢印,书店不敢卖,房东不敢租房给书店,货车司机不敢送,大陆旅客不敢买——甚至网购也会被抓。端传媒采访了多位活跃于禁书产业的相关人士,包括香港田园书屋老板黄尚伟、中国著名纪实作家戴晴、香港出版人及赵紫阳秘书鲍彤之子鲍朴等等,更通过网络加密采访,联系到一位禁书写手,揭开了禁书产业的运作模式。

人们总说,媒体的使命是追逐真相,我们也深信如此。但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不能、也不该只有记者,而必须有记者与读者紧紧相依的承诺,真相才得以完整。
我们会坚持认真做新闻,如果你还希望继续见到我们,请支持我们继续走下去,我们很需要你。
注: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出版业最负盛名的奖项,一直以世界级标准表彰区内最卓越的新闻报导,至今已进入第十九届。
“2017年度卓越新闻奖”涵盖17个奖项类别,包括今年新增的两个新项目-“新闻报导创新奖”和“卓越视频报导奖”- 以反映不断演变的传媒生态,鼓励业界善用数码工具及制作优秀短片作报导。
带着脑子看新闻,比什么都重要,你说你的,我看我的。
看到同学了~为她开心~
端的中國新聞超讚
可以理解椰子大叔,因为大陆媒体带有宣传任务,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占据了手机相当多的流量。
不是说没有宣传任务的媒体就能完全中立,只是大部分没有宣传任务的媒体给自己定义的使命是发掘社会/当权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即watchdog。
于是在墙内语境下待久了后再看墙外视角,自然会觉得为什么阴暗面占多,其实只是长久以来习惯的引导方向不同而已。
认真做本职工作的记者们可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抑郁,看到的阴暗面太多而无力改变,早晚是需要进一步跨越的命题。
恭喜🎉🎊。
當事人、組織、國家總冇有動機自我宣揚關於自己的“負面”新聞,傳媒從揭露、監察、制衡的角度或許便自然而然傾向“負面”。從高一個層次看,或許是保持社會“整體中立”一個不錯的機制。相反,傳媒正負面各半,上一個層次就未必平衡了。
@椰子大叔 如果你希望大家有話好說,不要瞬間沸騰,那麼我則希望大家不要事事以陰謀論為先。「好」、「壞」新聞的比重不應是首要的標準,一家說真相的媒體,也不需要虛假的平衡,計算着一篇褒一篇貶去證明自己的「中立」和「客觀」。甚至乎,只會讚賞不會批評的媒體不一定對國家有利,只寫批評的又不一定不愛國,可以是恨鐵不成鋼。陰謀論很容易編,也總會找到有說服力的「疑點」,但拒絕凡事先墮入陰謀論的思維,才能真正「冷靜」。
向椰子大叔說聲道歉,之前的留言太過刻薄確實不是冷靜的對話態度,也過度的推而廣之。椰子大叔的風度令我汗顏因此我要向椰子大叔誠懇的道歉,原本的評論留著不動,讓大家見證我的野蠻和椰子大叔的文明。
沈志清,相反我并不认为玻璃心的存在是件坏事,这恰巧反映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和想提升自己的动力。如果你跟你为回教徒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没准顷刻间您已经成为了灰烬。端传媒的政治正确是反共赞台反川挺回。苹果日报,知乎有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和各位甚至是一部分文章的作者可能都是思想过于狭隘。总是用自己的态度去JUDGE别人的行为,所以还是要多交流,多理解
🏆
恭喜端🏆獲獎
非常抱歉,我在发评论之前没有查阅其他奖项的获奖媒体和作品。在此向大家道歉,并收回最后一句话。
但是有评论脑洞大开,强行将我的留言推而广之,怕也不是冷静的对话态度。我从没有说过中国是纯洁无瑕的,也从没有说过中国是不能黑的,更没有说过「一切」负面报道都是黑中国。此处,「黑」不代表「抹黑」,更不代表「恶意造谣诽谤」。可能大家不在大陆语境,「黑土共」本就是含有戏谑意味的。我从没有怀疑端传媒文章的真实性。我质疑的也不是中国「有」负面新闻,而是一边倒的「全是」负面新闻。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奖项授予的调查新闻肯定是揭露社会不公的,揭露的也不只是中国的不公,而是两岸三地的。那应该是我错了,你们是对的。
最后,希望各位有话好好说,不要瞬间沸腾,谢谢。
於淵發來賀電。
端配得上所有的赞誉。
恭喜恭喜
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中國人別再玻璃心,將一切事實呈現、監察、批評、進言、求變都一概打成「黑中國」,然後歸咎於「重外國勢力亡我國之心不死」。如此的一個國家與國民,終將永遠自卑與自大。
中國是不能黑的,潔白無瑕的白蓮花是沒有黑點存在的。另一家新媒體報導者也獲得了四項大獎,其中份量最重的卓越調查報導獎首獎和卓越人權報導獎首獎居然是黑台灣的[造假剝削血汗漁場]!眾所周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黑台灣就是黑土共,立場與意識形態是否被納入了考慮範圍呢?看來是肯定的了。讓我們一起唾棄SOPA,這種不公不義的獎項我們不要,請端傳媒拿出骨氣明天就去把獎項退掉!不退掉我就續訂端傳媒100次以示懲戒。
上次是提名,這次是正式獲獎。
如果報導的內容有誤,或者故意誤導那才叫黑。當權者做的不好,記者按事實來來描寫,讓公眾知道真相,這叫專業和勇敢!!
恭喜端传媒再次获奖。鼓掌~撒花~
不过,仔细看一下获奖作品,政治偏向非常严重。几乎是一边倒的黑土共。不禁让人怀疑是否立场与意识形态也在评选时被纳入了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