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上,诞生了44位中国奥运冠军。一如既往,这些奥运冠军会被视作为国争光的英雄,一战成名之后,他们收获荣誉赞许,也收获来自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的物质奖励。不过,光鲜过后,对奥运冠军们的赛后生活,人们却鲜有耳闻。
从2000年悉尼奥运、2004年雅典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到2012年伦敦奥运,除去团体项目,129位中国运动员共摘取了138个项目的金牌。走下赛场,这129位在各自体育项目上代表、或一度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准的健儿,今天过著怎样的人生?是工作,还是读书?如果工作,在什么岗位有什么职责?他们的去处和他们的来处,有什么关联?
基于公开报导和资料,我们对这129位奥运金牌得主做了一次简单的“跟踪调查”。
从政、从教、从商
129位金牌得主,目前有38人仍未退役,余下的91人中,政坛是最多人的去向,担任教练、在体育院校任教职以及进军商界,都是比较主流的选择。
乒乓球、羽毛球、射击、举重、跳水和体操,是中国军团的强势项目,2000年至2012年间的四届奥运会中,这六个项目的运动员贡献了超过六成的金牌。
分项目来看,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的退役奥运冠军出路相对主流,主要是担任政府官员或体育教练。而体操和跳水项目的退役冠军的出路更加多元,娱乐圈、商界均有人涉足,投身商界的7个退役冠军中,有4个来自跳水,而3个进入娱乐圈的退役冠军,有2个来自跳水。有意思的是举重项目,退役冠军从政和担任教练的比例高达9:1,冠绝全部6个项目。
“下海”是主流出路中相对远离体制的选择,有10名奥运冠军退役后选择进入商界拼杀。
体操冠军李小鹏、举重冠军张湘祥、拳击冠军张小平、体操冠军陈一冰,都相继创办了体育公司或俱乐部。也有人选择经营与体育无关的生意,跳水冠军劳丽诗,现在经营著自己的淘宝店舖“雕宝”,专注饰品生意,年销售额已上百万。而曾经的男子跳板双人金牌得主肖海亮,则在武汉开了酒窖和甜品店。
从政冠军,八成回乡
从数据来看,从政,是目前最多退役奥运冠军走上的出路,在129人中有32人。这部分“从政冠军”中,81%回到家乡所在的省级机关工作。唯一进入国家/中央级单位的,是三届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至少到2014年末,王楠的职位还是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
此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中共党代会的参会名单中,也有2000年到2012年四届奥运冠军的身影。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奥运冠军,总共有10位,几乎都来自体操、羽毛球、举重、跳水和乒乓球这几个强势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的奥运冠军相对较少,只有3位。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共十六到十八届党代会中,累计有14位奥运冠军代表,分别来自乒乓球、射击、皮划艇、拳击、柔道、游泳、网球、羽毛球、举重和跳水这10个项目。
从先夺冠再读书,到边读书边训练
由于从小接受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大部分代表国家出征奥运的运动员都错失了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机会。随著社会对运动员文化水平的不断重视,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全部129名奥运冠军中,超过48%的人已经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对各届奥运冠军进入高校学习的平均年龄和获得金牌平均年龄的交叉分析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得以在更年轻的时候,就通过免试或高考加分的方式进入高校学习,从过去的先夺冠再读书,变成如今的边读书边训练。
这种变化与2002年内地推出的一项优惠政策有关。当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提出: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的退役运动员,可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就创立了第一个“冠军班”,奥运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和优秀教练员,均可免试入学,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50米手枪慢射比赛冠军、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便是第一届“冠军班”的班长。
交叉分析显示,2002年的免试政策在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保障上,划出了一道分水岭。
2000届和2004届的奥运会冠军,进入高校读书的平均年龄高于获得金牌的平均年龄,这些冠军中,近三成的人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设的“冠军班”深造。而2008届和2012届奥运冠军,进入高校读书的平均年龄低于获得金牌时的平均年龄。平均来看,2012届的各位冠军,在站上领奖台时,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进入大学之后,体育类、经济类、公共管理和新闻类等专业,是较多奥运冠军进修的方向。在116位“进修冠军”中,有52人、22人、15人、8人分别选择了这四类专业。
当运动员进军娱乐圈
从教、从政、从商、读书……乍看起来都是奥运冠军们褪下光环的选择,但也有人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光环:进军娱乐圈。
奥运冠军往往被视为国家民族的英雄、体育技能卓越的“超人”、吸引媒体聚光灯的焦点,随著电视综艺、影视跨界等娱乐形式的兴起,凭借至少在奥运前后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强大人气,奥运冠军们自然成为节目组们争相邀请的对象。
在2000年和2004年奥运的64名金牌得主中,就有20人参加过娱乐节目,但在退役之后选择了向娱乐行业转型的,只有女子10米双人跳台金牌得主桑雪、女子平衡木金牌得主刘璇,和男子10米双人跳台冠军田亮。
近年,娱乐圈正成为更多冠军的选择,2008和2012两届奥运的冠军中,参加过娱乐节目的多达28位,并且其中不少人还没有退役──羽毛球冠军林丹,游泳金牌得主叶诗文,世界纪录保持者孙杨,都还活跃在里约的赛场上。
此外,进入娱乐圈的奥运冠军也有项目类别上的特征。冠军出路相对多元的体操和跳水项目,成为出产“娱乐圈冠军”的主阵地。
综合四届来看,跳水和体操项目分别有12位和10位奥运冠军参加过娱乐节目,远超其他项目。刘璇、桑雪和田亮三位全职进入娱乐圈的冠军,也是从这两个项目走出。此外,近年中国内地涌现了一大批“跳水”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如《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一度请来吴敏霞、陈若琳、何冲、熊倪等多位奥运跳水冠军加盟。
2000年至2012年四届奥运会的129位中国冠军选手,受教育程度在提升,与娱乐圈、商界等“体制外”世界的互动也越来越多,“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体育明星走出体制、拥抱多元,已显露不可阻挡的趋势。
2016年里约奥运的中国冠军,最终会去向哪里?我们等待时间来解答。
本报导由端传媒实习记者黄杜煜、沈书缘、程一祥、谭颖茵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实习记者沈书缘、黄杜煜、记者巢恬逸撰文。
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好绝望
为什么跳水队员平均颜值高?
这篇文章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