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细心嘴嚼歌词,联系到歌曲的时代背景,我们总能发掘出国际的一面。结合国际视野和本土元素的“Glocalization”,在 Canton Pop 身上,得到最好的验证。
一直以来,总是希望通过不同中介,深化国际关系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存在。而与电影、体育相比,音乐与国际关系的联系,来得更直接而显明。即使是很多表面上完全是本土情怀的香港流行曲,只要细心嘴嚼歌词,联系到歌曲的时代背景,我们总能发掘出国际的一面。结合国际视野和本土元素的“Glocalization”,在 Canton Pop 身上,得到最好的验证。
从前写过不少文章介绍香港流行曲的国际视野,最初纯粹是玩票性质,但慢慢地,发现这的确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方法论。因为 Canton Pop 拥有的国际元素,并非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有其结构性原因的。
《残り火》 Single
艺人:五轮真弓
出版公司:CBS RECORDS
出版日期:1978年9月21日
曲目:
1. 残り火
2. 恋爱ともだち
早期 Canton Pop 的旋律不少改编自英文歌、日文歌,歌曲本身的时代背景不容易全部抹杀。以近年的网络神曲《喜气洋洋》为例,只要听会五轮真弓的日文原装正版,就能发现两者藕断丝连的关系,但必须细心阅读前世今生,才能有所领略。到了香港乐坛推动本土化,同时香港却进入全球化时代,不少新一代使用的名词,都能找到国际社会的根源。香港填词人很习惯在歌词加入不同地方的名字,有时是为了意境,有时是为了言志,久而久之,就成了 Canton Pop 的特色。假如我们要列一个表,有哪些国家没有出现在 Canton Pop 的歌词,相信还不太多。
香港填词人很习惯在歌词加入不同地方的名字,有时是为了意境,有时是为了言志,久而久之,就成了 Canton Pop 的特色。
说到底,什么是本土,什么是国际?不少朋友认为,未能照顾身边大小事,就没有时间关心更遥远的事,这种人为的二元独立,不一定是我们活在当下最理想的人生态度。我的一位朋友虽然知道我不喜欢读这类书,却不断推荐我读 Ackbar Abbas 的著作《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内里这一段,和我们阅读 Canton Pop 的态度可谓异曲同工。那位比较文学学者认为,整个“香港文化”就是一种“后文化”(postculture),不应用既有的框定去定义它,反而应该正视香港文化在多种不同来源下,存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才能让其灵活地留存于世上。所以香港文化不是像一般民族主义所追求的要“终极解放”(liberation),而是要持续去灵活地实践自由(practices of freedom),让香港文化本身延续下去。
这类抽象的理论,说实话,不是我那杯茶。但如何通过大众喜爱的流行文化,来理解多年来存在于香港这种独特的、总是在夹缝中游走、兼容了不同文化体系、却有强烈本土特色身份认同,而不少是无心插柳制作的 Canton Pop,无论是经典的还是冷僻的、严肃的还是嬉笑的,都能切入这个大框架。因此,希望这系列能多写一些,慢慢结合成一个系谱,那时候,希望就能见树见林,是为开场白。
读者评论 0